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研究洛社实验幼儿园 陈飞飞我们知道36岁幼儿正是身体迅速生长,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基本形成的关键期。我们让古老而神奇的童谣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吟唱、分享童谣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幼儿以童谣为参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让童谣来提醒规范幼儿的行为。如老师发现图书架上的小画书损坏现象严重,就自编了一首看图书的新童谣和幼儿一起吟唱:“小小图书真好看,一页一页轻轻翻,不吵不闹静静看,不撕不折记心间,看完还要放整齐,图书宝宝谢谢你”。尽管没有规定看图书时应当这样,不许那样.,但是自从学会这首童谣之后,幼儿爱惜图书的好习惯不久形成了。童谣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因此教师要善于抓
2、住时机,针对问题,创编童谣,针对出现的问题,送给幼儿一面面可爱的“镜子”,让幼儿以童谣为参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便于幼儿吟诵与理解,并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童谣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价值,而我们传统的童谣教学却往往停留在让幼儿记忆、朗读的层面,重语言技巧,轻审美感受,童谣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足的挖掘。那么幼儿园究竟如何开展童谣教学,如何实现童谣教学与幼儿园各主题活动的整合?在实践研究中,结合本园“创意阅读”课题的研究,
3、我们通过寻找童谣与主题活动中存在的有机结合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实现了整体活动效果的提高。一、童谣特点1、童谣的内容贴近大自然和生活,内容浅显、主题单一。童谣是在乳儿的摇篮旁伴着母亲的吟唱而进入幼儿生活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诵唱童谣,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童谣的内容往往十分显浅,容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白普通的事理。2、童谣的内容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富有情趣。幼儿对周边事物的结识还比较单纯,又限于口耳相传,因此,童谣的篇幅应当短小精致,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童谣,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短小、单纯,自然
4、就易学易唱。3、童谣语言活泼,富于音韵,琅琅上口。童谣的传播在很大限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规定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在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童谣还是创作童谣,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童谣,都具有押韵、节奏明快、语言活泼的特点。二、如何运用童谣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纲要指出:“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我尝试以童谣
5、为载体,从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三个方面,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1、饮食习惯幼儿虽然能自己拿勺子吃饭,自己拿杯子喝水,但是经常将饭、菜撒出来。对于不喜欢吃的蔬菜,他们就会随便乱扔,或者对于喜欢吃的东西吃完了,会去别的幼儿碗里抢,这些都是不应当做的事情。在吃饭前,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去小便洗手,例如:饭前要洗手“自来水,清又清,小朋友们笑盈盈,小手儿,洗一洗,讲卫生,不得病”。再如,老师请幼儿吃饭的同时可以说,吃饭歌“白米饭,绿叶菜,美丽宝贝都爱吃。小朋友,别挑食,你会变得很健康”等等。良好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用童谣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必要的。2、睡眠习惯中午
6、的午休是幼儿园每日的“必修课”,午休的质量直接影响下午幼儿的精神状态。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自制能力比较差,加上幼儿午休时都会经常去小便,所以睡眠时间较短,质量较差。童谣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睡觉前请所有幼儿去小便,之后提醒幼儿将被子盖盖好。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像讲故事或者唱摇篮曲同样,引导幼儿并不断鼓励他们安静入睡:“乖宝贝,睡觉觉,枕头放放平,花被盖盖好。小枕头,小花被,跟我一起睡午觉,看谁先睡着。”对于个别幼儿半途入厕的问题,老师可以单独叫醒幼儿。告诉他,“小嘴巴,轻轻的,小脚丫,轻轻的,我们都要轻轻的”。让幼儿明白一个简朴的道理,寝室是一个安静的地方。3、排泄习惯幼儿不会入厕
7、,有的幼儿大便之前不知道去拿卫生纸,等解完了才想起来喊老师递纸给他,或者干脆就不擦屁股,直接穿裤子。有的拿了卫生纸的也不会擦屁股,尚有的说会擦屁股的又擦不干净。再如,孩子小,入厕后不知道自己是蹲着上还是站着上,看着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身边的幼儿怎么上,都会照样子模仿,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习惯没形成。那么,应当如何运用童谣去解决呢?一方面,老师可以将男女生分开上厕所。先请女小朋友去上厕所,接着再请男小朋友入厕,这时就可以告诉幼儿,“上厕所,要排队。讲文明,大家爱。”,有些男孩子会将小便尿到外面,老师可以告诉他,“尿尿时,要谨记,小便对着红点点,千万不能撒出来。”另一方面,穿裤子时,有些幼儿会直接提起最外
8、面的裤子,就会忘掉穿好里面的裤子。这时,老师可以告诉他,“花花衣,一层层,先穿藏在里面的,再穿外面长长的”。最后,幼儿穿好裤子之后,老师要提醒幼儿洗手,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小水池,水清清,小朋友们笑盈盈,小手儿,伸出来,洗一洗,白又净,入厕后,洗洗手,讲卫生,不得病”。这样不仅很有秩序,并且还可以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排泄习惯。三、选择适合与主题活动相整合的童谣到底什么样的童谣才干与主题活动相融合,选材时我们尽量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把童谣内容与主题内容相融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我们运用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和幼儿心理学,进一步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了解了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同时,我们从收集
9、的大量童谣中筛选适合幼儿的童谣,在每一次活动前各年级组进行选择童谣适合性的反思讨论,通过对幼儿语言水平和对所选择的童谣蕴涵的各要素的分析,保证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可实践性与适合性。活动后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分析,总结童谣与活动整合的成功之处与局限性,从而验证童谣在的适合情况,总结出选择适合种班教学活动的童谣素材的原则和活动经验。小羊过桥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关于忍让的儿歌,儿歌内容如下:东家有只羊,西家有只羊;在桥上想碰见,桥太小,过不了;东家小羊让一让,大家都过桥!儿歌念完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孩子说为什么两只小羊都掉到河里。而是为他们准备了一座独木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我请孩子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上来站在
10、桥的两端,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出发,没提任何规定,第一对孩子上来了,由于同时出发,最后以失败告终接着第二、三、四对孩子也是同样的方法。当轮到夏雨铖和沈义凯的时候,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像事先约定的同样,让一人先过。接着第二人过,所以的同伴惊讶极了。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前面的过程和操作。有人忍不住喊:“老师,我会了,我也会了!”有了这个结识,我让孩子们讨论了一个在教室中会出现的问题,假如在教室里,为了一个玩具,一本图书两人都想看怎么办呢?孩子们能运用这个道理去解决了,说要让,不能抢,又说了让的好处,最后一致批准在全班“让一让”作为行为交往的方式。活动过程中,幼儿回答的应变能力较弱,当幼儿的回答与
11、我的预设不同样的时候,比如最后一张图我是准备让幼儿来说一说,“小羊”掉到河里去了,怎么办?可是当我的图片一出示,幼儿立即有了应答,原本讨论的环节稀里糊涂就没有了。重要是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没有考虑充足,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应当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此外一个问题,是给幼儿说的机会太少,没有给他们充足的积极性。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他们答案,其实看得出来他们很想说,学会等待,多给孩子一些说的机会。环节设计方面,不够新奇,正如一些老师说的要学会挖掘教材,换一种思绪,会更加有趣,达成更好的效果。四、整合活动环节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环节,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开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它是学习活动
12、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涉及导入、展开和结束部分,童谣在学习活动环节中的适当整合对活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童谣在主题活动中起的作用可以有区别,既可以作为环节推动的手段,也可以作为活动的总结和概括手段;既可以出现单一童谣,也可以多首童谣并存;既可以在活动开始时出现,也可以在中间或结尾出现;既可以是老师寻找到的现成的童谣,也可以是根据需要改编的,还可以是幼儿创编的。手的本领可大了,通过儿歌会说话的手,让孩子说一说,想一想。通过谈话,幼儿结识了手的作用,知道手能做很多事情。幼儿不久就纯熟的学会朗诵儿歌,并不久乐的找好朋友勾手指头并说“我学会和你做朋友。”很多小朋友能大胆的说这句话。老师提问幼儿“你会用手
13、做什么?”,并请幼儿用“我会用手”说出手会做什么事情,很多幼儿很积极的参与,并大胆的完整的说“我会用手。”“我会用手刷牙”“我会用手穿衣服”“我会用手叠衣服”等等。这个活动,我规定家长在家把幼儿用手能做的事情拍下来并冲洗出来,贴在卡纸上,并写上“我会用手。”幼儿会根据照片上,说一说“我会用手。”边说边配上动作。五、整合活动后的反思反思是教师在活动后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过程,反思活动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恰当的反思对于以后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有着推动作用。我通过对童谣与主题活动整合的反思,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活动种树苗教学反思: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
14、以感受、仿编等形式帮助孩子来理解童谣中的节奏,通过一个阶段的研讨活动之后,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在平时的运动和生活活动中孩子们也能用自己理解的节奏来表达表现。基于孩子对儿歌节奏的已有经验,并且在主题春天到了的活动中孩子也有了种植树苗和照顾树苗的经验,所以我借助童谣的手法,创编了比较有趣的儿歌种树苗,里面的语言具有一定的韵律性,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幼儿节奏的表现。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今天故事中隐藏的儿歌,并且可以说出来。在这个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处在积极积极的状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有一种成就感,并且有很多胆小的孩子也敢于大胆尝试,这样的环节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有了语言的感受,孩子们通过自选乐器伴奏获得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在节奏探究的过程中氛围显得宽松,无丝毫压力。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实践证明童谣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整合是可行的,而有机的整合可以让教育的手段得到更多的优化,在以后的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童谣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整合,让童谣更好地渗透到幼儿园各领域。荣获2023年市教育教学案例三等奖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