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道难》导学案学生版 高2014级语文组 何光兴 杨锐 一.学习目标: 1.梳理诗歌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作者,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李白诗歌的夸张、想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诵读。 学习难点:诗歌内容理解。 学习时数:两课时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
2、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2、诗题诠释 《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
3、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 三.自主预习 1.注音 鱼凫( ) 巉( )岩 飞湍( ) 喧豗( ) 猿猱( ) 砯( )崖 吮( )吸 噫( )吁( )嚱( ) 石栈( ) 抚膺( ) 号( )古木 崔嵬( ) 峥( )嵘 扪参( ) 万壑( ) 秦塞( ) 咨嗟( ) 趑( )趄( ) 2.解释句中重要词语 开国何茫然 何: 茫然:
4、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回日之高标。 回: 扪参历井。扪: 以手抚膺。膺: 凋朱颜。凋: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 盈: 所守或匪亲。或: 。匪: 长咨嗟。咨嗟: 危乎高哉。危: 横绝峨嵋巅。横绝: 锦城虽云乐。云: 乐: 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
5、 倚绝壁。倚: 难于上青天。于: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 胡为乎来哉。胡为: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 3.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 4.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6、朝,夕: 5.特殊句式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 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③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④但见悲鸟号古木。( ) ⑤雄飞雌从绕林间。( ) 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6.一词多义 道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3)道芷阳间行( ) (4)何可胜道也哉( ) 度 (1)猿猱欲度愁攀
7、援( )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崔九堂前几度闻( ) (4)高祖为人有大度( ) 尔 (1)尔来四万八千岁( )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3)无他,但手熟尔( ) (4)非死则徙尔( ) 坐 (1)以手抚膺坐长叹( ) (2)项王项伯东向坐( ) (3)停车坐爱枫林晚( ) (4)因击沛公于坐( ) 去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8、 (2)沛公已去( ) (3)去死肌,杀三虫( ) (4)汝可去应之( ) 何 (1)问君西游何时还( ) (2)青泥何盘盘( ) (3)大王来何操( ) (4)徐公何能及君也( ) 乎 (1)危乎高哉( ) (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4)相与枕藉乎舟中( )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歌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话呢?
9、2.这句主旨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句的侧重点是什么? 4.请将全诗分为三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5.有人说,《蜀道难》全诗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你觉得是哪个字?并简要评说理由。 6.开篇“噫吁嚱……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1)阅读第一节 1、在第一小节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而李白又是通过哪两个层面去体现山势之高这一特点呢? 2、第一小节的十个句子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些?这些语句里,诗人分别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呢?有什么作用呢? 3
10、.作者叙蜀开国历史、说“五丁开山”故事和表现蜀道之难有何关系? 通过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自古以来就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借助神话传说,为蜀道之难点染神奇色彩。 4.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小结:通过鉴赏《蜀道难》的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诗仙李白用想象、夸张、以虚衬实和细节描写,以及引用大量的神话传说等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高,令我们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2)阅读第二小节 1.第二小节中,诗人李白从哪两个层面表现蜀道之险的? 2.诗人李白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蜀道之险呢?写出语句,运用手法及
11、效果。 (3)阅读第三节 1.蜀道的高和蜀道的险,只要有勇气,就能克服呀。李白在第三节还要劝入蜀的朋友“不如早还家”。而蜀道之难不仅仅难在蜀道之高和蜀道之难这两个自然条件,并且蜀地当时的生活环境不安定。那李白是如何来体现蜀道之难安呢? 2.诗中最后写剑阁险峻,战火频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讨论 (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二)艺术手法 1.本诗歌最主要的两个艺术手法是什么? 2. 本诗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课堂练习 (一)
12、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石栈(zhàn) 边塞(sài) 长吁短叹(xū) B.猿猱(náo) 扪参(shēn) 喧豗(huī) 嗟来之食(jiē) C.巉岩(chán) 吮吸(yǔn) 砯崖(pīnɡ) 峥嵘岁月(zhēnɡ) D.凋零(diāo) 湍急(tuān) 崔嵬(wéi) 多难兴邦(nàn) 2.下列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崩山崔 天梯石栈 扪参历井 千沟万壑 B.峥嵘崔嵬 冲波递折 横绝峨眉 壁立千仞 C.飞湍瀑流 猿猱攀援 匪亲弗居 一夫
13、挡关 D.磨牙吮血 抚赝长叹 鹤汀凫渚 协从不问 3.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渺茫遥远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4.对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险也如此。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或:副词,倘若。 5.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组是( ) A.开国何茫然/青泥何盘盘
14、 B.尔来四万八千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西当太白有鸟道/一夫当关 D.猿猱欲度愁攀援/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6.下列诗句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对下列诗句解说有错的一项( ) A.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从古蜀王开国以来,历经四万八千年,不与秦国互通来往。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手可摸到参星,穿过井星,仰起头屏住
15、呼吸;手抚胸口,坐地长叹。 C.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飞奔而下的急流瀑布交相喧闹,水冲击山崖,碎石滚滚而下,山谷中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所守护的人不是匪徒就是亲戚,但是转眼就可能变作豺狼一样的人。 8.下面是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蜀地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结合自己所见,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 B.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了各处山水特点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
16、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从蚕丛开国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9.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17、秦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10、选出下列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而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 B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联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C.以手抚
18、膺坐长叹。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渡过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问君西游何时还 (2)但见悲鸟号古木 青泥何盘盘 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人听此凋朱颜 A.砯崖转石万壑雷
19、 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可以横绝峨眉巅 D.高余冠之岌岌兮 1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B。可以横绝峨眉巅 C.地崩山摧壮士死 D.可怜体无比 15.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乎,疑问语气词,吗。 B
20、.开国何茫然..茫然,迷惘的样子。 C.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 D.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因为。 17.比较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8.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吁嚱”,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危乎高哉”
21、是本诗的主旨句。 B.“尔来四万八千岁”,是指蜀自开国以来已四万八千岁了,极赞其历史悠久。 C.“地崩山摧壮士死”,典出“五丁开山”之事,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言五丁既开道之后,梯栈相连,始与秦通。 D.“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与井分别是秦与蜀分野,扪参历井,言环蜀之境,道路险难,所在皆然,令人胁敛屏气而息,惟有抚膺长叹而已。 1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宋何罪之有 D.其险也如此/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20.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使人听此凋朱颜 A.渔人甚异之 B.砯崖转石万壑雷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D.侧身西望长咨嗟 21.下列对二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开始,诗人借 “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接着诗人借景抒情,用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想像极言山峰之高
23、绝壁之险,着力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D.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作为全诗的主线,在文中多次出现。在二段中的作用中点明全篇主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七.课后巩固 1.“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2.第二段中哪一句话起到了勾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3.第二段话描写了哪些景物?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4.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5.结合课文,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八.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
24、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⑴ 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28、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欣赏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