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3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一、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一、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一)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正正预算盈余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政府收入-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政府结余政府结余 0 0 预算平衡预算平衡 负负预算赤字预算赤字各项税收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收支示意
2、图纳税人纳税人纳税人开户行纳税人开户行征收机关征收机关收入收入国库国库支出支出支支付付机机构构财财政政部部门门预预算算单单位位集集中中汇汇缴缴直直接接缴缴库库现金缴纳现金缴纳税票缴纳税票缴纳支付支付支付指令支付指令 收款人收款人 直接税直接税:对人征收的税对人征收的税 财产税财产税 遗产税遗产税 馈赠税馈赠税 累进税累进税税收税收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屠宰税屠宰税 间接税间接税:对商品征收的税对商品征收的税 营业税、消费税营业税、消费税 增值税增值税 我国实行分税制我国实行分税制 中央税中央税(国税国税)地方税地方税(地税地税)(二二)政府的税收体系政府的税收体系 政府机构的日常支出政府机构
3、的日常支出(G0)政府各项预算支出)政府各项预算支出政府支出政府支出 各种救济补助各种救济补助 政府的转移支付(政府的转移支付(TR)退伍军人的福利支出退伍军人的福利支出 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 最低生活保障金最低生活保障金(三三)政府支出体系政府支出体系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当经济萧条时,劳动者失业增加,达到失业当经济萧条时,劳动者失业增加,达到失业救济标准的人数就会增加,救济标准的人数就会增加,转移支付自然增转移支付自然增加,加,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急剧下降的趋势,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急剧下降的趋势,使得消费减少幅度小一些使得消费减少幅度小一些 当经济繁荣时,劳动者失业减少,
4、达到失业当经济繁荣时,劳动者失业减少,达到失业救济标准的人数就会减少,救济标准的人数就会减少,转移支付自然减转移支付自然减少,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过快增长。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过快增长。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3、政府转移支付是又一个自动稳定器、政府转移支付是又一个自动稳定器如:当边际消费倾向如:当边际消费倾向b=0.75b=0.75时,在时,在未起用累未起用累进所得税时乘数进所得税时乘数K=1/(1-0.75)=4,K=1/(1-0.75)=4,增加增加1 1美美元自发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元自发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4 4美元美元起用累进所得税时起用累进所得
5、税时,若税率若税率t=0.2t=0.2则则:K=1/1-0.75(1-0.2)=2.5K=1/1-0.75(1-0.2)=2.5 乘数变小,乘数变小,增加增加1 1美元自发支出会使国民收入增加美元自发支出会使国民收入增加2.52.5美美元。元。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各种自动稳定器只能减轻或缓和经济波动,各种自动稳定器只能减轻或缓和经济波动,不可能消除波动不可能消除波动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p扩张的财政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促进经济繁荣的财政政策即为扩张的财政政策。p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
6、政策: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抑制经济过热势头,减缓经济增长,即为紧缩的财政政策。4、两种财政政策、两种财政政策n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变变动政府收支(包括动政府收支(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买和转移支付等),使使ISIS变动,对国民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响。LM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y1y2y3y IS1IS2r%E2E1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挤出效应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effec
7、tiveness of crowding out):是政:是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效应。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效应。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上升,使厂商税收,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上升,使厂商投资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就是投资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就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投资利率系数投资利率系数d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政府支出政府支出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利率利率 投资投资I=e-dr政府的财政政策效果会受挤出效应的影响政府的财政政策效果会受挤出效应的影响n财政政
8、策效果大小财政政策效果大小(1 1)L LM M不不变变,I IS S形形状状变变LMEy0y1y3yy0y 2 y3y E1EE2IS1IS2IS3IS4LMr%r%y1y2y1y2 IS IS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大。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大。IS IS平坦,财政政策效果小。平坦,财政政策效果小。r0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LM扩张财政政策下不同扩张财政政策下不同IS斜率的挤出效应斜率的挤出效应y0y2y1y3y IS2IS1IS3IS4r%画在一个图上画在一个图上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LM曲线三个区域的曲线三个区域的ISIS效果效果r4r1y1r2r3r5y2y
9、3y4y5yLMIS1IS2IS3IS4IS5IS6r%LM LM越平坦,收入变动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政政策效果越大。LM LM越陡峭,收入变动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接近充分就业。(2 2)ISIS不变,不变,LMLM形状变形状变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00 80举例说明挤出效应假设:货币需求假设:货币需求L=0.2Y。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200,消费函数,消费函数C=90+0.8Y,税收,税收T=50,投资
1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政府支出G=50。解解:LM:0.2Y=200 Y=1000 IS:Y=90-0.850+140-5r+50/1-0.8=1200-25r令:令:LM=IS解得解得:r*=8 Y*=1000 I=140-5r=140-40=100 当当:G=20 IS:Y=90-0.850+140-5r+70/1-0.8=1300-25r令:令:LM=IS则则:r*=12 Y*=1000 I=140-60=801000IS1LMIS2Yr812I=140-5r 1000I 答:有挤出效应答:有挤出效应私人投资减少私人投资减少20亿亿三、功能财政与公债三、功能财政与公债功能财政功
11、能财政 是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是倡导政府利是凯恩斯主义财政思想,是倡导政府利用财政政策的功能,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审用财政政策的功能,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审时度势,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功能财政时度势,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行事。功能财政思想可以预算赤字,也可预算盈余,但多数情况思想可以预算赤字,也可预算盈余,但多数情况下是赤字。下是赤字。西方三种预算平衡思想西方三种预算平衡思想1 1、强调年度平衡预算、强调年度平衡预算2 2、周期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3 3、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充分就业平衡预算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对公债的正确态度是:公债并不对公债的正确态度是:公债
12、并不可怕,关健是国债的用途,只要可怕,关健是国债的用途,只要政府不是用于战争和浪费上,而政府不是用于战争和浪费上,而是潜心用于刺激经济发展,只要是潜心用于刺激经济发展,只要经济增长大于国债增长速度,举经济增长大于国债增长速度,举债就是值得的。债就是值得的。弥补赤字的主要方法是弥补赤字的主要方法是:发行国债发行国债(national debt)1 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monetary policy)是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来调节利率调节利率,进而影响
13、投资和整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济政策。一、货币政策及其操作一、货币政策及其操作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调整货币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调整货币政策一般采取政策一般采取逆风而行逆风而行的办法来变动的办法来变动货币货币的供给量。的供给量。通胀时通胀时 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萧条时萧条时 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公开市场业务业务法定准法定准备率备率中央银行变动货中央银行变动货币的供给量的主币的供给量的主要工具有三个:要工具有三个:2 2
14、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 1、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Discount Rate)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它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息的下限。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中央银行通过贴现专柜向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通过贴现专柜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提供短期(一天一天)的流动资金的流动资金,按贴现率按贴现率取得利息。贴现率低意味着商业银行以取得利息。贴现率低意味着商业银行以较低成本取得中央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较低成本取得中央银行的贷款,
15、商业银行也可以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向厂商贷款,行也可以以较低的贷款利率向厂商贷款,货币供给会扩大,相反,会收缩。贴现货币供给会扩大,相反,会收缩。贴现率是利率变化率是利率变化,信贷松紧的信号。商业信贷松紧的信号。商业银行间也可相互拆借。银行间也可相互拆借。目前中国央行目前中国央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再贴现利率为为2.97%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经济萧条时经济萧条时,降低贴现率,降低贴现率R Ms r I Y 经济膨胀时经济膨胀时,提高贴现率,提高贴现率R M s r I Y 贴现只能作为紧急救援手段,其作用是有限的贴现只能作为紧急救援手段,其作用是有限的目前中国央行目前中国央行的再贴现
16、利率的再贴现利率为为2.97%应用:应用: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买进债券中央银行买进债券 放出货币放出货币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量M M0 0增加增加 利率下降利率下降 投资和消费增加(通投资和消费增加(通货紧缩时用)货紧缩时用)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债券(Bond)(Bond),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是调控货币供给的最主要的手段。是调控货币供给的最主要的手段。中央银行卖出债券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收回货币收回货币 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
17、M 0减少减少 利率上升利率上升 投资和消费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时用)时用)优点优点:1.1.可以按任何规模进行,可大可小可以按任何规模进行,可大可小2.2.主动灵活,若有不妥可立即纠正主动灵活,若有不妥可立即纠正3.3.可以连续进行,流水般买卖政府债券可以连续进行,流水般买卖政府债券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3 3、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1、法定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 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中央银行有权在一定范围内中央银行有权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从而影调整法定准备金率,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准备金比率响货币供给量。准
18、备金比率一般控制在一般控制在5%20%5%20%之间。之间。我国自我国自19851985年以来对年以来对法定准法定准备金比率备金比率进行了进行了2020多次多次调整调整1985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情况 1985年:统一为 10%。1987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从10%上调为12%。1988年:为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上调为13%。1998年3月21日:从13%下调到8%。1999年11月21日:由8%下调到6%。2003年9月21日:由6%调高至7%。2004年4月25日:由7%调高至7.5%2006年7月5日:由7.5%调高至8.0%2006年8月15日:由8.0%调高至8.
19、5%2006年11月15日:由8.5%调高至9%2007年1月15日:由9%调高至9.5%2007年2月15日:由9.5%调高至10%2007年4月10日:由10%调高至10.5%2007年10月25日调高至13.0%2007年12月25日调高至14.5%2008年1月25日调高至15.0%2008年3月25日调高至15.5%2008年3月25日调高至16%提升准备金率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投资过热的势头。2008年03月25日 提高到15.5%2008年04月25日 提高到16%2008年05月20日 提高到16.5%2008年06月7日 提高到17.5%2008年9月25日 下调到16.5%20
20、08年10月25日 下调到16%2008年11月26日 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下调1个百分点,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下调2个百分点。2008年12月25日 下调0.5个百分点 2010年1月18日(大型金融机构)15.50%16.00%(中小金融机构)2010年2月25日(大型金融机构)16.00%16.50%(中小金融机构)2010年5月2日(大型金融机构)16.50%17.00%(中小金融机构)2010年11月10日(大型金融机构)17.00%17.50%(中小金融机构)2010年11月19日(大型金融机构)17.50%18.00%(中小金融机构)经济萧条时经济萧条时:降低:降低 ,增加货币供给
21、量,增加货币供给量 经济膨胀时:提高经济膨胀时:提高 ,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货币供给量 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作用法定准备金比率的作用举例:举例:100美元的美元的Cu,当当法定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为为8%时,时,新创造存款新创造存款D和新创造贷款和新创造贷款L:举例:举例:100美元的美元的Cu,当当法定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为为10%时,时,新创造存款新创造存款D和新创造贷款和新创造贷款L:货币政策效果及局限性货币政策效果及局限性1.1.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h h值大,值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越大;2.2.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越
22、灵敏,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越灵敏,d d值大,值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越小。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三三.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n货币政策效果: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y1y2y1y2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y1y2yLM1LM2ISr%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的简化图示货币政策效果的简化图示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y1y2yLM1LM2ISr%y3r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2.2.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uLMLM形状不变形状不变pIS陡峭,投资利率系数小。投资
23、对利率变动敏感度小,LM右移使利率下降,引起投资增加较少,收入的增加较少。IS陡峭,收入变化小,为y1-y2。IS平坦,收入变化大,为y1-y3。货币政策效果因货币政策效果因IS的斜率而有差异的斜率而有差异y1y2y3yLM1LM2IS1IS2y2-y1y3-y1r%2 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uISIS形状不变形状不变u货币供给增加u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小。u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p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p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大。货币政策效果因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的斜
24、率而有差异y1y2y3yLM1LM2IS1IS2y4y2-y1 Y=Y;urr,私人投资(住宅投资),私人投资(住宅投资),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消费比重,消费比重uG=G=政府购买比重政府购买比重,消费比重,消费比重,私人投,私人投资资u投资补贴投资补贴 =私人投资私人投资,消费比重,消费比重uT/T/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私人消费私人消费扩张货币扩张货币 =Y=Y;rr(=私人投资私人投资)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严重通胀:严重通胀:紧缩财政紧缩财政+紧缩货币紧缩货币通胀但不严重:通胀但不严重
25、:紧缩财政紧缩财政+膨胀货币膨胀货币严重萧条:严重萧条:扩张财政扩张财政+膨胀货币膨胀货币萧条但不严重:萧条但不严重:扩张财政扩张财政+紧缩货币紧缩货币YY*rLMISE严重通胀:紧财严重通胀:紧财+紧货紧货YEr1严重通胀:严重通胀:紧财紧财=AD=Y紧货紧货=r =I=Y最最终终:Y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YY*rLMISE通胀不严重:紧财通胀不严重:紧财+宽松宽松YEr1通胀不严重:通胀不严重:紧财紧财=AD=Y宽松宽松=r =I=防止衰退防止衰退最最终终:Y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26、策的混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YY*rLMISE 严重萧条:扩财严重萧条:扩财+膨货膨货YEr1严重萧条:严重萧条:扩财扩财=AD=Y膨货膨货=r =减少减少“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最最终终:Y 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YY*rLMISE萧条不严重:扩财萧条不严重:扩财+紧货紧货YEr1萧条不严重:萧条不严重:扩财扩财=AD=Y紧货紧货=r =控制通胀控制通胀最最终终:Y 总结:总结:政策混合产出利率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货币不确定紧缩性财政紧缩性货币不确定紧缩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扩张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政,以防止利率过高。: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率。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