1、浅谈如何美化语文课堂流程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可以说,教学是一门高雅的人类艺术劳动,而课堂教学,则是这种艺术活动的最集中、最直观、最本质的反映。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流程”。任何一种模式的活动,它都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是一个由“始”到“终”的系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化语文课堂流程呢?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
2、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其具体渠道有四条:一、 师生关系的情感美-平等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德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李镇西先生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作过程。”由此可知,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
3、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对课文的注释有所置疑。同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流程这个系统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也具有优美的情感。情感镁贯穿师生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在执教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让学生记住“谨庠序之教”这个重要的注释。其中“庠”和“序”,都是学校的别名。商代叫序,周代叫庠。这时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这个注释是错误的。”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他说:“我好像看到过这方面的资料。”我不动声色,趁机说:“这名同学勇气可嘉,敢于挑战权威,现在,让我们大家
4、做裁判,看看究竟谁是正确的,好吗?”一句话,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意识,他们纷纷查古籍资料进行验证。经过多方面的证实,终于确定课本的注释是错误的。词海的注释是这样的:庠,古代学校名。汉书:“乡里有教,夏曰校,商曰庠,周曰序。”孟子:“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商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最后,我微笑着赞美这名同学:“你提出的疑问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使我们对古代的学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话未说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要求,一个更高的需要
5、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总之,师生关系必须平等,师生关系的情感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二、 教学过程的结构美-和谐传统的评课方式,都是片面、静止地去看教师对教材的讲授,或片面地去看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而没
6、有把教师、教材、学生看成是课堂上有密切联系的子系统,从而根本忽略了整个课堂流程这个系统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行而上学的方式,导致了“好课不好,差课不差”的评价效果。对中学语文课的评价更是如此。 因此,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李卫东先生说:“语文课上到理想状态,就是一种忘我的情感交流,智慧对话,没有再比置身于这种和谐共振的互为欣赏和启发更幸福的了。”所以,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
7、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在教学小说孔乙己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杂乱,跳跃性较大。如果按照学生所问题的顺序教学,必定会产生块状的感觉,教学过程的和谐性就大打折扣。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是这样编排顺序的:小说的背景是怎样的,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孔已己又是什么身份,小说中哪几处写到众人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从他们的笑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小说内容,逐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使深刻难懂的问题得到较好的处理。这样的编排,就把文章的矛盾冲突、主题思想、作者态度紧紧联系起来,问题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
8、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问题得到和谐解决。“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中,活了有动力,动力添活力,动不起来,活不下去。活动常变常新,语文魅力永存。”教师处在课堂指挥的位置,他犹如一支交响乐队的指挥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学生则是乐队演奏家,在有声和无声的指挥下,准确调试好每根弦,演奏好课堂的每个节拍,使“课堂进行曲”音韵和谐,旋律流畅,直至达到终极目标,完成“习得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必须和谐,教学过程的结构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茎”。三、 感情表达的语言美-丰富语文教学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它们都是以文本为载体的艺术品,离不开声
9、音的表达。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是生动、美丽的。教学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学课堂成功的要素之一。而这种美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也是丰富的。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他们对教师的丰富语言要充分感受。程翔老师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来讲,教师技能不包括声调,但是一种不好听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学的成功。”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语言表达要讲解的内容,必须注意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化课堂动态流程,要使语言在这个流程中流动,形成美的旋律、生动的直观形象、张弛有致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模式。那样,课堂的进行将如顺水行舟,瓜熟蒂落。例如,笔者在执教项脊轩志一文时
10、,用生动的语言低缓地讲解“祖母探问”情景并且自己在讲台上品读、演示,使学生热泪盈眶;我在讲授失街亭一文时,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把握人物心理特征,进而很容易剖析出人物性格,当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时,我趁机出了一道讨论题:“街亭之失,孰之过?”答案真可谓丰富多彩,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我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在课文收束阶段,用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品味小说描写的情景,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于是因势利导,出了一道作文题当我们直面金钱的时候,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奋笔疾书,不仅很好把握了文章的思想,而且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时
11、写到:“常常高声朗读.。朗读时的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是读到唯见碧水流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盛慨,大有低回往复、依依不舍之意。”这就是鉴赏艺术作品时的审美高潮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导读、范读,当你用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时,你动听的声音会如仙乐般地传入学生耳畔,你传达的文情、才情如丝丝春雨,滋润学生心田,使他们沐浴在艺术美的春光之中,情感在潜移默化,兴趣在潜滋暗长。总之,情感表达必须丰富,感情表达的语言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花”。四、 双边活动的流畅美-流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动脑、动口、动手,有时还要
12、动步,一切都在动态之中,学生也要动脑、动手、动步,更要动口。现在比较流行把死板的讲课、听课变为活动课,有人让学生自己走向讲台,有人设计一场具体活动,如买、卖商品,来完成课本内容,这都是注重了课堂这个动态流程。语文教师可以把课文作为脚本,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来完成教学内容, 可以把学习议论文变成辩论会,把学习说明文搞成观摩、考察活动,把讲散文变成野外观察、写生活动,形成“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就“活”了。国外的教育家罗扎诺夫、普鲁西、布鲁纳等都主张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就是因为“动”才能学活、学好。例如:笔者在执教威尼斯商人一文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
13、,老师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后,重点在体会文中对双方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档,分别扮演其中的人物。学生的扮演情况如何,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老师也不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我在教学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画,表现边塞生活、边塞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景。对于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兴趣空前高涨。他们的选材和表现角度是多样的,有一些还富于哲理超乎老师的想象。其中在一副题名为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上,只见远景是皑皑白雪覆盖着的群山,近
14、景是一些让雪压弯的枯草败枝和乱石,画面的大部分是空白并无人马,占据大量空白区域的是那由近及远、由大变小、由清晰而朦胧、曲曲弯弯,左绕右拐直至消失在群山之间的一串马蹄印。鼓励表演、以诗作画给学生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机会,所以他们感兴趣,有热情,也很投入。这样的活动增强了教学形式的丰富性,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化了诗文教学的趣味性,也体现了师生活动的丰富性。总之,双边活动必须流动,双边活动的流畅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实”。平等、和谐、丰富、流动,是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美的主旋律。让师生关系情感美的根系更深远,让教学过程结构美的枝干更粗壮,让感情表达语言美的鲜花更繁盛,双边活动流动美的果实才能更丰硕。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教程美学原理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