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株洲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我国消化内镜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过去消化内镜技术主要用来诊断,很少用于治疗。近十年来,消化内镜新技术发展迅速,在消化疾病每个领域的诊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第一,诊断水平显著提高。过去内镜只能检查到黏膜表层,现在通过超声内镜也可以看到黏膜下的病变;过去只能检测上消化道区域(十二指肠上结肠回盲瓣以下),现在可以对下消化道也进行检查。同时,随着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的问世,小肠已不再是盲区。近几年,超声内镜在我国发展较快,可以对黏膜下病变、胰腺病变、纵隔病变、肛门病变、胆道病变等进行检查,尤其是对胰腺癌诊断率很高。第二,内镜治疗发展迅速
2、在对胃癌、大肠癌进行早期诊断的基础上,可通过胃镜、大肠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等新技术进行治疗;胰胆疾病的治疗进展很快,如胆道结石、胆管梗阻、胆囊癌、肝管结石、胰头癌及胰腺囊肿都可以通过内镜技术进行治疗。此外,消化内镜新技术,如经口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POEM),可通过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层,建立黏膜下“隧道”,将环形肌切开,关闭黏膜层切口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经人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经由自然腔道(胃肠、阴道等)进入腹腔进行各种诊断和治疗,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株洲市中心医院的消化内镜及设备1.奥林巴斯 260电子胃镜、肠镜2.奥林巴斯 V7
3、0电子胃镜、肠镜3.奥林巴斯 260十二肠镜4.奥林巴斯 ME-1超声内镜5.富士 双气囊小肠镜6.德国爱尔博海博刀7.重庆金山胶囊内镜8.荷兰飞利浦ERCP专用放射C臂介入治疗定 义器 械优 点不 足介入治疗应用范围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狭窄消化道肿瘤消化道结石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方法物理止血激 光 APC高频电 微 波热探头 冷 冻 射频 止血夹药物喷洒病变广、部位不确切药 物:孟氏液 去甲肾(8mg/500ml)肾上腺素(1:10000)凝血酶 立止血 优缺点那那些些病病人人需需喷喷洒洒止止血血?药物注射硬化剂:乙氧硬化醇、鱼肝油酸钠无水酒精:1 ml肾上腺素溶液(1:10000)高渗肾上腺素溶
4、液组织胶:羟基氰化丙烯酯、聚氨酯硬硬化化剂剂肾肾上上腺腺素素预预防防性性注注射射硬硬化化剂剂注注射射后后溃溃疡疡形形成成EPT术术后后出出血血血血管管扩扩张张、硬硬化化剂剂、溃溃疡疡形形成成预预防防于于未未然然MWS硬硬化化治治疗疗高频电止血最为常用可切开与止血同时进行可电凝与电灼可有多种电极选用设用于比较明确的病灶激光止血内镜用激光种类 YAG Argon能治疗的疾病 出血 肿瘤氩离子凝固器不直接接触组织电凝均匀、不沾连组织凝固深度不会大于3mm可侧向、轴向、方射状流动无气化、碳化现像探头末端气流恒压,不会形成气栓比激光价格低、操作方便APC激激光光治治疗疗止血夹动脉性出血缝合黏膜 MWS
5、SMT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橡胶皮圈 单 环、多 环尼 龙 绳注射硬化剂多环结扎多多环环结结扎扎过过程程尼龙绳结扎尼尼龙龙绳绳结结扎扎过过程程1尼尼龙龙绳绳结结扎扎过过程程2组 织 胶氰化丙烯酯聚 氨 酯消化道狭窄治疗方法选择狭窄切开术激 光微 波高频电狭窄扩张气囊探条扩张支架:食道、胆道、胰腺探条扩张法(Savary-Gilliard管)长度:70110 cm直径:515 mm(1545 Fr)经导丝逐级扩张气囊扩张食管支架食管气管瘘壶腹成形术置入引流管消化道肿瘤治疗方法选择高频电切除息肉尼龙绳结扎加电切治疗大息肉玻璃帽吸附法套切息肉粘膜切除术(EMR)注射法玻璃帽法平滑肌瘤 高频电摘除粘膜
6、切开剥除(ESD)经皮胃造瘘术异 物胆道、胰管结石胆胰系结石治疗方法选择 胆道塑料支架 (胆总管癌、胆总管损伤)金属支架经皮经肝支架术PTC显示胆系,拔除针芯穿刺管内通过导丝并必须至狭窄部远端沿导丝扩张狭窄部X 线下通过支架推送器正确定位拔除推送器胆道蛔虫胰管支架胰腺囊肿经胃壁引流法EUS定位穿刺针进入囊腔沿针刺入导丝沿导丝扩张置入支架或ENCD经胃壁引流法EUS定位针状电刀切开经电刀通过导丝扩张置入支架或ENCD成功率与并发症60%左右出 血胰 漏支架闭塞感 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包括:1.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2.小肠疾病的诊断 3.消化内镜质量的控制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
7、断 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为15%,而日本为75%,韩国为60%。因此,在胃癌的早期诊断方面,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球每年近百万新发胃癌病例,约42在我国。我国胃癌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如果可以通过内镜新技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对我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另外,我国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也很低,与美国相比约低10%。如何通过大肠镜诊断早期大肠癌也是消化内镜医生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利用现在的内镜新技术提高早期胃肠道肿瘤的诊断率,是内镜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小肠疾病的诊断 近年来,消化系统中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存在盲区,消化内镜新技术的发展给小肠疾病的诊治带来了重大突破,如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的出现使小肠疾病的诊断率达到了新的高度。但目前认为这些检查技术中还没有一项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涵盖所有小肠疾病的诊断。因此,小肠疾病的诊断仍是消化内镜领域研究的热点。消化内镜质量的控制 新技术都要经历从新到老、从生疏到成熟、从少数医生掌握到全面掌握的过程。如何控制好消化内镜诊疗质量,使患者获得治疗且不出现并发症是消化内镜治疗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此过程中,中华医学会联合相关的卫生部门制定指南,指导消化科医生规范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