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对策思考2023-9-24 17:23:26阅读数:526 网友评论:0 条此文荣获征文二等奖关注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实行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促进城乡幼儿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办园水平差距的关键要素。2023年,我市正式启动了我市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通过几年的课改实行,我市农村幼儿课程有了显著的改善,但与城区幼儿园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解我市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我们于2023年3-4月,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农村幼儿园(班)、教师座谈等方式,对厦门市同安、集美、海沧、翔安四个区农村中心幼儿园(公办)、农村村办幼儿园、附设农村小学内的学前班、农村个人举办的幼儿园(班
2、)的课程现状展开了较为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因素,寻求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我市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 1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 农村幼儿园的课程仍存在明显的重视学科课程,忽视活动课程的倾向。其表现有三:一是集中教育活动仍为农村幼儿园的重要教学形式,游戏及其它活动在农村幼儿园未得到足够重视;二是教师组织教学以集中讲授为主,适宜幼儿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在农村幼儿园得不到运用;三是一些村办幼儿园和学前班仍习惯以1998年版的福建省幼儿园小(中、大)班教师用书的学科教材作为教学重要内容,而不使用新版的“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学科
3、课程在农村幼儿园课程中仍然占主导地位。2重视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幼儿园课程中,既有显性课程,又有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以教材、教学计划等形式存在;隐性课程,则通过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学,“上课”成了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代名词,跟班观测发现,农村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上课等显性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她们更多的关注幼儿是否获得知识、学会技能,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及玩具材料对幼儿的影响不大重视。在其它活动环节,教师则更多的是关注幼儿有否打架、是否安全,而对抓住时机及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
4、则不大重视,更不要说充足挖掘资源,创设有助于引发幼儿探究的丰富环境促进幼儿发展。3重视上课,忽视课程的整体效益。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即课程。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是由班级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各种活动组成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是幼儿园课程实行的重要途径,一日活动是否科学、合理地得到安排和组织,是考察幼儿园是否贯彻新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一些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课程实行中存在小学化的倾向。重要表现在,以 “一块黑板、一本教本、一支粉笔”的“上课”方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故事、儿歌、识字、写字为主,幼儿学数学采用口头背诵加机械
5、记忆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中应有的操作方法、操作材料在一些农村幼儿园(班)无法见到;作息时间与小学一致,幼儿室内集中教育的时间长,室外活动时间少,各类游戏几乎从不开展。一日活动的其他环节不被认为是幼儿园的课程,课程的整体效益得不到重视。4重视教材,忽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调查发现,传统的六门学科课程很受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欢迎。多数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不会使用福建省2023年开始试用的新编幼儿园主题和领域教材,不知什么样的课程是主题课程,不懂得整合课程要如何实行。除中心幼儿园外,95%的农村幼儿园(班)室内玩具多是以桌面的积塑、积木为主,品种单一,适合幼儿的户外体育玩具、器械稀少,多仅有跳绳、皮球,41.
6、81 %的幼儿(班)却连基本的跳绳也没有。64.3%的中心园及学前班因教师有通过专业培训,可认为幼儿自制一些玩具,但是多数的代课教师因没时间、没精力、不懂得制作,无法为幼儿提供基本的玩具。22.84%的农村幼儿园(班)除教材外,没有可供幼儿阅读的图书,有的幼儿园甚至缺少教学必备的挂图和磁带。71%以上的教师不懂如何挖掘运用周边的资源服务于教学。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因素分析 1教师专业素质低 由于幼儿入园率低,教师工资待遇低、地处偏远等因素,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农村师资素质的恶性循环。调查发现,公办教师100%都是正规幼师毕业,近73%的公办教师集中在中心幼儿园,只有同安区和集美区
7、有共42个公办教师在基层的农村幼儿园、学前班中任教,90%的农村幼儿园(班)教师均是低薪聘用的代课教师,有近一半的代课教师仅有初中毕业,且有达63%的教师没有取得专业合格证,可以认为,我市农村幼儿园、学前班有许多不合格的教师!因此许多代课教师连最基本的教育活动的计划能力和组织能力都非常欠缺,当然谈不上开展课改了!由于跳槽频繁,学区辅导员或中心园教师经常要担负着手把手教新上岗教师“教幼儿”的任务,多数的学区辅导员们反映,刚刚教会了一个教师怎么上课,不到一年的时间却又走人了。频繁的更换教师,不仅加重了学区辅导员、中心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承担,也影响了农村幼儿的学习情绪,影响了农村幼儿园课改的进一步实行
8、。 2教师课程观落后100%的调核对象采用的业务学习的形式重要有:参与教学观摩研讨、集体备课;60%以上的农村幼儿园(班)还采用师徒制的方式,由老教师或公办教师一帮一的培训农村幼儿园(班)的非专业教师,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虽然,大多数的学习多局限于学区内,大约每二至四周,学区辅导员均能运用双休日组织一次的学习研讨活动,每学期能进一步各教学点指导教师上课。但是,由于包班上课、路途远、交通不便、无专门的教研活动经费(教师参与市、区、学区的教研得自己承担交通费,一些教师因工资微薄无法承受)等因素,学区辅导员也不忍频繁组织教研学习等活动,到区、市学习的机会许多农村代课教师主线无机会、无时间参
9、与。由于学历、专业素质存在差距,农村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课程观上出现两极分化,公办教师希望通过课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代课教师更希望解决自己的工资及“三保”问题。因此,50%的农村代课教师不明白农村幼儿园为什么要课改,认为农村设备条件局限性,无法开展活动区活动和游戏活动,家长素质低,课改无法实行。许多代课教师普遍缺少对新课程的基本结识,37%的教师只知道按教材内容上课,不明确教学目的,从不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87%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课程要有预设和生成,不知道如何生成课程,认为只有按照教材上课,才干完毕五大领域的教育目的。3缺少可操作性强的教育目的传统的幼儿园教
10、育目的定位于幼儿对静态知识的掌握,是具体的、定性的、定量的、明确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教师贯彻。而新纲要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目的,是以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新知识观为基础的宽泛的教育目的,侧重于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虽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新纲要的教育目的进行了一定的分解,但是,由于省指南教育目的的分层规定只是对国家目的在文字限度上进行分解,缺少操作性,市课程指南的目的看似具体了些,但对长期习惯于以量化的知识技能目的为教学目的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按照新课程理念所拟定的宽泛目的让他们无所适从,“不知上课要完毕什么(具体)任务”。 4缺少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
11、材我市农村幼儿园课程所使用的教材重要以“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领域活动指导和主题活动指导为主,这两套教材是以新纲要为指南、以“过程模式”的设计思绪编写而成的,是“为教师提供操作平台,而不是教材”1,给予教师较大的发明空间,教学目的较为“简约和泛化”,“内容较为宽泛,并具有相称的弹性”2,允许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去“选择”和“生成”教学内容,课程的结构化限度较低。这样的教材对于长期依赖于教材中的现成教案上课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来说,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组织教学。 加上两套教材重要是立足于城乡幼儿园,大多内容源自于那些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课程资源,而农村孩子身边熟悉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丰富的农村自
12、然与文化资源,却很少在教材中体现。虽然许多农村幼儿难以接触和体验到的事物,可以借助录像和挂图才干展开教学,但对于经费短缺设备局限性的农村幼儿园(班)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农村有限的课程资源和现有缺少针对性、操作性的教材就大大地限制了农村幼儿教师对教材的发明性使用,教师只能从教材到教材,照本宣科,幼儿被动学习的状况难以改变。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的对策思考 1、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素质。我们知道,在学校教育中,课程是实行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是贯彻课程的关键因素,师资素质决定着课程的具体进程,因此,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推动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键。农村幼儿园的课程问题,与农
13、村幼儿园代课教师多,师资队伍不稳定有极大的关系,教育部门可通过多种方式,稳定代课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如建立农村奖教机制,给予工作时间长的优秀代课教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建立培训机制,规定每位代课教师必须接受一定课时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参与一定课时的各种教研活动等,以提高农村代课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和归属感,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2加强业务指导,规范课程设立。针对农村幼儿园(班)教师人数少,教研无法开展的情况,强化区、学区、园三级农村幼教“大教研网络”及学区、园际、园三级“小教研网络”的作用,带动农村幼儿园开展多形式的互动教研活动,强调“送教下乡”“城乡手拉手互动教
14、研”的实效性。根据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设立个性化的一日活动时间表,拟定教学的基本范式,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农村的幼儿园可多采用高结构的课程来组织活动,但同时,应重视以较低结构的活动课程满足幼儿的自我发展和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重视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农村幼儿园推广区域活动,坚持开展各种游戏活动。 3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只要善于开发,农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应是教师,让教师结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资源,处处可以展开教学,是农村课程改革的一条途径。因此,必须立足厦门农村共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人力资源,为教师提供适宜农村幼儿园教学的教科书,让农村教师可以有实行教学的“抓手”。同时,应指导农村教师运用废旧物及自然物开发教玩具,解决农村幼儿园各类教玩具局限性,引导农村教师充足运用幼儿生活中的田野、山石、花草、村庄等资源展开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围绕教材内容,挖掘运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或以身边的资源为内容,生成课程。农村幼儿园课程质量是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保证。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六年后的今天,推动农村幼教课程改革,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是体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建设和谐社会所需。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