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马萍【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第二课时(详案)一、 导课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国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万人死亡,16万人受伤。我们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大地颤抖,山河移位,生离死别。地震是可怕的,它是灾难。今天我们这则故事,就发生在1994年1月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这就是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时的情况。(出示资料)板书课题。二、 整体入手,回顾课文1、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2、 父亲和儿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揭示:了不起。三、 品味课文,体验父亲与儿子“了不起”1、 出示阅读提示,学生研习课文 采用
3、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批注出理由。 试着体会父亲救儿子时的心理变化。2、 交流自悟收获。学生可能从以几下方面来谈: 先体会父亲: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件出示引导:先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感受,再引导到走进父亲心里。老师引父亲8小时心理的变化。体会绝望,看不到孩子的绝望。指导读: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体会他的普通,和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他的与众不同。揭示废墟的危险,和父亲的动力。信念使他重拾信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12小时了,24小
4、时了,父亲会是什么样子,他心里又会怎么想?联系好心人、警察、消防队长的表现,体现父亲的执着,深刻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指导朗读。36小时了,他仍然在坚持人们以为父亲失常了,你觉得呢?引出这是来源于他对于儿子深沉的爱。(板书)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运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读课文。导:38小时了,已经两个白天,一个晚上了,人疲惫到了极点,黄金救援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引读到最后一段。儿子: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课件
5、出示。学生谈体会。引导联系孩子的年龄、孩子所处的环境,想象他如何度过38小时,体会他是多么的勇敢、坚强、无私。指名读。3、 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激情:只因为那一句真挚的承诺,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寻找儿子;只因为那一句朴素的承诺,儿子勇敢地与灾难作斗争。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啊。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 作业学习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想对这对也不起的父与子说点什么,那就请你写在练笔上。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 儿子坚定 善良执着 无私深沉的爱富有爱心了不起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马萍课文讲述了1994年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
6、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精神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朗读,走进父子二人的内心世界。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读书,读书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教材的最好方法。有人说:“汉字有形象,有颜色,有气味。走进汉字,就走进了连绵的画廊,那人、那物、那情,可观、可闻、可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7、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有层次的朗读,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内涵。叶老主张,读书不能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逐着想象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领会到它。因此在教学时,我依据学生思维导向,引领他们穿梭于语言文字中,想象联想,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文章重难点。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与心灵碰撞和交汇的过程。为使学生入情入境,我选取我国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洛杉矶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说明导入新课。为营造课堂气氛,选取适合情境的音乐。为凸显语言文字的感染力,选择重难点句制成课件,在听了郭老师用心的点评后,让我对于教材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对于自己掌握的概念要很好地教给学生,如:废墟,而不是仅限于自己知道。对于学生的理解,体会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而不应该限制孩子,应该多给予孩子们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可能如此有机地加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