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13.47MB ,
资源ID:54294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429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探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探究.pdf

1、党史博采 2023第03期/58党政干部论坛东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以中共早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等为主要领导的中共东江特委,在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直接部署下创建的。自 1927 年 4 月创建以来,在长达 8 年的存在时间中,中共东江特委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解决了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权利问题,保障了根据地群众的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改革封建陋习,净化社会风气,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农业、教育,净化社会风气,关注民生等,为确保根据地的军事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回顾历史,探究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

2、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维护农民利益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始终关系着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决定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中共六大为实现“争取群众”的总路线,成立了农民土地问题委员会,制定了基本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中共东江特委为贯彻执行中共“六大”通过的土地政纲,解决东江地区大多数农民长期遭受剥削压迫、没有土地的问题,作出了“关于没收分配土地问题的决议”(后来其他根据地和中央刊物称它为东江土地法),并向各级党部发出通告,要求各级党部贯彻执行。在制定土地分配办法时,中共东江特委坚持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决议中对土地的分配实施办法进行了详细规

3、定:(1)坚持党的领导,没收分配土地,应当与建立乡民代表会议政府(苏维埃)的工作同时进行。当宣布政权成立时,即宣布党的土地政纲。(2)分配前必须广泛宣传,使农民充分了解;同时在党及农会的会议中,应先确定区域内最先实施的乡村,派得力的同志到该乡村,详细地调查和统计该乡村的户口、人数及土地的总数,以便在分配土地时,有充足的根据和把握。这样才能使其他乡农民互相仿效,更容易推进工作。(3)分配土地虽然必须依照土地政纲及土地分配原则执行,但须由农民大会来做这件事。派去参加土地分配工作的同志要站在指导的地位,切忌包办其事,也不能以党或农会的主观去先行计划分配,只要在大会中大家认为满意便可以实行。因为党最终

4、的目的是使土地完全国有,由国家经营一切,农民都变为政府的工人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土地革命开展得轰轰烈烈。此后,东江各苏区便普遍开展分田。仅 1929 年底至 1931 年底的两年时间,在东江特委管辖的区域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的实践与经验探究王婕 摘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东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在以战争为重心的前提下,为根据地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大量开创性的建设,为巩固根据地和确保军事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的实践,为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 东江革命根据地;

5、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历史经验 作者简介 王婕,中共佛山市委党校讲师,广东佛山 528300。基金项目 复旦大学陈树渠比较政治发展研究中心跨学科学术工作坊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传播红色文化的百年实践与经验总结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基金编号:CCPDS-FudanNDKT21018)。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3-0058-0459/2023第03期 党史博采党政干部论坛内,有近百万人口先后分配土地,分配的土地总数约七八十万亩。分配土地后,不论是中农或贫、雇农,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从土地革命中得到了实惠,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自愿接受党的领导,

6、积极投身土地革命,为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二、积极发展农工商,改善群众生活东江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中共东江特委在进行土地革命的同时,积极发展各方面生产,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如提出:(1)各乡村成立委员会,进行经济建设,扩大生产。(2)建立合作社。(3)建立公共仓库,为春荒而积极准备粮食。(4)修整桥梁。(5)实行征收累进税,所没收的一概作为救济群众的费用。(6)加紧募捐工作,救济破产的农村,对农具缺乏的农村,要由政府补助农具,设立公共管理委员会。(7)统一度量衡,这一工作尤应注意做好宣传与解释工作。有的地区初步进行了若干农业基本建设;有的县苏维埃政府帮助农民购置农具解

7、决资金困难,并且支持农民开展变工互助,解决种子、农具、耕牛缺乏的困难,使其不误农时。陆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初期,用于经济、交通等项的建设款项达 4 万元。在苏区内,兴办了一些小型的被服厂、织布厂、印刷厂、军械修造厂等。蕉平寻等苏区还办了裁缝、造纸、打铁、木工、制伞等手工作坊,以及石灰、煤炭等小型矿场。这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红军的军需,又促进了地方公营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解决苏区人民在生活日用品和食盐、药品等方面的紧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在发展商业方面,中共东江特委组织力量与苏区外进行贸易,动员当地商人到外地购销商品,解决急需的工业原料和人民生活必需的工业品。为调动商人的积极性,海陆丰曾与商人订

8、合同,沟通与香港等地的贸易;蕉平寻县开辟了两条对外商业通道,外销山货土产,换回布匹、百货和食盐等。另外还对城镇中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方针,没有政治罪恶的商店不没收,要保护其营业,只向它募捐。对于反动的商店,才加以没收。规定各地可采取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群众集资合办;没收地主豪绅资产建办;群众集股创办;党员、团员及赤卫队员合资统办等多种集资形式办供销合作社,以解决根据地群众生活物资匮乏等问题。有的苏区还开设了劳动银行,发行了印有列宁半身像的货币。商人的利益得到极大保护,更加积极投入到根据地经济建设,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军队的物质供应。通过一系列利民惠民生产政策的制定实施,根据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9、,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重视文化教育,提高干部群众文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巩固政权,提高东江革命根据地民众的受教育水平,革除陋习建立良好社会氛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土地革命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为提高党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干部教育。为此,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举办了多期的训练班,培训东委委员、县委负责人和红军团以上的领导干部。聂荣臻担任省委常委、军委主任时,组织举办过几期军事干部训练班。东江有很多干部分批赴港参加集训,提高了政治军事素质。1928 年 1 月,东委为培养能够领导土地革命的干部,成立了东江党校。东江党校培养了大批政治思想坚贞,军事业务过硬的农民运动骨

10、干,这对于推进土地革命的开展,更好地进行社会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各级苏维埃政府还十分注重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于 1930 年在大陂村开设师资培训班,培训苏区各学校的师资。通过培训的教师,他们除在学校任教外,还兼任成年人的识字班、妇女文化夜校的课程。大南山根据地还根据革命的需要,自编有革命内容的识字教材。蕉平寻根据地于 1931 年在罗塘村开办了一所列宁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建立列宁小学,儿童免费上学,县苏统一编印课本教材。海丰苏维埃政府建立时,兴建起一个规模巨大的红场,可容数万人,并设有演说台和工农兵娱乐部。开大会时,红二师军乐队演奏革命歌曲。1930 年秋,在

11、潮普惠县委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白话剧”队,后来人员增加,改名为“赤花剧社”,全盛时约有60 人。剧社的剧目共有 30 多个,如平江潮广州暴动二七惨案等。这个剧社经常到苏区各地演出,十分受根据地群众的喜爱。在梅埔丰根据地的水尾村,设有一个小型的戏院,组织一支宣传队伍,经常演出保卫苏区、土地革命、妇女解放和揭露地主、国民党罪恶的节目,使群众受到阶级教育。四、革除封建陋习,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中共东江特委针对根据地封建迷信传统浓厚、群众党史博采 2023第03期/60党政干部论坛思想观念落后等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移风易俗活动,并制定颁布相关法令彻底改造根据地封建落后的社会风气。1929 年

12、 10 月 20 日,东江特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法令内容,结合东江的实际情况,以东江革命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 3 条有关实行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的妇女法令。1930 年 5 月 1 日,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召开。会上,郑振芬(女)被选为东江苏维埃执行委员。大会讨论通过的革命纲领劳动法令妇女法令等纲领和法令中,妇女问题被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而提出来。在革命纲领中第 9 条规定:“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平等,取消买卖婚姻制度。”在劳动法令第 3 条中规定:“男女同样工作,同等工资,女工产前一个月,产后一个月为休息期,工资照发给。”在妇女法令中规定:“1、妇女与男子在政治上、经

13、济上的地位平等。2、取消买卖婚姻制度,婚姻自由,结婚、离婚只须政府登记。3、禁止蓄婢妾及童养媳。”1930 年 9 月,东江苏维埃政府对结婚、离婚又作出了一个临时规定,以保证婚姻自由。这些法令的实行,使妇女得到了解放,妇女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领域作出贡献,根据地面貌焕然一新,封建落后的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改善。五、根据地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在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地最终发展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群众基础较好、坚持斗争时间较长、范围较大、影响较深的一块。同时,东江革命根据地在社会建设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

14、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提供借鉴。(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首要前提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秘诀。早在 1927 年五月间,中共东江地方党组织在领导普宁、海丰、陆丰、紫金、梅县等县的工农暴动时,就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县临时人民政府,以加强领导东江工农暴动,摧毁反动政权。6 月,中共广东省委派员到海丰,组建东江革命委员会,作为共产党公开领导东江工农暴动的机关。正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为顺利开展土地革命以及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在中国共产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党

15、都始终牢牢掌握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其中就包括加强党对农村社会治理的领导,就是把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重农强农、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当前,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党在农村的全面领导制度,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真正使农民掌握主动权,当家做主人,才能有效激发农村社会治理的主体协同力、机制融合力和有效创造力,积极构建农

16、村社会治理新格局。(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农村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对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思想路线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党能否获得执政地位,执政能否成功,都与思想路线是否正确关系密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因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共东江特委和东江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的社会建设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的开展土地革命,根据东江的实际情况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不断发展壮大东江革命根据地,提高东江地区人民生活水平,领导东江地区人民同国民党反动势力作斗争。迈上新征程,农村社会

17、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一部分,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形势,解决复杂多变的基层社会问题,更加需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坚持好、运用好实事求是这一法宝,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农村社会发展规律,作决策干工作顺应发展潮流、体现人民意志,才能真正攻克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难题。(三)坚持人民至上是农村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土地革命时期,在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等群众性运动过程中,东江党组织始终将人民群众摆在主体地位,通过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依靠人民群61/2023第03期 党史博采党政干部论坛众的伟大力量,同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开展

18、了卓有成效的斗争。不仅减轻人民负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锻炼了人民群众的斗争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切身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位列第一。当前,在农村社会治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性、能动性,提升农

19、村社会治理效能。(四)坚持法治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东江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建设十分注重法治建设。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没收地主土地、改良工人生活、取消苛捐杂税等法令。1930 年 5 月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和颁布革命政纲劳动法令和妇女法令。不久东江苏维埃政府又颁布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制定的 土地暂行法。9 月,又对结婚、离婚作出了一个临时规定,保证了婚姻自由。1931 年 2 月,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保护妇女青年条例婚姻法裁判条例山林矿产法令等。法令的制定实施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根据地的稳定和谐。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人民

20、幸福安康以及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农村作为基层主战场,在创新治理的过程中,法治的保障作用不可或缺。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一是深化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二是构建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培养农村各类法律人才,建立健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开辟普法新路径,整合基层法律服务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养,使法治为农村社会治理助力。(五)坚持改革创新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原生动力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1927 年,在国民党当局断绝东江地区的一切交通,阻止中共各级党组

21、织间的联系时,中共东江特委带领人民群众大胆探索,有的地区初步进行了若干农业基本建设,支持农民开展变工互助。在苏区内,兴办一些小型的被服厂、织布厂、印刷厂、军械修造厂等,解决人民群众的日常所需。而且,在土地革命过程中,东江革命根据地首先从占据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开始,并从农村一步步走向城市,这是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一次伟大探索,为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创新是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持续深入,提质增效的原生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2、这是新时代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新目标,也是农村社会治理改革的新方向。新征程上,随着各种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快速流动,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更加艰巨的挑战,构建适应社会流动需求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成为迫切需要。一是构建党建引领与多元共治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二是健全农村应急治理体系,借助大数据的力量,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参考文献 1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东江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协作组、潮澄饶澳苏区党史协作组编.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潮澄饶澳苏区)M.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出版,1987.2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东江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写协作组、五兴龙苏区党史协作组编.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汇编(五兴龙苏区)M.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出版,1985.3 中共梅县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梅县市委党史办公室、中共大埔县委党史办公室、中共丰顺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东江革命根据地(梅埔丰苏区史料汇编)M.出版社不详,1987.4 中共梅县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赣州地委党史办公室、中共蕉岭平远寻乌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东江革命根据地(蕉平寻苏区史料汇编)M.出版社不详,1987.5 东江革命根据地编写组.东江革命根据地史 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181-183.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