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83MB ,
资源ID:521126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211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史記》點校辨正三則.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史記》點校辨正三則.pdf

1、史記點校辨正三則 219文獻語言學(15)219 224,2022史記 點校辨正三則a曹子男(揚州大學文學院,揚州,225002)提 要:中華書局點校本 史記 集解引馬融注“流行無城郭常居”,當是“(流,)流行。無城郭常居”之誤,或“流,行。無城郭常居”之誤;“明居民之法也”,當是“明居,民之法也”之誤;“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當是“金之性從人 火 而更,可銷鑠”之誤。關鍵詞:中華書局本;史記;馬注;點校;辨正中華書局點校本三家注 史記 是目前學界最通行的整理本,1959 年由顧頡剛主持點校出版,1982 年整理印行第 2 版,2014 年再次整理印行點校修訂版,版本品質不斷提高,然三家注

2、 史記 工程浩大,“懸疑頗多”(點校修訂版 史記 修訂前言),點校修訂版或仍有尚待完善之處。本文擇取點校修訂版三例,敷衍成文,以就教於博雅通人。(1)史記 夏本紀“二百里流”,集解引馬融曰:“流行無城郭常居。”b按:集解引馬融注“流行無城郭常居”,當是“(流,)流行。無城郭常居”之誤,或“流,行。無城郭常居”之誤。如據中華書局本所示,則馬融注“流行無城郭常居”是謂詞性結構,但馬注中卻未出現被釋詞,又“流行”與“無城郭常居”之間的語法、語義關係不明。史記 夏本紀“二百里流”的上句是“三百里蠻”,集解引馬融曰:“蠻,慢也。禮簡怠慢,來不距,去不禁。”馬注先釋詞“蠻”:“蠻,慢也”;再釋句“三百里蠻

3、”:“禮簡怠慢,來不距,去不禁”。與此相類,我們認爲,“二百里流”句下集解馬注“流行無城郭常居”,也是先釋詞“流”:“流,流行”;再釋句“二百里流”:“無城郭常居”。要之,夏本紀“二百里流”集解引馬注當斷句標點作:“(流,)流行。無城郭常居。”這樣斷句標點,不僅與前句“三百里蠻”馬注的體例相合,更重要的是,馬注釋義清楚明a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尚書 學文獻集成與研究”(12&ZD155)、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畫項目“清代常州莊氏 尚書 學研究”(KYCX19_2091)階段性成果。b 中華書局 1959 年第 1 版/1982 年第 2 版第 77 頁;2014 年點校修訂

4、版第 95 頁。文獻語言學220瞭,即“二百里流”之“流”謂“流行”義;“無城郭常居”進一步申説解釋“二百里流”的句義,即流放此處無城池、居所。“無城郭常居”爲動賓結構,“常居”與“城郭”構成並列關係,意謂“固定住所”a。夏本紀“二百里流”出自 尚書 禹貢,僞孔傳曰:“流,移也。”鄭玄注:“流謂夷狄流移。”孔穎達正義曰:“流,如水流,故云 移也。”注疏家皆認爲“二百里流”之“流”表“移”義,而“行”亦有“移”義,如 楚辭 天問“釋舟陵行,何以遷之”,清毛奇齡注:“遷,移也,即行也。”清蔣驥注:“行,移也。釋舟陵行,謂鼇去而山移也。”由此可證,夏本紀集解馬融注中雙音詞“流行”是並列式合成詞,本義

5、謂移動、流動、遷移。廣雅 釋詁一云:“流,行也。”荀子 議兵“是故刑罰省而威流”,唐楊倞注:“流,行也。”“流行”一詞,秦漢以後習見,多陳述走獸、澗水、河水、氣體、貨幣的移動、遷移,如吕氏春秋 季春紀 盡數:“精氣之集也,必有入也。集於羽鳥,與爲飛揚;集於走獸,與爲流行;集於珠玉,與爲精朗。”句中“流行”陳述“走獸”,意謂“行走、走動”。又 詩 小雅 斯干“秩秩斯干”,漢毛亨傳:“秩秩,流行也。干,澗也。”毛傳“流行”,謂水之“流動”。又 道德經 第五章“天地之間”,漢河上公注:“天地之間空虚,和氣流行,故萬物自生。”句中“流行”陳述氣體的移動。周禮 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鄭玄注:“布,泉

6、也。布讀爲宣布之布。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無不徧。”句中“流行”陳述貨幣的轉移、流通。詞義的引申,往往由物及人,“流行”一詞的引申也是如此,如東漢 太平經 卷之六十九 天讖支干相配法:“太陰爲民,民流行而不止。故水流行而不知息也。”“民流行而不止”與“水流行而不知息”相對爲文,意謂民遷移不停。晉常璩 華陽國志 卷十下漢中士女 先賢士女總贊下“禮珪肅穆,言存典韻”條:“(楊)禮珪,成固陳省妻也遭亂流行,宗表欲見之,必自嚴飾。”b“遭亂流行”,即楊禮珪一家遭遇戰亂而逃亡、遷移。集解馬注“流行”義謂人之“流放”,句意謂被流放的人,遷徙至“荒服”以外的蠻夷之地,遠離城郭,居無定所。漢書

7、 地理志“二百里流”句下,顔師古注:“任其流移,不考詰也。二百里皆同。”顔注之“流移”,即馬注之“流行”。又清儒王先謙補注引宋劉敞曰:“流讀如 流其工 之流。”“流其工”出自 史記 五帝本紀“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張守節正義引 括地志 云:“故龔城在檀州燕樂縣界。故老傳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可見,“流”即“流放”義,也即馬融注中的“流行”義。清人馬國翰輯 尚書馬氏傳,從 史記 夏本紀 集解中輯録馬融此注作:“流,流行。a 如 漢書 匈奴傳:“匈奴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常居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常居”與“城郭、耕田”並列,意謂“固定住所”。b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 第 608 頁

8、。史記點校辨正三則 221無城郭常居。”a(標點爲筆者所加)於馬融注句首輯有被釋詞“流”,這完全支持了我們的觀點。清儒王鳴盛(1722 1797)尚書後案 禹貢“二百里流”句下引馬融注作:“(馬曰)流,流行,無城郭常居。”b王鳴盛引馬注句首也有被釋詞“流”,且將“流行”與“無城郭常居”斷開,這與我們對馬注的分析完全一致。又曾運乾 尚書正讀 禹貢“二百里流”句下注云:“流者,流行,無城郭常居。”c曾運乾注與馬融注並無實質性的區别,所不同的是,曾氏注被釋詞是“流者”,且將“流行”二字單獨點斷,曾氏注堅定了我們對馬注的理解。鑒於目前未發現 史記 别本異文的直接支持,且集解引馬注也確有省略被釋詞的例子

9、(如 史記 夏本紀“其土塗泥”,集解馬融曰:“漸洳也。”馬注“漸洳也”前省略被釋詞“塗泥”),故筆者以爲集解馬注此條當以出校爲好,即將馬融此注斷句標點作:“(流,)流行。無城郭常居。”並校曰:“馬國翰輯佚書 尚書馬氏傳、王鳴盛 尚書後案 禹貢等引 史記 集解馬融注並作:流,流行。無城郭常居。”承匿名評審專家指正,馬注“流行”其實還可以斷作“流,行。”“流”釋爲“行”,漢魏故訓習見,而“行”作“移動”義較早就有。史記 周本紀“有火自上復于下,至於王屋,流爲烏”,集解引馬融注:“流,行。”(2)史記 殷本紀“伊尹作 咸有一德,咎單作 明居”,集解引馬融曰:“咎單,湯司空也。明居民之法也。”d按:集

10、解引馬注“明居民之法也”,當標點作:“明居,民之法也。”“明居”應當單獨斷開,並施加書名號。據中華書局本點校體例,著作篇名皆用書名號標識。又馬注“咎單,湯司空也。明居民之法也”,對釋 殷本紀“咎單作 明居”中的“咎單”和 明居,據點校本體例,被釋詞“咎單”後用逗號隔開,則被釋詞“明居”後也應用逗號隔開,且將“明居”二字施加書名號。殷本紀“咎單作 明居”,出自 尚書 明居 之序文,僞孔傳云:“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作明居民法一篇,亡。”僞孔傳“作明居民法一篇”中,“作”是動詞,與後面的名詞“明居”組成動賓結構,“一篇”是補語,補充説明“作”的文章篇數,據此分析可知,僞孔傳當斷句標點爲:“作 明

11、居 民法一篇”,句中的“民法”是補充説明“明居”之性質,而北京大學出版社 十三經注疏 整理本此處“明居”却未施加書名號,誤矣。宋a 尚書馬氏傳 第 154 頁下欄。b 尚書後案 第 224 頁。c 尚書正讀 第 90 頁。d 1959/1982 年第 98 頁;2014 年第 127 頁。文獻語言學222陳大猷 書集傳或問 卷四“湯誥”下引孔傳曰“咎單,臣名,作 明居 一篇,亡”a(標點爲筆者所加),陳大猷引孔傳無“民法”二字,“一篇”直接用在動賓結構“作 明居”後充當補語,“一篇”(文章一篇)語義指向“明居”,故需對“明居”施加書名號。又,殷本紀 將“伊尹作 咸有一德”與“咎單作 明居”相對

12、爲文,亦有深意焉。尚書“伊尹作 咸有一德”句下,僞孔傳云:“言君臣皆有純一之德,以戒太甲。”正義云:“太甲既歸於亳,伊尹致仕而退,恐太甲德不純一,故作此篇以戒之。”可見,咸有一德 是“戒太甲”(太甲,商湯嫡長孫,湯後第四位商王)的訓誥,而與之相對的 明居 當是“戒民”的訓誥。咸有一德 施加了書名號,則 明居 亦當施加書名號。對照馬融注可知,僞孔傳“作 明居 民法一篇”與馬融注“明居民之法也”意亦相近,故馬融注當斷句標點作:“明居,民之法也。”元董鼎 書蔡氏傳輯録纂注 卷首下“咎單作 明居”句下,日官版書籍發行所覆刻通志堂本施加的頓號句讀作“馬曰、咎單、爲湯司空、孔曰、明居、民之法、未知是否”b

13、,轉化成新式標點即爲“馬曰:咎單,爲湯司空。孔曰:明居,民之法。未知是否”。又日本學者瀧川資言 史記會注考證(第207 208 頁)“咎單作 明居”句下,引集解馬注逗號句讀爲:“咎單、湯司空也、明居、民之法也。”亦將“明居”與“民之法也”斷開,把“明居”作爲被釋詞。瀧川資言 史記會注考證 依例不施加書名號,故被釋詞“明居”無書名號。又屈萬里 尚書集釋(第 296頁)於“咎單作 明居”句下引 史記 集解標點作:“馬融云:咎單,湯司空也。明居,民之法也。明居,亡。”屈氏本依例不標識書名號,故引馬注中的被釋詞“明居”也没有書名號。書蔡氏傳輯録纂注 史記會注考證 及屈氏本等引馬注的句讀、標點與我們的理

14、解一致,也可證中華書局本斷句標點不確。(3)史記 宋微子世家:“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金曰從革”,集解引馬融曰:“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c按:集解引馬融曰“金之性從人”,當作“金之性從火”,中華書局本“火”字失校。又,“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斷句亦誤,當作“金之性從人(火)而更,可銷鑠”。下文先分析失校問題。“水曰潤下,火曰炎上”集解引孔安國曰:“言其自然之常性也。”“木曰曲直”集解引孔安國曰:“木可揉使曲直也。”“土曰稼穡”集解引王肅曰:“種之曰稼,斂之曰穡。”從集a 續修四庫全書 第 42 册第 60 頁下

15、欄,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b (元)董鼎 書蔡氏傳輯録纂注 第 5 頁。c 1959 年/1982 年第 1612 頁;2014 年第 1948 頁。1982 年版此處斷句“而更”上屬。史記點校辨正三則 223解引孔安國、王肅注可知,注家旨在解釋水、火、木、土等物之獨有性質。反觀“金曰從革”句下集解引馬融注“金之性從人”,我們認爲,馬注所言並非是“金”的獨有性質,因爲據五行家觀點,水、火、木、土等物皆可“從人”而用。正如 尚書 洪範 孔穎達正義引 書傳 云:“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爲人用。”後漢書 五行志 引 五行傳“則木不曲直”句下,梁劉昭

16、注引鄭玄曰:“木金水火土,謂之五材。春秋傳 曰: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其政逆則神怒,神怒則材失性,不爲民用。”據五行家的闡釋可知,“五行”之物均可從人而用,非獨“金”性“從人”。清儒俞樾對集解馬注提出了質疑,他説:史記 集解引馬融曰:“金之性從人而更。”正義 即本馬注,然其説殊未安。木之曲直亦是從人,何獨於金言之乎?從革猶言因革也金之性可因可革,是爲從革,猶木之性可曲可直,是爲曲直也 a。俞樾的觀點與我們的看法相近。尚書 洪範“金曰從革”,僞孔傳曰:“金可以改更。”孔穎達正義云:“可改更 者,可銷鑄以爲器也金可以從人改更,言其可爲人用之意也。”正義“金可以從人改更”之“金”字,在五行家看來,同樣

17、可以换作“水火木土”諸物,故俞樾認爲孔穎達正義沿襲馬注“其説殊未安”。由此可見,馬融注“金可以從人而更”之説不確。漢書 五行志“金曰從革”句下,三國魏張晏注曰:“革,更也,可更銷鑄也。”衆所周知,與“水、火、木、土”諸物相比,“金”性堅剛,非“火”不能改其性。换言之,“金”要更改其性,必須從“火”,即馬融語“金之性從人”當爲“金之性從火”,“火”或因形近而爲抄手誤作“人”字耳。清儒惠棟在 周易述 卷七“革”卦下云:“鴻範 曰:從革作辛。馬融彼注云:金之性從火而更可銷鑠也。”b馬國翰輯佚 尚書馬氏傳,從 史記 宋微子世家 集解輯馬注作:“金之性從火而更可銷鑠。”c陳喬樅 今文尚書經説考 卷十四曰

18、:“集解馬融云:金之性從火而更可銷鑠。”d清儒李道平 周易集解纂疏 卷六下經“革卦”疏引 洪範馬融注曰:“金之性,從火而銷鑠也。”e後漢書 五行志“金不從革”劉昭注引馬融曰:“金之性,從人(火)而更,可銷鑠也。”諸本均將馬融注“金之性從人”之“人”字,校改作“火”字,即能説明問題。a 群經平議 卷四第 5 頁,春在堂刻本。b 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 52 册第 88 頁上欄。c 續修四庫全書 第 1201 册第 158 頁下欄。d 續修四庫全書 第 49 册第 398 頁上欄。e 周易集解纂疏 第 436 頁。文獻語言學224下文辨析馬注“金之性從火而更可銷鑠也”的斷句問題。其實,馬融注的斷句問題

19、上文已經涉及,清儒俞樾 群經平議 引 史記 集解馬融曰“金之性從人而更”,將“而更”二字上屬。而中華書局本卻在“金之性從人”處斷句,將“而更”下屬,不確。據上引注疏家釋義可知,馬融注中的“更”,即“更改”義;而馬注中的“銷鑠”,即“熔化”義。馬融注中,動詞“更(更改)”與“銷鑠(熔化)”之間,在語義表達上呈現的是層遞關係而非並列關係,故而當在“更”字後斷句。若據中華書局本斷句,則“而更可銷鑠”句中的“可”是個能願動詞(助動詞),其前的“更”字修飾謂詞性詞語“可銷鑠”,只能理解爲副詞,意謂“更加、再”,而“更”的此義(副詞)與注疏家的釋義“更改”(動詞)義相悖 a,由此可證,中華書局本斷句誤(1

20、982 年第 2 版“而更”上屬,不誤)。俞敏 尚書 洪範“土爰稼穡”解 引集解馬注斷句標點作:“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b俞氏正是將“而更”上屬,與我們的看法一致。要之,史記 集解引馬融語,當斷句標點作:“金之性從人(火)而更,可銷鑠。”並出校:“清惠棟、馬國翰、李道平、陳喬樅等引馬注 從人 校作 從火,可從。”參考文獻(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 漢書,中華書局 1964 年(漢)班固撰,(清)王先謙補注,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整理 漢書補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晉)常璩撰,任乃强校注 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元)董鼎 書蔡氏傳輯録纂注,日本官版書籍

21、發行所 1814 年(清)李道平纂疏,潘雨廷點校 周易集解纂疏,中華書局 1994 年(清)馬國翰輯 尚書馬氏傳,續修四庫全書 第 1201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屈萬里 尚書集釋,中西書局 2014 年(漢)司馬遷撰,(日)瀧川資言會注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北岳文藝出版社 1999 年(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 史記,中華書局 1959/1982/2014 年(戰國)荀況著,王天海校釋 荀子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王 明 太平經合校,中華書局 1960 年(清)王鳴盛著,顧寶田、劉連朋校點 尚書後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年俞

22、 敏 俞敏語言學論文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9 年曾運乾撰,黄曙輝點校 尚書正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 年a 僞孔傳“金可以改更”,敦煌寫卷作:“金可改更之也。”“更”後帶代詞賓語“之”,可見“更”是個動詞(見俄藏 2883,張湧泉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 第 308 頁,中華書局 2008 年)。b 俞敏 尚書 洪範“土爰稼穡”解,中國語文 1985 年第 1 期;收入 俞敏語言學論文集 第 501 頁。文獻語言學230on Rongsheng Chime Bells is written with the phonetic 卬,and it reads as 康.The inscri

23、ptions 黄耇又康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longevity and well-being.Key words:Rongsheng Chime Bells;Rhyme;康Cao Zinan ThreeMistakesintheProofreadingandPunctuationsofRecordoftheHistoriansbyZhonghuaPublishingHouseAbstract:The Collected Note in Record of the Historians by Zhonghua publishing house quoted Ma R

24、ongs note that“liuxing wu chengguo changju”(流行無城郭常居),which should be the mistake of“liu,liuxing。wu chengguo changju”(流,流行。無城郭常居),or the mistake of“liu,xing。wu chengguo changju”(流,行。無城郭常居);The sentence“mingju minzhifaye”(明居民之法也)should be the mistake of“Mingju,minzhifaye”(明居,民之法也);The sentence“jinzhjixing congren,ergengke xiaoshuo”(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should be the mistake of“jinzhjixing conghuo ergeng,ke xiaoshuo”(金之性從火而更,可銷鑠).KeyWords:Record of the Historians;Ma Rongs notes;Proofreading and punctuations;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