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引合作展示提升”作文教学四环节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王波课题: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训练目标:1、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2、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能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3、内容具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真实的感受。训练重点:当详则详,该略则略。训练难点:概括式的叙述。课时安排:三课时知识链接1.什么是详写和略写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2.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
2、“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啰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3.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要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的说:最能直接、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就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
3、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克服。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文章恰似流水账,详略处置不得当,是目前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病。比如记叙自己的经历,从呱呱坠地写到幼儿园、小学再到初中,各个时期都平均用力;写一件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波澜不兴;记叙一个人物,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素材没有取舍、未加提炼,从而使得文章平铺直叙、毫无色彩。二、例文导引:1、赏读没有脸的相片,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文章哪是详写哪是略写,并说说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没有脸的相片太阳火辣辣的照在他身上。刚翻过高高的栅栏,正想到公园里那棵最老的树下遮阴,他被叫住了:“喂,哥们!”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原来是一个脖挂照相机的小伙子,身旁还站着一个年纪相仿的姑娘。他心里一慌:“难道他看到我翻栅栏了?也许是借些钱用用?”想着,他不由的摸了摸装着两块五角钱的上衣兜。“过来!
5、”那个小伙子喊道。他只得很不情愿的把身子慢慢移了过去。“喂,会照相吗?”小伙子口气很生硬的问。他的心这才沉了下来,急忙说:“不会。”说着就要走。“别走!不会没事,哥们儿教你。”这小伙子流里流气的样子,他本来就很厌恶,再听小伙子的话就更讨厌了。“谁用你教!哼!”他扭过头就走。小伙子急了,一把抓住他的肩,用力一扭。他差点儿摔个跟头。“站住!哥们儿今天就让你给我俩照张相,你敢走!”他恼了,眼里冒出了愤怒,却又不敢走。小伙子说了照法,调好相机,递给他,“挂在脖子上!”似乎是命令。他牙咬得紧紧的,心里默默盘算着。“好好照,我可告诉你!”小伙子瞪了他一眼。他气愤,但又不敢发泄。小伙子和那姑娘坐在草坪上,摆
6、了半天姿势。忽然,小伙子觉得少了点什么,那姑娘想得快,喊道:“喂,把那个花伞拿过来。”他耐着性子从地上拾起花伞。“快点儿!”小伙子吆喝道,“你听见没有!”他只得快走几步把伞扔在小伙子身前。小伙子又瞪了他一眼,刚想发作,看那姑娘瞅着自己,只得又闭上了微张开的嘴。他们好不容易才把伞打好,小伙子喊道:“行了,照吧!”“喀嚓”,他按下了快门。小伙子从地上站了起来,走到他身前:“拿来吧!”他略有些得意,把相机塞给了小伙子。“走吧。”小伙子说道。他赶忙转过身,大步向前走去,一会儿就消失在树林里了。等小伙子和姑娘欣赏那伞下的相片时,都气呆了:相片上只有四只脚,没有脸!评语:这篇作文详略取舍处理得比较好。如“
7、小伙子说了照法,调好相机”,一句话带过,干净利落。结尾也略去了种种经过,直接落笔到欣赏相片的感受上,“都气呆了:相片上只有四只脚,没有脸!”中心意思显得鲜明而突出。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插进小伙子教“他”如何使用相机,然后如何对好光圈、调好焦距、校定距离、选好角度等等详细描写,行文将会显得多么松散拖沓,当然也就会影响表达效果。2、回忆一下你学过的某一篇课文,想想作家是如何处理材料的详略的?由此你知道在记叙的过程中,哪些要详写?哪些要略写?枣核一文,作者详写旧时同窗在美国住地精心布置中国式花园,并要在花园中栽下家乡枣树的事,目的是为了具体生动地表现这位老人依恋故土之情。作者和这位老人的关系,老人托他
8、带几颗枣核的事,以及老人在车站接他的情形等内容,不能不写,又不必详写,所以只作了简略的交代。3、分析下列语段,详略的处理是否恰当?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中学生的一天“叮铃,叮铃、”“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
9、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
10、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其中,有我,有你,有他例文简评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
11、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三、学以致用:1、小组讨论交流:(1)、请结合自己本学期的第一篇作文说说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该略?文章升格的理由是什么?(2)、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首先,要找到目标靶向。文章的详略是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详写的目标。其次,要做到“拿”与“舍”。就像在一堆水果中挑拣出不同
12、品质、不同等级的水果一样,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是“最大最好的果子”,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衬果”,是次要内容,可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是“弃果”,要毫不可惜地舍弃。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要在记叙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现人物的这些特征,就要在叙事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细描写,是“画龙”式详写。对那些次要因素,则应概括叙述,以寥寥几笔来勾勒背景,是“画云”式略写;有时为了更好地点明主题,就要借助适当的议论、抒情来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是“点睛”式略写。总之,要确立目标、有取有舍,才能做到写重点内容细致入微、充分生动,写次
13、要内容清楚明了、简明扼要,这样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2、精彩展示、交流评价。请大家认真阅读手中的班级里的新鲜事,看看这篇文章详略处理是否得当,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找出来和同桌讨论修改。3、展示修改成果。班级里的新鲜事新鲜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不,上个星期在我们班发上了一件非常特别新鲜的事,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让我们在班上办社团。说是办社团,其实只是由几个社加在一起的统称。而这几个社都是由我们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成立的。比如说:文学社、音乐社、美术社、书法社即使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社团,大家也十分青睐。因为这样组织社团,在我们校史无前例。所以,当大家听到老师宣布这个消息时,大家都十分的高
14、兴。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就热火朝天的干起来。有的要报书法社,有的要报音乐社,有的要报文学社可是,每一个社都应该有社长,如今没有社长,怎么办呢?哦,对了,问老师。“王老师,你还没有定社长。”我们问。“这一次我不定,你们自己选。”听老师这一句话,我们顿时高兴极了。但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定社长太难了,还是不如由老师亲自定。比如说:我们要把音乐社的社长定为小红,可是,马上就有人抗议,“凭什么小红是音乐社的社长,他唱歌还没有我们好听。”“就是,就是”。“这不公平”。“哎,真是太伤脑筋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社长终于被我们给啃下来了!社长出来了,大家都踊跃的到各位社长那里报到,直到今天,去各社报名的人还有呢。呵呵,你说,这是不是一件非常特别的新鲜事。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