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儿小儿推拿推拿1.【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1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2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纯阳之体”2.【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1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脏气清灵,易趋康复。3.【小儿辨证论治特点小儿辨证论治特点】四诊:望、闻、问、切四诊:望、闻、问、切儿科主张四诊和参,但特别重视儿科主张四诊和参,但特别重视望诊望诊 幼科铁镜幼科铁镜:而小儿科,则惟: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次之以望为主,问继之,闻次之4.望诊主要内容:
2、望诊主要内容:望神色望神色察舌象察舌象察大便察大便察指纹察指纹5.大凡小儿面青,大凡小儿面青,一般病情较重,一般病情较重,应注意观察应注意观察6.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注意:注意:1.1.新生儿舌红无苔,新生儿舌红无苔,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均属正常。均属正常。2.2.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黑:橄榄、乌梅、铁剂黑:橄榄、乌梅、铁剂 青:青黛青:青黛 白:牛奶、豆浆白:牛奶、豆浆 黄:橘子、蛋黄黄:橘子、蛋黄7.胎粪:胎粪:出出生生3-43-4天天内内,粘粘稠稠糊糊状状,褐褐色色,无臭气,无臭气,2-32-3次次/
3、日日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卵卵黄黄色色,稠稠而而不不成成形形,稍稍有有酸酸臭臭,3 3次左右次左右/日日动物乳品喂养:动物乳品喂养:淡淡黄黄色色,较较干干硬硬,有有臭臭气气,1-21-2次次/日日8.大便燥结:大便燥结:实热、阴虚内热实热、阴虚内热大便稀薄大便稀薄+白色凝块:白色凝块:乳食内伤乳食内伤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成果酱色大便成果酱色+阵发性哭闹:肠套结阵发性哭闹:肠套结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9.一般用于三岁以下一般用于三岁以下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条脉络。按指节分为三关:按指节分为三关:近掌侧一节为风
4、关,近掌侧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第三节为命关。指纹指纹10.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11.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三关测轻重三关测轻重位置。位置。红紫辩寒热红紫辩寒热颜色。颜色。浮沉分表里浮沉分表里深浅。深浅。淡滞定虚实淡滞定虚实颜颜色。色。12.13.14.15.16.小儿推拿介绍小儿推拿介绍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
5、手法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17.小儿推拿介绍小儿推拿介绍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本理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一定部位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一定部位和穴位,以防治儿科疾病,保健儿童和穴位,以防治儿科疾病,保健儿童身心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门中医身心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门中医外治手法。外治手法。18.(一)小儿推拿的对象(一)小儿推拿的对象 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传统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小儿,即学龄前小儿,即0-70-7岁。岁。7 7岁以上小儿岁以上小儿运用小儿推拿时应增加时间和力度,运用小儿推拿时应增
6、加时间和力度,并配合成人手法。并配合成人手法。19.(二)小儿推拿适应症和禁忌症(二)小儿推拿适应症和禁忌症 由于小儿推拿兼有治疗和保由于小儿推拿兼有治疗和保健双重功效,小儿推拿手法本身轻快、柔健双重功效,小儿推拿手法本身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因此,理论上小儿推拿和、平稳、着实。因此,理论上小儿推拿基本没有禁忌证。但因为小儿推拿为直接基本没有禁忌证。但因为小儿推拿为直接用手在患儿一定部位进行操作,所以,如用手在患儿一定部位进行操作,所以,如果局部出血或有出血倾向,或局部感染,果局部出血或有出血倾向,或局部感染,皮肤破损和急性伤筋等一般不宜运用。皮肤破损和急性伤筋等一般不宜运用。许多危急重症,
7、虽然并非小儿许多危急重症,虽然并非小儿推拿禁忌证,但恐延误病情,耽误救治时推拿禁忌证,但恐延误病情,耽误救治时机,也不宜单独选择小儿推拿。机,也不宜单独选择小儿推拿。20.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鼻炎、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消化系统:疳积、肠炎、吐奶、厌食、消化系统:疳积、肠炎、吐奶、厌食、腹泻、呕吐等腹泻、呕吐等其他类:惊风、夜啼、汗证、遗尿等其他类:惊风、夜啼、汗证、遗尿等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功能21.操作时间与疗程操作时间与疗程 每次操作时间以每次操作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分钟
8、为宜。时间太短达不到阈上刺激,时间太长时间太短达不到阈上刺激,时间太长恐小儿烦躁。急性期可每日操作一次,恐小儿烦躁。急性期可每日操作一次,有时可操作有时可操作2次,次,3-5天为一疗程;慢天为一疗程;慢性病每日操作性病每日操作1次,或每周次,或每周2-3次,以次,以周或月为一疗程。周或月为一疗程。22.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方法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而是在理论理论、手法手法、穴位穴位上都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色中应用的特色。23.【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1 1、定义:、定义: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
9、一定的器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24.2 2、要求:、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轻快、柔和、平稳、着实3 3、补泻:、补泻: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25.4 4、介质:、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5 5、顺序:、顺序: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下肢6 6、处方:、处方:手法手法+穴位穴位+时间(操作次数)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
10、如:揉太阳100100次、捏脊次、捏脊1010遍、摩腹遍、摩腹2 2分钟分钟 26.推拿手法分类:推拿手法分类:1 1、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推、摩、运、揉、按、掐、推、摩、运、揉、按、掐、捏、捣、拿、搓、捻、摇、抖等捏、捣、拿、搓、捻、摇、抖等。2 2、复式操作法:、复式操作法: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打马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等枢龟尾并擦七节骨等27.一、推法一、推法推法又分为推法又分为3 3种,直推、旋推、分推与合推。种,直推、旋推、分推与合推。1 1、直推法:单方向直线运动称直推法。从一点
11、起,、直推法:单方向直线运动称直推法。从一点起,沿直线推向另一点沿直线推向另一点,即朝一方向。即朝一方向。指腹紧贴于皮肤做直线推进。用于线性穴位,指腹紧贴于皮肤做直线推进。用于线性穴位,临床上以上推为补,下推为泻。临床上以上推为补,下推为泻。28.2 2、旋推法:表面有摩擦,同时又带动深、旋推法:表面有摩擦,同时又带动深层肌肉的回旋运动。层肌肉的回旋运动。只用于手指螺纹面,顺时针为补,只用于手指螺纹面,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逆时针为泻。29.3 3、分推与合推法:中央向两边推称合推,、分推与合推法:中央向两边推称合推,反之,称合推。反之,称合推。两侧用力对等,部位对称,多用于两侧用力对等,部
12、位对称,多用于起式,即分阴阳或合阴阳。起式,即分阴阳或合阴阳。30.二、摩法二、摩法摩法又分为指摩和掌摩。摩法又分为指摩和掌摩。1 1、手法为典型的圆形运动;指腹或手掌应紧贴与皮、手法为典型的圆形运动;指腹或手掌应紧贴与皮肤;圆周各处的操作力度与速度要均匀;力度较轻,肤;圆周各处的操作力度与速度要均匀;力度较轻,即不带动深层组织运动。即不带动深层组织运动。2 2、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3 3、古有;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古有;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补法的代表,能消食化积、和中行气。补法的代表,能消食化积、和中行气。31.三、运法三、运法多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无名三指操作
13、。多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无名三指操作。1 1、此法做弧形或环形推动。、此法做弧形或环形推动。2 2、弧形运动时,动作不要突然转折,要自然、弧形运动时,动作不要突然转折,要自然、流畅。流畅。3 3、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运法有平衡起点与终点的关系,也是消除积滞运法有平衡起点与终点的关系,也是消除积滞的常规手法。的常规手法。32.四、揉法四、揉法多由拇指、掌根、鱼际揉。多由拇指、掌根、鱼际揉。1 1、吸定基础上的回旋运动称揉法。、吸定基础上的回旋运动称揉法。2 2、指下吸定,不得移动。、指下吸定,不得移动。3 3、频率、方向、和深浅要根据症状来确定。、频率、方向、
14、和深浅要根据症状来确定。4 4、指揉多用于穴位;掌揉多用于腹部;鱼际、指揉多用于穴位;掌揉多用于腹部;鱼际揉在面部运用较多。揉在面部运用较多。33.五、按法五、按法稍大面积的垂直下压为按法。稍大面积的垂直下压为按法。1 1、多用指腹和掌根,先轻后重,适当停留数、多用指腹和掌根,先轻后重,适当停留数秒后放松,再按。秒后放松,再按。2 2、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痛点,可聚元气、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痛点,可聚元气、散寒邪也可用于积滞的消散化积。散寒邪也可用于积滞的消散化积。3 3、临床上常与揉法相结合。称揉、临床上常与揉法相结合。称揉3 3按按1.1.34.六、掐法六、掐法掐以甲入,即指甲刺入皮肤掐以
15、甲入,即指甲刺入皮肤1 1、快进快出,垂直使力。、快进快出,垂直使力。2 2、借其强刺激作用于外感,有发汗驱邪,急、借其强刺激作用于外感,有发汗驱邪,急救醒神的作用。救醒神的作用。3 3、中病即止,严格控制次数,不要掐破皮肤。、中病即止,严格控制次数,不要掐破皮肤。35.七、捏法七、捏法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从下向上推进,边推边以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推边以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肤。1 1、均从龟尾向上推进,至大椎。、均从龟尾向上推进,至大椎。2 2、操作时,拿捏皮肤要适度,遵循捏单不捏、操作时,拿捏皮肤要适度,遵循捏单不捏双,每捏双,每捏3 3提提1 1
16、,有皮肤与筋膜剥离的声响。,有皮肤与筋膜剥离的声响。3 3、攻补兼施,强身健体的常用方法。、攻补兼施,强身健体的常用方法。4 4、强刺激手法,可用于化积,化痰等,尤以、强刺激手法,可用于化积,化痰等,尤以治疗疳积显著。治疗疳积显著。36.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捏法捏法37.38.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中指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向前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拇指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
17、前向前39.40.捏脊部位捏脊部位 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穴等。穴等。41.要领:要领:捻动(食指、中指)捻动(食指、中指)捏住捏住提起提起 推动(拇指)推动(拇指)42.八、捣法八、捣法屈曲中指指端或以食、中指屈曲的之间关节屈曲中指指端或以食、中指屈曲的之间关节髁击打。髁击打。1 1、瞬间作用,快起快落,注意部位的固定与、瞬间作用,快起快
18、落,注意部位的固定与准确性。准确性。2 2、用于点状穴处,四肢关节处,可震惊定志。、用于点状穴处,四肢关节处,可震惊定志。3 3、还可用于头面部,有醒脑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头面部,有醒脑开窍的作用。43.九、拿法九、拿法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相对捏住一定以拇指与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相对捏住一定部位,再向上提起。部位,再向上提起。1 1、拿起方向为朝向后方,快拿快放。、拿起方向为朝向后方,快拿快放。2 2、重要的放松及消除疲劳的方法。有舒筋通、重要的放松及消除疲劳的方法。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之功。络,活血化瘀之功。3 3、提拿时手指不要屈曲,不能用指甲抠掐。、提拿时手指不要屈曲,不能用指甲抠
19、掐。44.十、捏挤法十、捏挤法 以双手拇、食二指共四指,对称置于穴位周围,以双手拇、食二指共四指,对称置于穴位周围,同时用力向穴位中央推挤称捏挤法。同时用力向穴位中央推挤称捏挤法。1.两手四指要对称两手四指要对称2.捏挤时,为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同时向中央运动捏挤时,为沿正方形的对角线同时向中央运动3.手指在皮肤表面并无摩擦,但却推挤皮下组织手指在皮肤表面并无摩擦,但却推挤皮下组织4.节律性强节律性强45.双手掌夹住一双手掌夹住一定部位,相对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上下揉,同时上下往返移动。往返移动。用力对称,快用力对称,快搓忙移。搓忙移。十一、搓法十一、搓法46.使关节作被动
20、的环转运动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运动的方法的方法十二、摇法十二、摇法47.捻法捻法:拇指和食指相对,先捏住,拇指和食指相对,先捏住,再均匀和缓来回捻揉的方法;再均匀和缓来回捻揉的方法;主要用于四肢小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小关节十三、捻法十三、捻法48.拍法:虚掌拍拍法:虚掌拍 (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掌心内凹)十四、拍法十四、拍法49.定义:定义: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刺激点。点。穴位穴位50.定位方法: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
21、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志法;简便取穴法志法;简便取穴法。51.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52.特点:特点:1 1、形态、形态点状、线状、面状。点状、线状、面状。2 2、分布、分布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别双手)3 3、联系、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系。4 4、理论、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尚未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践)
22、。53.1 1、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心经、大肠、膀胱等心经、大肠、膀胱等2 2、人体部位、人体部位五指节、腹、脊等五指节、腹、脊等3 3、作用功能、作用功能端正、精宁等端正、精宁等4 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脾土、肝木等脾土、肝木等5 5、山谷河流、山谷河流山根、洪池等山根、洪池等6 6、建筑物体、建筑物体天庭、三关等天庭、三关等7 7、动物名称、动物名称老龙、龟尾等老龙、龟尾等8 8、哲学名词、哲学名词阴阳、八卦等阴阳、八卦等 名称名称54.五五 经经 穴穴(1 1)位置)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五指末节罗纹面 拇拇 食食 中中 无无 小指小指 脾土脾土 肝木肝木 心心 火火 肺肺金金 肾水肾水
23、 (2 2)手法)手法 :旋推为补,直推向指:旋推为补,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根方向为清 次数:次数:1 1到到次。次。55.(3 3)作用作用 :脾常不足,宜补脾常不足,宜补不宜清不宜清 肝为将军,只清肝为将军,只清不补不补 心多有余,宜清心多有余,宜清不宜补不宜补 肺为娇脏,可清肺为娇脏,可清可补可补 肾无实证,只补肾无实证,只补不清不清 56.57.腑腑 之之 穴穴 (1 1)位置:)位置:胃胃 拇指桡侧二指节,亦拇指桡侧二指节,亦有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有拇指第一掌骨桡侧缘 大肠大肠 食指桡侧食指桡侧 小肠小肠 小指尺侧小指尺侧 膀胱膀胱 第五掌骨和指骨的第五掌骨和指骨的尺侧尺侧 胆和三焦无特
24、定部位胆和三焦无特定部位 (2 2)手法)手法 :上推为补,下推为泻,来回推上推为补,下推为泻,来回推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为调,平补平泻,保健用调法。58.(3 3)作用:)作用:大肠虚寒:用补法大肠虚寒:用补法 大肠湿热:用泻法(大肠湿热:用泻法(30min30min有效)有效)小肠:泻法,代清下焦湿热小肠:泻法,代清下焦湿热 胃:清法,食滞中焦胃:清法,食滞中焦59.四横纹四横纹(1 1)位置)位置 :掌面,食、中、无名、小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指第一指间横纹(2 2)手法)手法 :掐揉,掐揉,3-53-5次;以拇指甲次;以拇指甲掐掐1 1次,依次捻掐完四指为一遍,操
25、次,依次捻掐完四指为一遍,操作作1010遍;或往返直推,约遍;或往返直推,约50-10050-100次次(3 3)主治:)主治:咳喘、腹痛、惊风咳喘、腹痛、惊风60.61.小横纹小横纹(1 1)位置)位置 :掌面,五指根节横纹处掌面,五指根节横纹处(2 2)手法)手法 :掐,掐,3-53-5次;或往返直推,次;或往返直推,50-10050-100次次(3 3)主治:)主治:发热,烦躁发热,烦躁62.掌小横纹掌小横纹(1 1)位置:)位置:掌面,尺侧,小指根与掌横纹掌面,尺侧,小指根与掌横纹间的细小纹路。间的细小纹路。(2 2)手法:)手法:可揉、可掐,揉可揉、可掐,揉3 3分钟,掐分钟,掐10
26、10次次(3 3)主治:)主治:治痰要穴,适用于痰浊引起的胸治痰要穴,适用于痰浊引起的胸闷、气急、咳嗽、痰喘、咽喉不利等。闷、气急、咳嗽、痰喘、咽喉不利等。63.肾顶肾顶(1 1)位置)位置 :小指顶端小指顶端(2 2)手法)手法 :可旋推、可掐,旋推可旋推、可掐,旋推100100圈,掐圈,掐1010次。次。(3 3)主治:)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自汗、盗汗、解颅、肾虚骨弱、五迟五软等肾虚骨弱、五迟五软等64.内八卦内八卦(1 1)位置)位置 :掌心四周,以内劳宫为掌心四周,以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至中指指根横纹的圆心,内劳宫至中指指根横纹的2/32/3为半径作圆为半径作圆(2 2)手法)手法
27、 :顺时针或逆时针做运法,顺时针或逆时针做运法,3 3分钟分钟(3 3)主治:)主治:咳喘胸闷、呕吐泄泻咳喘胸闷、呕吐泄泻65.顺运能升能散,善开胸利气,化痰化积,用于胸闷、咳嗽、气喘、顺运能升能散,善开胸利气,化痰化积,用于胸闷、咳嗽、气喘、厌食、腹胀;逆运能降能平,对呕吐、痰吼、头昏等有效。厌食、腹胀;逆运能降能平,对呕吐、痰吼、头昏等有效。顺运和逆运配合,能调理气机,治二便不调,肝胃(脾)不和、顺运和逆运配合,能调理气机,治二便不调,肝胃(脾)不和、寒热往来等。寒热往来等。66.小天心小天心(1 1)位置)位置 :大小鱼际交界处凹大小鱼际交界处凹陷陷(2 2)手法)手法 :点按、揉、捣,
28、点按、揉、捣,揉揉1 1分钟,点按分钟,点按2020次,快捣次,快捣1 1分钟。分钟。(3 3)主治:)主治:惊风、神昏、失眠、惊风、神昏、失眠、心悸心悸67.1.1.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2.推法分几类?其中直推法和旋推法各自推法分几类?其中直推法和旋推法各自的补泻手法如何操作?的补泻手法如何操作?3.3.五经穴在手指是如何分布的?五经穴在手指是如何分布的?4.4.描述四横纹的手法操作?描述四横纹的手法操作?5.5.运内八卦中顺运和逆运的功效各是什么运内八卦中顺运和逆运的功效各是什么?68.头头 面面 四四 大大 穴穴(外感表证)(外感表证)69.天门
29、(攒竹)天门(攒竹)位置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手法两拇指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两拇指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发际,称开天门。可推发际,称开天门。可推200200次左右。次左右。功效功效 调节阴阳,祛风散邪,通鼻调节阴阳,祛风散邪,通鼻窍窍70.71.坎坎 宫宫 位置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手法手法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用指腹沿眉毛上缘用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向两侧 推至眉梢,一般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推3 3分钟。分钟。功效功效 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脑 明目。明目。72.73.太太 阳阳 位
30、置位置外眼角与眉梢连线的中点后外眼角与眉梢连线的中点后 方的凹陷处方的凹陷处手法手法 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 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 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 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 泻。泻。般运般运2424次,每运次,每运3 3次次 后轻轻按一下。后轻轻按一下。功效功效 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头目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头目74.75.耳后高骨耳后高骨位置位置耳后,耳廓中下部突出骨性耳后,耳廓中下部突出骨性 标志为乳突,即标志为乳突,即“高骨高骨”,其,其 下约下约1 1寸许凹陷中。寸许凹陷中。手
31、法手法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两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 3掐掐1 1 为为 1 1遍,遍,5050遍。遍。功效功效 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惊惊 76.77.止泻四法止泻四法(龟尾七节,摩腹揉脐)(龟尾七节,摩腹揉脐)78.龟尾龟尾位置位置 尾椎骨末端尾椎骨末端手法手法 行点、揉法,点行点、揉法,点1010次左次左 右,揉右,揉3-53-5分钟分钟功效功效 止泻、通便止泻、通便79.80.七七 节节 骨骨 位置位置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 强)成一直线。强)成一直线。手法手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 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
32、向下向下 直推,分别称为推上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七节 法和推下七节法,推法和推下七节法,推至局至局 部发热为主。部发热为主。功效功效 推上七节骨为温为补为升推上七节骨为温为补为升 推下七节骨为清为泻推下七节骨为清为泻为降为降81.82.腹腹位置位置 脐周大腹部。脐周大腹部。手法手法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四 指摩称摩腹。(次数)指摩称摩腹。(次数)分推分推 到次;摩到次;摩腹分腹分 钟。钟。功效功效 调理脾胃与大小肠,攻补兼调理脾胃与大小肠,攻补兼施施83.84.脐脐位置位置肚脐。肚脐。手法手法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用中指端或掌根
33、揉、称揉揉 脐;指摩或掌摩称脐;指摩或掌摩称摩脐;摩脐;用两手拇指和食、用两手拇指和食、中三指中三指 抓住肚脐抖,掌根抓住肚脐抖,掌根振颤。振颤。(次数)揉到(次数)揉到 次,摩分钟。次,摩分钟。功效功效 益本固元,消积泻浊益本固元,消积泻浊85.膻中膻中位置位置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 乳头连线中点乳头连线中点手法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以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指 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名分自穴中向两旁分推至乳头名分推膻中;推膻中;用食中指自天突向下推至剑突用食中指自天突向下推至剑突名下推名下推 膻中。揉约膻中。揉约1 1分钟,分推
34、与下推分钟,分推与下推50-10050-100 次。次。功效功效 理气顺气,止咳化痰,开胸散结理气顺气,止咳化痰,开胸散结86.87.璇玑璇玑位置位置 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 一寸一寸手法手法可揉,可按、可振可揉,可按、可振功效功效 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通利大小便。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通利大小便。88.开璇玑开璇玑拇指指端先从璇玑穴处沿胸肋自上而拇指指端先从璇玑穴处沿胸肋自上而下,向左、向右分推至季肋部,再从下,向左、向右分推至季肋部,再从鸠尾穴向下直推至脐部,再由脐部向鸠尾穴向下直推至脐部,再由脐部向左右推,最后从脐中推至小腹,此手左右推,最后从
35、脐中推至小腹,此手法操作法操作5-105-10遍。遍。功效:开胸顺气、宣肺止咳化痰。功效:开胸顺气、宣肺止咳化痰。89.璇玑穴璇玑穴鸠尾穴:上腹部,鸠尾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下剑结合下1寸。寸。90.胁肋胁肋位置位置 躯体两侧,从腋下至肋缘的区域躯体两侧,从腋下至肋缘的区域手法手法抱儿坐于大腿上,两手交叉置于头顶。以抱儿坐于大腿上,两手交叉置于头顶。以 两手掌置于两侧胁腋下,先向下两手掌置于两侧胁腋下,先向下推抹推抹1010次次 左右,再来回搓摩,边搓摩边从左右,再来回搓摩,边搓摩边从上向下移上向下移 动,直至天枢穴处,并就势点天动,直至天枢穴处,并就势点天枢穴,然
36、枢穴,然 后一拂而起。此称搓摩胁肋,又后一拂而起。此称搓摩胁肋,又称按弦走称按弦走 搓摩。操作搓摩。操作1010遍左右。遍左右。功效功效 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消痞散结。疏肝解郁,行气化痰,消痞散结。91.92.肚角肚角位置位置 脐下脐下2 2寸旁开寸旁开2 2寸左右的大筋寸左右的大筋手法手法以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拿捏起脐旁大以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拿捏起脐旁大 筋,并用力上提称拿肚角;左右各筋,并用力上提称拿肚角;左右各拿拿1-31-3次次功效功效 镇痛、镇惊、消导镇痛、镇惊、消导 (止痛要穴,用于各种腹痛、惊(止痛要穴,用于各种腹痛、惊惕不安、惕不安、躁扰不宁、夜啼等)躁扰不宁、夜啼等)9
37、3.94.门门 穴穴95.天门天门位置位置二眉之间至二眉之间至 前发际成一直前发际成一直.手法手法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上推上推2424次,开天人合一次,开天人合一的门户。的门户。作用作用 开启经穴开启经穴 ,启迪智力,外感,启迪智力,外感 头痛头痛96.97.囟门:大脑之门囟门:大脑之门位置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的的 菱形骨陷中。菱形骨陷中。手法手法 摩囟、揉囟、推囟、振囟摩囟、揉囟、推囟、振囟功效功效 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 举陷举陷 (是重要的儿童保健穴位,(是重要的儿童保健穴位,有健脑有健脑 益智、
38、预防感冒的作用,益智、预防感冒的作用,能增强能增强 小儿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小儿的抵抗能力和适应性)性)98.99.100.板门:脾胃之门板门:脾胃之门位置位置 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法手法 可揉、可运、可推、可捏可揉、可运、可推、可捏挤挤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之称横 纹推向板门。揉纹推向板门。揉3 3分分钟,运钟,运100100 次,推次,推100100次,捏挤次,捏挤1010次次101.作用作用1 1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
39、嗳气、腹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掐板门胀、腹泻、呕吐等症。掐板门治晕车。治晕车。2 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横纹 推向板门能止呕吐。推向板门能止呕吐。3 3 捏挤法治食积化热之身热、口捏挤法治食积化热之身热、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等。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等。102.103.推板门推板门运板门运板门104.二扇门:腠理之门二扇门:腠理之门位置位置 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处。处。手法手法 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拇 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扇门。(次数)掐次;揉(次数)掐次;揉 到次。到次
40、。作用作用 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掐揉二扇门能发汗解表,退退 热平喘,是发汗的有热平喘,是发汗的有效方法。效方法。揉时要稍用力,速度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宜快,多用于风寒外感。多用于风寒外感。105.掐揉二扇门掐揉二扇门106.箕门:水道之门箕门:水道之门位置位置 :大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大腿内侧、髌骨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成一直线。手法手法: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推约股沟部作直推,称推箕门;推约3 3分分钟;以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沾钟;以食、中、无名、小指并拢,沾凉水从下至上拍之,称拍箕门,拍之凉水从下至上拍之,称拍箕门
41、,拍之局部潮红为度。局部潮红为度。作用作用:清热利尿:清热利尿107.108.前臂三穴前臂三穴109.三三 关关 位置位置 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 成一直线成一直线手法手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 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 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 外侧端推向肘,外侧端推向肘,3-53-5分钟分钟作用作用 治一切寒证治一切寒证 治阳气不足之证治阳气不足之证 能发汗,用于气虚寒凝能发汗,用于气虚寒凝之无之无 汗,或汗出不畅,邪气汗,或汗出不畅,邪气内陷内陷 之症。之症。110.天天 河河 水水 位置位置 前臂
42、正中内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前臂正中内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 直线直线手法手法 一手拇指按于内劳宫,另一手拇指或食一手拇指按于内劳宫,另一手拇指或食中中 二指,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为二指,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为清清天河天河 水水;从内劳宫向上推至肘横纹,为;从内劳宫向上推至肘横纹,为大推天大推天 河水河水;先运内劳宫数遍,后以一手;先运内劳宫数遍,后以一手拇指按拇指按 于内劳宫,一手食、中二指交替并于内劳宫,一手食、中二指交替并拢从下拢从下 向上拍打天河水,拍打至局部红赤,向上拍打天河水,拍打至局部红赤,称称打打 马过天河马过天河。作用作用 1.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清热而不伤清天河水性
43、微凉,较平和,清热而不伤 阴分,多用于外感,以透发为阴分,多用于外感,以透发为主。主。2.2.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热力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热力量较强,量较强,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111.六六 腑腑位置位置 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横 纹成一直线。纹成一直线。手法手法 小儿屈肘,医以一手握其小儿屈肘,医以一手握其手手 腕,另一手中、食腕,另一手中、食指指腹从指指腹从 肘推至手腕称推肘推至手腕称推(退)下六(退)下六 腑。推腑。推3-53-5分钟。分钟。作用作用 通腑,泻热;一切实热病通腑,泻热;一切实热病症。症。112.113.复式操作法复式
44、操作法特点:特点:特定的名称。特定的名称。A A、根据操作形象、根据操作形象黄蜂入洞、二龙戏珠等;黄蜂入洞、二龙戏珠等;B B、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运土入水、运运土入水、运水入土;水入土;C C、根据操作功能和主治二定、根据操作功能和主治二定按经搓摩、飞按经搓摩、飞经走气。经走气。特定的主治作用。特定的主治作用。特定的操作程序。特定的操作程序。114.黄蜂入洞黄蜂入洞【操作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 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次数次数】50-10050-100次。次。【功效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开肺窍、通鼻
45、息、发汗解表。【主治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发热无汗。发热无汗。115.116.运土入水运土入水【操作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脾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脾 土根沿掌跟运至肾水根下。土根沿掌跟运至肾水根下。【次数次数】100100次。次。【功效功效】滋肾利尿。滋肾利尿。【主治主治】小便黄短频数、癃闭等。小便黄短频数、癃闭等。117.运水入土运水入土【操作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肾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肾 水根沿掌跟运至脾土根下。水根沿掌跟运至脾土根下。【次数次数】100100次。次。【功效功效】健脾润燥通滞。健脾润燥通滞。【主治主治】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痢疾消
46、化不良、大便秘结、痢疾118.119.水底捞月水底捞月【操作操作】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凉水从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凉水从 水底开始运至内劳宫,带跳水底开始运至内劳宫,带跳 动的手法,行走路线似月牙动的手法,行走路线似月牙 形,操作时配合用嘴吹气。形,操作时配合用嘴吹气。【次数次数】30-5030-50次。次。【功效功效】清热。清热。【主治主治】发热、高热实证。发热、高热实证。120.121.打马过天河打马过天河 【操作操作】A A、运内劳宫、运内劳宫直接滴凉水于直接滴凉水于 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边操作边配合吹气。边操作边配合吹气。100100次。次。B B、用食指
47、、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 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 至肘弯(尺泽穴)。至肘弯(尺泽穴)。3030遍。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 力度较差)。力度较差)。122.【功效功效】清热、通经、行气。清热、通经、行气。【主治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谵语、高包(神昏、烦躁、谵语、高热等热等123.124.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操作操作】A 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揉脐及天枢(三指揉)2 2分钟。分钟。B B、揉龟尾、揉龟尾 100100次。次。C C、推(上、下)七节骨、推(上、下)七节骨 100100次。次。【功效功效】健脾理气止泄。健脾理气止泄。【主治主治】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125.总收法总收法【操作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次数次数】20-3020-30次。次。【功效功效】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主治主治】感冒、上肢痹痛。感冒、上肢痹痛。126.127.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