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3/0374“山东手造”中的乡村手工艺品牌创建以山东临沭柳编手工艺为例谭玉龙摘 要山东是传统手造大省,有着丰富的手工技艺资源,形成了从利用自然资源到原料培育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多乡村手工艺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于工业产品品牌和服务产品品牌,但也有一些传统手造项目在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道路上探索出成功之路。山东临沭柳编是“山东手造”中乡村工艺的代表品牌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从柳编生产到传承创新再到销售宣传,其各方面都成绩斐然,可为其他农村手工艺的发展与品牌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柳编之都;生产性保护;传承创新;品牌引
2、言山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同时又是“手造沃土”,具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名录千余项,总量居全国前列。有些蕴含历史基因的“手造”项目,1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萎缩。而临沭柳编是“山东手造”在乡村手工艺品牌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它是山东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品类之一,充分体现了传统手工艺所遵循的“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环保”理念。近几年来,临沭柳编产品与我国南方的竹制品并驾齐驱,不仅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现已是特色鲜明的地域品牌,成为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手造产业。1.挖掘历史文脉,构建人文景观的品牌要
3、素山东省临沭县于 2009 年被评为“中国柳编之都”。2 临沭柳编历史悠久,在隋唐时代就有文字记载。根据临沭地方志,临沭柳编的发源地为柳庄,当前的柳庄村西保存有柳毅庙旧址,3 柳毅庙又称“龙神老爷庙”,它始建于唐朝,是为了纪念民间传说中向龙王传书拯救龙女的柳毅。4 按照历代相传的民间传说,柳毅与龙女结为夫妇,生下一女。因女儿哭闹不止,龙女便用柳条编了一个筐,把她放进筐里孩子才转哭为笑。后人称这种柳编器具为“泼儿筐”。5“泼儿筐”寓意养儿育女,又可盛放女工所用的针头线脑,是临沭人嫁女的嫁妆之一。柳毅夫妇也被后人称为“柳编祖师爷”并立庙敬奉。按照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柳毅的生日,也是柳毅与龙女传
4、授柳编技艺的日子。在这一天,附近百姓赶往柳毅庙参加庙会,场面极其热闹。6无论是早期有关“柳文化”的民间传说或民俗信仰,还是后来柳老爷庙的重建以及当今庙会的盛大热闹场面,都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柳编已深深地嵌入沂蒙百姓的生产及生活之中。历史文脉的挖掘,显然是构建人文景观的品牌要素之一。752.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进行“生产性保护”,是“手造”品牌的根基临沭县拥有天然的自然环境,其地形大部分为平原,黄色的砂质土壤肥沃,纵横的河为农作物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特别适宜杞柳生长。除了自然野生的柳条资源外,人工种植的杞柳可在一年内收割“三季”。柳条的高产量和优良品质,为柳编所需的原材
5、料提供了充足的天然资源。临沭种植的柳条品种较多,产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杞柳、绒柳、一柳、二柳大红头、小红头、大稀叶、小稀叶、青杆子、山红柳、黄皮柳、紫皮柳、青穗柳、毛芽柳、簸箕柳等。通过对这些不同的品种进行人工干预和科学改良,形成了对原材料的“生产性保护”,为柳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材料,使得在加工不同类别的柳编制品时,因材选料并因材施艺。临沭的柳编技艺远近闻名,清朝时期就有为数可观的柳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历经几百年的沿袭,临沭民间柳编技艺愈发精湛,全县有近十万人从事柳编。临沭柳编作坊很多,有家庭作坊、小型集体作坊、大型柳编企业等。各类作坊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加工生产,在政府的指导下,遵循生产性保
6、护的原则,不断改善生产条件,由传统的地窖7 编制,转换到现代化宽大厂房生产。人为控温保湿的环境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由原始落后到先进舒适的“生产性保护”环境,为临沭柳编的大规模生产和出口提供了保障,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供了“生产性保护”的资金。3.在技艺传承基础上创新,激发“手造”品牌的活力沂蒙地区民间手工编织的技艺具有悠久的传承脉络,除了本土先民的技艺流传之外,在明代和清代的两次外来移民也给沂蒙地区带来了不同的编结技艺8。勤劳的沂蒙先民灵活吸收外来编结技艺,形成独有的沂蒙特色柳编工艺。柳编技法的相互参考借鉴与融合,形成了“渐进式创新”的模式,进而促进了民间手工艺平稳健康的
7、发展。随着现代化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传统手工生产的介入,传统生产方式受到强烈的影响。由于现代机器省时、省力、高效,以及其创造的商业价值是人工所不能比拟的,所以一些传统手工艺正在经历“消失”或“再生”的演变。临沭柳编艺人在机器和手工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即适度的机器介入和手工相互结合,促使临沭柳编焕发新的生机。但要注意的是:乡村手工艺必须保持绿色环保的原生材料不变,不能为了盲目创新而采取随意“转基因”的范式,这对传统手工艺实施“生产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3.1 原生材料的改良临沭柳编早期是把乡村路边、沟崖、荒地等出产的野生的柳条作为原材料,但是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野生柳条资源逐渐被人为破坏,从而导致资
8、源不足。后来虽有小部分人工种植,但仍不能满足生产加工的硬性需求。为了缓解野生资源的不足,在政府的指导下,临沭县因地制宜采取对野生柳条改良并大规模人工种植的方法,逐步形成源源不断的生产“供应链”。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柳条从人工种植发展为人工“养植”。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柳条易于扦插且成活率高,原本一年一次的“插柳”改成春季和夏季两次“扦插”种植。经过人工精心的大棚育苗、地膜移栽、水肥养护等不同环节的呵护,柳条实现了“一年两收”或“一年三收”。后来又通过和农科所合作,采用“科学嫁接”等方式,实现了“一年多收”,这使得原材料需求得到圆满解决。3.2 加工方式的改善 早期的柳条加工为“纯手工”操
9、作,无论是“撸叶”“去皮”还是“劈柳”,都用原始的加工方式,既耗时费力又伤手。历经磨难的农村手艺人渐渐学会发明和借助辅助器材,并发明了简易“拉丝脱皮机”9,这样既减轻了手艺人所受的“皮肉之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上述工具对于大批量的柳条加工显然力不从心,于是艺人们又发明了“电动去皮机”。然而此工具对于“集群化”生产用的柳条需求数量来说,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随着“烘蒸机”10 的发明使用,更加让人感受到机器大生产的魅力,11 同时也彰显了艺人们的创造性智慧。在加工成型环节,艺人们不断改善“辅助工具”的实用功能。在柳编过程中,器型较小的柳编可徒手完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3/0376器型
10、较大的则需要借助“模具”。艺人们设计的“模具”可以帮助其在柳编加工过程中起到“寻型”12 的作用。巧妙的模具设计,使柳编产品的造型更加美观大方。另外“打底机”“折度仪”以及各种电动机器的参与,使传统的柳编与时俱进。3.3 造型样式的创新与新型环保材料的利用柳编制品的造型样式由最初的少量简单实用的传统器型,逐渐演变为品种繁多的各类造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由于柳编制品的“绿色”属性以及国内外需求的增大,其品类逐渐扩展到衣、食、住、行、宠等各个方面。服饰方面体现在用精细柳条加工的裙子、帽子和各类首饰,比如柳编代言人在央视星光大道栏目上穿的柳编服饰,造型轻盈且美观大方。饮食方面体现在盛放食物
11、的器具,比如果盘、果篮、饭筐、饭篓、各类桌椅板凳、粮仓等。居住方面体现在屏风、箱子、书柜、灯具壳、摇篮、床、窗棂、花瓶、葫芦瓶、画框、相框、沙发等。出行方面体现在“架子筐”、13 汽车坐垫、汽车收纳箱等。宠物用具方面体现在鸟笼、鸟窝、猫狗宠物篮子等。14 除了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一些柳编企业联合高校和地方的设计人才也对产品样式进行更新迭代,以适应外贸订单和广大民众的需求,从而使柳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异彩纷呈的新型复合材料被充分运用到柳编制品中。不同纳米材料、各种天然木料、各类布料、贵重金属、合金骨线等各种环保材料被合理地运用到骨架制作以及加工装饰等方面。“硬料骨架”
12、的运用延长了柳编制品的使用寿命。质地不同的材料的巧妙介入提升了柳编制品的档次,使原本低廉的柳编手工艺显得高端大气,比如各类箱包上的金属配饰在加固柳编制品的同时,也从质地上强化了“视觉对比”。一些宠物篮子内部铺设柔软的人造纤维,更加衬托宠物的呆萌。柳编桌椅中的金属“骨架”使柳编制品更加有型和坚固。根据不同的材料辅以不同的装饰手法,既打破了以往相对传统的造型样式,又增加了时代气息。3.4 传承人培养模式的“多维化”临沭柳编传承人培养模式的“多维化”,促进了柳编的有序传承,为品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注入新的活力。传承的“多维化”主要体现在代表性传承人的“确立”、师徒传承、“不随意注意”15 中的
13、传承、课堂传承、媒体平台的“传艺”、国际化“传艺”等方面。代表性传承人在品牌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政府部门认定的传承人毕竟有名额限制,所以相对较少。一些有经验、有水平的民间艺人大有人在,百姓们便自发地将公认的“德艺双馨”的艺人确立为心目中的“师父”。显然这类人没有政府补贴,在传授技艺时会带有明显的传统师徒关系的色彩。一般情况下,一位师父可以带数名徒弟,技艺传承难免会局限于“小圈子”之内。“不随意注意”的技艺传承则弥补了这一缺憾,其往往体现在“旁观”“围观”等多种“接触”方式上。它让“旁观者”受到潜移默化式的技艺熏陶,使之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技艺传承。从“旁观”到“看进”再到“看会”这种无
14、师自通的方式,对聪明的“旁观者”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看会”的基础上结合切身实践,大多数人都能掌握相对简单的柳编技艺。课堂传承是指相关单位组织的民间艺人走进农村中小学课堂进行的手工教学。课堂传授技艺更为直观,学生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地方教育部门还把临沭柳编写进乡土教材,促进了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媒体平台的“传艺”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除了各大电视台有柳编技艺的专题外,网络平台上的各种社交软件也给柳编艺人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一些聪明的艺人经常将柳编技艺拍成小视频,不断在网络上“炫技”,从而成为了“网红级”的柳编“传承人”。他们的徒弟可能未曾谋面,但是通过大众传播平台使得他们“桃李满天
15、下”,这极大地促进了柳编技艺的传播。国际化“传艺”主要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国际贸易交流展览会,临沭柳编代表性传承人也会随团出访,并受邀为国外友人传授柳编技艺,使得柳编技艺得以海外传播,同时提高了临沭柳编的知名度,对品牌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临沭柳编非遗传承人杨进邦及其徒弟,凭借高超技艺及创新精神,其柳编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此外,他们经常为国内各地乃至国外传授柳编技艺,为临沭柳编技艺的普及和传承做出了贡献。773.5 顺应大众审美的“转向”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农村手工艺品牌的消费定位要有国际视野,“买全球,卖全球”的理念已经深入临沭人的心中。为了融入国际市场,临沭柳编随着大众的审美发
16、生了三次转向:第一次转向是从“使用”到“实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手工艺的本体是实用,早期的临沭柳编主要是满足普通百姓的日常所需,以“结实”“好用”“实用”为主。第二次转向是从“实用”到“审美”。改革开放以来,费时费力、价格低廉的柳编制品在工业商品市场的大潮冲击下并没有失去其竞争“优势”,即柳编材料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柳编艺人紧紧抓住这一点,并在此基础上顺应大众审美,把我国民间文化的吉祥元素寓于造型中,满足了实用之外的审美需求。柳编制品不再停留在纯粹意义上的“居家实用”上,而是将一些手工柳编华丽变身,利用民间元素和现代元素进行装饰设计,一改往日小巧的体量。比如,用柳编材质仿制各类古代
17、出土的文物、现代的交通工具、石磨、葫芦、金龙鱼等不同质地及造型的工艺品,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16 第三次转向是迈向国际的多元化审美。借助互联网优势,综合考虑世界不同订货国家的审美文化,适度加大创新力度,在器物造型、色彩搭配、使用体验、人文关怀、情感寓意等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柳编制品的状貌日新月异,得到了国际友人的认可,获得了大量的国外订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6 拓展柳编展演公共空间柳编的展演需要不同的公共空间,这也是品牌建设的手段之一。在政府的指导下,临沭每年举行多次柳编展演活动及创新技能大赛,促进了柳编的稳健发展。柳编技能大赛更容易发现新的柳编“高手”,其便成为柳编艺人的“新
18、标杆”,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展演活动结束后的获奖作品会被柳编公司或政府的博物馆收藏,并为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极大调动了柳编艺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临沭的一些社区的广场改为“民艺文化广场”,给柳编艺人更大的展示活动空间。此外每个村的“一村一馆”17,是根据实际情况将“村史馆”和“村博馆”整合改造为“民艺研习社”18,给农村手工技艺传承提供更大的空间。目前临沭代表的柳编场所有:杨进邦柳编工作室、朱村柳韵田园综合体、欧拉柳编产业园柳条种植基地、临沭县柳编博览会馆等。临沭人不断拓展柳编展演公共空间,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柳编的新纪元。4.加强地域品牌宣传推广,助力品牌建设临沭抓住时机,建立国内
19、大型柳编博物馆三处,分别为:位于临沭县曹庄镇的中国临沭柳编博览中心,位于临沭县会展中心的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位于县城驻地的临沭广彩柳编中心。不同场馆各具特色,显示了临沭人对柳编品牌的重视。其中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的藏品艺术性最高,数量庞大,馆藏丰富,成为柳编的展示平台和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另外,各级政府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体,对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来临沭县考察柳编的实况进行广泛宣传。比如 2020 年 1 月文化旅游部在临沭全国非物质遗产活动月中的宣传展板上放有总书记考察临沭柳编的照片19,并对省部级领导对临沭柳编的考察调研进行跟踪报道,以彰显领导人对临沭柳编的关心和支持。同时选派临沭县“柳编妹”
20、张馨文,20身着造型独特的柳编编制的服饰,在央视星光大道上为家乡的柳编代言,提高了临沭柳编的知名度。不同层级的媒体或自媒体也不断加大对各种柳编技能赛事的宣传,增加了公众对临沭柳编的认知。另外,还聘请著名书法家启功为临沭县柳编博物馆题字中国柳编之乡,使临沭柳编声名远播。5.销售模式铸就品牌效应早期的生产销售模式一般为家庭式作坊的自产自销,产销规模小且零散,销售渠道仅限于周边县区。后期成立了国营柳编厂,生产和销售一般为集中管理,销售员外出要开具介绍信,货物定制前必须到订购单位当面洽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兴起,临沭柳编风生水起。21临沭县在 2009 年 6 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
21、柳编之都”的光荣称号。根据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3/0378评估,“临沭柳编”的区域品牌价值高达 17.99 亿元,位列全国农产品品牌价值第 81 位。临沭县拥有柳编加工企业 130 家,其中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 89 家,规模以上企业 56 家,其柳编产品达 10 多个系列 2 万多个品种,远销欧、亚、美、澳、非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 年全县农民柳条种植总收入超过 5.2 亿元,实现柳编出口 1.7 亿美元,占全国柳编出口额的 30%。临沭县拥有三个“淘宝村”和一个“淘宝镇”,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指出,临沭县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网商指
22、数、网购指数等连续两年均居临沂市第一,白旄西居、金柳村、东朱崔村等 3 个村入围“中国淘宝村”,青云镇成为临沂市唯一一个“中国淘宝镇”。数据显示,近几年临沭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约 13亿元,实现网络销售额超过 9 亿元22,临沭柳编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世界。6.政府重视乡村手工艺发展,手工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政府重视乡村手工艺发展,这在脱贫攻坚和振兴农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下,不同村庄建立分工合作交流机制和物流网络,扩大了销售渠道。同时临沭县政府因势利导,建立地域资源生产开发中心机构和信息中心,协调农商行资金扶持创办柳编合作社,通过网商、微商等渠道发布供求信息。然后以个别村庄建立试点,使柳
23、编技艺得以充分发挥和普及。目前,临沭县政府建立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试点已取得显著成效,临沭县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柳编,其柳编从业人员现已超过 10 万人,杞柳种植面积 10 万亩,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3结论综上所述,临沭柳编能成为“山东手造”中乡村手工艺品牌的成功案例之一,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在深入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能够把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以及民俗信仰有机结合,并且在新时代“柳文化”上不断创新,使柳编的“源”与“流”、“古”与“今”成为临沭柳编的文化名片;其次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进行“生产性保护”,并在技艺传承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激发“手造”品
24、牌的活力;再次是在地域品牌宣传推广、品牌建设、销售模式等方面,充分展现了柳编手工艺产品的独特魅力;最后是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不同民间艺人、民间团体以及企业自觉形成合力,使得柳编手工艺品牌健康发展。乡村手工艺是“山东手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山东手造”品牌战略,将是振兴乡村手工艺的利器,从而推动传统民间工艺的良性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乡村手工艺”品牌将会在“山东手造”的引领下,得以发展壮大。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非遗美学视域下的山东手造活化策略研究”(编号:22CWYJ05)阶段成果。注释:1“山东手造”,打造山东新名片,山东宣传网,2022 年 6月 22 日,http:/ 年 3 月
25、16 日。2 临沂市临沭县柳编产业集群,中国临沂网,2013年12月18日,http:/ 年5 月 10 日。3 位于临沭县白旄镇柳庄村西的河岸上,初建于唐朝以前,柳毅庙历史悠久,既有历代民间掌故,又有唐代贞观年间及清代乾隆年间立的石碑为佐证。唐二世重修柳毅庙时,碑上刻有“庄亦柳名,人亦柳姓”的字样。4 柳毅传书的发生地是泾阳县,而在临沭当地也有柳毅传书的民间传说,流传甚广。5 临沭柳编之源:小龙女的“泼儿筐”?,半月谈网,2017 年11月20 日,http:/www.banyuetan.org/chcontent/wh/dt/20171120/240202.shtml(banyuetan.
26、org),2023 年 4月10日。6礼乐山东 临沂:沭风柳韵柳乡文化艺术节上的民风民 俗,2023 年 4 月 25 日,https:/ 年 4 月 28 日。7 地窖是民间艺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智慧体现,即在地下挖出的冬暖夏凉且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的编制柳编的空间,顶部留有一个口便于艺人进出利用地窖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发挥柳条的韧性,使其利于弯曲,防止轻易折断。8 据临沂地方志的文献资料显示,两次大移民分别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洪洞移民”和清代康熙年间临沂大地震的灾后移民。9 拉丝脱皮机,其实是有两块相对较窄的铁片捆扎在一起,竖直固定在木板上一种简易脱皮工具。7910 烘蒸机是利用高温原理
27、将带有叶和皮的柳条放进蒸煮间,通过高温蒸汽蒸煮后,致使柳条自动脱皮的一种大型设备,每次可以加工数千斤。11 谭玉龙:沂蒙民间美术中手工编结的“流变”,民艺2019 年第 3 期,第 143 页。12 寻型即寻找形状,事先用木质材料或铁丝按照所要编制器物的形状,制作出“骨架”作为编制时的参考。13“架子筐”是一种用柳条编制用于独轮车或自行车上,用来辅助载运货物的长方形器具。14 老手艺焕发新光彩柳编(临沭柳编),2021年3月2日,https:/ 年 4 月 2 日。15 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inadvertent notice),是借用心理学上的概念,这里指村民在没有预定目的、并不需要意志
28、上的努力、不由自主地对柳编技艺所产生的注意,这种方法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6 柳编大师杨进邦曾用柳编材质模仿出土文物陶器、青铜器,金银首饰乃至服饰,实现了以“低质”向“高质”视觉转换,进一步体现了“手造”材美工巧的特质。17“一村一馆”是指每一个村庄建立一个村史馆,这是借日本民艺学者鉴柳宗悦“一村一品”的做法。18“民艺研习社”是村民研讨和学习柳编和其他手艺的活动场所。是探索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新思路的体现。192013年11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参观临沭柳编。20 张馨文,山东女歌手,曾获央视台星光大道歌手冠军,为沂蒙山旅游活动的形象大使,临沭柳编代言
29、人。21 谭玉龙:沂蒙手工编结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 177 页。22 参见县域企业迈向世界舞台 国际合作的“临沭现象”2016 年 10 月 11 日,https:/ 年 1 月 12 日。23山东临沭: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户织就幸福梦,央广网山东频道,2017 年 8 月 28 日,https:/ 年 4 月 16 日。谭玉龙 临沂大学副教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3设计艺术博览会盛大开幕2023 年 5 月 18 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23 设计艺术博览会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省委主题教育第二十巡回指导组组长毕荣青,省委主题教育第二十巡回指导组
30、副组长郭庆兵,省委宣传部文改办副主任王晔及省市区相关单位领导同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晓娟,副院长张艳霞,纪委书记苗新民等校领导参观展览。本届博览会以“设计生活”为主题,包含学院作品展、“高峰学科”建设成果展、山东手造作品展、时尚设计发布会、影视动画作品展映五个模块,集中展示学校 2023 届 1800 多名本科毕业生作品,作品涉及艺术与设计各学科专业及文化与产业实践领域,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双创教育、课程思政、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山东省在产教融合、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重要部署取得的积极成果。本届博览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成果产出为导向、以服务社
31、会民生为根本、以社会评价与推广为参照”的办展理念,结合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展示交流“为人民而设计”的培养理念和教学成果。博览会延续“山东手造青春力量”展览版块,展示各专业从文化传承、品牌焕新、手艺传播、工艺革新、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引领等方面展开的“山东手造”与当代生活融合的设计作品,体现工匠精神与青春梦想之“火花”,以青春创意答卷回应时代主题。本届博览会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当代艺术的再生能力,运用设计思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空间,促进文化消费。同时,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与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间的“学科互涉”以及产教、科教融合
32、新路径,坚持艺术设计(创作)“问题导向”和“社会导向”,推动融合式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客观生活素材、市场需求、用户价值以及文化资源的广泛调研、吸收与应用,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支撑设计思维解决社会生活方面的创新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践行“设计引领生活、设计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搭建就业桥梁,将用人单位信息在现场滚动发布,促进优秀毕业生与职业岗位的互动双选。从 2003 年开始,“设计艺术博览会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展”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届,逐渐成为学校深入社会、开放办学、接受社会评价,集中展示学校教学与艺术创作丰硕成果的重要途径。学校积极构建“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多方探索并践行校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和“以展带教,以赛促创”体制机制,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芳华五秩,匠心独运。今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此次博览会是学校着力推动高等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是学校扎根时代生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办学成果的展示交流;是山工艺学子以文化传承、以青春创意向建校五十周年的献礼。学校将践行“为人民而设计”的使命,以艺术设计服务社会民生,共建美好生活。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