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的视角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张振新1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不喜欢看书?为什么有的学生上课聚精会神?而有的学生上课做白日梦或调皮捣蛋?为什么有的学生能认真做作业?甚至喜欢挑战难题?而有的学生只会抄作业?为什么?为什么?教师与家长们都在不断尝试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动机。2讨论:为什么优秀学生有强烈学习动机?3讨论:为什么差生缺乏学习动机?4什么是动机(Motivation)?推动人行动的一种内在力量。什么是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5二类最基本的动机外部动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学习的价值(好的大学、职业等)寻求奖励与避免惩罚(
2、来自教师或家长)肯定与认可(来自教师、家长或其他尊敬的人)内部动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学习过程本身乐在其中学生渴望成功而学习,并不考虑是否有外部的奖励或价值6观点分享培养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不可能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具有内部动机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动机有可能转变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并存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学生缺乏内部动机时,运用外部动机是恰当的;当学生已具备内部动机时,如再运用外部动机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7心理学家是如何来解释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呢?动机理论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呢?8组织动机理论的基本框架人的天性人的天性趋乐
3、避苦(行为取向:寻求奖励与避免惩罚)理解环境、好奇心与求知欲(需要层次论)主动、自主与控制欲(自我决定理论)先天与后天合金先天与后天合金智力差异(分层、分类)后天后天知识经验(先行组织者、掌握学习理论)理性反思学习成败寻求解释(归因理论);连续成功认为自己能力强,产生自我效能感;连续的失败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产生了习得性的无能。分析任务(目标)的价值以及实现的可能性(价值/期望理论)优秀学生具有力求成功的倾向,这就是成就动机;追求成就动机的学生有二类目标取向(掌握目标与成绩目标),这就是目标定向理论。优秀学生由于长期成功产生了自己能力强的信念,并有强烈的自豪感,这是自我价值感。9动机理论与关键
4、概念汇总人性视角理性视角优秀学生视角1.行为取向(寻求奖励与避免惩罚)4.价值/期望理论7.成就动机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5.归因理论8.目标定向理论3.自我决定理论6.自我效能理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特质习得性无能9.自我价值感理论内控与外控10行为取向动机观人都有趋乐避苦的天性教师与家长掌控着奖励与惩罚的权利,适度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如过于依赖外部控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行为取向新进展环境创设:功能教室游学1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成长需求基本需求自我实现美的需求求知的需求求知的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12人天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对多数人来说,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以低
5、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人天性中本就有求知的需要,有些人缺乏求知欲,可能是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缘故。需要层次理论提供了一个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可能的框架。13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我们首先问学生的生理需要满足了吗?学生的生理需要满足了吗?学生是否饿着肚子上学?(“营养午餐”计划)学生是否很口渴?学生是否很尿急?学生冬天穿暧和了吗?夏天教室是否太热?学生是否身体有不舒适而强忍着?14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我们再问学生的安全需要满足了吗?学生的安全需要满足了吗?身体上的安全学生在学校是否受到欺侮?学生在校外(公交车或学校附近)是否受到小流氓骚扰?学生是否存在家庭暴力?心理上的安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受到教师
6、与同学的批评与嘲笑?学生学习是否经常失败而导致心理困扰?15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我们接着问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满足了吗?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满足了吗?爱的需要指亲情、师爱与同伴友谊学生的母(父)爱满足了吗?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喜欢吗?学生有自己的死党吗?归属需要学生有没有被班级所接纳或所孤立(疏离现象)?学生校内有自己的非正式团体吗?是否参加了校外不健康的小团伙呢?16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我们还可以问学生的尊重需要满足了吗?学生形成了自尊了吗?学生是否得到了老师与家长的认可?学生是否得到了同伴的尊重(羡慕嫉妒恨)17从理论上讲,如果学生上述需要都得到满足,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而现实是复杂的,学习
7、动机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18自我决定理论告诉我们人天生有一种主动参与主动参与、自由选择与决策自由选择与决策的需要。剥夺人这方面的权利,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寿命(经典实验)现在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完全忽视学生这方面的天性。家长与老师以爱的名义强制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正是解放学生的天性。我国新课改最大的问题是通过行政的力量强制性地要求老师进行变革,而不是老师自觉自愿的行为选择。19智力本身并不属于动机理论的范畴,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学生智力的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由此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从客观上讲,智力存
8、在二方面差异:层次差异(天才生、中等生、弱智生);类型差异(多元智能)。我国的课堂教学是瞄准中等生的,由此导致天才生与学困生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唯一只以分数来评价学校与学生,学生的多元智能的潜能也未能得到有效开发。20能满足不同层次智力、不同类型智力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发达国家与地区都把培养天才学生作为国家的战略。美国等国家的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目前已涉及22个门类,37门学科。浙师大附中直升班的大学先修课程。分层教学在中国的误用;江苏蠡园中学的成功案例。21台湾地区某中学数学资优班的
9、案例22北京十一学校目前在差异性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102012)。目前已经开始做品牌输出。北京十一学校课程研究院院长秦建云,学校变革的具体推手。与校长李希贵共同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奇迹。23我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学生智慧成长的乐园。学校必须具备:小班化国际化人性化园林化数字化学校应是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先进教育理念传播中心、社区百姓学习健身中心以及国内外一流教育专家学术交流中心。24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头脑中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听不懂、不会做作业而缺乏学习兴趣。奥苏伯尔的名言。中国老师课堂教学擅长“辅垫”与补救教学。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与洋思中学的“三清”与
10、“四清”运动。掌握学习与目前我国学生学习心理体验的具大差异。成功教育。25理性反思之价值/期望理论一个人对所从事任务价值以及完成的可能性的估计,会影响到他的动机。多数学生对学习的价值有较高的评估(除了少数地区又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或一些“富二代”外),如果他觉得自己不能上一本线,则会影响到学习动机。26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会有一个理性的反思,这就是著名的归因理论。学生通常会把考试成败归因于能力、努力程度、考试难度以及运气四个因素。有二类人格特质的学生:内控者,把原因归于自身,如能力与努力;外控者,把原因归于外界因素,寻找失败借口,以维持自尊心。27外控者的归因无助于学习。成功归因于难度小或运
11、气好,失败归因于难度大或运气不好。内控者的归因则要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无论成与败都归因于与努力有关,这都是有利于学习的,成功了是由于努力学习,失败了是由于没有努力学习。最佳的归因是成功了归因于努力学习并且学习能力强,最糟的是失败归因于学习能力差。由于连续的学习成功,使得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产生了自我效能感。反之,由于连续的学习失败,使得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差,以致于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能(俗称破罐子破摔)28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对已经形成自我效能感甚至自我价值感的人而言的。对多数学生而言,失败更可能是失败之母,而不断的成功才是成功之母。29心理学家提出,成绩优秀的
12、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欲望,这就是所谓的成就动机。有二类人格特质的人(力求成功者与避免失败者)会影响到对任务的选择。力求成功者对成功与失败各占50%的任务更兴趣,对他而言,任务既有挑战性,但又有成功的可能性;避免失败者要么选择难题,以谁也完成不了作为保护自尊心的借口,要么选择肯定能完成的任务。优秀的学生是那些具有力求成功人格特质的人,他们能知难而进。30具体而言,成就动机强的优秀学生又有二种目标取向。掌握目标。这类学生以透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目标。成绩目标。这类学生追求的是高分数。这二种目标有时会重合,但很多时候有差异。苦教苦学能得到好的分数,但不一定真正掌握了知识,有时掌握了知识不一定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这与评价的方式有关。31有些优秀学生,由于长期学业上的成功,不仅形成了成就动机,产生了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而且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达到了信念的程度,从而产生了自我价值感。学生一旦达到了自我价值感的程度,学习与以后的工作中再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屈服,这是最强烈的学习动机。32完33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