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2023.18.课 程“双减”进行时姜军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组问答模式实践研究“双减”政策的全面施行,要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才能继续保持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一大难题,在没有额外的课外“补习”的情况下,课堂的效率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情况的优劣,所以,提高课堂质量迫在眉睫。本文探究采用分组问答的模式,以寻求在教学与作业中取得平衡,突破“减量增效”的瓶颈。一、分组问答模式的背景和意义(一)模式建立的背景“双减”政策中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减轻学生在学校的作业负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非常清楚作业不光是学生对于课
2、堂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再巩固和加深学习印象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教师,要考虑在作业的设计上多花一点心思,让课堂作业练习能够精简并且同样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一些需要每天训练的内容,如计算之类,是必须要有一定练习量才能使得学生牢固摘要“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 40 分钟的学习就凸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将其发挥出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最直接的问题。本文以分组问答模式为基础,进行了许多尝试与实践探究,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效率,减量不减质。关键词“双减”政策
3、小学数学分组问答掌握的,这部分内容不宜做出大幅删减的,所以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得课后“炒冷饭”的知识能够尽可能在课堂上梳理清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牢固掌握课堂知识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分组问答的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并能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全班一起探讨解决,共同提高。(二)模式建立的意义分组问答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在合作中互补成长,在竞争中提高学习自信心,同时也是集合整体学生们的智慧,共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问,真正做到共同进步成长。此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表达,更关注到知识薄弱
4、学生的数学表达,也给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发挥平台。二、分组问答模式的实施策略(一)分组依据很多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会考虑学生组内是否存在异议,小组间是否存在差异这样的问题,而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均衡分配,即将优秀的学生与较为一般的学生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为均衡的小组。这样的分组规则看似十分合理,但也有不少问题存在,很多时候组内的领头人和爱发言的学生会占据主导,使得中段学生或者后段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所以此次分组问答模式中,笔者采用固定分组的方法,按照原本学生所在组为单位,即按照自然组的形式进行分组。(二)模式规则将学生分组后,建立以下几个规则:1.初始问题由教师提出,按照小组顺序轮
5、流回答。学生 A 回答后,其他学生进行思考,是否有疑问或者补充,先由本组学生进行补充或者纠正,问题完成后本组积分由下一组进行回答第二个问题。2.当本组学生未完成问题的回答,并且第二位组员仍未回答完成,问题回答权将给下一小组,由其他小35课 程“双减”进行时2023.18.组成员进行补充回答完成,积分给完成回答的小组。3.当教师在进行教授新知或者讲解题目时,学生若存在疑惑,可以当即举手提出疑惑,并由其他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提问小组和解答小组均可以获得积分。4.当教师在讲授意外出现书写错误或者口误,学生可以大胆纠正,纠正正确的小组可以获得额外积分。5.积分记录由两名学生完成,以免出现错误。每次上课前
6、,学生会将上次的积分情况公布在黑板最右侧显眼位置。积分可以换取奖励,如小奖品等。此模式方案是最初制定的,后期课堂实践过程中稍有改动,也是因为班级情况的不同而有所改动。如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情况均可以加入其中。(三)课堂实践分组问答模式的启用初期,得到了很多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也乐在其中。同时笔者也有很多新的发现。1.学优生的思维碰撞在分组中提及了教师并未均衡分组,导致有个别小组优秀的学生较多,可谓“实力”强悍,原本会担心他们会因实力强悍,变得消极怠工,不愿积极参与。然而他们却表现得尤为积极。例如在教学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已知梯形的下底 28cm,高 14cm,求阴
7、影部分的面积。第二小组的学生 A 在解答时给出了代数转化的解法:S(大)=S1+S2 =ah2+bh2 =(a+b)h2 =28142 =196学生 A 的回答正是老师想要的,于是老师便想就此完成回答,而此时同组的学生 B 却举起了手:“老师,我还有个更简单的。”生 B:可以将右边的小三角形放到大阴影三角形的左边,就画一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完整的大三角形了,底就是 28cm,高就是 14cm,直接按照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学生 B 的补充刚刚结束,学生 A顿时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而此时本组的学生 C 也举手了:“老师,这是填空题,其实用特殊值法就没那么麻烦了。”生 C:大
8、三角形底看成 20cm,那么小三角形的底就是 8cm,分别一加就可以了。此时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表示极其赞同,甚至也有原来不太明白的学生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原来学生们并不会因为本组学生回答正确而停止思考,他们懂得思考并会补充自己的看法,思维的火花就此产生。2.“沉默者”的逆袭在分组过程中,也有个别小组的“实力”较弱,他们要么不知该如何回答,要么就是知道一些想法,但却不愿表达,学生 D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轮到下一组回答问题了,沉默了3 秒没有学生举手,但老师观察到学生 D 在向后看去,观察有没有本组学生回答问题,但却没有人举手。就在老师即将点下一小组时,学生 D 的手慢慢举了起来,虽然还带有一丝不自信
9、,但老师很快发现了他,其实他的回答非常棒,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予了他极大肯定。原本的他课堂上只专注听讲,并不怎么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自那一次之后,学生D变得非常积极,原来他也非常在乎本组的荣誉,想着为自己组出一份力,可他不知道原来逼自己一把,他可以如此优秀。如学生 D 这样做出改变的还有很多学生,他们原本并不怎么积极,但当小组回答问题陷入危机时,他们愿意主动站出来为小组出一份力,不光为小组赢得积分,也成就了自己。3.勇于提问解困惑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因为加入了提出自己困惑便可以获得积分的原则,使得不少孩子开始勇于提出自己课堂上存在的疑惑。有些疑问是非常简单的,也有些是非常具有
10、代表性的,不论是何种问题,教师都非常欢迎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看上去好像只帮一人,但很多时候解答的是一些学生的疑惑。有了这样的机制存在,学生很多的问题就不会再次暴露在作业中,教师也不必再花大量的精力去解释,许多疑问在课堂上的学生提一句就能很好地解决。例如在教学用含有字母的公式计算面积一课时:师:先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2,注意乘号要省略,再把数据代入,最后的得数不写单位名称,因为它代表一个数。教师边板演边讲授。此时有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不写单位名称?以前不写不都是错的吗?其实这个问题是所有学生都存在的疑惑,但学生都会听老师的,不会过多追问,然而不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明白,学生很可能会在
11、接下来的练习中频频出错。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首先我们看公式,等号左边写的是 S,也就是在求解计算 S 是多少,即它的值,而我们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它只表示数,并不能包括单位,所以求出来的也只是一个数,也不带有单位,但我们要知道这个数或者这个面362023.18.课 程“双减”进行时积的单位是什么,单位可以体现在答句中。生:老师,您写的等于号为什么没有靠左写呢?递等式的等于号不应该靠左对齐吗?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在老师们看来,有了 S=,那么等于号必定是与前面等于号对齐,而不是与 S 对齐,但这样的问题也非常有价值,虽然可能是少数学生的疑问,甚至有学生都没有发现这个细节。
12、师:是的,在书写递等式时,我们的等于号需要靠左对齐,并且会在算式第一个数字的左边,但这里我们写的是 S=,是一个等式,已经写了等于号,按照递等式的规则,等于号要对齐,所以我们会继续对齐等于号。用这样原来的知识延伸到现在的书写格式,学生是最容易接受的。课堂中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有些是老师已经预想到的问题,但很多情况都是老师们想不到的问题,但却也是学生们迫切想要知道的问题。正可谓是解惑了学生,更是解惑了老师。4.对教师存在“质疑”学生对于教师的话可谓是言听计从,也相信只要是老师说的,那么一定都是正确的。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找出老师的错误可以获得较多积分,学生们对于老师课堂的解释和表达开始了新的
13、听讲模式质疑。这无疑是对教师本身的一种监督,同时也让学生在听讲时能够加入自己的思考,判别对错,不盲从老师的话。例如在讲授一道有关出租车分段收费问题时:师:已知了总费用,先减去起步费,再除以后段收费标准,便可以得出千米数,只要再加上起步的 3km 就是最终结果了,而我们发现除出来的数是一个循环小数,此时我们就要看问题说的是最多多少千米,那么我们就只能运用四舍五入取整来计算。当笔者正在得意自己的解释时,一位学生将手缓缓举起,轻声说道:“老师,还有 1 块钱燃油费呢?”此时笔者再仔细一看,题目第一行的末尾,一行小字映入眼帘:1 元燃油费。虽然笔者感觉甚是羞愧,自己都没有把题目好好读完,但也大胆承认错
14、误,主动改正,原来去掉 1 元后,得数就是能够整除的。然后笔者对这位同学的质疑表示非常赞赏,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思考老师的解答是否存在问题,不可一味相信老师的话就是对的。课堂中还有很多细节是老师们不注重的,但认真听讲的孩子们却非常看重这一点。板书上有时候会漏写一个单位,学生现在会立即指出,一个数字抄错更会引起学生的轰动。也许在教师自身看来是小错误,但学生们却不这么认为,老师讲的东西不能错,有错必究。在提升学生批评质疑能力的同时,更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就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四)评价分析在分组问答模式下,
15、学生的课堂评价大多来自其他学生,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回答是否完整或者是否有错误,教师即时进行补充说明。由于积分制的存在,若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小组获得的积分也会相应较多,但同时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表扬也不可忽视,两者应紧密结合。积分是小组共有的,每位成员都可以享受奖励,所以对于某些小组,特别是发言情况较少或者个别学生能力较为突出的小组,笔者在进行最终奖励时,也会充分考虑这一部分学生的特殊性,给予特殊的奖励,以免打消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三、分组问答模式的改进建议(一)分组与课堂参与度经过一阶段的尝试,笔者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分组情况还是存在不少矛盾。大部分小组和小组的成员都能表现得非常积极,肯为本组
16、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但还是存在不少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小组的问题都是其他人回答的,偶尔进行指名回答,也是由其他小组成员帮助完成回答,如此便造成了恶性循环,这些孩子就不再有参与感了,回到了以前的课堂状态。但是由于班级人数限制,并不能完全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所以对于这部分“学困生”和较为消极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分组模式也并不见得是好事,甚至更让他们产生疏远课堂的感觉。所以小组内的帮扶工作还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二)奖惩机制使用积分制是很多老师都会用到的,为的就是将孩子们的努力转化成肉眼可见的数量,如此孩子们心中有数,老师也心中有数。但时间久了,这样的积分制也会存在“腐败”,互相平衡谁回答问题多,
17、或谁一次都没有回答过,学生间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也有不少学生希望积分不只能够兑换老师的奖品,同时也能免去一些可免去的作业,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学优生来说自然没有问题,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不然恐怕连课本基础都未能完全掌握。小组获得的成果是所有成员的,但并不是所有奖励都适合他们,这也是接下来教师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下转第 42 页)422023.18.课 程教学理论与方法平方米?”习题 2 为“一辆洒水车从停车场出发,每分钟行驶 60 米,洒水宽度是9米。行驶15分钟后掉头返回。回到停车场只用了 9 分钟。返回时的速度是多少?”习题 1 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或用卷筒纸展开的方式,帮助
18、学生理解洒水的面积就是洒水车前进的米数与洒水宽度的积。习题 2 应引导学生自主画线段图,看图理解返回速度与洒水宽度无关,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三:解决情境复杂问题。教师创设了一个综合练习“谁先到达目的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情境中信息有:A 城到 B 城有两条路线,路线一较远,长有 1092 千米,面包车走这条路,4 小时行了 312 千米;大客车走路线二,这条路线长 910 千米,3小时行了 210 千米。由浅入深提出三个问题:大客车与面包车哪辆车行驶得快一些?两辆车同时从 A 城出发到B 城,哪辆车会先到达 B 城?大客车在实际行驶途中,停下来让乘客休息了 65 分钟,算
19、一算哪辆车先到达 B城。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自主去解决问题。学生必须计算速度进行比较,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活动四:回顾反思,完善认知。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知识树”以语言或导图表现出来,再联系体育与科学课中的学习谈体会。三、多元评价,提升整合教学的导向功能三节课,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实践性作业。体育课的作业为每日亲子跑及“一周 7 千米运动”。科学课有三项作业,一是寻找动物世界里的短跑冠军和长跑冠军,以它们的口吻写自我介绍;二是感受小汽车的不同时速,在一条直路上感受 30 千米/时,60千米/时,80 千米
20、/时;三是小组合作撰写“严禁高空抛物倡议书”或创作以“高空抛物夺命飞弹”为主题的宣传画报,参加班级、年级两轮评比。数学作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以“何时出发去学校?”等为主题制作数学漫画。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与伙伴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方式见表 1。上述教学实践表明,跨学科的教学规划、讨论和实践,让老师为教授跨学科领域的技能发展了共同的语言。学生得以明确关联学科之间的内容和技能,构建了认知世界相互关联的能力。学生得以明确关联学科之间的内容和技能,构建了认知世界相互关联的能力,学习素养不断提升,从而达到多学科的学习效果提升。参考文献:1 英 普拉卡什奈尔等.重新设计学习和教学空间 M.北京:中国青年出
21、版社,2020.2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作者张晓锋,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汤华锋,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教师、教科室主任,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高级教师)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能正确使用秒表计时,掌握 50 米跑的动作要领,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短跑速度有所提高,成绩合格。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有快慢,熟知常见的速度单位,对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有一定了解;知道运动的物体有能量,能积极
22、倡议“杜绝高空抛物”,争做文明小公民。能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并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路程 时间”等,能应用数量关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对学习有期待,充满好奇,能积极参加小组学习,主动与同学合作分享,协同解决实际问题。表 1“我是学习小达人”星级评价表(上接第 36 页)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正引领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过去,学生的知识教育主要在学校进行,但社会上的课外补习等也参与其中,慢慢地造成了一系列沉重的负担。面对学生沉重的负担,我们深感他们确实需要“双减”,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和责任被减少,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然而换个角度思考,若不改变学生的内心,又如何引导他们的行为呢?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并非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学生。”参考文献:1 华应龙.华应龙与化错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作者姜军军,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一级教师)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