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9 ,大小:2.91MB ,
资源ID:544430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44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敦煌學研究綜述.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21年敦煌學研究綜述.pdf

1、书 书 书年敦煌學研究綜述貟國傑曾月秋(上海師範大學)據不完全統計,年度中國大陸地區出版的與敦煌學相關的學術專著餘部,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餘篇。兹分概説、歷史、社會文化、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考古與文物保護、少數民族歷史語言、古籍、科技、書評與學術動態十二個專題擇要介紹如下。一、概 説本年度關於敦煌學研究概括性的論著主要涉及敦煌學學術史、敦煌文獻刊佈與整理、敦煌學人和敦煌學數字化建設等方面的内容。敦煌學學術史方面。榮新江、劉進寶、郝春文、項楚、趙聲良撰寫敦煌學視域中的中古歷史(中國社會科學年期)組文。其中,榮新江敦煌文書所記絲綢之路的新篇章 從漢文化的西傳和佛教、粟特商人、三夷教的東漸,以

2、及世紀的絲綢之路與吐蕃、歸義軍的貢獻等角度,論述了敦煌文書爲絲綢之路的歷史增添了豐富的内涵。劉進寶敦煌學對中古史地研究的新貢獻 通過敦煌文獻與傳世文獻相結合的實例,揭示了敦煌學對西北史地研究的貢獻和獨特價值。郝春文敦煌文獻展現的中古宗教史研究新圖景 指出敦煌文獻展現了中古佛教流行情況,恢復了早期禪宗史的本來面貌,再現了寺院和僧人生活的真實圖景,揭示了道教經教化的另一條途徑。項楚 敦煌語言文學資料的獨特價值 介紹了敦煌文學、語言學研究的成果及其意義,認爲敦煌文學的新發現顯示了改寫中國文學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敦煌語言文字學已成爲漢語史研究的一個極富特色和成果豐碩的領域。趙聲良 百年敦煌藝術研究的貢

3、獻和影響探討了敦煌藝術研究的主要成果對中國藝術史等學科的深遠影響以及對當代藝術創新的推動作用。榮新江 華戎交匯在敦煌(甘肅教育出版社)闡述了敦煌歷史上的民族遷徙與融合、中外文化的交流與互動等問題。郝春文 蒙塵千年的敦煌寶藏(甘肅教育出版社)介紹了敦煌遺書概況、數量及收藏情況、内容及價值。胡同慶 蓮開敦煌:揭開敦煌的神秘面紗(文物出版社)從佛道教故事、敦煌石窟藝術、寫本流失、歷史遺蹟、敦煌特産等方面對敦煌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張涌泉、羅慕君、朱若溪 敦煌藏經洞之謎發覆(中國社會科學年期)對學界一直争論的敦煌藏經洞封存之謎做了新的論述。鄭炳林傳承敦煌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絲路百科年期)展望了敦煌學的發展未

4、來,提出要强化對歷史文獻的研究,探索多學科交叉研究方法,加强國際交流合作。敦煌文獻的刊佈與整理方面。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與英國國家圖書館聯合編纂的 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十五册出版,收録的後半部分和,圖版餘張,包括餘種可定名的藏文文獻。甘肅省圖書館、敦煌研究院等編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第、册“甘肅省圖書館卷”(上海古籍出版社)於年月出版,收録甘肅省圖書館藏公元世紀的敦煌藏文文獻號。郝春文等編著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録第十七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數百件社會歷史文書。王啓龍主編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目録解題全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對法國國家

5、圖書館藏 個敦煌藏文寫卷進行了編目。李國、師俊傑甘肅藏敦煌遺書研究文獻引得(甘肅教育出版社)全面搜集整理了年甘肅各地所藏敦煌藏經洞及莫高窟北區出土的 多件漢文、藏文、回鶻文、西夏文、回鶻蒙文、八思巴文、梵文、敘利亞文等各類文獻的研究成果約 條。劉毅超漢文敦煌遺書題名索引(學苑出版社)彙集英、法、中、俄及海内外散藏敦煌遺書,抽取題名與編號,以中文拼音順序排列編製成索引。敦煌學人方面。劉大勝陳寅恪與“敦煌學”概念(史學理論研究年期)從陳寅恪學術的内在理路和現代學術的必備理念出發,分析爲何陳寅恪能够獨立提出“敦煌學”概念。常書鴻自傳願爲敦煌燃此生(天地出版社)講述了常書鴻先生傾盡一生守敦煌、終生奉獻

6、敦煌保護事業的故事。常書鴻、日池田大作敦煌的光彩:常書鴻、池田大作對談録(天地出版社)再版,對話從敦煌藝術的淵源、發展與傳播説開去,兼及東西文化的相互作用與比較,同時也談到兩人的經歷、志趣、理想與友情。宋翔常書鴻先生與敦煌藝術研究(敦煌研究年期)肯定了常書鴻先生作爲“敦煌的守護神”的歷史功績,同時强調了其在敦煌藝術研究方面的獨特性。作者認爲他是一位優秀的油畫家,關注中外文化的對比與交融問題;也是一名學術領導者,他的研究思路影響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後改名爲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發展方向,且至今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管小平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繫年録(敦煌研究年期)釐清了張大千在年月至年月期間三次敦煌

7、之行的工作内容、行程路綫及時間節點等問題。于天文在 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貢獻及意義(炎黄地理年期)中,通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過對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相關史料的整合,梳理了張大千對敦煌壁畫考證、宣傳、保護做出的貢獻,總結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具有的時代意義。屠瀟 羅振玉古文獻學貢獻述略(漢字文化年期)一文從敦煌文書與敦煌學、内閣大檔的整理與出版、漢晉簡牘三方面出發,介紹了羅振玉先生的突出成就和貢獻。鄭阿財潘重規先生敦煌學研究及其與四川的因緣(中國俗文化研究年期)敘述了潘重規從事敦煌學近六十年的研究成就及其與四川的因緣。敦煌研究院編著堅守大漠築夢敦煌 敦煌研究院發展歷程(甘肅教育出版社)用圖文結合的

8、形式客觀記録和展示了敦煌研究院年的發展歷程,系統回顧了以常書鴻、段文傑和樊錦詩爲代表的敦煌文物工作者在敦煌石窟保護、學術研究、文化弘揚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汪正一 奮鬥百年路啓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 “敦煌的女兒”樊錦詩(敦煌研究年期)講述了樊錦詩用“擇一事、終一生”的信念守護保護敦煌莫高窟的事蹟。敦煌數字化建設方面。李若妍敦煌文化的數字化傳承與傳播(中國民族博覽年期)認爲只有從運營、文化與文創産品入手,纔能提昇敦煌文化的數字化傳承與傳播能力。趙哲超、王昕媒介記憶視域下物質文化遺産的數字化傳播 以微信小程序“雲遊敦煌”爲例(新聞與寫作年期)圍繞物質文化遺産與社會成員的聯結程度及其所承載的民族集體記憶的

9、擴散程度,以“雲遊敦煌”小程序爲代表的數字化傳播方式,爲全方位展示物質文化遺産、廣泛傳播遺産信息以及更好地弘揚遺産價值提供了新的可能。郝凱利 淺析數字化視角下的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播 以甘肅敦煌彩塑藝術爲例(明日風尚年期)在數字化視角下,以甘肅敦煌彩塑藝術爲例,討論了數字化創新建設的必要性。二、歷 史敦煌學歷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史、歷史人物、經濟史、法制史、西北史地等方面。政治史方面。張俊民懸泉漢簡:社會與制度(甘肅文化出版社)梳理了漢簡裏的鄉里分佈及人物姓名、身份等信息,探討鄉里制度、鄉里功能、基層官職。楊富學、張海娟、胡蓉、王東 敦煌民族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是國内外首部敦煌民族通史,

10、也是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敦煌民族歷史文化的學術專著,具有裨補闕漏的意義。管俊瑋俄藏考釋 兼對唐代長行坊減料制度的一點補充(敦煌研究年期)將該文書定名爲唐天寶某年敦煌郡長行坊申上載十二月驢馬減料帳,認爲敦煌、西州等地方政年敦煌學研究綜述府所轄長行坊給料標準不合常規之處,是唐代基層政府“日常統治”的常態。管俊瑋 唐代尚書省“諸司符”初探 以俄藏文書爲綫索(史林年期)通過考釋俄藏文書和解讀其他吐魯番和敦煌出土省符文書,對諸司符的格式進行了復原,爲進一步探索堂帖的制度源頭提供了可能,爲進一步觀察唐代中樞體制的演變提供了新視角。賈鴻源敦煌本 刺史書儀“俵錢去處”所涉後唐宫城諸門位置商榷(華夏考古年期)通過

11、對 刺史書儀“俵錢去處”所記後唐洛陽宫城諸門位置的重新考訂,發現相同俵錢處置行列内的宫門或毗鄰或依次貫通的空間佈局特點。苑恩達、陸離 敦煌文書號中的“敵禮之恩”問題(西藏研究年期)認爲“敵禮之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吐蕃的政治地位,但並不意味著改變了吐蕃對於唐朝的藩屬地位。包曉悦唐代使牒考(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卷)對唐代使牒的文書形態、使牒的性質與來源、牒式補任文書的形態與功能、使牒與官文書等級體系的規範方面進行了全面考察。朱麗雙吐蕃統治時期沙州的部落劃分問題 年代研究(中國藏學年期)認爲年(午年)吐蕃大概先將沙州百姓以軍户組成行人部落,以民户組成絲綿部落,然後將行人部落分成上、下和中元三個部落。冉

12、永忠、李博吐蕃統治敦煌時期“奴”等群體社會地位考述(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年期)認爲吐蕃對敦煌實行的並非是野蠻的奴隸制度,而是對敦煌地區進行了有效的統治,維護了社會穩定,推動了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李軍 控制、法定與自稱:唐宋之際歸義軍轄區變遷的多維度考察(中國史研究年期)探討了轄區盈縮與歸義軍政局變動之間的内在聯繫,指出以轄區變遷劃分歸義軍史的時代是一種新的可能。陸離關於浙藏敦號 肅州府主致沙州令公書狀 的幾個問題(青海民族大學學報年期)探討了五代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時期與肅州政權的關係,以及龍家、柔然、回鶻等部族在肅州一帶活動的情況以及肅州地區的佛教信仰狀況。陳雙印 張氏歸義軍時期敦煌漢族人口蠡

13、測(敦煌學輯刊年期)認爲不論是蕃佔時期還是張氏歸義軍時期漢族居民都是敦煌地區的主體民族,張氏歸義軍是一個以漢族爲主和旗下少數民族組成的聯合政權。楊立凡 敦煌歸義軍接待外來使者之儀探析(敦煌學輯刊年期)指出接待外來使者之儀不僅是歸義軍政治倫理秩序的禮制化反映,並且是籠絡周邊政權人心的有效統治手段。韓剛敦煌曹氏歸義軍宫廷繪畫機構與官職考略(美術大觀年期)對曹氏歸義軍宫廷繪畫機構與畫家官職做進一步釐清,並探討當時美術興盛的原因。歷史人物方面。楊寶玉 晚唐文士張球生平索隱(敦煌研究年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期)勾勒了張球生平的大致輪廓,探討了對其生平作品研究的意義。鄭怡楠 敦煌寫本 張慶德邈真讚并序考

14、釋(敦煌學輯刊年期)指出慶德姓張,即張慶德,是曹氏歸義軍政權中的重要人物。馮培紅、馮曉鵑 唐代粟特軍將康太和考論 對敦煌文獻、墓誌、史籍的綜合考察(敦煌研究年期)揭示了唐代粟特軍將康太和跌宕起伏的生平經歷,並考察粟特人在唐朝邊防中的作用及宫廷宿衛情況。經濟史方面。蘇金花“商品”與“貨幣”再論唐五代時期敦煌地區絲綢流通的特點(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年期)認爲絲綢作爲一種貨幣在市場上流行既是唐王朝“錢貨兼用”的政策體現,也是唐五代敦煌地區日常和絲路貿易中實物貨幣支付普遍性的具體反映。楊銘再論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馱、碩、斗、升(敦煌學輯刊年期)對學界有争議的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度量衡問題進行了考證。楊銘、貢

15、保扎西法藏悉董薩部落土地糾紛訴狀考釋 兼論吐蕃在敦煌分配“籍田”()的時間(敦煌研究年期)認爲文書内容反映了吐蕃統治敦煌時期處理民間糾紛的一般程式和基本辦法,指出吐蕃曾在年爲敦煌部分農户分配“籍田”()並徵其賦役。路虹、楊富學敦煌文獻所見沙州與周邊回鶻的商品貿易(中原文化研究年期)指出沙州使團的商業貿易功能以及甘州、西州、伊州回鶻與沙州之間的經濟交流與互補,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法制史方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李功國敦煌古代法律制度略論 和 敦煌法學文稿 是敦煌法學新學科建設的支柱性書目,前者對敦煌法制文獻中所反映的敦煌正籍典章、經濟管理制度、契約制度、婚姻家庭與繼承制度、民族宗教

16、制度、軍事烽燧屯田制度以及訴訟程式制度與判集、案例等,進行了整理與闡釋;後者闡述了敦煌法學的概念、特徵以及行政管理等各項法律制度。馬智全 敦煌懸泉月令詔條的節律詮釋(中國社會科學報年月日)認爲詔條體現的珍愛萬物生靈、珍惜自然資源、遵從自然節律、依照時令生産生活,反映出古人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樸素認知。劉子凡 何以商胡不入蕃 從 唐開元户部格殘卷看唐代的商胡貿易法令(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年期)根據出土文書和傳統史料,對户部格垂拱元年八月敕中商胡“不得入蕃”問題進行闡釋,指出唐朝對商胡往來興販持開放態度,但在邊疆形勢緊張的時候又會臨時禁止商旅往來,體現了唐朝在律令執行上的靈活性。張笑峰 黑水城出土元代

17、律令與詞訟文書整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首次系統整理了中國藏黑水城漢文文獻俄藏黑水城文獻 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文獻(非佛經部分)以及誤入俄藏敦煌年敦煌學研究綜述文獻 的黑水城出土元代律令與詞訟文書。作者通過重新録文校勘,糾正了以往刊佈、研究中存在的録文錯誤。西北史地方面。李并成“敦煌”得名新考(敦煌學輯刊年期)認爲應站在漢王朝經營西域、“鑿空”絲綢之路大背景的高度上去探討“敦煌”得名,作者認同李吉甫在 元和郡縣圖志 中的觀點。鄭炳林、張静怡西漢敦煌郡的設置和敦煌城的修築(敦煌學輯刊年期)認爲敦煌郡的設置和敦煌城的修築是在匈河將軍趙破奴的主持下進行的,並修築了敦煌郡水利灌溉體系。袁延勝懸

18、泉漢簡使節往來中的西域女性(西域研究年期)基於懸泉漢簡,指出這些西域各地國王的妻子都有單獨派遣使者的權力,其不少是漢朝派去和親的公主或宫女,時間上基本都在宣帝以後。黎鏡明 漢代敦煌的邊城景觀和地理意象(城市史研究年期)認爲漢代時人心中的敦煌地理意象經歷了由“蠻夷之地”到“華夏之區”的轉變過程,這種意象的轉换也使得當時乃至後世的中原人士始終以保家衛國的自覺保衛敦煌。三、社 會 文 化本年度敦煌社會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童蒙教育、社會生活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童蒙教育方面。金瀅坤論敦煌蒙書的教育與學術價值(浙江師範大學學報年期)就敦煌蒙書對唐五代童蒙教育、社會大衆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進行了討論;其 敦煌蒙書武

19、王家教中的唐代富貴貧賤觀念解析 以“十惡”爲中心(敦煌研究年期)認爲所謂“十惡”實爲有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勤儉”的十種不良行爲,養成“勤儉”等良好家風,纔是決定一個家庭富貴貧賤的關鍵。朱鳳玉 敦煌本 太公家教的傳播及其對中國俗文化的展現(敦煌研究年期)指出此蒙書具有傳承性、變異性與集體性的特色,彰顯出傳統蒙書的社會價值及其對中國俗文化的意義。焦天然 漢唐間孔子與周公地位之嬗變 以敦煌蒙書孔子備問書“孔子問周公”爲緣起(浙江師範大學學報年期)探討了孔子與周公的形象在漢、唐兩個時期社會地位變化的原因,認爲孔子備問書成書年代在武周時期、抄寫年代在開元時期。任占鵬論唐代敦煌蒙書上大夫與後世上大人 的

20、關係(浙江師範大學學報年期)認爲隨著宋以後統治秩序和儒家禮制重建,上大人 取代了 上大夫,凸顯了儒家的“仁”與“禮”。黑曉佛 從寺學教育看敦煌地區的佛儒融合(絲綢之路年期)指出寺學是隋唐以來三教融合趨勢在敦煌的具體呈現,同時也是唐宋時期敦煌社會文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化現象的縮影。社會生活方面。周尚兵唐五代敦煌的泥匠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敦煌學輯刊年期)介紹了唐五代敦煌地區泥匠的活計、作業的技術内涵和泥匠的壘牆過程,展現出敦煌百姓以立春、寒食及九月爲時間節點的日常生活風貌。游自勇敦煌吐魯番漢文文獻中的剃頭、洗頭擇吉日法(文津學志年期)認爲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占書雖然消失,其内容則借由曆書、日常生

21、活類書的廣泛傳播,滲透百姓的日常生活。林春、李成棋聲沙漠戈壁間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的棋戲和棋理(敦煌學輯刊年期)通過對 碁經 的弈棋制度和棋法進行研究,揭示其在文化史、思想史、民俗史發展中所起的廣泛作用。郭海文、張平敦煌壁畫所見中古女子體育遊藝初探(絲綢之路研究集刊 第輯)以形象史學視角對敦煌壁畫中出現中國古代社會中女子體育遊藝活動進行探析。文化交流方面。王黎 從吐蕃佛經目録分類看漢藏文化交流(西藏大學學報年期)指出漢藏佛經目録分類的不同,體現了吐蕃時期佛教在自身的發展壯大中對佛教教義體系認識的深入。楊寶玉晚唐敦煌文化中的江南元素及越州文士的貢獻(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年期)認爲越州文士代表人物張

22、球在中原與江南文化傳播到敦煌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趙洪娟 中古敦煌祈賽習俗觀見敦煌與西域之文化關係(敦煌研究年期)對賽青苗神、賽祆、結葡萄賽神等定期祈賽之俗的異域來源進行了分析,指出敦煌作爲東西方文明交匯的樞紐,中西文化在此發生了互動融合。四、宗 教本年度敦煌宗教研究主要涉及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等方面。佛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佛教文獻綴合、佛教經典研究、佛教信仰、佛教儀軌以及佛教寺院等方面。佛教文獻綴合方面。王招國、王雪敦煌本大乘百法明門論開宗義記殘卷綴合研究(圖書館雜誌年期)通過對這些殘卷的内容、裂痕、行款、筆跡、書風、紙張等方面的分析,將其中號殘卷綴合爲組。郭丹 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寫經綴

23、合四則(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卷)介紹了關於遼寧省博物館藏敦煌寫經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四百三十三和卷第二百四十二、大智度經卷第十九的綴合研究成果。沈秋之、張涌泉 敦煌本 和菩薩戒文殘卷綴合研究(出土文獻年期)全面搜集了號國内外藏敦煌本 和菩薩戒文 文書,將其中的號殘卷或殘片綴合成組,並從斷代、正背面文獻關係等方面探討綴合的年敦煌學研究綜述意義。羅慕君、張涌泉海内孤本周紹良舊藏金剛經殘卷綴合記(敦煌研究年期)將周紹良舊藏金剛經殘卷與北大敦號綴合,證明了其確是敦煌寫卷真品。此外,羅慕君、張涌泉 敦煌漢文本金剛經的綴合及啓示(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卷)對號敦煌漢文本金剛經分析研究,將

24、其中號綴合爲組,探討了字體比較幫助斷代和定名、字形比較幫助辨僞以及字跡比較幫助綴合方面的意義。劉丹、王勇敦煌十誦律寫本綴合研究(敦煌學輯刊年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寫卷邊緣的拼合、書風字跡與行款格式的比對、文本内容的分析,將敦煌文獻中目前已發現 十誦律寫本共號中的號綴合爲組,綴合後的寫卷形態完整,揭示了寫本時代 十誦律 修訂與流傳的全新圖景。傅及斯敦煌本辯意長者子經 整理與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年期)將敦煌佛教文獻 辯意長者子經號其中的號綴爲組,並通過分析諸寫本的文本樣貌及字形特徵,認爲敦煌寫本能够反映該經譯出後在西域地區的流佈情況,與傳世文獻記載相合。佛教經典研究方面。劉顯敦煌漢文本大智度

25、論整理與研究(廣陵書社)首次對號左右的大智度論寫卷從解題、字詞、句讀、注文等方面進行全面整理研究。董大學論唐代敦煌地區僧人的佛典學習 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爲中心(圖書館雜誌年期)概述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 及敦煌地區僧人的佛典學習情況,認爲經注在佛教中國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趙青山、劉淑偉敦煌藏經洞所出外道口力論師文書 五百梵志經研究(敦煌研究年期)通過對日本杏雨書屋藏敦煌遺書羽 五百梵志經 的考證,認爲此經實際上主要反映的是外道口力論師之思想。張鑫媛、普慧 敦煌遺書 維摩詰經講經文 考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年期)探索 維摩詰經講經文 寫本形態的演變及其影響,並推補了各斷片之間的缺文。王曉燕

26、 羽 維摩經義記卷第二 考釋(學衡年期)認爲“甘露”是遼耶律倍的年號,“甘露二年”即公元年;羽所書内容乃是隋慧遠()所撰的 維摩義記。夏吾措、桑吉東知敦煌藏文寫本大乘無量壽宗要經的分類與流變關係研究(西藏大學學報年期)通過對比敦煌研究院收藏的件 大乘無量壽宗要經寫本的内容異同之處,按其經文的差異與咒語的長短分爲甲、乙、丙、丁四種寫本,並以具體示例説明四種寫本之間的流變關係。昌如 敦煌文獻 校録(中國佛學年期)參照日本學者池田將則的録文,對敦煌文獻重新校録。王磊敦煌六朝寫本與十誦律的翻譯與校定(中山大學學報年期)通過對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三件六朝 十誦律寫本的考察,認爲其是未經卑摩羅叉改定

27、的 十誦律舊本。金延林敦煌本律雜抄初探(敦煌吐魯番研究 第卷)介紹了 律雜抄的基本情況,並對該敦煌本做了釋録。侯廣信 敦煌典籍對佛教中國化的現代啓示以提謂波利經爲例(中國宗教年期)指出該經産生於北魏佛教的復興時期,作爲南北朝中國僧人撰述的溝通中印、融合儒道之佛典,“格義”之法在經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常亮 旅順博物館藏敦煌寫本六祖壇經校寫與英譯(宗教文化出版社)一書内容分爲旅順博物館藏敦煌寫本六祖壇經的校寫與以此校寫爲基礎的英譯兩個部分,兩個部分採取漢英對照的形式呈現。侯沖 壇經“曹溪原本”考辨(世界宗教文化年期)認爲敦煌本確實是最早的壇經,明清時期的所謂“曹溪原本”實際上是契嵩本的改本,並不存在

28、所謂敦煌本之前的“曹溪原本”。佛教信仰方面。紀應昕、馬德唐宋時期敦煌密教餓鬼觀念及其信仰探析(敦煌學輯刊年期)指出敦煌密教餓鬼信仰功用具有多樣性,不僅包括救度亡靈,還包括祈福國家無戰争之災、消除瘟疫、疾病等。張小剛 古代敦煌龍王信仰及其圖像研究(敦煌研究年期)介紹了古代敦煌地區的龍王信仰,探討了石窟中龍王的形象,並對龍王禮佛圖的功能和來源進行了探究。馬托弟 觀音菩薩療疾功能演變研究(敦煌學輯刊年期)以敦煌文獻中的觀音療疾信仰爲切入點,通過對觀音療疾功能的演變的梳理,發現唐五代時期療疾已成爲中土觀音救難的主要内容。劉波“修故之福,無量無邊”敦煌遺書中所見補綴舊經製作佛教功德寫經現象(敦煌吐魯番研

29、究第卷)討論在佛事活動中存在的“修故之福,無量無邊”“但能修故,不假造新”的功德觀念,可視爲大量修復佛經存在的一種解釋。何劍平 民間俗曲與佛教講經文之關係論略 以十二時(普勸四衆依教修行)與號 妙法蓮華經講經文(三)爲例(敦煌學輯刊年期)認爲 十二時 與法華經講經文中同時記載的反映普通民衆參與地藏信仰“十齋日”的日常活動與持誦 法華經 觀世音名號、唱念彌陀往生西方的結合,是中土法華信仰民間化的重要表徵之一。公維章西夏時期敦煌的觀音信仰(泰山學院學報年期)認爲西夏敦煌觀音信仰呈現出顯密觀音融合、以密教觀音爲主的信仰特色。佛教儀軌方面。日倉本尚德 行像與行城 敦煌行城儀式起源考(唐研究 第卷)通過

30、對唐至宋初敦煌地方每年二月八日舉行的佛事活動的考察,研究了行城儀式的起源。馬德、紀應昕世紀敦煌無遮齋會淺識(敦煌研究年期)指出敦煌的無遮大會並無任何帝王參與,但開年敦煌學研究綜述始時也打著帝王旗號,敦煌的“無遮”一開始就體現出佛教地域化、大衆化、社會化的特色。徐銘敦煌八關齋戒文獻寫本整理與研究(法音年期)認爲受持八關齋戒的儀式在中國的傳播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自己的特質,體現了中國化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地信徒獨特的信仰情感和精神訴求。佛教寺院方面。湛如 長安與敦煌之間:西明寺的大乘沙門與莫高窟的敦煌賢者(敦煌研究年期)以玄奘弟子中的“大乘”稱號爲切入點,連結莫高窟的“大乘賢者”稱號,指

31、出繼承玄奘“大乘”稱號的弟子有兩大特徵,一是玄奘的弟子,二是必須擔任過譯場的職位。趙貞杏雨書屋藏羽 吐蕃監軍論董勃藏修伽藍功德記考釋(宗教信仰與民族文化年期)指出論董勃藏重修伽藍、彩塑佛像、修葺佛塔、栽種果園、佈施財物、設齋度僧及敬禮高僧的佛事功德,對探討吐蕃時期的敦煌社會及寺院經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陳大爲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的客僧(敦煌研究年期)探討了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客僧的來源和僧團對客僧的管理情況。王祥偉 敦煌“狀”文書再探(敦煌研究年期)認爲和不是狀文書,實際爲勾檢分曆;將擬名爲 戌年()普光寺等狀及勾曆 並探討了狀在分活動中的應用。張豔玉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養老

32、優老問題初探(敦煌學輯刊年期)指出敦煌年老僧尼可從僧俗兩界獲得優待和幫助,包括宗教中弟子的侍奉、優敬老宿及請其決策教團事務、減免力役,以及由僧尼世俗關係提供的贍養或照料。武紹衛 無名僧人的名山事業:中古時期僧人的日常抄經與校勘活動(中國史研究年期)通過考察寫本所見諸種校勘情形,揭示了敦煌乃至整個中古時期僧人抄經、校經、讀經等一整套圍繞佛教經典展開的日常修行活動。道教研究方面。張鵬輻合增衍模式下的道經文本 以敦煌本上清大洞真經 爲中心(宗教學研究年期)通過梳理 大洞真經 文獻的流變過程,指出其文本結構出現縱向與横向兩個維度的增衍,各種修行法訣都被允許存在,打破了陶弘景所謂“浮僞”的看法,逐漸形成

33、了道藏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經 的樣貌。陸雯雯 唐代的儒釋道融合 以敦煌道教文書爲例(中國宗教年期)以敦煌道教文書爲例,對唐代的儒釋道融合思想進行簡要闡釋。劉志 道教文化與絲綢之路 記王卡先生新疆、敦煌調研(中國本土宗教研究 第輯)通過記敘年月王卡先生一行在新疆、敦煌考察活動,介紹了絲綢之路中心路綫、絲綢之路北綫、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道教文化,並闡述道教文化在絲綢之路的傳播及影響。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景教、摩尼教研究方面。林悟殊唐代景教再研究(增訂本)(商務印書館)出版,本書以檢視既往唐代景教研究爲前提,圍繞相關基本資料解讀和使用中所遺留的問題或認識上的誤區,對唐代景教進行全面論述。此次增訂在原有的

34、兩大主體部分外,另辟“續篇”,收録作者後來所撰相關文章。“續篇”所收文章除對既往研究的進一步思考外,多與世紀始發現的景教經幢、李盛鐸舊藏敦煌寫經真蹟公刊有關。彭曉静、楊富學摩尼教“樹”信仰及其哲學化二元論思想 以敦煌文獻爲中心(敦煌研究年期)以敦煌漢文文獻爲基本依據,結合西亞、北非等地發現的科普特文與敦煌吐魯番發現的回鶻文摩尼教典籍,對“樹”以及作爲對立統一概念的“活樹”“死樹”命題所體現的摩尼教哲學問題進行探討。楊富學、楊琛華化摩尼教冥界觀與敦煌本 十王經 關係索隱(敦煌研究年期)通過研究摩尼教冥界觀與敦煌的 十王經 及其“十王”思想之間的聯繫,指出冥界觀念並非波斯摩尼教原生的宗教設置,而是

35、在入華後逐漸汲取佛教、道教、儒學以及本土民間信仰的宗教内涵纔構建和塑造出來的。五、語 言 文 字本年度關於敦煌語言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韻和字詞校釋方面。音韻方面。鄧文寬 敦煌本字寶中的活俚語(去聲)(敦煌學輯刊年期)通過探究 字寶的去聲部分,發現其中的一部分俚語在當代晉南方言裏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依據它們的現代語義,我們可以對其在中古時代的意義獲得更加準確的理解。傅及斯“”字新解(中國語文年期)認爲“”字並非由偏旁反切合音形成,而是藏文字母()形體“漢字化”的結果。余柯君四種大身咒齒音聲母的比較研究(語文研究年期)比較了 大身咒在四個譯本中齒音聲母的對音情況,發現四本在齒音聲母字的對音上存在明

36、顯差異,這些差異由對音風格和基礎方音的差異以及歷史語音的發展三方面原因造成。字詞校釋方面。張涌泉、沈秋之敦煌社邑文書人名録校匡正及其識讀方法(語文研究年期)將社邑文書人名録校的疏誤隱栝爲因字形辨認失當、不明敦煌地區人名特點、不辨原卷衍文、圖版模糊而致誤四大類,討論了敦煌社邑文書人名用字的識讀方法。張小豔敦煌本雜集時用要字疑難詞語校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卷)從語音、字形兩方面入手,校釋了敦煌本 雜集時用要字 中的十一則疑難詞語,展示了這些詞語在唐宋社會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某些詞語仍活躍在現代方言口語中。尤澳、楊祖榮 日本杏雨書屋藏説文解字寫本殘卷考辨(閩江學院學報年年敦煌學研究綜述期)在對羽

37、殘卷進行録文和考釋後,將其與大小徐本進行對比,發現在部首排列上有段不同。王棟 日本杏雨書屋藏“説文解字殘簡”考釋(古漢語研究年期)通過對羽來源和印鑒、書法風格上以及所存卷次、字形、部序的考釋,認爲該殘卷極大可能是近代人的僞作。李圓媛敦煌本 太公家教“齊”“聞”二字考辨(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年期)針對 太公家教 部分語句出現“齊”“聞”混用的情況,對“齊”“聞”二字進行考辨。湯偉 傷寒論辯脈法疑難字考釋(西昌學院學報年期)利用文字學的相關知識,考釋了傷寒論辯脈法中的疑難字。黄繼省 敦煌寫本 尚書釋文“字形説解”類目研究(天水師範學院學報年期)探討了敦煌寫本尚書釋文“字形説解”類目。彭慧 韓擒虎話

38、本 校注拾遺(天水師範學院學報年期)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參照寫卷討論了“争況合朝大臣”“尅日活擒陳王進上”及“拽弓叫圓”等處文字的形義問題。任燁璿燕子賦“祁摩”補釋(漢字文化年期)就敦煌變文燕子賦中“祁摩”一詞釋義梳理考辨,認爲“祁”乃“邪”之誤寫,“邪摩”與“舍摩”音同,即“舍摩利”,讀爲梵語“”,義當指“木棉”。張喆、党懷興 從王弼周易注看敦煌寫本的文字學價值(中國文字研究年期)指出敦煌寫本王弼 周易注在敦煌易類文獻中内容最爲豐富,可與傳世本相互比對。其文字學方面意義是,敦煌王弼周易注可豐富近代文字研究的史料;對於研究正俗字體的形成過程有參考價值,還可直觀呈現漢字由隸書到楷書的發展變化。李

39、洪財敦煌馬圈灣漢簡草書釋正(出土文獻年期)通過對馬圈灣漢簡中的草書的研究,指出“厶”不一定只是草稿中的代稱,可能在日常書寫中,甚至在上奏文書中已經作爲一種謙稱使用,並對其他誤釋字作了釋讀補證。康健、陳君逸唐宋禪籍與敦煌文獻中的“子”綴詞(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年期)認爲唐宋禪籍與敦煌文獻的“子”綴詞存在形同義近、形異義近、形同義異、此有彼無、選用“子”綴或“頭”綴等種種現象。李華斌 敦煌寫卷佛經音義疑難字考釋六則(中國文字研究年期)一文摘録敦煌寫卷佛經中的六則疑難字,從文字、音韻、訓詁、梵漢對音等逐一考釋。劉瑶瑶 敦煌寫本功德記輯釋(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對敦煌文獻中的功德記文書進行了全面的搜集、整理

40、、輯録和校勘,全書共有功德記録文篇,每一篇録文均包括題解、正文和校勘三個部分。六、文 學敦煌文學相關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佛教文學、敦煌變文、詩詞、戲劇與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小説等方面。敦煌文學綜論性的研究有:伏俊璉 敦煌文學寫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對個寫本上所有的信息進行全面著録,包括寫本正面背面抄寫的内容、題記、雜寫、塗畫,還有寫本的性質用途、裝幀形式、紙質和書寫工具等。王志鵬 佛教影響下的敦煌文學(人民出版社)對敦煌寫卷中的佛教文學作品及與佛教相關的文學作品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考察,勾勒出比較清晰的敦煌文學發展脈絡。胡蓉敦煌吐魯番文獻所見蒙元時期的絲路文學(吐魯番學研究年期)指出敦

41、煌吐魯番出土的元代回鶻文、蒙古文文獻,不僅拓寬了元代西北地區文學研究的視野,而且增補了敦煌學研究的新内容。佛教文學方面。劉傳啓敦煌佛教齋文文體結構的劃分(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年期)梳理了學界對敦煌佛教齋文文體結構的五種劃分,並探討了各種劃分的得失,認爲從敦煌齋文寫本固有的文體結構劃分及編撰抄寫的實際情況來看,宜採用“五段法”或“三分法”。武紹衛 敦煌本秋吟 初探(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年期)通過討論秋吟寫卷内容及相關表演環節,指出文本的成熟性是佛教講唱文化和遊方生活發展的結果,兩版 秋吟 同時抄寫在卷背説明僧人能同時掌握不同版本的 秋吟。熊一瑋 佛教割乳佈施典故探原(敦煌學輯刊年期)一文通過對印度文學和

42、漢傳佛教中割乳佈施這一典故的爬疏和探討,認爲天譬喻經 可能是漢文佛經和克孜爾壁畫主題的共同來源。敦煌變文方面。陳映錦 律藏譬喻對敦煌變文的影響(中國宗教年期)指出律藏中大量的譬喻故事會因爲戒律文獻在敦煌地區的傳播與使用而對敦煌變文的表述方式産生影響,進而影響到中國本土的民間文學創作。黑曉佛 敦煌世俗變文中中原情結的呈現與流變 兼論敦煌文化的基本精神(甘肅理論學刊年期)認爲中原情結貫穿敦煌文化始終,特别在敦煌世俗變文中得到了充分而具體的體現。張志婧敦煌變文女性形象研究(時代報告年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介紹了敦煌變文中一些女性的外在形象及其内在的性格特徵,揭示女性當時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生存狀態。程潔

43、敦煌變文獨特的敘事策略:夢境敘事(名作欣賞年期)探究敦煌變文獨特的夢境敘事,指出夢境情節在結構上有其獨特的程式化特徵。黄志傑 敦煌變文與河西寶卷淵源探論 兼述地方非經典文學作品的價值重估(中國俗文化研究年期)通過探索敦煌變文與河西寶卷兩者之間在文本内容、演出儀式、傳播流變上的淵源,指出兩者背後凸顯出濃厚的地方性和時代性,有助於進一步認識中國俗文學傳承與發展的年敦煌學研究綜述脈絡。敦煌詩詞方面。王志鵬敦煌絲綢之路詩歌整理研究述略(内蒙古大學學報年期)介紹了敦煌詩歌的範圍、數量及時代,回顧了學界對敦煌文學的整理研究,評價了敦煌詩歌的學術價值。石雲濤敦煌歷史變遷在唐詩中的書寫(石河子大學學報年期)指

44、出唐朝前期敦煌的繁榮和安定、抵抗吐蕃的英勇鬥争、張議潮驅逐吐蕃的巨大勝利都在唐詩裏得到吟詠和歌頌。朱瑜章 敦煌寫本卷“馬雲奇詩”考辨(敦煌學輯刊年期)通過對敦煌寫本卷“馬雲奇詩”内容風格、書寫格式、字體大小、作者年齡等方面的考辨,論證了 懷素師草書歌後屬首詩爲馬雲奇所作,並探討了馬雲奇的大致生平。王素敦煌號文書所見劉廷堅其人其詩(敦煌吐魯番研究 第卷)通過梳理學界關於敦煌文書的研究,考索了劉廷堅的籍貫和兩首詩作,認爲劉廷堅是吉州人,詩作寫的是廬山。趙庶洋 敦煌詩校録析分失當舉例(敦煌研究年期)指出在敦煌詩歌的校録中,我們應當充分尊重寫卷原本的抄寫形態以及詩歌本身的意義完整性,盡量減少主觀誤判對

45、詩歌文本面貌的干擾。楊富學、葉凱歌敦煌回鶻語頭韻詩及其格律特徵(敦煌研究年期)以敦煌出土回鶻文文獻爲依據,從回鶻頭韻詩之格律及其來源、回鶻民間文學作品中的頭韻現象、回鶻佛教文學作品與佛事文獻中的頭韻以及回鶻佛典翻譯之頭韻追求等角度展開研究,指出回鶻押頭韻是回鶻文最具獨特性的押韻形式,具有形式多樣且繁密的特點。蕭虹 迷失的環節:雲謡集在詞誕生過程中的定位(蘇州教育學院學報年期)梳理從唐詩到曲子詞再到詞的文體發展過程,分析雲謡集 與 花間集的傳承關係,進而確定了雲謡集在詞的誕生過程中的位置。袁隴珍 敦煌曲子詞的譯介:現狀與未來(蘭州文理學院學報年期)提出敦煌曲子詞譯介應注重底本、注疏與釋義研究,借

46、鑒詩歌翻譯理論與實踐及專家型國際翻譯模式等建議。楊寶玉 貳師泉賦作者考辨(敦煌學輯刊年期)首先梳理了學界關於貳師泉賦作者的不同主張,再從該賦作者題署中的“鄉貢進士”入手,並聯想到張球所撰張淮深碑 抄件卷背詩提及其早年經歷,推測作者可能是張球。戲劇與小説方面。喻忠傑敦煌寫本戲劇發生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對敦煌寫本中的戲劇文獻進行了系統鉤稽,並對其中的戲劇要素進行了深入挖掘,其中對敦煌講唱文學作品中戲劇因素的揭示是本書研究重點。全書緊扣中國戲劇發展特點,卻不囿於西方戲劇理論,從敦煌文獻文本出發,旨在尋繹自唐五代以來,漢魏六朝時期早期戲劇向複雜、綜合的宋元成熟戲劇轉變敦煌學國際聯絡委員會通訊的軌跡。

47、楊倩 敦煌俗賦與戲曲(保山學院學報年期)通過考察探究敦煌俗賦的受衆、敘事方式、語言表達、主題思想,指出其作爲民間説唱藝術的誕生品,對古代戲曲在表演、敘事唱詞上都有一定的關聯。張焕忠再論 茶酒論 的戲劇性 以爲中心(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年期)探討了 茶酒論 寫本中的戲劇特徵、内容的戲劇性、特定場合的戲劇演出等問題。何迪敦煌本搜神記研究綜述(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期)在梳理敦煌本 搜神記 現存個寫本的基礎上,歸納出種故事模式,並總結前人對敦煌本 搜神記 相關研究成果。七、藝 術本年度學界關於敦煌藝術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敦煌石窟個案研究、敦煌壁畫、敦煌書法等方面。敦煌石窟個案研究方面。梁紅、沙武田 敦煌石窟中

48、的歸義軍歷史:莫高窟第窟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莫高窟第窟的保存現狀及洞窟各壁圖像進行了綜合研究,内容包括洞窟營建史再探、彩塑主尊身份考、敦煌石窟歸義軍首任都僧統洪辯供養像考、供養人畫像研究等方面。邵强軍 圖像與政權:敦煌曹議金第窟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將莫高窟第窟置於曹議金主政敦煌時期特殊歷史背景中進行研究,主要探討第窟中佛教藝術和世俗文化之間的關係,並以附録的方式公佈了第窟壁畫上殘存的所有文字。敦煌壁畫圖册出版方面。趙聲良主編敦煌壁畫藝術精品(中國書店)分早期壁畫藝術、中期壁畫藝術、晚期壁畫藝術三部分,圖文並茂,闡述了三個時期典型洞窟壁畫特徵。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史敦宇、

49、金洵瑨敦煌壁畫復原精品集 敦煌飛天,分别篩選並復原敦煌莫高窟各朝代壁畫代表作品幅,敦煌莫高窟各個時期有關飛天的壁畫代表作品幅。敦煌研究院編著 石窟面壁:關友惠關晉文敦煌壁畫臨摹集(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本書所展現的作品一共有件,按時代依次爲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代、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西夏、回鶻、元代的經典壁畫。高山再現敦煌壁畫藝術臨摹精品集(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爲大開的圖文畫册,書中收録了餘幅高山敦煌壁畫的臨摹作品及壁畫再創作作品。敦煌壁畫圖像研究方面。張小剛敦煌壁畫中兩種于闐歷史傳説故事畫新考(西域研究年期)認爲莫高窟北宋初第窟甬道頂佛教感通畫下部一組畫面可能表現的是于闐國

50、王先祖地乳出生由來的傳説故事;莫高窟第窟甬道頂中央五代時期的佛教感通畫中榜題爲“于闐國太子出家年敦煌學研究綜述時”的畫面,可能表現的是于闐國王尉遲毗梨耶王遺失後尋得的孩子在牛頭山伽藍出家,成爲于闐最早得獲阿羅漢果的論道沙門的傳説故事。路文儒家文化對中國佛教繪畫的影響 以阿旃陀石窟和敦煌的壁畫風格對比爲例(中國宗教年期)從古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畫和敦煌壁畫的風格對比角度出發,發現佛教在中國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淡化了出離的色彩,更加强調出世與入世的統一性。郭俊葉敦煌執扇彌勒菩薩圖像考(敦煌研究年期)認爲這種造型的執扇菩薩圖像應是彌勒菩薩,與現藏日本清涼寺的彌勒菩薩圖源頭一致,是屬於北宋畫家高文進的創作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