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同心县第五小学 李保贤在我国进行的这轮教育改革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与以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教师的理念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知识生成到兴趣培养等等方面,都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现就结合在这次骨干教师培训中专家的讲座,和自己的认识,谈谈对构建和谐课堂的一些肤浅认识。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根本特征。一幅画的美在于它色调、构图等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一堂课的美在于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等各方面教学因素的和谐。 让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自己的空间。和谐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合
2、作者、参与者,是知识发现的引导者,是对话的启发者,是学习的指导者,是学业的评价者,是纪律的组织者,是教学信息的重组者。从本质上说,和谐的教育、和谐的课堂能够产生教育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最佳状态。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和谐课堂(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它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便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教学之道讲究师道尊严,师生关系极不
3、平等,学生对老师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民主时代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充满创意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学生平等对话。因此,教师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要,自觉地当好学生的益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的特点,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实践证明,只要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建立起来,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了,教师的行动
4、就会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楷模,教师的魅力就会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科学知识的磁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二)、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一对主要矛盾,和谐的教学关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创建和谐课堂,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的状况,坚决摒弃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建立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新型关系,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师生互动、
5、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对于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在生动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已经探索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我们在生动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三)、创设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与学的和谐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只有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真正体现和落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产生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情感是优化教与学、教师与学
6、生和谐关系的催化剂,是和谐课堂的原动力,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设想,一个对老师情感冷漠、态度抵触的学生可以学习得很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的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夸美纽斯主张让学生在“和谐可亲和愉快地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教师都深深地知道: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课堂上,老师一张真诚的笑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教与学相互交融,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
7、学效率。二、树立人文理念,构建和谐课堂(一)、生活与人文并进,凸现课堂和谐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上,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进程,对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合,让课堂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分有合。通过整合和聚散,让课堂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竭力在“文”和“性”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实现课堂的和谐。1、让生活走进课堂,放大和谐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就处处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带近课堂,让小课堂变成大社会,让学生在小课堂中领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如在教
8、雪古诗所见时,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教师播放了一段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现牧童骑着黄牛唱歌的样子;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有的学生自编歌词,用歌声来表现画面。此时的教师在学生中间,时而朗诵,时而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在整过课堂中,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心与情的和谐,学习效果大大提高。教师尊重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表达的差异,参与了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既不失自然情感的流露,又不失
9、对学生的引导与调控。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相互感动,和谐成长。2、让人文走进课堂,丰富和谐 “课堂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只有充满人文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才是师生生命延续的课堂。首先,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人文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
10、体验、感受和理解,让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使我们的课堂更有“人情味儿”。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做怎样一个人时,学生畅所欲言,见解独特。教师这时既要肯定做人要像花生的观点,更要褒扬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生观。外表美,敢于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精神,在今天的形势下不正也需要这样的人吗?我们的教学不就是要培养、发展有创新、有个性的思维的学生吗?显然,在我们的课堂上,即使学生理解有偏差,我们也要让学生很“体面”地坐下,尊重他们想法中合理的部分,“扬弃式”地处理,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和谐。 其次,让学生的“心理安全”和
11、“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也应成为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与评价;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幼稚与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开课伊始教师努力营造的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更是在融洽的师生交往互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全程,让孩
12、子始终处于愤悱的状态,适时地点拨,热情地鼓励,让每个孩子乐于尝试,积累成功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让他们的心灵在和谐的氛围中舒展。(二)、预设和生成碰撞,展示课堂和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等因素,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要想引导出色、帮助到位,和教师自身的钻研是分不开的,也就是教学的“预设”,出色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和谐的必经之路。 1、 预设为和谐课堂奠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生成”的起点,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
13、有促进作用。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所以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握、研究,并进行预设,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1)、给予学生思维的迸发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如何激活,让他们在思维有水一般的灵动,是和谐课堂的生命。在课上,教师要变“人云亦云”为另辟溪径,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变“单一思考”为复式思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变“自我需要”为群众需求,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变“思维惯性”为思维创新,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变“狭窄思路”为思路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让课堂活力无限。(2)、给予学生创造的灵动 ,和谐课堂的主核。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造平台,提供创造的机遇,让学生在教材的空
14、白处创造:内容扩展时寻找,思想提升时激活,续写填补时充实;在教学空白处创造,教师导入意境时铺垫性创造,急流停顿时补充性创造,结尾拓展时延伸性创造,拓展学习时辅助性创造。这样让学生自我发现,教师只稍作点拨,从而引发课堂的和谐共振。2、生成为和谐课堂添彩当今的课堂更关注过程的体验,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的过程中涌现新思想,新创意。如果说更好的“预设”是为了“生成”,那么“生成”的精彩与否则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课堂和谐的教学艺术。我曾看过一位教师上三借芭蕉扇的教学案例,对西游记耳熟能详的他感到胸有成竹,认定自己一定能将课文演绎得淋漓尽致。意外的是上课仅两分钟,他便发现有个
15、孩子没听讲,却专注于三借芭蕉扇的卡通画创作。这位教师不仅没有制止,而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爱好,因势利导,临时改变教法:“这么喜欢画画,不如画个故事。“没想到学生反响强烈,于是他又提出三个要求: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发生、发展。给每幅画配上简单的文字。根据画面讲故事。结果,教学效果出奇的好。用这位教师自己的话说,此课被学生演绎得淋漓尽致。教师根据课堂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生成,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共振中共鸣,这样的课堂更真实、扎实与朴实。这样的课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我选择的需要,也有自我负责的能力,是自由人,师生的活动和交流是和谐的。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
16、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进行价值引导;要有一个智慧的头脑,进行理性的思考。实践证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是高效的。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就让我们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构建双向互动的教学关系为中心,以营造融洽愉快的课堂氛围为保障,为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去努力打造和谐的课堂吧!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主要是:挫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
17、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1、寻求注意。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2、性别特征。在小学阶段,男孩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喜欢探究,但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和自控能力比同年龄的女孩普遍要低些,因而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要高于女孩。3、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
18、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4、生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另外,还有些学生的过度活动是由于脑功能轻微失调(简称)造成的,教师对这些学生要更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掌握控制冲动的方法。(二)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要想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也必须对自身进行
19、一定约束和调整。一般来说,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有:1、教学不当指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2、管理不当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
20、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力,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研究发现,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3、丧失威信在学生心目中失去威信的教师是很难管好课堂的,丧失威信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前面提到的教学不当、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教师威信下降。一般说来,以下行为的教师容
21、易在学生心目中丧失威信:业务水平低,教学方法不好。对教学不认真负责,上课懒懒散散。对学生的要求不一致,说了以后不检查。向学生许愿,但总是不兑现。不关心学生,待人冷漠。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夺理。带有偏见,处事不公。(三)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有的研究发现,父母不和、经常打闹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另有研究发现,教室墙壁和家俱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
22、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内温度过高,则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不友善行为和冲突性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二、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
23、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例如,音乐课上要求学生上课时随着教师的琴声一行行列队轻轻走入教室,在音乐声中向教师问好、坐下,下课后仍按小组队形踩着音乐节奏轻轻退出教室。这种要求一旦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可以长久地发挥作用,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和教学效益。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
24、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行为。(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认真监控。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
25、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灵活运用奖惩手段。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
26、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
27、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较为简单的问题
28、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制定矫正目标;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课堂管理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除具备正确的管理观念和必要的知识经验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管理技术。 一、课堂观察的技术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偶然或有计划地觉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课堂表现的过程。课堂观察是获取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调整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课堂观察的范围与重点 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中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及注意力状况、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观察。 1.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
29、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2.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3.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这方面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重点观察,教师就可以大致对教学的难易程度、教
30、学速度是否适当作出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作到心中有数。据此来调整教学活动,采取管理措施,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课堂观察的技术要求 1.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随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控。 2.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教师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中的全面情况加以监控,同时还要根据课堂情境的特点和学生表现,对课堂活动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学生的个人行为进行重点观察,以达到对课堂活动的深入了解。 3.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教师的观察应与教学行为自然融合在一起,既要识
31、观察,又不露明显痕迹,不对学生形成明显的压力,不让学生感到教师处处在监视自己。 4.排除各种主观倾向,进行客观观察。实践表明,教师心理活动的某些主观成分有时也会左右他的课堂观察,从而形成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察结果。以下几种效应对教师的课堂观察会有消极影响,应加以排除: (1)期待效应。指根据自己的结论期待事实的发生。例如,对好学生有正向期待,一般不做消极分析,对差生有反向期待,一般也不做积极分析。(2)平均值效应。有些教师习惯于对学生做班级整体评论,也就是往往把学生群体看的都比较好,或都比较差,这样容易造成对学生个体评价的不公正。(3)中心论倾向。即遵守一贯的正态分布原则,中间大两头小,对学生行
32、为表现的观察有过强的固定性。(4)互动倾向。即一种光环效应,一好百好。对学生的主要印象可以影响到对他的其他印象。例如,教师特别好取学生成绩的光环,一般认为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也都好,成绩差其他方面也不怎么样,等等。(5)标签效应。指教师一旦发现某个学生身上不好的东西,就下结论,贴出了标签。这个标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改变,并可能传递给其他教师而影响他们的观察,班主任的标签往往影响力较大。 二、课堂控制的技术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改进课堂活动,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课堂控制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应付课堂偶发事件的技术 在课堂管理中,偶发事件是最令教师头痛的事。由于它是不期然的突发性
33、事件,而且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所以教师用来估计形势和选择处置办法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这时需要教师尽快作出反应,这既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机智,也需要一点技术。 一般来说,应付偶发事件的办法有三种,即冷处理、温处理和热处理。所谓冷处理,即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处之泰然,见怪不怪,不批评指责,以比较冷静的方式加以处理。常见的冷处理方式有发散、换元和转向三种。发散指教师将全班学生视线的焦点从偶发事件上“发散”开,避免事件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换元指教师巧妙地将发生的事件转为教育的材料,借助事实启发学生。转向即教师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中心引到教师所安排的方向。 所谓温处理,即教师对于因为自己疏忽、不慎所造成
34、的不利影响,例如板书错别字、发音错误等所引起的课堂骚动等,应态度温和地及时承认失误,并自然地过渡到原教学活动的程序中。 热处理即教师对一些偶发事件趁热打铁,加以严肃批评教育和果断制止,然后尽快转入正题。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和屡教不改的违纪行为的。运用这种处理方式应注意:(1)不要长时间中断教学。(2)批评应清楚而肯定,不要有粗鲁和威胁性语言,避免出现“顶牛”现象。(3)批评应围绕一个中心,不要多方非难,要特别避免出现“波浪效应”,即不因指责一个学生而波及全班。(4)教师应避免苛刻而大动感情的指责。 (二)处理一般问题行为的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
35、理问题行为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来说,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技术主要有: 1.暗示控制:当学生出现注意力涣散、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问题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来提醒、警告学生,从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控制的目的。例如,教师始终看着有不恰当行为的学生,直到他停止了这种行为为止;或者眼睛盯着他的同时,用手指放在嘴唇上表示让他停止说话;或者教师走到他的身边稍停一会,等等,都 是暗示的有效方法。 2.提问同桌: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在课堂上偷看其他书时,教师一般可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如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
36、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等等。 3.运用幽默: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时,教师可通过讲个小笑话,讲几句幽默有趣的话来调节气氛,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 4.创设情境:当学生疲劳,不专心听讲时,教师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如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以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目的。 5.正面教育:如果以上方式都不奏效,教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就要正面加以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不良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坚持晓之以理,尊重学生,要避免批评时情绪激动、言辞尖刻,或者婆婆妈妈、浪费时间,以免扩大事态,影响正常教学。 除以上提到的一些技术外,还有不少有利于课堂管理的技巧、方法,例如,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可以加强管理中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课堂座位方式,可以给学生新奇感,引起兴趣,等等。这些技术运用得当,都能产生积极的管理效益,有效促进教学活动。但是,课堂管理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地掌握课堂管理的知识、原理、技术,并在实践中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