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励在教学中的运用武汉市京汉学校 侯妹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好数学,成为“经师”,而且更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者,成为“人师”。而数学这门学科,许多人认为较难学,这除了有它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就是学习者对它的态度和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和表扬学生,显得十分重要。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有一次到一所中学里,给某班主任一分名单,颇为神秘的悄悄告诉她,名单上列出的是他们在研究中经过各项测试认为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其实名单只是罗森塔尔随机抽取的。一学期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所有在名单上列出的学生的确要比其他学生发展得更快,更为出色。罗森塔
2、尔在研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研究者暗示给教师名单上的这些学生将是成功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也常给学生这样的暗示,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这会提高他们的自我形象,从而也更利于他们发展。“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启示: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应当同时提出10条鼓励鼓励他们从事积极的活动。”所谓激励,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潜能,使行为朝向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因素。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使我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主要有以下方法:1、信心激励法数学不仅给人以应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
3、是,数学教给人如何运用数学去看待世界、去认识自然的方法。数学活动是智力体操与创造活动,它对人的科学思想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美籍学者项武义说过:“基础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开发脑力,提供分析思维的基本训练。而其第二个主要目的才是让学生掌握现代技术工艺上普遍应用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础当然十分有用、十分重要,但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实在更加有用、更加重要。”从这个层面上讲,数学教师肩负重担,要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每位学生在原有数学基础上学有所得,发展各自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分层优化法。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发
4、展总是不平衡的。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通过各种渠道,如预习和复习,适当提问、分层次完成作业,同学帮助、教师辅导等,让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只有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良好的期望,才能提高各类学生的数学素质。现在,每个学校分班的标准不尽相同,有的按总成绩分班,有的按英语成绩分班。不管情况如何,每个班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无论是考试还是测验,每次各班都存在几分到一百一十几分的学生。而初一年级第一次期末考试后,学校就结合历年中考成绩,按总成绩给每个班下达升高中的名额。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指标,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后,班主任把总分汇总,把有可能考上高中,而单
5、科成绩较弱的学生名单交到任课老师手中。有一次,我手中接到一位学生名单,他的数学成绩只有20分,我对他的情况进行了解,知道他的数学基础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提高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上平方差公式时,有意让他把公式中的字母和具体计算中的数字对应起来,当他找对时,对他进行大力表扬,并对他进行鼓励。自从那次以后,上数学课他开始抬头听讲,举手回答问题,主动拿自己做的课堂练习给我检查。后来,他的数学成绩日渐提高,数学成绩在60分以上。对于数学天赋较好的学生,则鼓励其探索新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一次期末考试,我教班级的一位男生用一种颇有新意的证明方法证矩形的有关问题,这种方法在全年级独一无二
6、,我在班里对他大力夸奖,并把此法叫做“证法”。他自己感到很自豪,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对数学的兴趣倍加浓厚。这就是信心激励,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力量和未来成功的希望!信心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基石!2、 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目标,或帮助人制定、树立一定的奋斗目标来达到激励目的的做法。只要目标明确才能决心大,一切积极的目标都可以使人更清楚地看到未来的价值前景,给人以更切实的希望和强大的吸引力和鼓舞力。在教学过程中,目标的确定比较关键。以前,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如今,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7、,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这种极大的反差,促使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而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所以,要优化教学过程。那么,优化教学过程应具备哪些本质的要点呢?其一、适当的问题;其二,积极的活动。为此,教学过程应通过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动手动脑,展开主动探索性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熏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时,最好是生活、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问题。例如,为了引进直角坐标系,让学生考虑各自在班上所处的位置应该怎样确定?学生说出自己位置后,再进一步提问,“你们位置由几个条件确定?”当他们说出由行与列确定时,再给出直角
8、坐标系的概念,这样学生容易理解,而且知道学有所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再举些实际生活中用到直角坐标系的例子,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怎样开展适度的活动?一般来说,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交流的教学功能,使学生进行思维的交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有能力通过活动解决的问题,就应该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启发,或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进行信息交流。而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发现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总结时,要将触发思维的因素进行显化,将引导思维的思想方法
9、、思维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学会思维,提高提出问题、设计活动、自我探索、发现创造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代数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在操场练习跑步,围绕操场跑一圈是400米,已知甲的速度为6米/秒,乙的速度为4米/秒,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问:(1)甲第一次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2)若反向而行,其他条件不变,甲第一次追上乙需要多少时间?有的学生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问题的解决也就无从下手。为此,我组织学生到操场去体验,让两个平时跑步速度有差别的学生按(1)的条件进行,其余学生帮他们数圈数;让另两个学生按(2)的条件进行,方法同上。回教室后,由学生总结,在(1)的条件下,甲、乙两人的
10、路程关系:甲的路程-乙的路程=一圈(即400米);在(2)的条件下,甲、乙两人的路程关系:甲的路程+乙的路程=一圈(即400米)。于是,问题迎刃而解,学生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发展。最能体现数学目标,是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其完成课本中的A组题,成绩中游的,A、B组都要做,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当减少课本中题目,每次增加一至两题富有思考性或综合性的课外练习题,使他们在不同的起点上不断前进。由于好的学生常有更高一点适应他们的目标,坚持下来,自然“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3、理解激励法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社会,人们都提倡理解万岁。理解是人的一种较高层次
11、的需要,是最高的奖赏、最大的鼓舞!我任教班级的一名女生,她是一名弱智学生(有医院的证明),平时无法用语言与他人正常交谈,也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是,数学课做课堂练习时,我走到她身边,她把练习本推到我前面,虽然,她写的东西根本不沾边,但我理解她的心情,她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于是,我从练习本中找出她的优点,表扬她的学习态度,她会心的笑了。每次上数学课,她都听得很认真。按她的智力水平,她的数学应该是班上最差的,然而,测验和考试结果显示,她的数学成绩每次都比十几个同学高。这就是理解激励的效果。为此,在教师节,她特意送给我一个大苹果。总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或其他方面都有发展,有成就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