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的更新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因其费时、费力、低效始终成为教改关注的焦点。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为教学的基本特征,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情感代替学生的情感,忽视了学生自己的领悟和感受,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教师注重讲授系统的学科知识,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联系,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既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很少顾及学生的反应。这种与应试教育相伴相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熟悉考点、考试阅读模式,把精彩的语段细化为一个个的考题,教师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2、的情、意、道,不注意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潜力的开发。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状况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阅读教学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首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应重新定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与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习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学会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
3、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怀疑探究作品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 其次,沿用多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正在逐步被语文课程标准所代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为指导,革新教学行为。、主体性教学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贯彻精讲的原则,多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出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引
4、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大阅读教学观。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堂阅读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学生阅读量不足的弊端,教师要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尊重语文学习“重阅读、重积累”的基本规律,树立大阅读教学观。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报刊、中央电视台的电视散文、东方时空、科技博览等栏目、优秀影视剧等皆可在阅读材料之列。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强对阅读内容、方法的指导,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和感悟,充实知识储备,丰富思想情趣,提升文学素养,培养鉴赏能力。、情感教学观。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情感的投入,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
5、,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撞击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要用生动形象、情感丰富的语言,创设情景;要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和电教手段的巧妙运用,渲染教学情景;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地再现艺术作品的情思,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思维教学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质疑,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阅读,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合作与交流等形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感悟作品意境、文学作品的改写与续写等形式,打破
6、学生思维的封闭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诵读教学观。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对课文的熟读和背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融会贯通,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学生的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范读、齐读、默读、速读、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品味艺术特色,在读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学观。教师要通过丰富多采的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更为全面、均衡的发展。活动课要体现出主动性、全体性、实践性、娱乐性、创造性、开放性等原则。
7、语文活动的形式很多,可以有作文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主题形式,可以有讲故事、演小品、演课本剧等专题形式,可以有优秀习作、手抄报、读书笔记等语文展评活动。、整体教学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阅读,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大意,对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从宏观上加以把握,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这一教学环节的主要要求有:边读边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找准字的读音,理解和掌握字词含义;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思路,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复述课文内容;初步把握文章主旨;学生质疑问难。整体感知要与
8、具体研习、重点细读、欣赏品味、课外探究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分类教学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层次实施分类教学,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能走的就走,能跑的就跑,能飞的就飞”的局面。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教师要正确把握中等生的学习水平,指导优等生,给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同时,要给后进生找到合适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考虑各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善于设计教学程序与教学环节。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将课堂及课后作业区分为三个层次,为先进生、中等生、后进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民主教学观。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权利和自主性,不搞一锤定音,要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产生能动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过去封闭式的一言堂转变为开放式的群言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和讨论应为主要方式,教师与学生就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进行对话与交流,共同享用双方的经验和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