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3 ,大小:2.13MB ,
资源ID:5433256      下载积分:1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4332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临床心理学》之应激心理学.pdf)为本站上传会员【曲****】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临床心理学》之应激心理学.pdf

1、本章内容 第一节应激的概念 第二节应激源 第三节 应激的中介机制 第四节应激反应 第五节 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第六节 决定应激强度及后果的因素 第七节应激的应对 第八节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1“应激,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 个广为人知,但却很少有人彻底2压力山大“应激”是英语“stress”的汉译名称。在物 理学中它被用来指加于物体上的外力或压 力;在工程科学中则把外力叫“负荷”,把 内部的力称作“stress”(汉译为“应力”)o 又译作“压力”应:响应 激:刺激3(1)应激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强调对各 种刺激特点的研究,着重于刺激的量、性质、特 征及对机体损害性的研究,如战争、自然灾害等

2、 对人的影响等。(自变量)-应激源(2)应激是机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强调应激为机 体在各种刺激作用下的反应,着重于反应过程,如战斗与逃避、全身适应综合征等。(因变量)(3)应激是个体对刺激认知评价后的反应。强调个 休对刺激的评价,着重于个人的认知评价、个人 经历、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过 程)4应激指: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 或心理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个体在多因 素作用下出现的努力维持内稳态稳定的过 程。-季建林,医学心理学,P575沃特坎农(Wa代er Cannon),哈佛著名的生 理学家,把应激这个术语引入了社会领域。他提出了稳态这个思想,即有机体维持体 内环境的平衡状态

3、。Selye认为,“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 天的驱动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这 种保持内部平衡的过程就是稳态,一旦有 了稳态,那么维持体内平衡就成为一个毕 生的任务。”6解读“应激”对个体构成影响的因素(应激原)很多,既可以是自然界 的,也可以是心理、社会的;暂应激系个体对刺激的一种应对反应过程。强调个体是应 瀛的主秣;应激系个体对刺激认知评价后的反应。强调个体认知评 济在应激发生上的作用。应激是在个体的内稳态受到干扰时才发生的。强调应激 是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内稹态受到威胁时发生的,并不包 括所有对刺激的反应,一触的烦恼与困难并不构成应激。应激反应过程可以包括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多个方

4、面。强调应激反应过程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并非只有生理反应。应激过程受到个体及其所处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强 调个体的内在素质、经历以及外部条件、社会支持等因素 的作用。7第二节应激源1.应激源的分类2.应激源的强度评估3.生活事件理论81.应激源分类一按来源 1、外部物质环境 2、个体的内环境 3、心理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与日常生活事件工作或学习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9科技压力(TechostressY快速发展的生活有 赖于各种科技手段的使用,包括计算机、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它们被认为可 以带给人们便利,从而增加人们的休息时 间,但实际上却导致了科技压力。人们成 为了这些科技手段的奴

5、隶,沉迷于此,欲 罢不能。10信息超载:现代人的身边总是充斥着大量电 子邮件、传真、网络广告、即时消息、杂 志、有声邮件等,信息的泛滥程度可见一 斑。特别是电子邮件,人们每天都花大量 时间查看、回复邮件以及删除垃圾邮件上。11人际界限:十几年前,人际界限是很清晰的,而现在则变得越来越模糊。依靠手机、传 呼机、电脑,你可以在任何一分钟我到你 想找的人。人们带着这些设备去看电影、游玩、吃饭或度假时,都会觉得惴惴不安,生怕被人打搅。12隐私:因为总能被找到,个体就丧失了隐私。特别是现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许多交 易在网上进行,很多人把自己的信息资料 放在网上,为运营商及卖主所掌握。从 cookies

6、至U电子书签,信息时代的隐私的确 令人担忧。131.应激源分类一按对个体影响 1.挫折 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达到 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时所产生的 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2.冲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同时存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愿望、目的和动机,而这些可能互 相排斥、对立,不能兼顾,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之 一,使人难以取舍,这样就会产生动机冲突。3.强制 实际上相当于压力,是为完成某种目标 或任务,或按某种要求去行动而施加的影响。142、应激源的强度评估为了定性与定量地衡量生活事件成为应激原时对 人的影响程度,Holmes和Rahe(1967)编制了一 个评估常见生活事件引发应激

7、程度的量表,对 5000人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他们编制了“社会再适应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SRRS),并以生活变化单彳立(life change un%LCU)来反映可能引起应激的强度。该表将引 起应激水平最高的配偶死亡的LCU定为100,其 他生活事件均与之参照对比后赋值。15社会再适应量表(Holmes&Rahe,1967)生活事件 LCU生活事件 LCU生活事件 LCU丧偶100离婚73夫妻分居65监禁63家庭近亲死亡63个人受伤或患病53结婚50解雇47复婚45退休45家庭成员健康的变化44妊娠40性生活问题39家庭新成员的出现3

8、9工作变动39财政状况变化38 亲密朋友亡故37改行36夫妻争吵次数变化35 中量抵押或借贷31 丧失抵押品30工作职责变化29儿女离家29姻亲间纠纷29显著的个人成就28妻子开始或停止工作26 入学或毕业26生活条件的变化25 个人习惯的改变24与上司发生纠纷23工作时间或条件改变20搬迁20转学20娱乐活动变化19宗教活动变化19社会活动变化18小量抵押或借贷17睡眠习惯的变化16一起生活的家庭人数变化15饮食习惯的变化15假期13圣诞节12轻度违法1116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 一张明圆(1987)序 标准号I生活事件 I分I青年I中年I更年老年1丧偶1101131121001042子女

9、死亡10210210697843父母死亡961109581604离婚65656861605父毋离婚6273585354660646053567子女出生58626049488开除57615254749刑事处分574959628010家属亡故536052443211家属重病525653483712政治性冲击514752517113子女行为不端505152474614结婚505050505015家属刑事处分504353545316失恋485545444217婚外两性关系484852413918大量借贷4843504953序 标准号生活事件分青年匚口年更年老年19突出政治荣誉454146514720恢

10、复政治名誉454146514721重病外伤434243464622严重差错事故424241474023开始恋爱414536385724行政纪律处分403643424325复婚404240363526子女学习困难403444442927子女就业402944523928怀孕394438332729升学就学受挫3941394126304392844474031人党入团392941535932子女结婚383441393333免去职务373638363434性生活障碍374236321935家属行政处分363140423636名誉受握363737353317序标准号生活事件分青年中年更年老年37中额借贷

11、363238403338财产损失362940434439退学354430333340好友去世344033282641法律纠纷343235343742收人显著增减342838422343遗失欢要物品333134393144留级323829302645夫妻严重争执323033292846叙家312236392547须仆司了313232291648与好友决裂303628252349工作显著增加302531353850小额借贷272330322051退休261828352952工作更动262527262553学习困难252625231754流产252526252349工作显著增加30253135385

12、0小额借贷272330322051退休261828352952工作更动一262527262553学习困难252625231754流匕2525262523序号生活事件准 信分青年中年更年老年55家庭成员纠纷252325291956与上级冲突242127233057人学或就业242625231458参军复员232023322559受惊2020212514183.生活事件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个体自己对事件的评价很重要 许多研究者认为,不能客观地将生活经历 评价为充满压力的或是良性的,而应该是 个体对其进行评价。例如,离婚对某人来 说可能是极其难过的,但对另一个人来说 可能是对不愉快情景的解脱。19 生

13、活经历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 当要求个体填写最近的生活经历表时,这 些经历被看做是相互独立的。例如,离婚、工作变动和结婚都被看做是生活事件的积 累,它们共同导致一段充满压力的时期。但是,两个生活事件的影响可能恰好相反,并抵消了压力的负面后果。评价生活经历 的潜在影响应包括对两个事件之间相互关 系的评价。20压力源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持续的。传统上,生活经历 四任值星鲁松集活塞佳生X为程超经历。但许多事件可能 是持续或慢性的。穆斯和斯温德尔(Moos&Swindle,1990)确定了持续压力源这一领域,并认为持续压力源反 映了星活经历的长期性:.来自身体健康的压力(如医疗条件);.来自家庭和邻居的压

14、力(如安全、清洁);.来自经济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如人际问题,工作压力大);.来自配偶或伴侣的压力(如与伴侣的情感问题);.来自孩子的压力;来自大家庭的压力;.来自朋友的压力。21研究者将这些因素包括进他们的测量中(生 活压力源和社会资源调查,LISRES),尝试 将生活经历放入个体应对资源的背景中进 行研究,并强调生活经历的长期性特征。穆斯和斯温德尔(1990)认为不应该对生活事 件进行孤立的评价,而应结合个体生活的 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持续的社会资源(如社 会支持网络、经济来源)和持续的压力源。22第三节 应激的中介机制应激的中介机制是指机体将应激源(环境的 需求)的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信

15、息(引起应激 反应)的加工过程,是应激过程的中间环节。现代心理应激理论认为,这种中介是通过 察觉,即认知性评价(cognitive appraisal),但其生理本质尚未阐明。23 Lazarus最初提出威胁性评价是在1966年,后来他与Folkman一起提出双重评价说,到 1993年又补充了“再评价”的概念。24(1)察觉(认知性评价):评价在这里是指个体 体验到事件或情境对自己影响的一种认知 过程。Lazarus的认知性评价学说提出一种 对中介机制作解释的模型。25欣翅这里雨霞循英圜 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e)是才旨个体对 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意义作出 推断。

16、这个模型涉及对潜在应激源的三步评价:初级评价决定应激源是否有威胁?”我是不是有 麻烦?”次级评价确定个体能否应对?“我能否应对这一事 件?”再评价是对第一、第二两种评价的信息进行认知 性再评价。“这事件还是应激源吗,我的应对方 式有效吗?”26 Lazarus27初级评价(primary appraisal)无关 正性事件损失一伤害 消极事件 威胁 L挑战28在斯派斯曼等人(Speisman et al.,1964)的早期研究中,给被试呈现一部描述某种仪式的电影,其中包括令人不快 的生殖器切割手术。这部电影用三种不同的声音效果呈现。条件一,损伤性条件,声音强调疼痛和肢体残缺。条件二,否认条件,

17、声音效果表现出参与者是自愿的和愉快的。条 件三,理性化条件,声音给出关于这个仪式的人类学解释。因此本研究控制了被试对实验情境的评价,并探讨了评价 类型对压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报告损伤条件是 最具有压力的。这表明不是事件本身引发压力,而是个体 对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引发了压力。-Jane Ogden,健康心理学(严建雯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P22129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在对应激性事件做出初级评估的同时,次 级评估过程也启动了。次级评估是对自己 的应对能力和资源条件的评估过程,主 要是评估个体是否可以克服应激性事件所 带来的伤害、威胁和挑战。最终,应

18、激的 主观体验是由初级评估和次级评估之间的 权衡而产生的。30 再评价是在第一、二两步评价的基础上,对现实情境作出再度认知评价,以判断这 种潜在的应激源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及其性 质。,合理化 改变事件意义 降低事件重要性。31第四节应激反应 1.坎农(Cannon)战斗或逃避模型 2.塞利(Hans Selye)适应综合征理论 3.心理应激 3.1心理应激的阶段 3.2情绪反应 3.3行为反应32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应激所做出的反应,它 包括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大方面。331、坎农的战斗或逃避模型最早的应激模型之一是坎农(1932)提出的。这个 模型被称为压力的战斗或逃避模型(fight-or-fl

19、ight response),该模型认为外部威胁引发了战斗或逃 避反应,包括活动频率增加或唤醒提高。他认为 这些生理变化使个体或者逃离压力源或者与其对 抗。在坎农的模型中,应激被定义为对外界压力 源的反应,更主要的是生理反应。坎农认为,应 激是使个体能够控制压力事件的适应性反应。然 而,他也指出,持续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34战斗反应是由愤怒或侵犯引发的,通常在保护自 己的势力范围或者攻击比自己弱小的侵犯者时出 现。战斗反应需要生理上的准备以补充力量并持 续一小段时间用现在的话说,是短暂却强烈的无 氧工作。逃跑反应是由于恐惧引发的,它能让人的身体忍 受长时间的奔跑,如躲避狮子和熊。不过,在

20、很 多情况下,逃跑反应不仅指逃之夭夭,还包括藏 起来或退缩反应逃跑反应的一种变体是僵直反 应,在创伤后压力障碍的个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在巨大的威胁下人们愣在那里,呆若木鸡)。352、Hans Selye适应综合征理论 1.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的驱动力,以保持体内的 平衡状态。这种保持内部平衡的过程就是稳态,一旦有 了稳态,那么维持体内平衡就成为一个毕生的任务。2.应激源如病菌或过度的工作要求,会破坏内部的平衡状 态。无论应激源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人体都会用非 特异性生理唤醒来对应激源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防御性 的和自我保护性的。3.对应激的适应是按阶段发生的,各阶段的时间进程和进 度依

21、赖于抗拒的成功程度,而这种成功程度则与应激源的 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4.有机体贮存着有限的适应能量。一旦能量用尽,有机体 则缺乏应付持续应激的能力,接下去的就是死亡。36执行猴有责任按压 杠杆以避免自己以 及与自己联在一起 的同伴猴被电击。资料来源:Used with permission of Walter Read Army Institute of ReserCh(WRAIR),Washing ton,D.C.(1955)37 Brady等(1958将S只称猴配成4组,绑在椅子上,用 Sidman回避程序(固定间隔给予电击,无预警)测试动物压 杆回避电击,压杆可使间隔延长。24小时中每6

22、小时回避 后,有6小时休息。每组动物都经过反复的、间隔20秒的 电击训练,选择回避效率高的为可操作压杆的执行猴(executive monkey),效窣低的对照彳侯无庄杆。每组猥在 同一实验架上,接受有红灯预示的6小时回避。在此期间,执行猴发展稳定的回避反应,每分钟压杆15-20次,每小 时电击不超过2次。在休息期间,回避率下降。在实验过 程中,3只执行猴分别于第9、23、25天死亡,第4只在第 7周处死(?)。经尸体解剖表明,全部执行猴均有广泛的胃 部损害及溃疡,对照组无病损。-李心天,医学心理学,第二版,P22638但是,这个实验程序中一个大的缺陷却没有引起大家广 泛的注意,而这个缺陷是有

23、关实验设计的一个简单原则的。实验当中的猴子并不是随机被安排在执行组或控制组的。实际上,当猴子们首次接受电击时,一对猴子中第一个做 出反应的就成为执行猴,而另一个则为控制猴。但是第一 个做出反应的猴子也许是那些更情绪化、更富反应性的猴 子。这就表明,这对猴子本身就存在着生理上的差异,例 如不断增长的自主性反应以及胃动性等。如果是这样,那 么执行猴也许会因为事先存在的气质与体质上的差异而更 易患溃疡。因此在这种情境下,在接受责任感解释的同时,也应该接受生物学上的解释。-压力与健康,P1339随后进行的研究没能重复布莱利的实验结果,这使得人 们越来越少地接受了有关责任感的解释。实际上,大多数 随后得

24、到的研究结果都是站在布莱利的对立面的。这些结 果显示,有无助感的动物通常与控制组的动物相比更易患 溃疡。控制理论表明,当有机体处于危险情境时,如果有 可利用的工具以对威胁做出应对反应,那么他们通常会感 到更舒服。对这个不同的结果我们该做出怎择的解释呢?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关于执行猴所掌握的控制类型。在 布莱利的研究中,执行猴缺少有关成功的反馈信息。费舍 尔认为,这种控制更有压力,因此出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以上对经典研究的简短回顾说明:认识到研究设计的重要 性,同时应该鼓励在看别人已经发表的研究结果分析时,应该抱着一种怀疑的批判的态度。压力与健康,P1340应激源的持续时间与其相应的应激反应曲线图

25、资料来源:Selye(1956)41 1.警戒反应阶段 第一次出现应激源时,警戒反应就会发生。该 反应描述的就是坎农所说的战或逃反应。这一阶 段里,许多身体系统被激活,最先是神经系统和 内分泌系统,接着是心血管系统、肺和肌肉骨骼 系统。就像烟雾报警器在起火时会发出嗡嗡声一 样,全身的感官都处于警戒状态,直到危险解除。如果防御性反应有效,警戒就会消退,人体回复 到正常活动。大多数短期的应激都会在这个阶段 得到解决,这种短时应激也可以被称为急性应激 反应。42 2.阻抗阶段 生理和生化改变继续存在,垂体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机 体调动了全部资源,生物适应性也处于最高水平。但是

26、,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盐皮质激素则可导致体内钾、钠等电解质平衡失 调,加压素分泌增加而致水潴留,长期抵抗则会 耗竭机体资源,导致衰竭和崩溃。但Selye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激只引起这两个阶段的变化,且绝大多数是可逆的,机体功能可实现顺应恢复 正常。43 3.衰竭阶段如果刺激源持续存在,阻抗阶段 过长,机体最终将进入衰竭阶段,表现淋 巴组织、脾、肌肉和其他器官发生变化,导致躯体的损伤而患病。甚至死亡。44 Selye认为,这3个阶段均系垂体-肾上腺皮 质系统激活的表现,应激是机体对紧张刺 激物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主要 局限于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他将这些 非特异性的

27、改变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 征”。目前研究发现,应激的任何一个阶段,一旦应激原的强度过大或应对反应无力,机体随时有可能不经过典型的3阶段发展而 直接进入衰竭状态,甚至导致死亡。45Cannon和Selye模型存在的问题早期战斗或逃避模型和GAS模型为压力研究奠定了重要的 基础。然而这两个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1)二者都认为个体对外界压力源的反应是自动的,并在直 接的刺激一反应框架下描述压力。因此他们都没有解决个 体差异的问题,他们认为心理因素的作用非常小。例如,二次考试对于某人可熊充满压力,但对于另外一个人则可 能是一个展示后己的机会。(2)二者都认为压力的生理反应是一致的,并把这种反应看 成是

28、非特异性的,即无论压力源的性质如何,生理反应的变化都是相同的。这反映在“唤醒”这一术语的使用上,最近一些研究者对此提出了批评。总之,这两个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自发地对外部世界进行 反应的。46应激生理反应理论的发展 1.Mason的经典实验被剥夺食物的猴子在看到其他猴子进食时,尿内 皮质类固醇水平升高;如果给予无营养价值的拟 似食物(动物仍处于饥饿状态)满足其心理需要,则皮质类固醇水平降低。从而推论,一切有效的 应激源都伴有心理成分。这一论点既解决了Selye 提出的“中介者”问题,同时也将心理因素引入 到应激研究中,使应激研究从单纯研究生理过程 转向心理生理过程。47 2.应激的生理反应是特异

29、性的 限于技术条件,Cannon着眼于交感一肾上腺髓质;Selye学说的基础是肾上腺皮质的非特异性反应(GAS理论)。现代研究提示,“应激激素”不限 于儿茶酚胺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归入的激素很 多。Mason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应激源各自优先 激活特殊的激素反应系统,这种反应系统再促使 各种激素不同程度地、定型释放,即使是垂体一 肾上腺皮质轴对不同的应激源的反应也是不同的。483.心理应激参照Seyle对生理应激反应的阶段划分,有学者将心理反 应也分为3个阶段,即警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参 见前述的生理应激),其特点如下。1.警觉阶段在遭遇应激原冲击的最初阶段,个体有可能 出现类似生理反应

30、警觉期中的“休克”现象,一时表现茫 然、抑制、不知所措等。但随后为了应对应激,个体出现 警觉和资源动员,如引发情绪、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度 和警戒水平、调动自我控制力等,同时,个体可能采取各 种应对手段,以满足事变要求。此时。如应激原消失,警 觉和调动恢复;但如持续存在,那么顺应不良的征兆就会 出现,持续焦虑、紧张,各种躯体不适,工作效率下降等。49 2.阻抗阶段 在此阶段中,个体试图找到应对方法,增强认识、处理能力,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恢复心理内稳态,以防心理崩溃。个体常直接处理应激情境,心理防御机制 的运用显著增加。同生理反应一样,个休调动了所有资源,对应激原的抵抗水平也是最高,甚至是“超水

31、平”。如果 应激持续存在,个体常逐渐趋于僵化,默受先前使用过的 防御手段,不再对应激原及情境进行再次评价,调整应对 方式,这将阻碍选用更合适的应对方式,抵抗效能下降。此时个体可有紧张体验,出现一些心身障碍的症状及轻微 的心理异常表现。在此阶段,同生理反应的阶段一样,大 多数情况下,阻抗反应是可逆的,且机体的心理功能可实 现顺应恢复正常。50 3.衰竭阶段 面临连续、极度的应激时,个体应对手段开始失败,显得苍白无力,心理防御机制夸大且不恰当,常出现心理 失代偿表现,心理混乱。脱离现实,甚至 出现幻觉、妄想。如果这种应激状态继续,失代偿就会进入全面崩溃,出现暴力或淡 漠、木僵,甚至死亡。51心理应

32、激反应的表现一情绪反应情绪反应 大多为负性情感反应,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I)焦虑:是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危险、不良后果或 者要做出重大努力进行适应时,主观上感受的紧张和不愉 快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无明确对象、持续短暂、强度多 变,伴有紧张和害怕,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如疲乏、失眠、心悸、胸闷、多汗、肢体颤抖等情绪状态,是心理 应激最常见的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促使人投入行动,以适应的方法应对应激,对人适应环境 有益。但是过度的焦虑会干扰正常思维活动,妨碍个体做 出适宜的判断,严重削弱应对能力。52恐惧:是一种面临危险、企图摆脱已经明 确特定危险的逃避情绪,通常产生回

33、避行 为。多发生于身体安全和个人价值与信念 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常由于个体感到缺乏 处理和摆脱危险情境或对象的力量和能力 所致。恐惧时,交感神经兴奋,全身动员,处于警觉状态,个体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也知道恐惧的原因,但因个体对战胜危险 缺乏信心,随时逃避。53(3)抑郁:是一组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常与“丧失”有关。常表现为自身感觉不良、愉快感丧失、缺乏对日常生活的兴趣、自 我评价降低、睡眠与饮食障碍、沮丧、失 助、悲哀、绝望,甚至想到自杀。灾难性 的生活事件如亲人丧亡易产生抑郁反应,失恋、失学、失业、遭受重大挫折和长期 病痛,以及不良认知方式等原因也可引起。54(4)愤怒:是由于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

34、碍,自 尊心受到伤害,为了排除这种阻碍或恢复自尊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包括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心排血量增 加、肝糖原分解增强等,行为多具有攻击 性。55(5)激情:是一种短暂、猛烈和爆发力较强的 情绪状态,常发生于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 事件突然来临之际,如狂喜、手舞足蹈、兴奋不已,或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等。这 种急风骤雨,突然侵袭,并笼罩整个人的 状态,常因过于强烈而使意识范围缩小,分析能力削弱,行为控制力下降,不能恰 当评价和估计后果,常做出意想不到,甚 至事后后悔的事。56心理应激反应的表现一一行为反应(1)逃避与回避:逃避是指遭遇应激原后采取

35、的远离应激原的行为,回避则是指在未遭 遇应激原之前采取措施避免接触应激原。两者的作用和目的均是为了摆脱应激,避 免受到更大的伤害。57(2)敌对与攻击:敌对是个体内心有攻击的欲 望,但表现为不友好、对抗、憎恨等;攻击 则是将愤怒等情绪导向人或物,伴有行为,攻击的对象可以是直接原因者,也可以是 替代物,甚至是自己,如伤人毁物、在外 受气回家发泄、自伤等。58(3)退化与依赖:退化是指个体表现出的行为 较其应有的行为幼稚,如哭泣、蒙头大睡、小病大养、装病不起等。退化常伴有依赖,依赖是指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依靠他 人照顾等。59固着与僵化:固着是指反复进行并无成效 的动作和尝试;僵化是指以一种以不

36、变应万 变、刻板、盲目重复的行为方式。这两种 行为方式常出现于反复遭遇应激的情况下。如强迫症患者的反复洗手、关窗锁门等。60(5)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物质滥用是指个体在 遭遇挫折后,用酒、烟草、药物、毒品等 来缓解紧张压力,逃避现实的行为方式。尽管明知“借酒消愁,愁更愁”,但使用 者常只图一时的精神摆脱。61伊丽莎白库柏勒-罗丝 Elisabeth Kubler-RossOn Death and Dying论死亡和濒 临死亡62悲伤阶段 1、否认(Denial)2、愤怒(Anger)3、商讨(Bargaining)4、抑郁(Depression)5、接受(Acceptance)63第五节应激对机

37、体的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64L积极影响(1)适度的应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 生存与发展均离不开适度刺激的作用,如婴儿各 种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我们各种能力的获得等。止匕外,“挫折教育”、“应激接种”对于我们今 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感觉剥夺”会使人出现错觉和幻觉,智能下降。适度的“警觉唤醒”和紧张有利于机体维持活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发挥水平。甚至超水平发 挥。如考试、比赛前的“紧张”、“压力”在一 定程度上可以出成绩等。652.消极影响 适度的应激有利于人的健康与发展,但频繁、高强度的应 激则弊大于利,

38、其主要消极影响有以下几点。(1)机体易感:耗竭了机体的储备,免疫功能下降,失去对 其他应激原的抵抗,成为不适、痛苦及寻医就诊的主要原 因之一。(2)心身疾病的主要原因。(3)加重疾病:原有的躯体和精神疾病会因此加重或复发。(4)意外增加:使机体磨损、慢性疲劳、适应性减弱,导致 劳动力受损,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是事故、车祸、自杀 的主要原因之一。(5)物质滥用及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66第六节 决定应激强度及后果的因素 1.应激源 2.应激主体(个体)3.环境67一、应激源应激的发生明显与应激源有关,但是并非 所有的生活事件均会导致应激,导致应激 的应激源主要与强度、可预测性、可控制 性、数量及累

39、积作用、性质等特点有关。681.应激原的强度 当刺激达到一定阈值后,一般情况下,应激反应 的强度与应激原的强度呈正相关,即弱刺激引起 弱反应,强刺激引起强反应。但当刺激强度超过 某个界限时,机体的反应强度不再增加,甚至反 而下降,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保护机制。如:与他人发生一般的小矛盾 亲人去世 丧夫后又突然丧子692.应激原发生的可预测性 McMurrain曾将生活事件区分为渐进性、消 耗性及冲击性事件3类,这3类事件对个体 的影响程度是明显不同的。703.应激原的可控制性生活事件的可控制性与个体的应激反应强 度关系密切。当人们感到对所发生的生活 事件是可控制时,自信心较强,能理智、策略地应对;

40、但当人们感到所面临的问题和 事件是不可控制时,就会丧失信心,处于 无奈的境地,听天由命,如遭遇火山、地 辰寺。714.应激原的数量及累积作用单一的刺激,由于个体较易应对,引起机体的应 激反应较小,当短时间内发生多个刺激,就会超 出机体的承受能力而无法适应。Holmes和Rahe 应用生活变化单位评定表,进一步研究了个体遭 遇的生活变化一单位累计数与疾病的关系。发现 累计总分值越高,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如第一 年累计在150单位以下,预示第二年可健康、平 安;若在150300单位之间,第二年患病的概率可 达50;若在300单位以上,第二年患病率可高达 70%o725.应激原的性质各种生活事件对于

41、人群而言影响程度不同,而对于个体而言,任何事件可能均有不同 的意义。正性事件与负性事件对人的影响 不同,尽管负性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较大,但并不意味着正性事件就没有影响,晋级、提升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困难等。73二、应激主体(个体)个体是发生应激的主体,应激的发生情况 主要与需要、认知评价、人格特点、经历 与适应性、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和应对方 式、功能状态、遗传基础等特点有关。741.需要反映了个体的需求,包括内部和外在条件 两个方面。需要是人产生动机的原动力,需要的满足与否与挫折、情绪等密切相关。当事件的发生与需要吻合,常被归于正性(良性)事件;而与需要相反或不吻合时,即使 事件本身在大多数人看来

42、是好事,但对某 一具体的个体而言则可能将其归入负性事 件。如原想赚100万元,但实际只有50万元,或原以为会考第一名,但实际考了第三名 等。752.认知评价应激反应不纯粹是应激原直接作用的结果,与对 应激原的认知评价有很大关系。认知模式的作用也非常明显,认知模式关系到人 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当人们把不良事件归结为 具有普遍意义的、自身的和稳定不变的原因时,就会产生抑郁和无助感,易出现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对自己适应能力的估计,也可能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适应水平。适当估计自己的 应对能力,可适时地利用各种社会支持,面对应 激能取得良好的适应;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 或对应对能力缺乏信心,都有

43、可能在面对应激时,手足无措,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763.人格特点人格特征影响着个体的适应能力,同一件 事,不同性格的人其反应不同,对他们的 影响程度也不同。A型行为者在遭遇应激时较其他人群更易出 现物质依赖和易患高血压。774、经历与适应性以往的生活经历常决定了个体的适应能力,影响 对变化及困境的顺应性。经历丰富,遭受过磨难,且能从磨难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人,常善于 应付各种困境。因此,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为 了迎接及战胜今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教 育必不可少,这好比“应激接种”。然而,经历 也未必对人今后的适应都是有益的,如果童年不 良经历或应对失败的经历未能及时、有效地修复 和总结经

44、验,那么,再次遭遇同样的经历时,则 可能出现“过敏”现象,难以耐受。785.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和应对方式心理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自我 保护机制,应对方式是个体针对应激所采 取的行为方式,两者对于个体免遭毁灭性 的打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个体 运用心理防御机制,以及采取的应对方式 的差异和熟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应激反应的程度和结局。796.功能状态个体的功能状态的不同,使机体在应激过 程中对应激原的耐受性也不同。当机体处 于过度疲劳、饥饿、月经期、妊娠期、产 褥期、幼年期、更年期、老年期,或处于 各种生物、物理、生化损伤而致功能削弱 状态下,以及疾病恢复期时,机体承受刺 激

45、的耐受性降低。807.遗传基础遗传基础决定了人的器官反应类型及反应 方式。人在获得遗传基因及胎儿发育期时,可能存在某个系统或器官,或环节上的薄 弱,或者是某一功能的范围有限,在遭遇 到应激原时,各种人就有可能因为这些差 异而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及结局。如实验 条件下,紧张致胃肠反应阳性者,应激时 易出现胃溃疡;紧张致血管反应阳性者易患 高血压等。81三、环境因素决定应激强度及后果的因素除了取决于应 激相关的应激原、应激主体(个体)之外就是 与我们生活所必须依靠的环境有关。环境 因素包括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因素则包括社会支持及干预等821.自然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包括

46、气候、温度、湿度以及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这 些自然环境既是人们生存的条件和环境,也是人们抵御各种压力、挑战、冲击时必 须依靠的。在遭遇应激原冲击时,不同条 件下的人们,因可利用的资源不同、可修 复的程度不同等,遭受的打击程度及应对 的难易度等也迥然不同。832,社会环境(1)社会支持: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除了具有生物、心理学特性外,社会学特性也是人非常重要的特性之一,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交流及获得社会支持,对于个体的成 长、生存等均有重要意义。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社会联 系所能获得的他人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与帮助。社会联系 的对象常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团体等。在众 多的社会联系中,

47、社会支持最重要的是来自于配偶及其他 家庭成员,其次是来自于朋友和同事。社会支持主要是指 从社会各方面获得的精神上的支持,发挥“缓冲”作用。社会支持以感知到的主观感受与体验为主,尽管感知到的 未必就是真的,但这对于遭遇应激的个体而言却十分重要。许多研究均表明个体感知到的支持程度与社会支持的效果 是一致的。842,社会环境(2)干预:指在个体出现某些问题时得到有经验者或 是专业人员的指点和帮助,指点迷津,避 免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专业的帮助,既可以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又可以得到理智、全面的分析以及应对策 略上的帮助,值得推荐。85第七节1.概述,2.具体应对方法应激的应对86应对:为缓

48、冲应激源的影响,摆脱心理冲突引起的 紧张心情而产生的认知性适应行为过程。也可以 说是个体对付难题,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境 的反应形式。现代应激理论重视应对的作用,有 人甚至称它为“情绪性免疫”。关于应对在应激 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将其纳 入认知性评价的中介机制;也有人认为是独立的中 间变量。事实上,它是人格的一部分,是个体在 社会化过程中习得和发展的多维度的认知性行为,涉及应激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有多种分类。87按指向目标分为:问题集中性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指向应激源,包括事先应对和寻 求社会支持;情绪集中性应对(emotion-focus

49、coping),指向自身,降低对应激源的反应性,包括 心理防御机制,重新评价情境,减轻紧张。88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积极的认知里对,改 变认知;积极的行为应对,调整行为;回 避应对,过食、烟、酒。89 直接解决向题(问题集中性):分析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直接采取行动改正问题。例如,住院病人Roy因患重病要 找一个专家,可能在选择之前要查找和研究不同专家的资 料。正面应对(问题集中性):坚定而自信地采取行动,常常包括 发怒或冒险以改变情境。例如,Roy的医疗保险公司不愿 付他渴望得到的治疗费用,他可能会坚持他的观点,力争 得到这笔费用。寻求社会支持(可以是问题集中性或情绪集中性):努力获得 信

50、息或情感支持。例如,Roy可能会询问朋友、护士和不 同专家的信息、(信息支持具备问题集中性功能),诉说他的 担忧以得到来自他爱的人的安慰和鼓励(情绪集中性功能)。90 隔离(情绪集中性):做出认知努力把自己和情境分开或用积 极的观点看待。像这样一个例子,Roy可能尽力不去想他 正面临的健康问题或尽量轻视它们。逃跑回避(情绪集中性):满怀希望地考虑这一情境或采取 逃跑行动以避开它。例如,Roy可能沉浸在有奇迹发生的 幻想中,或其他的外部力量使他的问题一下子消失了,或 他可能会通过睡觉或酗酒来逃避这一问题。自我控制(情绪集中性):努力调节自己与问题有关的情感或 行动。Roy可能隐藏自己的感情以避免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