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1 2 年 第 1期 (总 第 2 6 7 期 ) Nu mb e r 1 i n 2 0 1 2 ( T o t a l No 2 6 7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预拌混凝土 RE ADY M D D CONCRETE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2 0 1 0 2 9 机制砂和细砂在 C 6 0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研究 胡晓曼 ,董献国 ( 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安徽 蚌埠 2 3 3 0 0 0 ) 摘要: 针对安徽省建筑用砂的特点, 采用细河砂与机制砂混掺, 配制 C 6 0高性能混
2、凝土,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试验结果 表明: 用 6 0 的机制砂 + 4 O 的天然细砂做细骨料 , 能够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 与天然中砂相比, 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能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正交试验;力学性能;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 : T U5 2 8 0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0 1 2 ) 0 1 0 0 9 1 0 3 St ud y on manu f a c t u r e d s and a nd f i ne -n a t ur e s an d i n hi gh
3、p er f o r manc e c onc r e t e HU Xi a o - ma n, DONG Xi a n - gu o ( A n h u i Wa t e r Re s o u r c e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B e n g b u 2 3 3 0 0 0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I n v i e w 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n s a nd us e d i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4、y o f An h u i P r o v i n c e, us i n g t h e mi x t u r e o f fin e n a tur e s and a n d ma n u f a c t u r e d s a n d, h i g hp e r f o r man c e c o n c r e t e o f C6 0i sp r e p a r e da n dt h e c o n c r e t emi x r a t i oi s o p t i mi z e db yo h o g o n a l e x pe r i me n t Te s t r e
5、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 i n d i c a t o r s r e q u i r e s i n h i 曲 p e r f o r ma n c e c o n c r e t e a r e s a t i s fi e d b y t h e mi x t u r e o f ma c h i n e ma d e s a n d o f 6 0 p e r c e n t a n d fi n e n a t u r e s a n d o f 4 0 p e r c e n t a s fin e a g g r e g a t e C
6、o mp are dwi t hma n u f a c t u r e d s a n dm i d d l e n a tur e s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i s be t t e r i nme c h a n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d u r a b i l i t y K e y wo r d s : ma n u f a c tur e d s a n d ; h i g h p e r f o r manc e c o n c r e t e ; o rt h o g o n a l
7、 e x p e r ime n t ; 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 d u r a b i l i ty 0 引言 长江和淮河两大河流横贯安徽省内, 过去建筑用砂主要来自这 两大河流, 随着开采量的增大, 河砂质量日益下降, 基本以细砂为主, 但商陛能混凝土对建筑用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细砂已不能满 足工程需求, 且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 禁采范围越来越广。 长期混 凝土以河砂为细骨料的安徽省不得不探求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制砂替代河砂已经成为? 昆 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1 _ 3 1 。 机制砂是由机械破碎、 筛分制成的,
8、粒径小于 4 7 5 1 T l n l 的岩 石颗粒, 但不包括软质岩、 风化岩石的颗粒, 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 合制成的砂为混合砂嘲 。 安徽省境内用来生产机制砂的岩石分布 比较广泛, 储量丰富, 可缓解河砂紧张状况阁 ; 而且机制砂可以就近 开采就地使用, 节省运费, 为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道路。 本研究对省内主要机制砂产区进行了考察 , 不同产地机制 机制砂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就全国范围来看, 使用机 砂性能指标见表 1 。 表 1 安徽 省内机 制砂主要性能指标 从表 l 可以看出, 省内机制砂以中粗砂为主, 这与其他省份 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一致 。 结合省内建筑用砂以
9、细砂为主的实际 情况, 采用细砂和机制砂混掺制得中砂 , 满足高性能混凝土建筑 用砂需求, 提高混凝士陛能, 这也是本试验的基本出发点。 1 原材料 水泥: 铁鹏 P 0 4 2 5级水泥。 收稿 日期 :2 0 1 1 _ J 0 7 _ 2 3 细骨料 : 六安产细河砂, 细度模数为 1 8 , 属 I I I 区, 颗粒级 配见表 2 ; 六安产中砂, 细度模数为2 8 , 属 I I 区, 颗粒级配见表 3 ; 机制砂为庐江产 , 其细度模数为 3 5 , 属 I 区, 颗粒级配见表 4 , 石粉含量为 1 0 。 粗骨料: 巢湖散兵碎石, 连续粒级 5 2 5 n l lT l 。
10、粉煤灰: 淮南 I 级粉煤灰。 外加剂: 合肥淋新高效减水剂 , 掺量为胶凝材料的 2 3 , 减 9 1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表 2 天然细砂颗粒级 配 筛孔尺寸 mm 4 7 5 2 3 6 1 1 8 O 6 0 0 O 3 0 0 0 1 5 0 0 0 7 5 0 0 7 5 累计筛余 3 3 6 6 2 7 8 8 7 8 9 9 0 1 0 0 水率为 2 2 1 。 2试 验 方 法 混凝土力学性能按 G B T 5 0 0 8 1 -2 0 0 2 (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 试验方法标准 进行, 混凝土耐久性能按GB T 5 0 0
11、8 2 -2 0 0 9 ( 普通 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陛能试验方法标准 进行, 其中抗氯离子渗 透试验采用 R C M法进行, 干缩试验采用弓形螺旋测微计测量。 3 试验 结果及分析 3 1 C 6 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本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采用质量法, C 6 0 初步配合比 如表 5所示。 表 5 C6 0初步配合 比 k m 以C 6 0 高性能混凝土为研究对象,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混凝 土配合比, 考察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 如表 6所示。 表 6 正交试验表 L 日 ( 3 4 ) 由表 6正交试验 L 9 ( 3 ) 可知, C 6 0混合砂泵送混凝土坍落 度的理论最
12、优配合比的主次顺序为: 坍落度- - - A3 B 3 C1 D 3 ; 7 d 抗 压强度- - * A1 C 3 B 3 D3 ; 2 8 d抗压强度- - - A 2 B 3 C 3 D3 。 从影响坍落 度、 7 、 2 8 d抗压强度的 3 个最优配合比可以看出: B 3 D3 ( 即砂率 4 3 和细度模数 2 8 ) 是 3 个最优配合比的公共因素, 且 D( 细度 模数) 对 3个配合比的影响最小。 在以往实际试验的基础上, 粉 煤灰掺量为 1 5 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长期耐久性起积极作用, 因此粉煤灰掺量确定为 1 5 ( 即A 2 ) 。 在 7 、 2 8 d 抗压强度方面
13、, C 3是公共因素 , 即外加剂掺量为 1 8 对强度影响比较大。 综合 正交试验结果和以往的实际经验, 最终 C 6 0混合砂高性能混凝土 的最优配合比选为 A 2 B 3 C 3 D3 , 即最优组合为粉煤灰掺量 1 5 , 砂率为 4 3 , 外加剂掺量为 1 8 , 混合砂的细度模数为 2 8 ( 即 6 0 机制砂 + 4 0 细河砂) 。 3 2 c 6 0高性能混凝土试验结果 以C 6 0 混合砂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基础 , 将混合砂用细度 模数相同的河砂代替, 研究混合砂混凝土与河砂混凝土的和易 性、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劈裂强度、 C l 一 渗透性能以及干缩性能, 从而
14、了解两种混凝土施工性能、 强度和耐久性能 , 为工程实际 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其配合比见表 7 , 试验结果见表 8 。 表 7 混合砂和河砂混凝土配合比 类型材料 水水泥 粉煤灰 机制砂 河砂 大石 小石 外加剂 混合砂混凝土 1 7 0 4 5 0 8 0 4 5 4 3 0 2 7 3 1 3 1 3 9 5 4 河砂混凝土1 7 0 4 5 0 8 0 7 5 6 7 3 1 3 1 3 9 5 4 表8 机制砂和河砂混凝土和易性及力学性能 类型名称 黏聚性 保水性 m 落 m 度 抗 曼IVl l a 度 抗 M 1 - a 度 劈 M 1 - a 度 9 2 3 2 1 混凝土工
15、作性和强度 从表 8 可以看出, 用 6 0 机制砂 + 4 0 细河砂掺配成细度模 数为2 8的混合砂, 代替相同细度模数的河砂, 其和易性均良好, 坍落度、 2 8 d 的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和劈裂强度均高于河砂混凝 土。 从表 1 可以看出, 省内机制砂筛余 0 3 1 5 1 l n l 以下所 占的比 例较小, 仅有 1 0 左右, 而 J GJ T 1 O 一9 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 规程 中指明, 泵送混凝土细骨料应采用中砂, 通过 0 - 3 1 5 m n l 筛 孔的砂不应小于 1 5 。 而天然细砂的粒径主要集中在 0 - 3 1 5 mm 以下, 与机制砂复合正好填补
16、 0 3 1 5 i L t r l 以下的累计筛余, 使细 骨料具有良好的级配 , 同时, 天然砂减少了机制砂之间的内摩 擦力 , 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施工性能, 因此混合砂混凝土的和易 性和流动度接近天然中砂, 甚至更好。 从表 8 还可以看出, 混合砂混凝土2 8 d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和劈裂强度均高于河砂混凝土的强度, 其中抗压强度提高 3 5 , 抗折强度略高于河砂混凝土, 劈裂强度提高 2 7 。 这是因为: 机 制砂表面结构优于天然河砂, 其表面没有风化层 , 均是新鲜的 岩面且棱角丰富, 与水泥浆的咬合力增大。 机制砂中含泥量较 小, 机制砂中低强度的轻物质含量较河砂少。 机制砂
17、中含有 5 一 1 5 左右的石粉, 石粉弥补了机制砂中细颗粒偏少的缺陷, 有效 填充了细骨料间的孔隙, 不但使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得到细化 , 而且使孔隙率减小 , 混凝土更加密实 , 进而改善混凝土的孔隙 结构 , 改善了水泥浆与骨料间的黏结 , 使机制砂混凝土的断裂 能比同条件下的河砂混凝土的断裂能大, 且断裂能随抗压强度 的增大而增加。 另一方面, 石粉能够使水泥颗粒更加分散, 从而 使水泥水化更加充分 , 在水泥水化过程 中起到一定的晶核作 用 , 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 加速水泥水化并参与水化物的 形成啊 。 因此, 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 抗折、 劈裂强度均优于河砂 混凝土。 学兔兔
18、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3 2 2 混凝土耐久性 分别对表 7中混合砂混凝土和河砂混凝土两种配合比做 抗渗性能和干缩性能的研究, 试验结果见表 9 。 表 9 机 制砂混凝土和河砂混凝 土耐久性结果 类 型 貅 C J: 从表 9可以看出, 混合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为 0 9 5 x 1 0 c m2 s , 河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1 1 6 x l c m2 s , 均满足高 性能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不大于 3 0 0 x l 0 - 1 m2 s ( 即3 x l 0 c m2 s ) 的要求, 表明 C 6 0 混合砂混凝土和河砂混凝土具有较好
19、的抗氯 离子渗透性能。 混合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比河砂混凝土 的低 1 8 1 , 说明混合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比相同细度模数的河 砂混凝土抗渗性能好。 这可能是机制砂等量取代河砂 , 机制砂中 的石粉起分散水泥粒子的作用, 使水泥水化更加均匀、 一致, 生 成的水泥石有害的大孔减少, 封闭的小孔增多, 从而改善了混 凝土的孔隙结构, 降低了氯离子扩散系数 , 提高了抗渗性能, 增 强了抵抗外界侵蚀环境的破坏能力。 2 、 褂 婚 u - 0 龄 期 , d 图 1 混合砂 混凝土和河砂混凝土的干缩试验结果 从图 1中可 以看 出, 除早期( 即 1 、 3 、 7 d ) 河砂混凝土的 干
20、缩值低于混合砂混凝土外 , 7 d以后河砂混凝土干缩值都 高于混合砂混凝土的。 这可能是干燥前期机制砂中的石粉起 分散水泥的作用 , 使水泥粒子与水的接触面增加, 水化反应 比 较快 , 生成的 C H S凝胶 比较多 , 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收缩 在水泥水化早期所 占的比例比较大 , 因而混凝土的早期收缩 比较大, 后期( 7 d以后) 水泥的水化进入一个稳定期 , 机制砂 中的石粉起微集料的填充作用 , 对水泥石的收缩起一定的抑 制作用 , 因此, 后期混合砂混凝土的干缩值比河砂混凝土的于 缩值小。 上接第 9 0页 散系数都比天然砂大, 但 C1 0 0等级海砂混凝土混凝土迁移电量 和氯离
21、子扩散系数都较天然河砂及尾砂超高强混凝土低, 说明 海砂超高强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 5 ) 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可以初步认为: 利用海砂取代普通 河砂作为建筑用砂是安全可行的, 并且能够制备性能良好的超 高强混凝土。 参 考文献 : 【 1 】 王圣洁, 陈江, 等 中国滨海建筑砂开采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可持续发 展对策 J 海洋地质动态, 2 0 0 0 ( 1 ) : 5 8 2 1 冯乃谦普通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田建筑技术, 2 0 0 4 , 3 5 ( 1 ) : 2 0 2 3 【 3 J 欧阳东粉煤灰及其他矿物掺合料对新拌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们 4结论
22、( 1 ) 利用正交试验对 C 6 0混合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进行 优化 , 试验结果表明: 用 6 0 的机制砂 + 4 0 的天然细砂做为细 骨料能配制出满足和易性、 力学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 2 ) 用正交试验得出的混合砂混凝土最优配合 比与细度模 数相同的河砂混凝土进行耐久性试验, 结果表明: 机制砂混凝 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干缩性能均优于河砂混凝土, 这说明 混合砂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的优化后, 其耐久性也优于河砂 混凝土 。 ( 3 ) 结合实际情况, 省内中粗机制砂和天然细砂按合适 比 例混掺后可以替代河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缓解省内建筑用砂 矛盾 , 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23、和适应性 , 还具有一定的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机制砂的生产不受气候、 季节的影响, 在生 产工艺上能有效控制, 因而其性能指标相对稳定, 对混凝土拌 合物性能、 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都有明显改善, 有利于提高建 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 【 1 蒋正武, 石连富, 孙振平 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 J 建筑 材料学报, 2 0 0 6 , l o ( 2 ) : 1 5 4 1 6 0 【 2 陈欣声 机制砂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 J 1 _工程机械 , 2 0 0 4 , 3 5 ( 1 1 ) : 7 4 7 5 3 徐健, 蔡基伟, 王稷良, 等机制砂与机制砂混凝土的研究
24、现状 J _ 国 外建材科技, 2 0 0 4 , 2 5 ( 3 ) : 2 0 2 4 4 G B T 1 4 6 8 4 -2 0 0 1 , 建筑用砂【 s 1 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 0 0 1 【 5 胡晓曼, 彭建和, 等 水利工程建设使用人工砂的技术经济分析 J 】 江 淮水利科技 , 2 0 0 9 , 2 2 ( 4 ) : 2 6 2 7 【 6 方锐 , 陈卫兵, 等 重厌地区机制砂的性能研究及工程应用【 J 1 交通科 技与经济, 2 0 1 1 , 6 3 ( 1 ) : 2 7 2 9 7 】Z H OU Mi n g - k a i , P E N G S
25、h a o mi n g , X U J i a n , e t a 1 E f e e t o f s t o n e p o w d e r o n s t o n e c h i p p i n g s c o n c r e t e J J o u rna l o f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I 1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6 , 1 1 ( 4 ) : 2 9 3 4 作者简介: 联 系地址 联 系电话 胡晓曼( 1 9 7 9 一 ) , 女 , 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检 测及其研究。 安徽省蚌埠市治
26、淮路 7 7 1 号( 2 3 3 0 0 0 ) 1 3 8 5 6 9 7 0 9 7 3 粉煤灰综合利用, 2 0 0 3 ( 4 ) : 1 4 1 6 4 】 黄华县 海砂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D 广州: 暨南大学, 2 0 0 7 【 5 姚燕 , 王玲, 田培 高性能混凝土 M 】 - E 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 0 0 6 : 8 3 8 4 6 】6 冯乃谦 , 邢锋 高性能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和导电量 J 混凝土 , 2 0 0 l , 1 4 5 ( 1 1 ) : 3 - 7 【 7 O H B H, C HA S W, J A N G B S , e t a 1
27、 D e v e l o p me n t of h i g h - p e rfo r m a n c e c o n c r e t e h a v i n g h i g h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c h l o ri d e p e n e t r a t i o n J N u c l e a r E n g i n e e ri n g a n d D e s i g n , 2 0 0 2 , 2 1 2 ( 1 - 3 ) : 2 2 1 - 2 3 1 作者简介: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宁博( 1 9 8 7 一 ) , 男, 研究生。 厂东省厂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 6 0 1 号 暨南大学力学与 土木工程系试验楼( 5 l O 6 3 2 ) l 8 9 9 8 4 71 9 3 O 9 3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