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0 ,大小:76KB ,
资源ID:5472469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4724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月是故乡明_写作设计.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月是故乡明_写作设计.doc

1、必修一专题三月是故乡明写作指导夹叙夹议,枝繁叶茂“月是故乡明”这组散文以深沉、优美的故园情思感染了我们。从表达方式看,这类散文有自己的特点: 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地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方式。怎样写好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呢?首先说“叙”。有时“叙”并不求完整,但要有效,能为“议”打下基础。没有丰厚的记叙土壤,议论之花是不会开放的。乡土情结说古道今,叙述了游子思乡的种种情境,这就为后面的议论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应该学会将叙述融入议论,或将议论不时转入叙述。前方中作者就常常从哲理议论转向生活的具体场景,如在指出人的悲剧性存在后,作者描绘了一幅想像的画面,极大地增强

2、了议论的形象感。其次说“议”。我们常用议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点明记叙内容的意义,所以,“议”首先应该扣住记叙的内容。韩少功我心归去在记叙法国游历生活、描写自己特殊感受后展开议论,结尾说:“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揭示出“故乡”的本质内涵,赋予叙述以深刻的意义。“议”还应讲究议论的艺术,追求表达的多样。不少同学喜欢在叙述后直接大段地发议论,不免显得生硬和单调。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比如在记叙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你看老舍的想北平,并没有多少直接对故乡的议论,而且,作者还反复说对故乡的爱“说不出来”,然而,通过一系列对比,作者

3、的倾向与评价已经鲜明地“说”出来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或者通过记叙中某个人物之口来发表看法,或者通过运用典故来显示,等等。认真揣摩学过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发。高明的作家常常将叙议结合得水乳交融,本专题的散文就具有这一特点。许多语句过目难忘,比如:“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等。这些句子是议,还是叙?它们饱含哲理,而这些哲理又是在充满情感的表达中通过意象与细节来显示的,句中精心安排的意象和细节(加点部分),具有隐喻的效果,富有感染力,耐人咀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4、。写作实践从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1.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小组进行交流、评选,再将全班选出的文章汇编成一期小报。也可利用校园网粘贴自己的作品,或制作成相关主题的网页。2. 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你有没有想像过,在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在远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你?请以“在远方”为题,写一篇散文。3. 有的人一

5、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散文。月是故乡明写作学习目标:1学习散文的相关知识,理清叙述和议论的关系,写散文能够做到夹叙夹议。2重视散文语言的锤炼,用真切、恰当的语言描写景物和表达情感。3能够通过在景物描写、事件叙述中寄托真诚的情感,做到委婉动人。写作知识讲话:1夹叙夹议,枝繁叶茂从习作文体上说,相对于记叙文和议论文而言,散文是一种更加自由的文体。而它的自由之处正在于它既不是单纯地叙述,也不是一味地议论,更不是毫无节制地抒情,而往往是夹叙夹议,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6、因此这样的散文更深刻、更优美。夹叙夹议不是机械地记叙加议论。一段事件叙述后加一段议论,这种故事引发哲理的模式不完全是夹叙夹议;而一段说理后用几个事例印证观点,这种思路则是议论文事例论证的模式。夹叙夹议要将叙述和议论自然融合。夹叙夹议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述。事件不一定要求完整,关键要能够和“议”自然融合。可以是引发议论的某种情景或事情片断,比如我心归去的开头几段,作者并不是详细地叙述在法国每一件事的完整过程,而是叙述在法国感受的几个生活片断与细节,从而为表达在异乡生活的寂寞、孤独和空虚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情景。夹叙夹议的“议”,也不同于议论文中完整的论证。规范的论证要求有鲜明的论点,有说服力

7、的论据,严密的逻辑思路。而这里的“议”,只是对叙述事件的本质内涵必要的揭示,自然而然地点明,是记叙的延伸。比如前方说人类的祖先也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作者先展现了电视上“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点出“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但接着作者没有通过想象来具体地展示人类祖先迁徙的场面,也没有再援引其他的论据来论证人类祖先也曾经经历过迁徙的生活,而是用一句“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必要的揭示本质,然后结束这一个话题。2情感要有节制,注意曲笔传情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写文章总是要有感情的。而文章的情感最为重要的是真诚“修辞立其诚”。但并不

8、是只要情感真诚,就可以通篇直抒胸臆,毫无节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是最真诚、最刻骨铭心的感情为了使文章更真切、更动人,也应该有所节制。否则虽然情感真诚,但是文字却容易显得矫情,令人难以接受。老舍的想北平,是一个很好的散文情感处理的范例。老舍对北平的情感毫无疑问是真诚且深沉的,老舍在文章中也一再表达对北平的爱“可是,我真爱北平”“真想念北平呀!”几次想念北平而欲“落泪”。这些都是老舍在文章中抑制不止的真情流露,但是老舍并没有让这样的直抒胸臆的语句充斥全文,只是在必要时自然抒发。怎样在文章中让自己的情感有节制呢?这就要求曲笔传情,即用更加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情达意。比如通过叙述事件来委婉地表达,通

9、过中国古典诗歌所说的“比”或“兴”的手法,等等。其实只有这种曲笔,往往才能真正充分表达深沉的、丰富的情感。老舍说,“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即使是最惯于用“好听好看的字”的诗人,他们在表达感情时,也会像“杜鹃似的”深沉,也不会毫无节制地用华丽、直白的语言吼叫,不然那就成了宣传口号、标语,而不是诗歌或散文了。比如被喻为“时代的吹号者”的现实主义诗人艾青,他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时,也是非常深沉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

10、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鸟来暗喻,直到最后才点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散文更应该让情感深沉,而不轻浮。3散文语言也要锤炼写散文并不排斥华丽的辞藻。如果一篇文章既有真诚、深刻的内涵,又有华美的文采,文质兼备,当然是很好的。但是在习作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握好二者的尺度,往往徒具华丽的形式而没有深刻的内涵,这样有损文章最重要的内核思想感情。不过反过来说,是不是只要有思想感情,就不需要注意语言的锤炼呢?也不是,写散文可以用最真切、平实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然而要想达到“语淡情深”的效果,也就不能不重视语言的锤炼。每个人在习作过程中会

11、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但是无论何种风格的语言,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写人的语言,要想达到个性化的特征,就必须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这在戏剧语言中,叫“当行本色”,老舍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戏剧作品语言时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轮廓来。”“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对于散文语言,老舍先生说:“我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正是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是不一样的,所以语言风格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不论是华丽还是平实,要想充分准确地表

12、达思想感情,都需要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进行锤炼。思路拓展:第一题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小组进行交流、评选,再将全班选出的文章汇编成一期小报。也可利用校园网粘贴自己的作品,或制作成相关主题的网页。这个题目可写的题材很多,可选择的情境角度也不少。题目中已提到“回声”包含的题材:“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这是一组故园的景物。“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

13、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这是一组人事的画面。写作时,可以选取多组对故园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与人物,譬如材料中提到的类似的各个方面,一一道来。叙述描写时,不需要每一个方位都详尽,只抓住其中的典型、具体感人的细节画面。这样可以展现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故园,更有一种回到过去的真实感。也可以只作一个方面的细致叙述与描绘。例如只写故乡的那一棵树,只写故乡的老房子,只写池塘,只写童年的那些事这样的写法可以使一个方面得到最具体、细致地展现,需要工笔精细描绘,需要有对过去真实、深刻的体悟。也可以用虚笔写,不只写可以再见的具体景物,也不具体回忆过去那些事,而是写故乡某种主观感受,是亲切,是陌生,是一种视觉或听觉的

14、感受,或是一种变迁的感伤当然这也是需要涉及景物、人事的,但这正是一种夹叙夹议的写法,这种写法也最能够写出故园的个性感受和独特性。关于时间定位,文章可以把时间定为过去的某个年月日,可以是从现时穿越时间的回忆,可以从过去写到现在,也可以是截取几个标志性的时刻。但切忌编年史式的记录变化的流水账。第二题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你有没有想象过,在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在远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你呢?请以“在远方”为题,写一篇散文。本题中已有相应的暗示和提示。“你有没有想象过,在十八岁的时候”十八岁时离开故乡的远行,这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不是已有的生活体验,而是要打

15、开思路,发挥想象才能够写出来的。然而这些不是凭空的虚构与幻想,这一想象还是与故乡体验感受相勾连的,因为“在远方”是远离故乡,又或是想念着故乡。这题可以遵从题目中问题提供的思路“在远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你呢?”文章可以想象在远方的情景,叙述在远方发生的故事。也许是儿时梦想的实现,也许是仍然在为远大的梦想而奋斗,也许是幻灭,也许是对故乡的思念可以是在远方的虚写,不写远方具体的故事,而是写在远方的感受和思考,这可以参考前方的写法。也可以是借远方的视角来进一步理解故乡,也是题目中提示的“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这样的写法,可以写得更具体实在,视角是想象的,但是写作对象、题

16、材却是现实的。还可以使用双线结构一一没有离开故乡的现实和在远方的未来,两条线索对照起来写。这种写法需要清晰的思路,不能造成文章线索的混乱。第三题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散文。本题在审题上要注意和第二题进行区别。两题有相似之处,都需要超越现实的想象,都比较适合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但是“在远方”是一种相对于“在路上”的静止状态,而“在路上”则是永不停止的寻觅状态。“在远方”可以写看得见的人生故事,而“在路上”则比较偏重于写精神世界。这题需要开阔的视野,要想达到对一

17、个人一生的精神家园的理解,必然要求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一个人的一生的追求。这是一种全知式的俯瞰人生的历程。当然也可以从作者所处的眼前写起,结合自己的经历看自己的过去,想象自己追求的梦想所需要面对的未来,这是一种以有限的视角静态观察,同时可以写出对“在路上”的感悟。可以选取几个典型人物:一生漂泊的,终生不离故土的,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比较叙述中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然也可以只写一类人,自己更倾向于选择漂泊,不离故土,或是离家又回家,这样写出自己的人生“在路上”的倾向和选择,态度明确。习作天地:第一题再见!老房子要卖掉了。周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清空了的老房子。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它了。老房子地处

18、城市边缘,是爷爷、奶奶、爸爸和我都住过的地方。十一岁那年爷爷去世,奶奶住进了城里,我便告别了老房子。直到今日重又相见,整整隔了四年。是晚上回去的,夜色已经很深沉。老房子在一幢公寓的顶层。公寓很古旧了,有着特有的宽楼道、厚实的石墙扶手和高高的楼层。大门的锁有些锈住,颇费了些周章才打开。一股久无人烟的味道扑面而来。走廊的灯坏了,爸爸拿出了手电。橘黄色的光冲开一片暗色。最熟悉又是最遥远的回忆冲了出来。老房子被油烟熏黄的墙角、斑驳的水泥地从未曾改变。墙上还有被我抠出的小坑和小指甲印。从来就没有改变!只是都空了。左手处的厨房里几乎什么都不剩了。那三层的木头碗橱?那塞满方便面、粉丝的抽屉?那黑木的盆架?它

19、们是还在某个角落怀念,还是早已粉身碎骨,再也不会存在了?右手处的大房间,是小时候爸妈与我的房间,这里曾经有过精致的梳妆台、丰富的饰品柜,成筐的玩具、酒红色的窗帘。后来,这里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而现在,它也空了除了起卷儿的墙纸与顶壁上的水晶灯盏,还有那扇曾经挂着酒红色窗帘的大窗。后屋里还剩下一台缝纫机,这是奶奶要留下的。后屋里曾经有一张大圆桌,是每年一大家团聚的场所。爷爷会炸金黄的丸子,放在铜火锅里咕噜咕噜冒泡儿;奶奶会包白白胖胖的饺子,每个都有好看的花边。后屋“田”字形的小窗里会传进叫卖声,后屋食品柜里有吃不完的糖果,后屋的小冰箱常被我拍着顶儿当冰柜卖冷饮哦!唯一有一灯光的房间,也只剩下灯光了

20、。这里有一张大床,有电视,有衣柜,有一只小猫我全都记得的!即使过再久,再久,只要看见那墙壁,那纱门,那水泥地,我全都会记得的!爸爸站在狭窄的阳台。这里曾有过斑斓似锦的花。爷爷爱花,花也爱爷爷。那么娇气,那么脆弱的花,偏偏在这里开得那么盛,那么久!在这儿,我长大了!很多很多的事,我都记得!我喜欢骑着我红色的小三轮车在房间里乱逛;奶奶夏天回来时总带一支很大的奶油雪糕;大房间过年时飘满了氢气球;我和哥哥站在楼上往下扔小炮;爷爷象棋下得很棒,还爱听收音机里的说书哦!全都不在了!我早该察觉到的!路边的冬青太久没人修剪,快长成小松树一般,鱼塘早已填上盖起了大楼,菜市场里各类小贩不见了,是一排排划一的格子邻

21、居们也不在了!隔壁似乎也空了很久,一楼早已换成了不认识的人!全都没有了!永远都没有了!静谧的夜色中,来自过往的回声刺痛了时间的每一个我。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能体会吧。那些时光,爷爷,那些花儿,那些家具,那些时那些人,都永远永远不再有了!即使有无上的权力与财富,也不能换回我再看多年前的老房子一眼哦!最后一次来了吧。几年后,它也许已变成一件精美的宅子了吧。再见!我的老房子!希望我们还可以或许真的有下辈子那么是否还可以再听见你的回声再见! (老家那是一座类似明清建筑的瓦房,面临河溪,背靠田地、桑树林,坐落在一个平凡的县里,是个不发达的农村。厕所与猪圈相依,石块铺成的凹凸不平的小路,潮湿的泥地上,鸡群

22、埋头觅食,两只母羊被拴在茅草屋旁,一口青灰色的井在庄稼地旁孤立。这里,虽不是我的出生地,却地地道道是我的老家。年年春节都回去。记得最初,是凌晨起来赶船去;后来,是搭长途汽车去,再后来至今,则由父亲开车载我们去。在那启程的前一晚,我总因兴奋过度难以入睡,坐在床上抱着枕头,望着窗外的夜,高声将我所知晓的每一支歌唱上一遍。夜深了,我兴许会不知不觉睡上一小会儿。可没多久,兴奋又将我惊醒,我蹬被子,砸枕头,不时冲进父母卧室报时,搅得一家鸡犬不宁。因为多是冬季去,总穿着棉衣厚袄,但去的途中我从不脱外套,即便车里已打足了暖气;我也从不在这四个小时的旅途中熟睡,即便前夜未眠。因为我怕错过老家的第一眼,我怕不能

23、第一个冲下车,我怕我不是归客中第一个被老家养的大黑狗迎接的人,我更怕我不是第一个告诉老家他的孩子回来的人。大年三十晚是我认为归家期间最热闹、最迷人的夜。那夜,我们会邀来溪这边半个村的人吃年夜饭。门前不宽的地儿,横摆上一长条的十几张桌,撑起竹竿,搭上篷儿,吊上灯泡,众人围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地聊着。当然也会有第一桌的人与最后一桌的人扯着嗓儿喊话。由于客多,家里还特地请来了厨师,在屋外又构建了一个小型的厨房,锅铲与铁锅相触,火焰在灶台上跃动,端菜的吆喝声,孩童的嬉闹声,让这昏睡的夜顿时清醒过来。而这时的我也是最开心的,因为有米酒喝。这酒是自家酿制的,入口甜,但后劲大,似笑面虎般趁你不经意,给你

24、致命一击灌醉,且大醉淋漓。这酒一向是不给小孩子喝的,但大年三十晚例外,长辈会给我斟上一小杯放在桌上,我双腿盘在椅上,双手捧着杯,低着头,先闻闻香,接着啜上一小口,甜丝丝,咂咂嘴,意犹未尽。再用舌尖触上一口,微微有点辣,抿抿上嘴唇,又喝上一大口,发出“啊”的赞叹声。之后,我会捧着金元宝般捧着酒杯于胸前,至宴席结束后,再一饮而尽。那整整一晚,嘴里都会遗留着甜甜的酒味。次日依然存留,只不过变成了淡淡的米香味,颇为爽口。新年的早晨是刺激的。约摸八点,东房的侧门口,会响起一连串的鞭炮声,这是长约两米的“一串红”,威力极大,响声能持续10来分钟,足把河东河西的邻村惊个遍,吓得几百米开外的狗呀,鸡呀,猪呀,

25、羊呀,一阵惶恐的骚动。还有那烧锅。掀起土灶台大圆锅的木头盖儿,灌入从井里提上来的水,合上盖儿,在灶炉口点上一把火,用草将炉内点燃,接着向里再塞上适量的带着枯叶的细枝条,待炉内火苗上来时,可再加入少许光秃秃的粗枝干,只听“噼啪”、“噼里啪啦”,火苗跳出欢快的踢踏舞。现时,可用那破了边的芭蕉扇在炉口扇上两下,舞曲会更加欢快。这时锅里便开始冒出腾腾蒸汽。记得刚开始,我要求烧锅时,大人总怕我伤着,所以不同意,但还是受不住我的搅扰,终于让我烧了。起初,是白脸开始,黑脸结束,弄得整个厨房烟雾弥漫。后来经长辈指点,再加上自己捉摸,起色不小,乃至如今驾轻就熟,甚至会用余热烤金馒头,颇有成就。还记得第一次学家乡

26、话,第一次给狗儿洗澡,弄得全身湿透,第一次爬上树睡午觉,第一次晒年糕,第一次喂猪,第一次撑船这一切的第一次都来源于我的老家。我的老家,令人怀念的老家。 点评两篇文章其实都是写老家,前者是写老房子,后者是写老家的一些事儿。但是,两篇文章却属于不同的思路和写法。前者情感更为强烈,在文中反复表达对老房子的怀念,一方面时时回忆起从前的生活留下的痕迹,表明多少年来“从来就没有改变”,正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另一方面却又感叹于太多的变化和消失,“全都没有了!永远都没有了!”情感是这篇文章的主体,眼前浮现的画面始终是剪影式的,一个个连续闪现的画面细节,而不是具体完整的叙述与描写。而后者则是完全不同的写法,写老

27、家,精选了在老家的几件事来叙述描写,细致地写喝米酒的过程与感受,还有新年的鞭炮声,“烧锅”。后者文章的主体是事件,情感融在了事中。前者的写法要重视真实的细节,不然感情会失去依托;后者的写法要注意叙事中含情。第二题在远方(原稿)有一天,我要细细收拾起包袱,装着属于我的那不多不少的一点物品,去远方。我会挑一个很黑很深的夜晚离开,因为这样的晚上,没有让人忧伤的月亮,她不会盈满泪水一直一直地注视着我;这样的晚上,没有虫儿,他们不会辗转低吟那些让人心碎的曲子,送我一步步踏上去远方的路。否则,我怕自己会忍不住留恋,留恋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不忍离开。然而人终究是要走的,去远方。在远方,有繁华的都市。那里的高楼

28、大厦鳞次栉比,镶着一块块巨大的玻璃,折射的光强得让我眼花。男士女士或是神色木然,或是冷淡的面无表情,或是挂着一成不变的微笑面具,匆忙地走在一尘不染的人行道上,穿梭于不同的公司、聚会,相互周旋。那里的一切让我眩晕。所有的只是光鲜和奢华,耀眼的不真实。没有那些我认为应该会有的一切,没有一点点让人安心的破绽和缺口,一切太过完美。像一个一点瑕疵都没有的宝石,只存在光亮,让人看不到相对的黑暗。周围一片虚幻中我感到害怕。在远方,有祥和的村庄。那里的人们单纯朴实,脸色焦黑,像他们脚下的泥土一样让人放心,腮上有红彤彤的两片。他们总是乐呵呵地,笑着露出一口牙,热情地邀请你回去坐一坐。我突然想到那些故乡的事物,可

29、是放眼周围,不是高大的梧桐,不会在春天落下毛刺吹到身上和眼里,没有熟悉的平舌、翘舌不分的方言,没有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和鸭血粉丝。那里的土话很好听,可是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我却很难受;那里的小吃很美味,可是嚼着嚼着我就会想起油炸臭豆腐的香味;那里的人们很善良,可我总忍不住觉得他们应该这样穿衣,这样走、笑,这样与人打招呼。不对啊,不对。为什么现在睁眼是一方,闭眼却在另一方?在远方,我看到奇山异水,却觉得比不上家乡的土坡;在远方,我听见优美的歌唱,却怀念家乡的童谣;在远方,即使住着豪华的套房,也忍不住想到家里的小床在远方,不知什么时候,我做梦都可以看到家乡。那里的每棵树每根草都是我所熟悉的。不知何时,人

30、在远方,心,却遗落在了故乡。在远方(修改稿)有一天,我要细细收拾起包袱,装着属于我的那不多不少的一点物品,去远方。我会挑一个很黑很深的夜晚离开,因为这样的晚上,没有让人忧伤的月亮,她不会盈满泪水一直一直地注视着我;这样的晚上,没有虫儿,他们不会辗转低吟那些让人心碎的曲子,送我一步步踏上去远方的路。在远方,有繁华的都市。那里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镶着一块块巨大的玻璃,折射的光强得让我眼花。男士打着领带,女士踩着高跟鞋,匆忙地走在一尘不染的人行道上,穿梭于不同的公司、聚会,相互周旋,脸上却挂着一成不变的微笑面具。那里的一切让我眩晕。没有清晨扬灰的街道和尘土中挥着大竹扫帚戴着口罩的清洁工,没有路边脏兮

31、兮的垃圾筒,没有拥挤的公交车和塞车的马路,没有沿街的地摊和骂骂咧咧爱占小便宜的妇人。所有的只是光鲜和奢华,耀眼的不真实。周围一片虚幻中我感到害怕。在远方,有祥和的村庄。那里的人们单纯朴实,脸色焦黑,像他们脚下的泥土一样让人放心,腮上有红彤彤的两片。他们总是乐呵呵地,笑着露出一口牙,热情地邀请你回去坐一坐。他们家的院子前,有孩童扒着土,堆泥巴。这一幕与我脑海中的片断复合着,于是我也蹲下。不,不,不是这样的,土地应该是温暖而微润的,不是干巴巴的沙土,冷漠地从指缝中滑下。我赶紧起身。周围不是高大的梧桐,不会在春天落下毛刺吹到身上和眼里,没有熟悉的平舌、翘舌不分的方言,没有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和鸭血粉丝

32、。那里的土话很好听,可是在这个语言环境中我却很难受;那里的小吃很美味,可是嚼着嚼着我就会想起油炸臭豆腐的香味;那里的人们很善良,可我总忍不住觉得他们应该这样穿衣,这样走、笑,这样与人打招呼。不对啊,不对为什么现在睁眼是一方,闭眼却在另一方?在远方,我看到奇山异水,却觉得比不上家乡的土坡;在远方,我听见优美的歌唱,却怀念家乡的童谣;在远方,即使住着豪华的套房,也忍不住想到家里的小床原来那些故乡里熟悉到平常都忽视了的一切,在远方,却愈发的清晰了起来。可能只有离开之后,回忆才会深刻。离开之后,才发现,故乡不只是一个地方、一个名词那样简简单单可以概括得了的,她跟随我,影响我,溶于我的血脉中。 在远方,

33、不知什么时候,我做梦都可以看到故乡。那里的每棵树、每根草,我都能叫出名字。不知何时,人在远方,心,却遗落在了故乡。 (点评比较一下,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原稿和修改稿总体思路没有变动,只是在三个地方作了较大的修改。其一,原稿第一段段末,“否则,我怕自己会忍不住留恋,留恋这生我养我的土地,不忍离开。然而人终究是要走的,去远方。”这两句话在修改稿中被删去了。其实这两句话留在文中也不会显得多余,但是删去后可以更好地表现去远方的果断,青年人在离开故乡时更多的是一种毅然,不需要太多的留恋。也可以映衬后来对故乡的再认识。其二,“祥和的村庄”一段,补充了孩童玩泥巴这一个小细节,这让在远方想念故乡显得更自然。其三,

34、文末倒数第三段,增加了一段关于远方和故乡的议论:“原来那些故乡里熟悉到平常都忽视了的一切,在远方,却愈发的清晰了起来。可能只有离开之后,回忆才会深刻。离开之后,才发现,故乡不只是一个地方、一个名词那样简简单单可以概括得了的,她跟随我,影响我,溶于我的血脉中。”这正是夹叙夹议中必要的“议”。第三题在路上(原稿)“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是作家凯鲁亚克的句子。其实无须渴望,我们一直在路上。 自降生起,我们就一直都在一条唤作“人生”的路上,尽管这是个很俗的比喻,但是的确恰当,唯一的不足就在于人生比普通的路来得更加义无反顾,不能逃避,亦不可逆转,而且注定要通向永恒的坟墓。这看来是多么的可怕与悲哀,难

35、道人们只有这“死路”一条?当然不是,所以人们纷纷出发,寻找战胜永恒的方法。太白游历了山水,叫贵妃研墨,绣口一吐成就了半个盛唐。他的路,壮丽奇崛。康德这个固执的小老头,他的路不过半亩地。然而一生不曾走出哥尼斯堡的他,却写就纯粹理性批判,而后全世界的哲学家拜读。当笛卡儿兴奋地宣布“我思故我在”时,我们终于发现了我们在路上时有力的手杖思想。这是很奇妙的事。即使身体不曾移动,但因为思想,我们却可以囊括时间与空间,“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难怪帕斯卡尔如是说。在有了思想以后,短暂的路程算得了什么呢?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轻视或抛弃这条道路,而是要在路上行走得更为出彩。我们是幸运的,有先贤们已亮起的忠实的路标,

36、但是在路上我们仍不可以放弃个性。与众不同的部分才正是我们生命最独特的证据。走出自己的路。可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孤独,相反,我们会在自己的路上与他人相互重叠,应相信我们不会孤单一人。且在我们每一条小路的交错中,才汇成了人类历史广阔的长河,正是无数个“我”在路上,才使人类上了路,这是多么令我们自豪的事!况且在路上亦是个值得享受的过程,一缕金子般的阳光,一习清新的风,或是路旁肆意绽放的野花,都是我们在路上可以随意得到的宝物,在路上亦蛮快活。至于那个漫长的“在路上”的过程后到达的终点,似乎也不会再那么可怕了。在路上一追再追的经历或所思所想都让我们骄傲地说自己曾经真实地活过。现在,我已在路上,但是又

37、仿佛还未启程,所以我仍怀揣梦想,想用那仿佛晴天的句子道出心中的愿望: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在路上(修改稿)“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这是作家凯鲁亚克的句子。其实无需渴望,我们一直在路上。自降生起,我们就一直都在一条唤作“人生”的路上,是谁第一个想到把人生比作路的呢?尽管这个比喻已被用过无数次,但是仍旧恰当。只不过我们踏上的这条路来得更加义无反顾,不能逃避,或逆转,而且注定要通向永恒的坟墓。这看来是可怕与悲哀的,难道人类只有这“死路”一条?于是人们纷纷出发,寻找战胜永恒的方法,用行动坚定回答:不是!太白是没有家的,当初那个西域的少年,可曾想过他去往长安的路是何等壮丽奇崛。他只是长久地在路上,游历

38、千山万水,还有那最难攀的蜀道。不知在旅行的时光中,潇洒的他曾想过些什么,偶尔忆起故乡的风沙,得意的长安时光,只是随性飘荡,“散发弄扁舟”。可以肯定的是,他最后行了很远,访遍了名山大川,曾绣口一吐就成了半个盛唐。自此后,华夏的路上,都留下他的背影。行得远的还有康德这个固执的小老头,虽然他不过守着几亩田地,一生甚至不曾走出哥尼斯堡,但是在思想探索的路上,他却超越了空间和时间,写就纯粹理性批判,而后全世界的哲学家拜读。在哲学探索的路上,谁能说康德不曾走得很远?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经历,但他们二人为我们亮起的忠实路标所显示的夺目光芒,却是相似的。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所以我们不必再害

39、怕脚下的路,在路上的过程正是我们寻求精神家园的实践。幸运的是我们即使会迷路,也可以抬头发现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群星在闪耀,为我们指引方向。在路上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考虑该走怎样的一条路,在路上又该有着怎样的心情。在自己的路上才是最恰当的。个性不能被放弃,即使先贤们耀眼的光环已叫我们羡慕万分,但是机械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也只有我们那最与众不同的部分能证明我们真实地活过,所以该走出自己的路。而正是因为有无数个“我”在自己的路上,人类才上了路,才有了历史长远的河流。而在其间我们各自的小路交错重叠。所以勇敢地在路上行进吧,这才是多么伟大的事。那么在路上的时候,我们就该自豪地追求

40、目标,一追再追,而这过程必是可以享受的,我们当相信路上风景独好,在路上也蛮快乐,至于到了终点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一路上的经历是珍贵的宝藏。现在,我已在路上,但是前方的路还有些许迷茫,所以我怀揣梦想,想用那仿佛晴天的句子道出心中的愿望: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点评文章原稿提到李白和康德的不同人生之路。一个是几乎游遍山山水水,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一个几乎足不出户,然而精神上却可以邀游天地宇宙。然后,文章由笛卡儿转入人生之路的重要因素思想与个性。修改后仍是这样的思路,从夹叙夹议的角度说,原稿较少“叙”,更多的是“议”,修改稿在李白和康德的人生之路上的叙述更多了一些,但是“叙”和“议”,还可以融合

41、得更充分些。作为两个典型人物,应该充分展示他们的人生之路,李白在山水之路上的经历故事,康德在哲学思考上的故事,以及二人对“在路上”的人们的启示。另外,在说人生路的类型的时候,应该还可以再补充其他不一样的人生之路;在说关键因素个性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事情的叙述。名作点评故乡的野菜周作人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

42、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

43、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日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日“草

44、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滴食,味颇鲜关,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问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

45、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十三年二月(1924年2月作,选自雨天的书)点评提到写故乡,我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对故乡的感情,便会毫不节制地直抒胸臆,然而效果却往往不佳。周作人的这篇散文写故乡的野菜,是典型的平和冲淡的风格。文章除了第一段直接提到了“故乡”外,几乎看不到点明故乡感情的字眼,然而他又确实向读者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情。这就是融情于事,融情于景。仔细品味,就可以发现,作者虽然说“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然而为什么“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为什么对故乡的野菜和

46、风俗的情况能够说得那么清晰,那么有趣味?这正与故乡的情感有关是曲笔传情。我们在作文时,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怎么样才能饱含深情叙事,但又使文字委婉动人。农舍德赫尔曼黑塞我在这幢房屋边上告别。我将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房屋了。我走近阿尔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国的建筑款式,连同德国的风景和德国的语言都到此结束。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从好多方面来看,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尽管如此,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会使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的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可憎的莫过于边界,无聊的也莫过于边界。它们同大炮,同将军们一样,只要理性

47、、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无视它们而微笑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疯狂发作,它们就变得重要和神圣。在战争的年代里,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圄和痛苦!让它们见鬼去吧!我把这幢房屋画在笔记本上,目光跟德国的屋顶、德国的木骨架和山墙:跟某些亲切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告别。我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因为这是在告别。明天我将去爱另一种屋顶,另一种农舍。我不会像情书中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啊,不,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不是农民。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我不屑于把我的爱钉死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我始终只把我们所爱的事物视作一个譬喻。如果我们的爱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变成了忠诚和德行,我就觉得这样的爱是可怀疑的。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为模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