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5.29MB ,
资源ID:520324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20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00-2019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00-2019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pdf

1、6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民族地区人口结构变化与社会保障的福利效应研究”(7166304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研究”(21YJA810008);新疆自治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人口结构变化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研究”(050315C03)。收稿日期 2023-04-01 作者简介 张乐毅,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博士研究生、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口统计与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研究;孙立娟,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口统计与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研究。2023 年第 4 期第 38 卷(总 178

2、 期)南 方 人 口SOUTH CHINA POPULATIONNo.4 2023Vol.38General No.1782000-2019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张乐毅1,2 孙立娟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学院,北京 100029;2.包头师范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摘要 文章通过比较同时期和同预期寿命下中国与人类死亡率数据库中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增长速度的差异,分析 2000-2019 年中国预期寿命的变化趋势。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中国城乡之间和三大区域之间预期寿命增速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 年中国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增速由远高于发达

3、国家逐渐下降到接近其增速,女性增速虽然也经历大幅下降但目前相对发达国家仍较快;中国男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速与发达国家相近,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增速持续高于发达国家。未来中国预期寿命增速在短期内取决于儿童和成人、长期决定于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的大小。从城乡和三大区域来看,2000-2019 年乡村预期寿命增速快于城市,城乡预期寿命差距持续减小;西部地区增速先快后慢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差距呈先减小后缓慢扩大的趋势。西部地区全年龄死亡率的改善对提高全国预期寿命和减小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差距有重要影响。关键词 预期寿命;增长速度;中国和发达国家;城乡差距;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 C

4、92-05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4-1613(2023)04-0068-131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健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以预期寿命为主要指标的健康水平大幅快速提高,2015 年我国人口出生预期寿命达到了 76.3 岁,已接近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6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其中对我国人口健康水平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 2030 年出生预期寿命达到79 岁。对于我国过去一段时期预期寿命增长速

5、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趋势变化特点及预测未来的预期寿命水平。纲要中还强调:“把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作为指导思想,逐步缩小城乡、地区、69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促进社会公平”。对城乡和地区预期寿命增速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健康水平现状和差异,对于合理制定健康干预政策和进行资源分配以最终实现地区之间的“健康公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代化进程导致了世界范围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长期以来的先后下降2。死亡率的长期下降及其年龄和死因模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流行病学转变理论3 分时期描述并解释了死因模式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该理论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死亡原因由以传染病和母婴

6、疾病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由于传染病和母婴疾病导致死亡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儿童,而慢性病导致死亡更多分布在老年人口,所以死亡的年龄模式呈现出由低龄到老龄的转变过程。流行病学转变理论假设不同国家先后经历这一转变过程,当前发达国家死亡率改善基本都以老年人口慢性病为主,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还在经历这一转变过程4。随着流行病学的转变,预期寿命增速的变化趋势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预期寿命的增长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随着卫生和营养条件的改善,预期寿命开始缓慢增长,之后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介入,预期寿命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这一阶段死亡率的改善以儿童为主;第二阶段预期寿命的增

7、长主要来自全年龄传染病及老年人口慢性病死亡率的改善5,由于后者相对于儿童时期传染病死亡率的改善更加困难且对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更少,所以第二阶段预期寿命增速呈逐渐放缓趋势5。世界人口展望 2019中采用双 logistic 函数来拟合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预期寿命增速先上升后下降的经验过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估计和预测6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虽然中国出生预期寿命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对其增速的研究较少。现有文献指出了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长相对同时期部分发达国家不足的问题。Gu 等的研究显示 1995-2010 年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增加但是仍然低于同时期发达国家水平7。果臻等的研究也发现 19

8、89-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持续增加,但是增速仍低于发达国家并且没有明确的追赶趋势8。以上研究都是基于同时期中国和发达的国家预期寿命增速的比较,而同时期比较并不能全面反映出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增长速度的快慢。由于不同国家所处流行病学转变时期和所处预期寿命水平并不相同,预期寿命增速的快慢有所差别。同预期寿命下比较是指将不同国家在同一预期寿命水平下的预期寿命增长进行比较。与同时期相比,同预期寿命水平下增速的比较可以揭示预期寿命变化的长期趋势,可以为认识中国预期寿命增速的变化趋势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比较和分析 2000-2019 年中国和人类死亡率数据库(HMD)中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增速的趋势和差异

9、,同时讨论了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增速的差异。本文创新点包括:第一,将 HMD 数据库中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增速与中国相比较,数据更为全面且质量更高;第二,采用了在同预期寿命下比较的方法分析中国和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增速的差异;第三,比较了中国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增长的年龄别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了解中国预期寿命增速的趋势,以及为改善健康水平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具有积极意义。2 数据来源及调整2.1 数据来源本文采用 log-quadratic 模型估计中国预期寿命,log-quadratic 模型主要采用 5 岁以下儿童死2000-2019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

10、2023 年第 4 期南 方 人 口70亡率和 15-59 岁成人死亡率作为参数来估计人口的预期寿命。本文对这两个参数的估计来自以下数据源:(1)2000 和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9-10;(2)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死因监测数据集 2004-201211-12和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2013-201913;(3)中国妇幼卫生监测系统(MCHS)监测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其中包括 2000、2005 及 2010-2019 年城乡和三大区域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4-15。本文选取的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及生命表数据来自于 HMD16。HMD 中包含了对 41 个国家和地区分性别和时

11、期的生命表估计结果,以及在对生命表估计时采用的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和总人口数等原始数据。HMD 中数据以欧洲国家和发达国家为主,整体数据质量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都更高,并且 HMD 中包含的生命表随时间持续更新。本文在估计和比较时进一步选取了 HMD 中 2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1970-2020 年的 3029 个分性别生命表,其中去掉国家以东欧国家为主,这些国家的死亡率和预期寿命在上世纪 90 年代波动较大,不能准确反映预期寿命变化的一般趋势。2.2 数据调整由于 2000 和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 5 岁以下儿童死亡存在明显的漏报问题17-18,本文通过对2000-2019 年中国妇幼卫生监

12、测系统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修匀的方法,估计全国、城乡和三大区域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修匀采用惩罚样条方法19,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设置自由度来平衡估计结果的拟合度和平滑性。对于全国分性别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通过联合国儿童死亡率估算机构间小组(UN IGME)性别之间死亡率比值和分性别人口数来估计,对城乡和三大区域分性别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通过死因数据集中性别之间死亡率比值和人口数进行估计。对于全国、城乡和三大区域成人死亡率的估计采取以下步骤:(1)根据 2000、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2004-2019 年 DSPs 中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计算全国、城乡和三大区域 15-59

13、岁成人中心死亡率;(2)利用 Greville 方法20将分组成人中心死亡率转换为成人死亡概率;(3)采用经验模型21估计成人死亡登记的完整性,并利用估计结果调整成人死亡概率;(4)对调整后的2000-2019 年成人死亡概率采用惩罚样条方法修匀,自由度设置为 4。3.中国预期寿命的估计、分析方法及估计结果3.1 log-quadratic 模型生命表方法本文选择 log-quadratic 模型生命表方法来估计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log-quadratic 模型相对早期的联合国发展中国家模型生命表22和普林斯顿区域模型生命表23的核心优势是其包含两个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方法,三大区域分别为

14、东中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11 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8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死因数据集中对地区的划分也采用了这一分类方式。包含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智利,丹麦,希腊,中国香港,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韩国,西班牙,瑞典,瑞士,中国台湾,英国和美国共 23 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便于表述下文用“国家”指代。71连续的参数,而非一

15、个连续参数和一个可选范围较小的“地区”参数24。在相同数据集下另一种与 log-quadratic 模型估计准确度相近的双参数方法是 modified logit 模型25,log-quadratic 模型的相对优势在于其可解释性,灵活性和易用性24。张震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log-quadratic 模型对中国人口数据有着较好的适用性,能准确地刻画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年龄模式26。Log-quadratic 模型见公式(1),其中参数h定义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自然对数,用来衡量人口整体的死亡水平。参数描述观察到的 15-59 岁年龄组死亡模式相对于标准人口模式偏移的大小和方向,其中标准人口死

16、亡模式指k为0时,即只有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时拟合的各年龄组死亡率27。Log-quadratic 模型在参数估计时选取了 HMD 中的 719 个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且数据质量较高的分性别生命表。模型在参数估计时首先通过最小二乘法对log()nxm和h进行二次回归得到 ,xxxxa b cv,然后通过对回归的残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xv。2log()nxxxxxmab hc hv k=+(1)3.2 预期寿命变化的年龄别因素分解本文使用 Arriaga 提出的离散模型28对预期寿命随时间变化进行分解。该方法可估计特定年龄组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的影响,进而比较各年龄组对预期寿命变化的贡献差异

17、。具体来看,假设111,xn xxll T表示年份 1 的生命表函数,222,xn xxll T表示年份 2 的生命表函数,0(1)e和0(2)e表示年份 1 和年份 2 的出生预期寿命,nx和x分别表示x至xn+岁年龄组和开放年龄组死亡率的差异对出生预期寿命的影响,二者的计算方法分别见公式(2)和公式(3)。预期寿命变化的年龄别因素分解方法见公式(4),公式(4)表示年份 1 和年份 2 之间的出生预期寿命差异可以分解为各年龄组死亡率差异对出生预期寿命影响之和。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在展示预期寿命的年龄别因素分解结果时,将年龄划分为 0-14 岁儿童、15-59 岁成人和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三

18、个年龄组。12121112112200()()xnxnxx nxx nnxxxxx nlLLTllllllll+=+(2)1211210()xxxxxxlTTlll=(3)00(2)(1)nxxee=(4)3.3 log-quadratic 模型对中国预期寿命估计的适用性验证为 了 验 证 log-quadratic 模 型对中国预期寿命估计的适用性,将本文对中国出生预期寿命的估计结果与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IHME)、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统计年鉴的估计结果相比较,比较结果分别见图 1 和表 1。表 1 显示本文除对 2000 年男性寿图 12000-2019 年中国出生预期寿命估计结

19、果2000-2019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k2023 年第 4 期南 方 人 口72命的估计相对其他机构稍小外,其他年份的估计结果均非常接近。本文与其他机构采用估计方法不同,但结果较为一致,这表明本文方法对于中国预期寿命估计的适用性。因此,本文的方法适合用于对中国城乡和三大区域预期寿命的估计。此外,本文估计方法还具有更直观且易于复现的优势。4.中国和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的比较分析4.1 同时期中国和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2000-2019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同时期的出生和 60 岁预期寿命变化趋势如图 2 所示。图 2 中使用箱线图描述了各年份发达国家出生和 60

20、岁预期寿命的分布情况。本文将发达国家每个年份预期寿命的中位数作为其估计值。图 2 显示 2000-2019 年发达国家出生预期寿命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增速逐渐放缓。从 2000-2009 年到 2010-2019 年,发达国家男性出生预期寿命的增长由 2.4 岁下降至 1.7 岁,女性由1.9 岁下降至 1.2 岁。同时,发达国家 60 岁预期寿命也呈上升趋势,但增速也有所下降。在两个时期中,发达国家男性 60 岁预期寿命增长由 1.7 岁下降至 1.1岁,女性由 1.5 岁下降至 0.9 岁。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出生和 60岁预期寿命增速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男性增速均高于女性。相 比 之 下

21、,2000-2019 年中国出生预期寿命也呈上升趋势,但 在 2010-2019 年的增速相对 2000-2009 年大幅下降。具体来看,图 2 显示中国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增长由 2000-2009年 的 3.5 岁 下 降 到 2010-2019性别年份IHMEWHO中国统计年鉴估计区间本文200069.169.369.669.1,69.668.8200570.570.870.870.5,70.870.5201072.272.372.472.2,72.472.4201573.873.973.673.6,73.973.8201974.774.7-74.7,74.774.8200073.974.2

22、73.373.3,74.273.2200575.976.075.375.3,76.075.6201078.177.977.477.4,78.177.8201580.179.979.479.4,80.179.4201980.880.5-80.5,80.880.4男性女性 表 12000-2019 年中国出生预期寿命估计结果2931图 22000-2019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出生和 60 岁预期寿命注:估计区间由 IHME,WHO 和中国统计年鉴估计结果的最小和最大值的构成。73年的 2.3 岁,同时期中国女性出生预期寿命增长由 4.4 岁下降到 2.6 岁。中国 60 岁预期寿命也呈上升趋势,并

23、且增长趋势相对稳定。图 2 显示中国男性 60 岁预期寿命增长由 2000-2009 年的 0.9 岁略微上升至 2010-2019 年的 1 岁,而女性的增长则从 1.7 岁略微下降至 1.6 岁。总的来看,中国出生预期寿命增速下降明显,60 岁预期寿命增速较为稳定,并且女性增速均显著高于男性。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出生预期寿命差距在 2000-2009 年大幅减小,而在 2010-2019 年缓慢减小。由图 2 可见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差距由 2000 年 6.7 岁大幅下降到 2010 年5.6 岁,之后又继续缓慢下降到 2019 年 5 岁;女性差距由 2000 年 7.9

24、岁大幅下降到 2010 年 5.2岁,又持续下降到 2019 年 3.8 岁。对 60 岁预期寿命,2000-2019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的差距稍有扩大,而女性差距缓慢减小。图 2 显示二者之间男性 60 岁预期寿命差距由 2000 年 3.4 岁缓慢上升到 2009 年的 4 岁后至 2019 年基本不变,女性差距由 2000 年 4.8 岁持续下降到 2019 年3.5 岁。但是,同时期预期寿命的趋势比较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预期寿命增速的快慢。由于中国和发达国家处于不同流行病学转变阶段和预期寿命水平,按照流行病学转变理论和预期寿命增加的经验趋势,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增加已经以老年人口慢性

25、病贡献为主且增速较慢,而中国处于流行病学转变过程中,各个年龄组都有贡献且预期寿命增速较快。通过同时期比较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增速的快慢,而同预期寿命下增速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研究上述问题。4.2 同预期寿命水平下中国和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增速图 3中国和发达国家每 5 年出生和 60 岁预期寿命增长及其估计2000-2019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2023 年第 4 期南 方 人 口74比较同预期寿命水平下中国和发达国家每 5 年预期寿命增长及估计结果见图 3。本文将 1970 年起至 2020 年每 5 年划分为一个时期,图 3 中点表示发达国家在每个时期起始年份时的预

26、期寿命水平相对应的 5 年预期寿命增长,对于 5 年预期寿命增长趋势通过三次多项式回归进行拟合和估计,为了便于比较图 3 中还将中国 2000-2020 年每 5 年的预期寿命增加单独列出。图 3 中估计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男性出生和 60 岁预期寿命增速呈先下降之后分别在 70-76 岁和 16-20 岁小幅上升又继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女性出生和 60 岁预期寿命增速呈逐渐放缓的下降趋势,本文对经验趋势的估计与 Raftery 等5的估计结果一致。图 3 显示同出生预期寿命水平下中国出生预期寿命增速在 2000-2020 年快速下降,其中男性增速由远高于同出生预期寿命水平下发达国家增速下降到男性接

27、近发达国家估计值,女性增速也经历大幅下降但在 2015-2020 年的增速仍略高于发达国家。图 3 显示同 60 岁预期寿命水平下,中国男性 60 岁预期寿命增速与发达国家估计值非常接近,女性增速在 4 个时期都高于发达国家估计值,并且趋势较为稳定。图 3 中同 60 岁预期寿命下中国和发达国家增速的变化趋势,可以较好的解释图 2 中二者之间预期寿命差距的变化。具体来看,2000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男性 60 岁预期寿命分别为 16.5 和 19.9岁,图 3 中与之相应每 5 年预期寿命增长的估计值分别为 0.7 和 0.9 岁,发达国家预期增速更快。2010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男性 60 岁预

28、期寿命分别为 17.8 和 21.9 岁,与之相应预期寿命增长的估计值都非常接近 0.7 岁。与预期寿命增速变化相一致的是,图 2 显示中国和发达国家增加男性 60 岁预期寿命差距在 2000-2009 年间略有扩大,在 2010-2019 年基本保持不变。女性 60 岁预期寿命的差距则更易解释,2000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 60 岁预期寿命分别为 18.9 和 23.7 岁,图 3 显示相应的增长为 0.8 岁和 0.6 岁;2010 年的寿命分别为 21 岁和 25.4 岁,增长为 0.8 岁和 0.5 岁。中国女性 60 岁预期寿命增速的估计值快于发达国家,又由于中国女性的实际增速相比估计

29、值更快,导致图 2 中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女性 60 岁预期寿命差距持续减小。根据 2019 年中国预期寿命水平及经验趋势,未来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 60 岁预期寿命差距都将逐渐减小,而女性 60 岁预期寿命差距由于趋势较为稳定,也将继续减小。未来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差距的变化趋势在短期内主要取决于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贡献的大小,而女性之间的出生预期寿命差距按目前趋势将继续减小。4.3 中国和发达国家出生预期寿命变化的年龄别因素分解通过预期寿命的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和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的变化进行分解,可以从年龄角度进一步解释二者之间预期寿命差距的变化趋势。2000-2019 年中国

30、和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增长的年龄别因素分解结果见图 4。图4显示2000-2009年发达国家出生预期寿命增加男性为2.4岁、女性为1.7岁,其中,男性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的贡献分别为 0.1、0.8 和 1.5 岁;女性三个年龄组死亡率改善的贡献分别为 0.1、0.3 和 1.3 岁。这一时期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加贡献的占比分别达到 62%和 71%。2010-2019 年发达国家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增长下降为 1.8 岁、女性下降为1.3 岁。其中,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的贡献分别为 1.1 岁和 0.9 岁,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75对预期寿命增加贡献的占比分别为

31、65%和 74%,相对上一个时期的贡献占比变化较小。2000-2019 年 中国出 生预 期寿 命 增 速 快 速 下降的几乎都来自于儿童和成人贡献的大幅减小。由图 4 可见2000-2009 年 到 2010-2019年中国男性儿童和成人贡献由 2.5 岁大幅下降到 1.3 岁,女性由 2.6 岁下降到 1 岁。同时期老龄贡献较为稳定,男性老龄贡献由 0.8 岁上升到 1岁,女性由1.7岁下降到1.5岁。2000-2019 年中国出生预期寿命增加老龄贡献占比进一步提高,但是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的贡献占比。2000-2009 年中国出生预期寿命增加男性老年人口贡献为 30%、女性为 41%

32、,2010-2019 年出生预期寿命增加男性老年人口贡献上升为 45%、女性提高到 60%。各年龄组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的贡献,以及贡献占比的变化趋势都说明了中国流行病学转变所处时期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落后。2000-2019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出生预期寿命差距主要来自于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贡献的差异。由图 4 可见,中国 2000-2009 年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对出生预期寿命增加的贡献远高于发达国家,其中中国男性儿童和成人改善的贡献高于发达国家 1.7 岁,女性高于发达国家 1.3 岁;2010-2019 年随着中国儿童和成人改善贡献的快速下降,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和女性的这一差距都大幅下降到

33、 0.6 岁。图 4 中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贡献的趋势变化可解释图 2 中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出生预期寿命差距的大幅减小,同时可解释图 3 中中国出生预期寿命增速的大幅下降。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贡献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2000-2009 年中国男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的贡献低于发达国家 0.7 岁,2010-2019 年两者非常接近;女性趋势则相反,中国女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的贡献由 2000-2009 年高于发达国家 0.4 岁,扩大到 2012-2019 年高于发达国家 0.6 岁。这不仅与图 2 中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 60 岁预期寿命差距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34、也与图 3 中老年人口增速的趋势相一致。5 中国城乡和三大区域预期寿命增长的年龄别因素分解5.1 乡村预期寿命增速快于城市2000-2019 年乡村预期寿命增速快于城市,导致城乡之间出生预期寿命差距不断缩小。2000-2019 年城乡预期寿命增加的因素分解结果见图 5。根据图 5 所示,2000-2009 年城市男性出生预期图 42000-2019 年中国和发达国家出生预期寿命增长的年龄别因素分解2000-2019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2023 年第 4 期南 方 人 口76寿命增加为 2.2 岁、女性为 2.8 岁;而乡村男性增加为 3.5 岁、女性增加为 4.5 岁,乡

35、村预期寿命的增速大于城市。2010-2019 年城市男性预期寿命增加为 1.7 岁、女性增加为 1.8 岁;而乡村预期寿命增加男性为 2.9 岁、女性为 3 岁,城乡预期寿命增速相对上一个时期都有所下降,但是乡村增速仍然显著大于城市。城乡之间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差距由2000 年的5.3岁逐渐下降到2019 年的2.8 岁,女性由 5.6 岁下降到 2.8 岁。2000-2019 年城市和乡村预期增速的变化趋势与经验趋势较为一致。城乡之间预期寿命差距的减小主要来源于城乡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的差异,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差距的影响较小。图 5 中 2000-2009 年城市男性儿童和成人死亡率

36、改善对预期寿命增加的贡献为 1.2 岁,而乡村男性为 2.8 岁;城市女性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贡献为 1.4 岁,乡村女性为 3 岁,可见差异明显。2010-2019 年城乡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差异仍然显著。在这一时期,城市男性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加的贡献为 0.7 岁,乡村男性为 1.8 岁;城市女性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的贡献为 0.5 岁,乡村女性为 1.4 岁。由图 5可见城乡之间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贡献的差异相对其他年龄组变化较小。从各年龄组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贡献的占比来看,城市老年人口贡献都显著高于乡村。由图 5 显示 2000-2009

37、 年城市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分别为 45%和56%,而乡村老年人口贡献分别占 22%和 33%;2010-2019 年城市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贡献占比分别上升到 62%和 73%,乡村老年人口贡献继续增加到 39%和 54%。老年人口贡献占比的变化说明城乡都处于流行病学的快速转变过程中,并且城市流行病学转变所处时期持续领先于乡村。5.2 西部地区预期寿命增速先快后慢于中部和东部地区2000-2019 年三大区域预期寿命增长的年龄别因素分解结果见图 6。根据图 6 所示,在 2000-2009 和 2010-2019 年这两个时期,三大区域预期寿命增速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38、其中东、西部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差距呈现首先减小,之后缓慢扩大的特点。此外,不同地区的年龄别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图6 显示 2000-2009 年东、中、西部地区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增加分别为 2.6 岁、3.5 岁和4.2 岁;女性分别增加了 3.1岁、4.6 岁和 5.5 岁。在这一时期,西部地区出生预期寿命增速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东、西部地区之间出生预期寿命差距大幅减小。图 6 显示 2010-2019 年东、中、西部地区男性出生图 52000-2019 年中国城乡出生预期寿命增长的年龄别因素分解77预期寿命分别增加了 2.8岁、2.6 岁和 2.3 岁;女性分别增加了

39、2.8 岁、2.9 岁和 2.8 岁。在这一时期,西部地区增速落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三大区域之间出生预期寿命差距缓慢扩大。然而,这与图 3 中预期寿命增加的经验变化趋势并不符合。根据图 3 的经验估计,在 2010 年的出生预期寿命水平下,西部地区男性增速应略低于东部地区,但实际上 2010-2019 年期间,西部男性预期寿命的增加相对于东部地区落后了 0.5 岁,这一数值显著大于两者差距的经验估计值;西部地区女性预期寿命增速按照经验趋势应超过东部地区,但是实际增速却相近。西部地区 2010-2019 年出生预期寿命增速的落后是由于所有年龄组死亡率改善贡献的不足所致。根据图 6,相对于 200

40、0-2009 年,2010-2019 年东、中、西部地区儿童和成人男性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加的贡献分别下降了 0.4 岁、1.2 岁和 2.1 岁;女性贡献分别下降了 0.7 岁、1.7 岁和2.5 岁;男性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的贡献分别上升了 0.6 岁、0.3 岁和 0.2 岁,女性的贡献分别上升了 0.4 岁、保持不变和下降了 0.2 岁。西部地区儿童和成人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下降过快以及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贡献的不足,共同导致了西部地区增速的落后。此外,2010-2019 年东部地区预期寿命增速超过 2000-2009 年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贡献的大幅增长,而这一增长

41、显著高于经验估计的结果。6 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对 2000-2019 年中国预期寿命增速进行了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2000-2019 年中国男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速与同预期寿命下发达国家增速相近,女性老年人口增速高于发达国家。这一经验趋势可以解释同时期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差距随时间的略微扩大,以及女性老年人口差距的持续减小。根据经验趋势,未来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差距都将减小。第二,中国出生预期寿命增速相对于同预期寿命下发达国家增速大幅下降,其中男性下降到接近、女性下降到略高于发达国家增速估计值。中国出生预期寿命增速的快速下降主要受儿童和成人死亡率

42、改善贡献大幅下降的影响。未来中国预期寿命增速的短期变图 62000-2019 年中国三大区域出生预期寿命增长的年龄别因素分解2000-2019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变化趋势比较研究2023 年第 4 期南 方 人 口78化仍主要受儿童和成人贡献的影响,长期随着死亡年龄模式的转变和老年人口贡献占比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口贡献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根据经验趋势,未来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差距将取决的儿童和成人贡献大小、女性之间的差距将继续减小。第三,中国城乡之间和三大区域之间出生预期寿命增速存在明显差异。乡村出生预期寿命增速快于城市,导致城乡预期寿命差距持续减小;三大区域预期寿命增速在不

43、同时期有所差异,2000-2009 年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东部地区最慢,而 2010-2019 年东部地区增速相对上一时期加快,西部地区增速放缓,导致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差距呈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西部地区增速落后的原因是全年龄死亡率改善贡献的不足,未来西部地区增速的提高需要改善所有年龄组的死亡率。本文结论是目前中国男性出生预期寿命增速由远高于发达国家逐渐下降到接近其增速,女性增速虽然也经历大幅下降但目前相对发达国家仍较快;中国男性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速与发达国家相近,中国女性老年人口增速持续高于发达国家。未来中国预期寿命增速在短期内取决于儿童和成人、长期决定于老年人口死亡率改善对预期寿命增长贡献的

44、大小。西部地区全年龄死亡率的改善对提高全国预期寿命和减小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差距有重要影响。“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 2030 年出生预期寿命设定的目标是 79 岁。通过对本文中国预期寿命的增长趋势外推,预测 2030 年我国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为 77.2 岁和 82.6 岁,这将超过预期目标。针对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年龄和地区变化趋势,在短期内应继续加强儿童传染病和母婴疾病的预防。未来长期随着预期寿命的增长逐渐以老年人口慢性病贡献为主,加强老年人口健康管理以及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健康指导,改善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等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口死亡率。此外,为了防止地区之间预

45、期寿命差距的继续扩大,需要加大对于西部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强西部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口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以提高西部地区的整体健康水平。同时,由于经济增长不仅通过提高实际收入减少贫困,还可以通过增加对药品、医疗技术和卫生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来提高预期寿命32。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改善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健康公平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也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可以从死因死亡率改善角度对预期寿命增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能够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建议。此外,对于我国地区之间预期寿命差距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能为提出更为有效的健康干预建议提供理论

46、基础。参 考 文 献 1 曾钊,刘娟.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2):520.2 Kirk D.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J.Population Studies,1996,50(3):361387.3 Omran A R.The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A Theory of the Epidemiology of Population ChangeJ.The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1971,49(4):509538.4 S

47、antosa A,Wall S,Fottrell E,et al.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of 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Theory over Four Decades:A Systematic ReviewJ.Global Health Action,2014,7(1):116.5 Raftery A E,Chunn J L,Gerland P,et al.Bayesian Probabilistic Projections of Life Expectancy for All CountriesJ.Demography,2

48、013,50(3):777801.796 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Methodology of the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9.7 Gu D,Gerland P,Andreev K,et al.Old Age Mortality in Eastern and Sou

49、th-eastern AsiaJ.Demographic Research,2013,29:9991038.8 果臻,彭媛,梁海俐.中国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滞后问题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2020(3):104114.9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 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0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 2004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 2012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1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1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4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 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15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 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16 Human Mortality Databas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