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 ,大小:5.34MB ,
资源ID:5229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22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与身份建构——以《诗人的气质》为例.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与身份建构——以《诗人的气质》为例.pdf

1、2023年6 月第44卷第3 期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Jun.,2023Vol.44 No.3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与身份建构以诗人的气质为例蒋贤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 3 0 0 7 0)摘要:作为爱尔兰裔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描写了爱尔兰族裔在美国遭遇的种种歧视,反映了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在诗人的气质中,奥尼尔通过描写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再现了爱尔兰族裔创伤性的流散体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身份的焦虑,并试图通过“表演”建构自我身份,最终通过与美国文化的融合,实现身份的重构。身份的建构过程典型地体现了

2、身份的叙述性和表演性特征。奥尼尔在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中,也在试图建构自己作为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的文化身份。关键词:尤金奥尼尔;诗人的气质;爱尔兰族裔;流散;身份中图分类号:I106.35尤金奥尼尔(Eugene0Neill,1 8 8 8 1 9 5 3)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被称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又被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奥尼尔之所以受到世界剧坛的青,主要是由于他在悲剧创作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1 9 3 6 年1 2 月,奥尼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写道:“由于他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力量、热忧以及诚挚的感情一一它们体现着悲剧的原始概念。”封面奥尼尔不仅勇于突破传统的戏剧创作手法,而且

3、敢于直面美国社会现实,始终坚持反映社会底层生活,不断揭露种族歧视及物质主义造成的悲剧,对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境况予以极大的关注。关于奥尼尔戏剧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包括宗教伦理、神话隐喻、家庭伦理、悲剧思想、伦理思想、艺术手法等不一而足,但鲜有从族裔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作为一名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在其创作中对生活在美国的爱尔兰移民给予颇多关注,他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是爱尔兰裔美国人。在诗人的气质(ATouch of thePoet,1 9 5 7)中,奥尼尔通过描写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再现了爱尔兰族裔创伤性的流散体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

4、身份的焦虑,并试图通过“表演”建构自我身份,最终通过与美国文化的文献标志码:AD0I:10.3969/j.issn.1672-8173.2023.03.012融合,实现身份的重构。这一过程典型地体现了身份的叙述性和表演性特征。一、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奥尼尔非常重视自己的爱尔兰身份。1 9 46 年,他曾对儿子小尤金说:“最能表明我特点的,就是我的爱尔兰身份,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一些研究我和我作品的学者却忽视了这一点。”【2 1 6 S这种对族裔身份的认同使奥尼尔笔下的人物具有了典型的爱尔兰性(Irishness)。奥尼尔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爱尔兰背景,描绘了一群他认为是自己真正同胞的爱尔兰人物形象。

5、奥尼尔早期剧作中的爱尔兰人大多是简单的刻板形象,但在后期创作中,他塑造了许多生动而丰满的爱尔兰人物形象,反映了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的真实生活现状,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爱尔兰族裔在美国遭遇的身份危机与身份焦虑。经过创作早期和中期的多方位探索之后,奥尼尔的思想在后期变得更加成熟深刻,他不再限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与对大自然的探索,而是回到现实中来,通过对家庭这个最小社会单位进行剖析来认识整个社会,以家庭的悲剧来影射社会的悲剧。奥尼尔在后期创作中越来越表现出回望的姿收稿日期:2 0 2 2-0 4-1 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欧美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 8 ZD06)作者简介:

6、蒋贤萍(1 9 7 2 一),女,江苏宜兴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61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态,回望他个人的历史以及家族的历史,而他个人的历史和家族的历史构成了爱尔兰移民流散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尼尔指出,过去与现在、记忆与真实交织在一起,而过去与记忆对剧中的爱尔兰裔美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诗人的气质是奥尼尔后期创作的戏剧之一,也是他的连台剧占有者自剥其身(ATaleof Possessors,Se l f-Dispossessed)中唯一一部完成的剧作,描写了爱尔兰裔少校梅洛迪一家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通过梅洛迪一家人不断被驱逐的生活经历,奥尼尔向我们展现了爱尔兰移民的流散体

7、验,他们在异乡的土地上所感受到的身份焦虑,他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故园文化的深深着恋。这部剧作堪称爱尔兰族裔寻求其文化身份的悲壮史诗,正如香农斯特恩(Sh a n n o n St e e n)所说:“在关于那些不同肤色和种族如何相互作用的宏大叙事中,爱尔兰人在美国所经历的故事构成了重要的篇章。”3 J6s诗人的气质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充分展示了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主题。梅洛迪曾是英国皇家军队的一名少校,后来移民美国,沦落至经营一家小酒馆。梅洛迪一家人离开故土后遭遇的种种不幸,代表着爱尔兰族裔在美国经历的屈辱历史。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仅展示了文化记忆在爱尔兰裔美国人内心留下的深刻烙印

8、,而且反映了爱尔兰族裔悲剧性的流散体验。所谓“流散”(d i a s p o r a),按其希腊文词源,原指种子或花粉“散播开来”(to sow/scatter across),植物得以繁衍。自旧约以来,这个词长期与犹太民族散布世界各地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增添了其在家园以外生活而又割舍不断与家园文化种种联系这层含义。由于这种联系,“流散”获得了这样几层含义:第一,某个民族的人离开自己的故土家园到异乡生活,却始终保持着故土文化的特征;第二,因所遭遇的流放经历而具有“历史受害”心态;第三,移居地也是文化再创之地。梅洛迪一家人正是这样,尽管生活在美国,却依然保留着爱尔兰文化身份;他们作为少数族裔,在美

9、国社会屡遭排斥,成为备受压抑的边缘人物;同时,他们也不断努力融人美国社会,试图重新建构其文化身份。尽管奥尼尔是美国人,但他不断强调自己的爱尔兰血统。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F.Kennedy)的自我认同声明部分地适用于奥尼尔:“一位具有清教主义精神和传统的天主教徒,第三代爱尔兰裔美国人。”4 Xx爱尔兰传统对奥尼尔的个性622023年6 月(第44卷)第3 期及其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传统塑造了奥尼尔独特的个性,使他生性敏感,具有深刻的内省精神。他早在年少时便放弃天主教信仰,内心承受着深重的负罪感,而他毕生的创作生涯成为他不断寻找的过程,以取代曾经的宗教信仰。无穷的岁月(D a y

10、s Wi t h o u t En d,1 9 3 3)一剧中,曾经叛逆的天主教英雄得以重新回归年轻时的信仰。在完成这部剧作之后,奥尼尔说:“我所有的戏剧对我来说,在精神意蕴上都是在荒野中的寻找和呐喊。”41 xxi而他剧作中的爱尔兰主人公,也无不在陌生的土地上寻找自我,试图重构其文化身份。“他失去了信仰,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一种可以再次让他相信的哲学,就像他曾经热切地相信天主教教义那样。”2 1 6 4-6 5 他们喜欢独处和沉思,也喜欢酗酒和寻欢作乐,就像梅洛迪少校所表现的那样。诗人的气质或许不是奥尼尔最优秀的剧作,但它有着丰富的情节剧的结构,其中蕴含奥尼尔在后来的剧作中探讨的主题

11、:生活需要梦想。在这部剧作中,奥尼尔向我们展示了两个不同种族家庭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爱尔兰移民梅洛迪和美国贵族哈福德。毫无疑问,这一描写是基于奥尼尔自己的亲身体验的:由于他家族的爱尔兰背景,有社会地位的新伦敦人总是排斥他们。这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Days Journey into Night,1 9 5 6)中也有所体现。爱尔兰移民想要在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并希望他们的生活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但不幸的是,他们发现“新世界”并非他们想象中的天堂。奥尼尔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理想幻灭的过程。奥尼尔剧作中的爱尔兰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同“美国梦”逻辑的爱尔兰人,他们希望在美国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获得

12、财富和地位;一类是永远找不到归属感的“雾中人”,他们与现实生活格格不人,总是渴望“天边外”的世界。梅洛迪同时融合了这两类人的特点,他希望通过努力获得美国社会的认可,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成为无所归属的边缘人。梅洛迪的女儿萨拉爱上了富商哈福德的儿子西蒙,西蒙也爱她。但哈福德认为萨拉和西蒙之间门第悬殊,不可能结婚。他委托律师加兹比支付给梅洛迪三千美元,要求梅洛迪全家人马上离开美国波士顿地区,最好迁到西部去。梅洛迪怒不可遏,认为这是哈福德对他的羞辱。这种无法融人美国社会的处境是爱尔兰族裔流散经历的典型特征之一。奥尼尔后期创作的几部剧作都是在回溯过去。似乎时间已经达到极限,并且开始反弹。剧作家在蒋贤萍:

13、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与身份建构一一以诗人的气质为例回望历史的过程中进行戏剧创作,而他剧中的人物也同样以回望的姿态,审视着过去的生活和历史。曾经以为意义会藏在未来的某个角落,如今却发现意义只存在于过去。曾经以为可能的已全无可能,只有被转换成叙事,它才可以重新成为可能。流散者的家园不仅有空间性,而且有时间性。梅洛迪不仅表现出对故土家园的深深怀念,而且表现出对过去美好的无限着恋。“文学文化研究理论提出,诸如渴望、错位、身份的模糊或丧失等飞散性情感的形式(diasporicforms),都有其历史根源。飞散者的根是文化的根,也是历史的根。”5 1 1 7 对梅洛迪一家人来说,他们的流散经历可以追溯到爱

14、尔兰族裔悲炝的民族历史。二、爱尔兰族裔的身份焦虑在爱尔兰移民的流散经历中,强烈的身份焦虑成为爱尔兰族裔流散情感的典型表征。在诗人的气质中,奥尼尔试图在爱尔兰移民和先辈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他作为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的特殊身份。尽管生活在美国的土地上,但故土的文化记忆悄悄地渗人人物的话语之中,剧中的人物曲意逢迎美国文化,因此表现出极度的身份焦虑。梅洛迪想要融人美国社会,因自己的爱尔兰出身感到羞耻。他自视清高,很少进入酒馆跟那些普通的爱尔兰人混在一起,不屑与他们为伍。为此,诺拉十分担心,她对萨拉说:“我为你父亲提心吊胆。弗林神父在路上截住我,要我最好提醒他一下,别嘲弄这附近的爱尔兰

15、人,不要骂他们是贱种,否则的话,他会惹火烧身的。”6 1 5 6 5 但作为爱尔兰裔美国人,梅洛迪又深刻感受到美国社会对他的欺骗和不公:“我是个容易受骗上当的人,刚一到这儿,所有的钱都被那些嗜血成性的美国佬给骗光啦。”6 1 5 7 3 同时,梅洛迪又希望美国能够变得更加富裕和伟大:“我们一定得有铁路。这样一来,你就会看到美国将会迅速变富起来,变得伟大起来!”6 1 5 7 4在梅洛迪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美国的矛盾态度,体现了爱尔兰族裔在美国的尴尬处境和身份焦虑。与此同时,梅洛迪将自己的话语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把英国人列人压迫者的名单,言语中充满对英国人的仇恨:“我为一个国家流过血

16、,但它对我却以怨报德。”6 1 5 7 4并且,他认为美国“将会把英国人从地球上赶走!他们那种背信弃义的无耻行径给世界丢了脸!”6 1 5 7 4或许是因为家族的历史,奥尼尔对爱尔兰人情有独钟。他的戏剧创作渗透着对爱尔兰民族的深切同情,而这个民族在历史上饱受欺凌与压迫。梅洛迪似乎站在美国一边,但岂不知像他这样的移民依然受制于“爱尔兰人的诅咒”1 7。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又沦为美国社会的牺牲品。这并不是神圣的诅咒,而是在物质方面所遭受的社会压迫。这部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爱尔兰裔美国人面临的社会现实。由于经济据,萨拉责怪父亲不仅自己不打理酒馆,而且花钱雇服务员,还要供养他的那匹马。诺拉则认为:“他

17、是个有身份的人!怎么能管酒吧间!”6 5 6 4萨拉对此则有着清晰的认识:“咱们两个没有自尊心,为了蒙混外人,装着相信这种谎话,还勉强说得过去;可是你对我也装这个相,准是发疯了吧。”(6 1 6 4梅洛迪这个人物身上最大的矛盾就是他对自我的否定,不愿面对现实,只愿活在幻想当中。对于爱尔兰移民来说,经济困境依然是主要问题。虽然梅洛迪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周围的美国人并不认可他的绅士地位。他希望获得财富和地位,羡慕周围成功的美国人,羡慕住在豪宅里的贵族富商哈福德。梅洛迪一家人所遭遇的困境,反映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代表着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融合问题。远离故土的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的土地上找不到归宿,找不到

18、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梅洛迪彻底分裂了。他戴着绅士的面具,表面上保持着贵族的尊严。这个面具几乎使他失去了农民的身份。这一农民自我的现实就表现在门后酒吧间那些他设法躲避的粗俗爱尔兰男人身上”1 41 4-44。所有这一切都是爱尔兰族裔的身份焦虑所致。他们希望获得美国社会的认可,却陷人更深的精神深渊,因为过度的物质追求必然对人类精神造成重大的伤害。爱尔兰族裔的身份焦虑及其悲的历史,渗透在奥尼尔剧作的字里行间,在梅洛迪一家人的经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梅洛迪的红色军礼服是他虚荣心的象征,是不复存在的现实的象征,也是其身份焦虑的典型象征。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美好的回忆是最好的慰藉。梅洛迪每年都会庆祝塔拉

19、韦拉战役周年纪念日,因为这是他炫耀自己辉煌历史的最佳时机,可以使他以英雄的形象回到十多年前的战场上。每逢纪念日,梅洛迪就会穿上当年的红色军礼服,重新展现曾经英姿勃发的样子。对梅洛迪来说,红色的军礼服代表着荣耀的历史,但在同样是爱尔兰移民的奥多德63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看来,梅洛迪“准是个神经病患者,穿着鲜红的外衣,像是一个演员,坐在那儿编造一套跟法国人打仗的谎话”6 1 6 1。罗奇也认为:“他老穿英格兰的大红色的军礼服应当感到是一种耻辱,上帝饶不了他!”6 1 6 1 0 然而,为了能在梅洛迪的酒馆免费喝酒,奥多德和罗奇都装作毕恭毕敬的样子,举杯为他庆祝:“为来自爱尔兰海岸的最德高望重的

20、绅士大人干杯!祝您长寿,少校!”6 6 1 1 此时的梅洛迪完全沉浸在回忆当中,带有浓重的爱尔兰口音感叹道:“啊,那种情景清晰地呈现在眼前,跟真的一样!旧时的梅洛迪城堡已经不复存在了!”6 6 1 2 梅洛迪对过去的美好记忆与现实情境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爱尔兰民族的流散历史就是他们寻求身份认同的历史。身份认同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奥尼尔剧作中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就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典型形象。“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身份认同主要指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其显著特征可以概括为一种焦虑与希冀、痛苦

21、与欣悦并存的主体体验。我们称此独特的身份认同状态为混合身份认同(hybrididentity)。”5 46 S梅洛迪及其爱尔兰同胞试图融人美国主流文化的过程,就是这种希望与痛苦并存的主体体验,他们被赋予这种混合身份认同,从而产生身份的焦虑。在诗人的气质中,爱尔兰族裔的身份焦虑在诺拉身上主要表现为宗教信仰的失落。与梅洛迪不同,诺拉是爱尔兰美德的典范。在所有家庭事务方面,她都表现得忠诚而慷慨,在她身上有一种坚韧的力量和谦卑的品格,无论生活现实如何不堪,她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抱生活。她对丈夫百般顺从,用萨拉的话说:“你温驯得像头绵羊,忍受着他的种种侮辱!正是你一直在为他当牛做马,才使你未老先衰!”6

22、 1 5 6 4在丈夫的促使下,诺拉放弃了曾经笃信的天主教,因此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然而,天主教作为爱尔兰民族的文化记忆,始终留在诺拉的内心深处,无法抹去。她对女儿说:“任凭你父亲把我变成一个异教徒,把你也培养成异教徒,为此我会在地狱里受到惩罚的。”6 1 5 6 6 她认为梅洛迪去跟哈福德决斗,以及家庭遭遇的所有痛苦和不幸,都是上帝的惩罚,“有一种不祥之兆在折磨着我的心灵,由于我没结婚就跟他犯下了道德沉沦罪,由于答应他强令我脱离教堂的要求,使我失去了向神642023年6 月(第44卷)第3 期父忏悔的机会,才落到了这种地步”6 1 3 4。这种因宗教信仰的失落而产生的身份焦虑是奥尼尔在其剧作中

23、经常探讨的主题。奥尼尔在少年时期就放弃了天主教信仰,但他从不否认这一文化对他产生的影响,并将天主教文化视为建构个人身份的基础。“那些在悲伤或愤怒中脱离早期信仰的人无疑会遭受深深的精神创伤。因此,当他们试图逃离所有灼伤灵魂的经验时,我们无须感到惊。”8 2 奥尼尔深深懂得失去信仰的痛苦,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上帝的追寻,并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答案”。在尼采身上,奥尼尔发现了一种古老的庆典仪式,其中剧场成为庙宇,而悲剧成为一种宗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尼尔的创作生涯就是他重新寻找上帝的过程,也是他寻找爱尔兰文化记忆的过程。奥尼尔从小受到天主教教义的浸染,这一文化身份在他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被不断加强,

24、成为他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即使在放弃信仰之后,这些记忆还会时时浮现,就像诺拉所表现的那样。在奥尼尔的剧作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文化记忆,这种记忆赋予他的戏剧以生活经验的权威”【8 3。他剧中的人物在面临身份危机时,也在追寻这种文化的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是爱尔兰移民流散经历中的特殊体验。三、爱尔兰族裔的身份表演在诗人的气质中,梅洛迪曾经满怀希望,想要在美国这个新世界开始斩新的生活。然而,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于是,角色扮演成为他建构其自我身份的重要途径。为了保持自己贵族绅士的派头,梅洛迪把所有的家务活都强加给妻子诺拉和女儿萨拉。在通往酒吧间的那扇门旁边挂着一面大镜子,这面镜子仿佛是梅洛迪的逃

25、生通道,也是他“表演”所需的重要道具,便于他对自己理想身份的幻想。他站在镜子前面,“很讲究地拂拂袖子,整理一下外衣,上下打量着自己”1 6 1 7 5-5 7,并且自信地说道:“谢天谢地,我还保持着军官的派头和绅士风度。尽管命运摧毁了我的灵魂,但我的这种派头到死也不会改变!”6 1 5 7 6 此时,梅洛迪俨然一位优秀的演员。他凝视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始朗诵拜伦的诗句,“我没有爱过这人世,人世也不爱我61576他以此找回他的自尊,并为自己的人生辩护。梅洛迪将自己幻化成悲剧英雄拜伦的形象,蒋贤萍: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与身份建构一一以诗人的气质为例表现出悲壮的气概,“摆出高尚人的文质彬彬的姿态”6

26、5 7 6。萨拉责怪父亲为了保持绅士派头,从不顾及她们母女的处境,也从不过问酒馆的经营状况。她讽刺道:“我希望你能从镜子里看到让你感到欣慰的东西!”6 1 5 7 6 梅洛迪也承认,“自己像是一只爱虚荣的孔雀,爱打扮自己”6 1 5 7。梅洛迪看着镜子里的身影,渴望回归过去的辉煌与美好,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镜子里映照的是他衰老的容颜和落魄的现实。其实,梅洛迪面前的镜子也是奥尼尔凝视的一面镜子,其中奥尔尼不仅可以看到自已和家族的过去,而且可以看到爱尔兰民族的过去。爱尔兰民族的文化和记忆始终蒙绕在奥尼尔的内心。在梅洛迪身上,这种文化记忆只有通过“表演”才能获得重现。梅洛迪再一次站在镜子前面背诵拜伦

27、的诗句时,被西蒙的母亲德博拉看到了,这使梅洛迪感到非常尴尬。为了挽回脸面,他打起精神,傲慢地打量着德博拉。此时,他并不知道德博拉的真实身份,看到她是个很有魅力的女士,马上改变态度,装作温文尔雅的绅士,“说话时故意流露出一种令人伤感的情调。他成了一个感情丰富的悲剧人物,乞求女人的谅解和温情脉脉的怜”1 6 1 5 9 2。对于梅洛迪伴装绅士的做法,诺拉报以同情包容之心,“他是位有身份的人。谁不知道,他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上的一座城堡里,从小过着奢侈的生活,受过高等教育,还在惠灵顿公爵的军队里当过军官”6 1 5 6 4。而萨拉则对此给予尖锐的讽刺:“让上帝保佑你吧。生活在神话故事里才过瘾呢,因为只有

28、梦幻对你才是真实的爸爸!你永远也不能让自己清醒一下嘛你真的疯得连真假是非都辨别不出来了吗?”1 6 1 8 0事实上,梅洛迪出身并不高贵,他的父亲是一个卑微的爱尔兰人,“一个盗贼似的酒店主,不择手段,靠放高利贷和勒索房客发家。他瓒足了钱,就结婚成家啦,跟一帮混蛋合伙买了一块房地产,成为绅士阶级中的一员”6 1 5 6。梅洛迪在英国皇家军队服役期间,由于勾引一位西班牙贵族的妻子而被逐出爱尔兰,之后移民美国,受到美国人的排斥,生活十分落魄,“那些该死的有身份的美国佬的家庭根本不让他靠边”6 1 5 5 7。在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詹姆斯泰隆也在寻求美国社会的认可,但他对自己的爱尔兰传统深感骄傲。然

29、而,梅洛迪却以此为耻,讲话很少用爱尔兰方言,努力掩盖自已的爱尔兰血统,对于满口爱尔兰方言的妻子总是之以鼻,“嫌她给自己丢人。因为她家里的人全都是无知的农民”6 1 5 8。梅洛迪的父亲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有地位的人,送他上大学,只为“证明他儿子有资格跟任何一个有身份的人的儿子平起平坐”1 6 1 5 7。同样,梅洛迪为了让女儿进人美国上流社会,不许她用爱尔兰方言讲话,送她去读书,接受良好的教育,只为让她的“谈吐跟大家闺秀一模一样”6 5 6 3尽管出身卑微,但梅洛迪一直认为自已是贵族。为了保持作为贵族的幻想,“他打扮得衣冠楚楚,穿的是古色古香的昂贵的高级燕尾服,其样式是半岛战争时期英国贵族喜欢穿

30、的”6 1 5 7。梅洛迪过分强调自己的绅士风度,这对他来说仿佛比真实的自已更加真实。“他的风度完全像一位标准的绅士,不过只是有些太过分了而已。他过分做作,使人感到他扮演的角色过了火,失去了真实性。”6 1 5 7 0 梅洛迪称自己出生在爱尔兰的一座城堡里,“要我记住自己不再是梅洛迪城堡和一个有三千公顷土地的庄园的主人也不是一种轻而易举的事。那座庄园里,有美丽的草原、森林和猎犬,可以跟联合王国的任何一个庄园媲美”6 5 7 9。然而,他离开酒馆热闹的人群,退到“后台”时,终于显露出真实的自我:“没有观众,他支撑不下去了。他的肩膀套拉着,目不转睛地瞧着桌面,绝望和失败在他那饱经沧桑的清秀的面孔上

31、留下了显而易见的悲伦痕迹”。1 6 1 8 4梅洛迪反复强调自已的贵族出身,也强调女儿萨拉的贵族出身,认为萨拉配得上同样是贵族出身的西蒙,还讽刺西蒙的父亲只不过是个见钱眼开的商人。萨拉对父亲不切实际的话语极度反感,认为那只是他的“狂想梦”。萨拉的话刺痛了梅洛迪仅有的自尊心,他反驳道:“我认为你是一个庸俗的乡下姑娘,贪婪,阴险,狡點,财迷心窍,恬不知耻地拜倒在一个年轻人的脚下,仅仅是因为他家有那么一点钱,有那么一点地位。”6 1 6 1 8 但梅洛迪很快意识到他对女儿的指责过于尖刻,想向女儿道,却发现女儿早已离开。他“顿时大失所望,他那笔挺的军人姿态消失了,他的脸沉了下来。他看起来沮丧,绝望,痛

32、苦,衰老,目光呆滞迟钝”1 6 1 2 0。梅洛迪努力使自己成为绅士,试图消除自己的爱尔兰口音,消除身上的农民气质。他也要求妻子和女儿改掉爱尔兰口音,但当他发现她们毫无进步时,便严加指责。而诺拉为女儿辩护道:“她是故意带出爱尔兰口音来逗你的。只要她高兴,她的话能讲得跟这个国家里的任何女士一样标准。”1 6 5 7 4奥尼尔后期创作的剧本中,许多人物都是自觉的表演者,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梅洛迪俨然65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一位优秀的“演员”,而他所表演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和内容,唯一能够维持其表演的就是“观众”的支持。正如他的妻子诺拉所做的那样,任其扮演“少校”的角色,摆出贵族绅士

33、的派头。一方面,梅洛迪想要通过表演“贵族”来忘记或掩盖屈辱的过去;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美国社会的认可。就像田纳西威廉姆斯剧中的主人公一样,奥尼尔笔下的人物也是居于现实世界里的梦想家,是平庸生活中的浪漫诗人。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因为时间侵蚀了他们美好的容颜,使他们远离纯真的源头,无论是个人的历史,还是公共的历史,都因此具有了讽刺的意味。在奥尼尔的作品中,表演和“戏剧”经常被用作背叛、虚假和不真实的隐喻,诗人的气质也不例外。当剧中人物面对自己的白日梦时,所呈现的是能够保存其尊严的经验版本。这是一种阿波罗式的生活谎言,这种谎言成为奥尼尔剧作中的主旋律。奥尼尔剧中的人物通过酒精、记忆

34、或叙述来寻求遗忘,重复他们的生活故事,借此来创造那些生活。他们自欺欺人,也希望别人相信他们“表演”的就是真实的自己。对他们来说,表演就是存在。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次次挫败让梅洛迪慢慢醒悟,最终迫使他脱下象征贵族派头的红色军礼服,重新回归爱尔兰农民的本色。在梅洛迪一家人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的真实生活现状。他们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想要重新开始生活,但残酷的现实将他们的梦想击得粉碎,只有在回忆中重拾昔日的美好,在表演中建构自我的身份。“一场表演就是我们共同人性的展示,也表达了特有文化的独特性。我们通过走进彼此的表演并学习他们的语法和词汇而更加了解彼此。”9 1 对于奥尼

35、尔剧中的爱尔兰族裔来说,我们通过他们独特的“表演”,了解他们在美国社会遭遇的种种身体及心理的创伤,才能懂得他们何以如此。在他们的言行当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对爱尔兰文化身份的追寻,对其文化身份受到尊重的渴望,同时也感受到这种追寻与渴望不可得的痛楚。在追求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梅洛迪最终意识到爱尔兰传统的重要性,并告诫女儿要牢记自已的爱尔兰身份,做爱尔兰人的“忠实后代”1 6 3。四、爱尔兰族裔的身份重构直到1 9 2 0 年,奥尼尔成为美国重要剧作家,662023年6 月(第44卷)第3 期并成为爱尔兰文化在美国获得成功的象征。他成长在一个政治风云不断变化的时代,那时,爱尔兰裔美国人的社会地位也在

36、发生微妙的改变,爱尔兰人开始慢慢融人美国主流社会。1 9 2 8 年,当阿尔弗雷德史密斯(AlfredP.Smith)成为第一位爱尔兰裔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爱尔兰文化在美国达到了与奥尼尔声望相匹配的另一个高度。同年,马克百万(MarcoMillions)首次上演。奥尼尔在他的剧作中,时而尖锐、时而隐晦地提到爱尔兰人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及社会地位。然而,通过他对爱尔兰人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从不否认爱尔兰人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诗人的气质中,爱尔兰族裔的身份重构主要体现在萨拉身上,也体现在转变后的梅洛迪身上。萨拉是一个二十岁的漂亮女孩,“在她身上既有贵族通有的风采,又有农民的特征”6 1 5

37、 9。萨拉也像父母一样,感受到某种身份焦虑。因为害怕露出爱尔兰口音,她讲话时总是不太自然,偶尔也会露出爱尔兰口音。然而,奥尼尔赋予萨拉强大的生命力,也赋予她坚韧的品格。不像父亲梅洛迪和母亲诺拉,萨拉对现实具有清晰的认识,她不仅看穿了父亲伴装贵族的虚伪,而且意识到美国社会物质主义至上的本质特征,意识到“在这个国家里你想爬多高就能爬多高,除了妒忌你的傻瓜之外,谁也不在乎你的出身,一旦你有了钱,权也就随之而来了”6 1 5 6。萨拉既有父亲身上感性的一面,也有母亲身上理性的一面。如果说诺拉在爱情中总是逆来顺受的话,那么萨拉则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尽管萨拉认为出身富商家庭的西蒙与她的身份并不相称,但她

38、依然爱他,并声称:“我爱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已赢得自由,而绝不是使自己变成生活的奴隶。”6 5 6 5诺拉认为,女儿一定会进人美国上流社会,终有一天,她会“住在富丽堂皇的大院子里,穿罗绸缎,坐马车,后头跟着车夫和仆人”1 6 1 5 8 7。虽然梅洛迪不太赞成女儿爱上西蒙,但也跟妻子一样,希望女儿能够拥有富足美好的生活。“我闺女容貌超群,才智过人一一抱负非凡,朝气勃勃一一她定有远大前程。”6 1 5 8 7 但前提是:“只有她记住自己是一位名门淑女,不再把自己看作是爱尔兰的一个乡姑时,才会有锦绣前程!”6 1 5 8 7 梅洛迪似乎认为,只有放弃自己的爱尔兰身份,才能真正融人美国社会,但事实并非如

39、此。梅洛迪为了报复哈福德对他的羞辱,决定跟他决斗,但最终落败而归。“他那鲜红的军礼服肮蒋贤萍: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与身份建构一一以诗人的气质为例脏不堪,被撕破了,歪歪扭扭的。”6 1 6 42 象征他绅士派头的军礼服被毁坏,他的美好梦想也随之被摧毁。梅洛迪用手枪射杀了象征他贵族身份的那匹骏马。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是一个男人在自己的一生当中给自己开的最糟糕的一个玩笑”6 6 5 1。他最终承认,自己过去一直是在“演戏”,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少校的鬼把戏”6 1 6 5 1。他开始用自然的爱尔兰方言说话,决心回归爱尔兰农民的身份。同时,他也忠告萨拉:“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飞黄腾达

40、就得把荣誉抛到一边。记住你血管里流着的血液,做你祖父的忠实后代。”6 1 6 5 3 梅洛迪也不再嫌弃诺拉,真心地吻她,并向她承诺:“我要做你的名副其实的丈夫,帮助你管好这座小酒店,不再做寄生虫。我要解雇米基,自己亲自照料酒吧间,做我父亲的好儿子。”6 6 6 梅洛迪似乎获得了新生。他再一次站在镜子前,但这一次“完全是故意模仿他过去在镜子面前的姿态,还以讥逍的口吻用爱尔兰口音朗诵诗”1 6 1 6 7。现在的他也愿意跟其他爱尔兰人打成一片。但是,萨拉仿佛无法接受父亲的巨大改变,并为此感到哀伤。当赖利的风笛奏起欢快的舞曲时,萨拉认为那是在为死者演奏的哀乐,并“愿塔拉韦拉的英雄平静地安息”6 j6

41、1。而诺拉仿佛已经接受了梅洛迪新的自我:“如果这能使他得到平静,能使他在孤寂中找到伴侣的话,那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6 1 6 0 在描写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冲突的戏剧中,奥尼尔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都没能超越诗人的气质,它全面地展现了这种戏剧化的冲突,探讨了爱尔兰移民在一个新的国家所面临的内心挫折和悲惨处境。梅洛迪在他诗人兼农民的灵魂里展开的斗争,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发生在每一个爱尔兰移民身上,他们为维护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尊严和身份而奋斗。梅洛迪是个有梦想的人,因为他所渴望的不仅仅是平常的生活所需。他最终被击败并羞辱。梦想破灭了,诗人毁灭了,只有爱尔兰农民留存下来。41 45爱尔兰族裔的流散经历就是他

42、们苦难的历史,他们在美国社会遭遇的种种歧视唤起了他们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起了他们强大的再生能力,这在萨拉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当诺拉责怪萨拉因为“欺骗”西蒙会受到上帝惩罚时,萨拉说:“让他惩罚吧!即使他对我说,你每吻西蒙一次就要在地狱里多呆一千年,我也不在乎,我为了吻他即使把嘴唇吻烂也甘心情愿!”6 1 40 萨拉最终以“欺骗”的方式(这也是美国人对待爱尔兰移民的方式)获得了西蒙的爱情。尽管萨拉出身于贫寒的爱尔兰家庭,但她最终赢得了门第高贵的西蒙的爱情,并将嫁给他。如果说在试图融人美国社会的过程中,梅洛迪以惨败告终,那么萨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更确切地说,通过萨拉和西蒙的爱情,爱尔兰文化

43、和美国文化得以相互融合,标志着爱尔兰族裔身份重构的实现。1926年,奥尼尔曾经回忆,1 9 1 1 年,他在纽约看过爱尔兰艾比剧院(AbbeyTheatre)在美国的第一次巡演,发现与他父亲那个年代的商业剧和情节剧的巨大不同。“第一次让我看到了真正的戏剧,而不是我父亲所演的那种我不太喜欢的脱离现实的戏剧。”7 5 1 3 奥尼尔认为,艾比剧院的风格非常真实,这成为他后来艺术创作的标准。也正是在艾比剧院的巡演中,奥尼尔看到了自己戏剧创作的未来。“他描绘了一群爱尔兰移民形象,他们渴望融入美国社会,试图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7 5 1 3 作为一个来自爱尔兰的剧院,艾比剧院最初吸引奥尼尔,或许是因为

44、他童年时在新伦敦所遭遇的反爱尔兰偏见,使他对爱尔兰传统形成了有意识的思考。艾比剧院也使奥尼尔产生了一种民族自豪感,使他能够摆脱童年时的创伤性记忆。这种文化魅力有助于剧作家寻找到严肃的、非商业戏剧创作的灵感。艾比剧院巡演不仅促使年轻时的奥尼尔转向戏剧创作,而且为成名后的奥尼尔提供了上演其剧作的机会。作为一位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也得益于艾比剧院所保留的爱尔兰戏剧传统,从而强化了他对爱尔兰传统与文化的认同。作为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用他细腻的笔触和诗意的想象,将独特的爱尔兰性展示在他的作品中,为美国戏剧舞台增添了异样的色彩。爱尔兰移民的流散经历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记忆中,剧中人物的回忆既有浓郁的怀旧色

45、彩,又有创伤性的历史印记,是爱尔兰移民流散经历的文学再现。尽管在异乡的土地上遭遇身份的焦虑,但作为爱尔兰族裔,他们的血液里永远流着爱尔兰的血液,他们的内心深处永远珍藏着爱尔兰文化的记忆。奥尼尔剧中的人物在美国社会遭遇身份的焦虑,最终在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中获得身份的重构,典型地体现了身份的叙述性或表演性特征。奥尼尔在爱尔兰族裔的流散叙事中,也在试图建构自己作为爱尔兰裔美国剧作家的文化身份。67.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参考文献:1奥尼尔.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M.王朝晖,梁金柱,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1 5.2 CARGILL O,FAGIN N B,FISHER W J.ONeil

46、l and HisPlays:Four Decades of CriticismM.New York:New YorkUniversity Press,1961.3 STEEN S.Racial Geometries of the Black Atlantic,Asian Pacificand American Theatre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0.4 FLOYD V.The Plays of Eugene ONeill:a New AssessmentM.New York:The Ungar Publishing Company,1985.5赵一

47、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6.2023年6 月(第44卷)第3 期6奥尼尔.奥尼尔剧作选 M.欧阳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7.7 DOWLING R M.Critical Companion to Eugene ONeill:ALiterary Reference to His Life and WorkM.New York:Factson File,2009.8 SHAUGHNESSY E L.Down the Nights and Down the Days:Eugene ONeills Catholic Sensib

48、ilityM.South Bend: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96.9 SCHECHNER R,APPEL W.By Means of Performance:Intercultural Studies of Theatre and Ritua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责任编辑:胡娟)(上接第49 页)民出版社,1 9 9 5.23杨日隆.中国革命史学习手册 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一九四九)(第1 6 册)M.

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1.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一九四九)(第1 7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1.26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 9 3 7 年至1 9 40 年 M.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1 9 9 3.27常连霆,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党的革命历史文献选编1 9 2 0-1 9 49 第4卷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 0 1 5.28张云奚.高树勋捕杀石友三始末 .炎黄春秋,1 9 9 6(3).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靖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靖江文史资料(第1 1 辑)M.出版社不详,1 9 9 2.30刘树发.陈毅年谱(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责任编辑:周凝绮)68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