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目录目录第一章 关于规划编制工作.1一、规划目的.1二、规划范围.1三、规划依据.1四、规划工作组织.1五、规划技术路线.2六、规划基础说明.5七、图件编绘说明.8八、规划修编方法.9九、规划公众参与总结.10十、规划特点与创新.11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14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14二、土地利用现状.16三、土地利用特点.19四、土地利用问题.23第三章 规划实施评价和面临形势.26一、现行规划实施评价.26二、规划面临的形势.32第四章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制定.41一、城市发展战略的确定.41二、人口发展目标的确定.44三、土地利用战
2、略的制定.47四、土地利用目标确定.48第五章 土地供需分析.51一、建设用地需求及规模预测.51二、上级下达指标及土地供给分析.55第六章 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56一、土地利用布局原则.56二、土地利用布局方案.56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63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63第七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67一、耕地保护.67二、基本农田保护.75三、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措施.80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目录第八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84一、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84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措施说明.85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预期效果.88第九章 土地利
3、用管制分区和重大工程建设.90一、土地利用管制分区.90二、土地利用重大工程.93第十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96一、上轮中心城区实施情况.96二、中心城区划定原则.99三、中心城区控制范围.100四、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102第十一章重点建设项目.105一、重点建设区域和建设项目确定依据.105二、重点建设区域说明.105三、重点建设项目说明.107第十二章区、县级市规划指标分解说明.111一、指标分解原则.111二、指标分解方法.112三、各区、县级市指标分解方案.113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117一、生态敏感性分区.117二、生态用地范围确定.118三、生态保护措施制定.
4、119第十四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20一、评价原则.120二、现状环境与资源分析.121三、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123四、环境减缓措施.125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26第十五章与相关规划衔接.128一、落实省级规划主要指标控制要求.128二、依据“十一五”规划,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29三、协调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130四、统筹交通规划,预留交通发展用地.134五、协调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协调生态建设和土地利用.137附表.128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目录附图:1、区位分析图2、土地利用现状影像图3、农用地空间结构图4.耕地现状图5
5、、建设占用耕地图6、耕地补充潜力图7、基本农田现状图8、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图9、基本农田调整图10、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结构图11、城市用地控制范围图12、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区引导图13、生态敏感性分区图14、生态结构规划图15、重点发展区域分布图16、城镇建设用地与城规对照图111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第一章关于规划编制工作一、规划目的1、编制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利于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2、有利于将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 例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落到实处;3、保证按照批准的广州市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 006-2 02 0年)用地、批地和管地,促进土地有序利用;4、有利于加强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强化土地利用监督,引导土 地高效利用,使土地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二、规划范围广州市行政辖区范围,按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72 86.55平方公里,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和从化市、增城市等十区两市。三、规划依据规划依据包括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编制期内国家、省发布的相 关政策文件,国家、广东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发布实施的各类部门 规划、计划等。四、规划工作组织2005年2月,经市政府同意,由广州市国
7、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开展广州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国土房管局 局长为副组长的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与此同期,广州市国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土房管局成立规划修编工作组,负责规划修编工作;并确定广州市城市规划勘 测设计研究院为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单一来源采购单位,具体负责 规划修编技术工作。2007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调整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国土资源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协助分管国土资源 工作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发改委、经
8、贸局、财政局、国土房管局、建委、交委、农业局、水利局、外经贸局、人口计生局、环保局、统计局、林业局、旅游局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 市国土房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房管局分管领导兼任。依照国家和广东省要求,天河、海珠、荔湾、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萝岗、增城、从化等区、县级市分别成立由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区(市)相关部门参加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领导小组,负责各自区(市)的规划修编工作;同时以各区(市)国土房管局为主导,抽调其他各部门相关 人员,成立各区(市)规划修编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规划修编日常沟通、协调 和技术负责工作,全面铺开广州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9、五、规划技术路线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现势性强、技术和政策结合紧密的特点,本次规划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 数,规划修编专题研究和前期研究为支撑,管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规划大 纲为重点,市区镇三级规划同步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衔接的 总技术路线。(一)修编组织如前所述,分别成立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广州市国 土房管局规划修编工作组、各区(市)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并分别确 定各级规划修编单位,确立广州市规划修编组织框架,做好修编组织工作,确 保广州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顺利开展。2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
1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二)基础调查采用更新基础上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规划修编基数,实事求 是,建立新一轮规划修编的科学、统一的工作平台。制订周密、翔实的规划修编资料收集工作方案,历时近2个月,广泛、大量收集全市40余部门的土地管理、各级城乡规划、各部门发展规划、经济 社会概况和自然环境状况,完成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研报告,形成政策法规基础资料汇编、规范性文件汇编和会议文件汇编、基础数据汇编、规划实例汇编等,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为规划修编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指标控制泾同管制 保障措施,|专题研究|!土地利用战略专题制定区、镇级规划 编制规范协助区镇规划上报5区镇
11、规划指导统筹协调区镇级规划战略定位I库桁礴4规划大纲生态适宜性与农用地 开发利用专题建设用地潜力 及用途管制专题规划修编理论、技术 方法、保障措施专题图1-1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路线战略与目标空间布局与管丁 土地节约、集约旃 耕地与基本农田丽 土地利用与生态蔽“两规胁调一 尬划实施保障福菽市政府组织上报 省国土浅源厅审至 国土赞源部窜tiT(三)信息系统建设针对上轮规划成果多是纸质文件,本次规划修编一方面要结合土地利用 更新调查现状信息,对上轮规划成果进行整理汇总,统一全市上轮规划成果,3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以镇级规划图基础整合为全市一
12、张图,另一方面组织研究建设全市统一的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以统一的数据平台为基础,应用统一的软件,全面、及时地控 制和掌握新一轮规划的实施和修改。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规划编制、规划修 改、用地预审、农用地整理等模块,采用新的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快捷、科学、准确地编制规划,而且能进行动态更新,实现规划编制、修改与土地行政管理 合一的目标。(四)专题研究拟定广州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广州市城市生态适宜性及农用地开 发利用研究、广州市建设用地潜力及土地用途管制研究、广州市土地利用 规划理论、规划技术方法和实施保障研究等四个专题的招标文件,组织专题 研究的全国招标工作,确定了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
13、等三家机构 为专题研究承担方,分别负责土地利用战略、生态建设与农用地开发、建设用 地与土地用途管制、规划技术方法理论与实施保障等四大专题十四个子项的研 究工作,局修编工作组组织了对专题研究的数次讨论论证,使之对规划大纲编 制提供充分的研究基础。(五)前期研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 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 005 32号)和省的相关要求,拟定“四查清、四对照”工作组织计划(查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社会经济目标对照检查、查清闲置低效用地与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与规划 保护目标对照检查、查清违法用地数量与处理要求对照检查)和七个重大问 题
14、研究工作组织计划(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城乡用地 结构和布局优化、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规划管理保障措 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土地供给关系),积极把握国家政策导向,重点对耕 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 刻剖析,明确了广州市新一轮规划修编的主线和重点。于2006年将前期研究 成果报市政府同意后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5月下发审查 意见。4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六)规划大纲抓住广州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重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基 础上,重点关注有效保护
15、基本农田和耕地的措施以及举办亚运会、国家(省)的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发展战略、行政区划调整、“泛珠三角”和“广佛都市 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城市化发展模式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关系等问题对广 州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以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内部提升改造、紧凑发展 新城、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控制建设用地 边界、强化土地复合利用为主线,编制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同 时,将主要规划指标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初步布局,以确保下一步规划方 案编制过程中,大纲确定的规划指标能在空间上得以落实。大纲编写过程中,多次与市发改委、市规划局沟通,数次组织专家研讨论证,并就耕地保护、
16、基 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等主要指标与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衔接,经多 方意见、数轮修改,完成规划大纲成果。2009年6月底,国土资源部下发国 土资源部办公厅对广东省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意见的函(国土 资厅函2 009 547号),原则通过了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七)三级规划同步编制依照国家文件要求,在市级规划修编启动以后,迅速启动各区、县级市 规划修编工作,转发关于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电200742号),敦促各区、县级市及时完成规划修编前期研 究工作;同时,下发试点镇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方案,拟定试点镇开展镇级 规划编制工作,后又拟定广州市
17、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引,指导镇 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形成市级、区(市)级、镇级规划互动编制体系,探索市、区(市)、镇三级规划联动编制的新模式。六、规划基础说明(一)行政区划调整本规划的行政区划为2005年4月28日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区划范围,除 5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特别说明外,本报告所称广州市“十区两市”指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 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和从化市、增城市(原行政区划为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芳村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和从化市、增城市)。新的行政区划较原行政区
18、划的 变动为:撤销广州市东山区、芳村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萝岗区。一是将原 东山区行政区域,白云区矿泉街道,天河区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2个居委、沙东街道部分区域划归越秀区管辖;二是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 辖;三是将番禺区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部分区域,东涌镇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四是将白云区的萝岗街道、钟落潭镇的部分 区域、天河区新塘街道玉树村、增城市中新镇部分区域、新塘镇部分区域划归 萝岗区管辖。表1-1行政区划调整前后各行政区面积对照行政区划调整前行政区划调整后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 地总计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 地总计东山0.01547.6165.01712.
19、6越秀151.83038.9168.913359.63荔湾47.1142 5.6135.71608.4荔湾1309.142 89.4668.3662 66.89越秀72.4812.75.5890.6海珠1604.16154.71436.479195.26海珠1604.16154.71466.192 2 4.9天河4397.18833.442 7.7013658.22天河4656.39760.6400.014817.0白云40701.32 3546.02 2 01.2866448.60芳村12 62.12 863.8470.04595.8黄埔2 346.75130.61348.66882 8.9
20、5白云592 00.92 812 3.12 190.289514.3番禺42 098.62 52 2 5.2972 8.9577052.06黄埔3088.57033.61854.511976.6花都73737.92 152 9.5152 9.2296796.58番禺67603.931845.82 52 12.012 4661.6南沙2 5505.3662 0.615560.847786.69花都73737.92 152 9.51636.596903.8萝岗2 9166.09151.11005.963932 3.07增城144614.72 3790.16003.0174407.8增城134869
21、2 1367.852 83.1016152 0.8从化177187.714565.26588.4198341.3从化17718814565.26668.0919842 1.0合计533075.4149452.54612 6.872 8654.8合计533075149452.54612 6.872 8654.8行政区划前后,广州市土地控制面积没有变化,但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 区、县级市的相关地类面积有所增减,规划地类数据发生了变化。天河区、白 云区、番禺区、增城市等划出部分土地,行政面积有所减少,相应的耕地保有 量、基本农田、建设用地面积等规划基数有所减少。南沙、萝岗则为新设行政 区。按照行政区划
22、调整后区域内各地类统计面积为各区的规划基数。(二)规划期限6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要求,本次修编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 基期,以2010年为近期规划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三)规划基数及转换根据上层次规划要求,各地的规划基础以上报的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数据为准,行政区总面积为728655公顷。主要基础数据如下:(1)200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49453公顷(2007年建设用地规模已达 160038公顷),占广州市总面积的20.51%,其中城乡用地121482公顷、城镇 工矿用地85795公顷、农村
23、居民点用地3568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386公顷、水利设施用地9327公顷,风景名胜设施用地1438公顷,特殊用地2820公顷。规划基数转换主要涉及独立工矿用地和特殊用地的转换,现状独立工矿用地一 分为二,其中的独立建设用地为11008公顷,采矿用地3477公顷;现状的特 殊用地也一分为二,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1438公顷,保留原属性的特殊用 地2820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不受基数转换 影响,保持原规模不变。(2)2005年农用地规模为533076公顷,占广州市总面积的73.16%,其 中耕地保有量为135880公顷,耕地保有量中实有耕地104150公顷(200
24、7年 实有耕地为86098公顷),可调整农用地31730公顷。2005年基本农田保护区 任务数为137681公顷。(3)2005年的未利用地为46127公顷。基数转换后,由原包括未利用土 地和其他土地两类,转换为包括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三类,分别为 35499公顷、1894公顷和8734公顷。(4)2005年人口数据采用广东统计年鉴2006统计数据,2005年底 广州市常住人口为949.68万人(2007年常住人口为1004.58万人),同年统 计年鉴农业人口 2 2 9.39万人,非农业人口 72 0.29万人(等同于现状城镇人口)。(5)其他各项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广州市统计年鉴数为准
25、。(四)与其他城市比较根据各大城市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05年,上海市建设用地240066公 7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02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顷,占上海市行政区面积的2 9.14%;2006年,深圳市建设用地92473公顷,占深圳市行政区面积的47.35%;广州市建设用地占行政区面积的2 0.51%,相 比其他特大城市的建设用地比例,广州仍有较大的用地扩展空间。七、图件编绘说明规划以2006年变更调查数据为底图,运用Autocad2 004、arcgis9.0等 软件进行绘制,图件成果包括jpg格式和以shape格式存贮的电子图,能够转 换成arcgis系统可用的格式,
26、数据坐标采用西安1980坐标系。图件由规划图件和分析图件两类构成,规划图件是广东省市县级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技术指引要求必需的图件,并按照国家要求将土地利用功 能分区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分布图、中心城区土地利 用规划图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图纳入必要图件。1、土地利用现状影像图:含行政边界,政府驻地标记,河流、水库、湖 泊及山脉名称,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名称及图例等要素。2、土地利用现状图:含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斑,行政边界,政府驻地标 记,河流、水库、湖泊及山脉名称,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名称及图例要素。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在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规划图基础上,重点规
27、划 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建设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 区等用途区,落实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城镇和村镇建设用地等,同时反映 交通布局、生态保护区、重点园区和项目等要素。4、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规划图:在土地利用现状图反映规划的交通布局、各类园区和重大项目等要素,划定禁止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 限制建设区。5、土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图:在现状图上标出“三旧”改造、25度以下 园地山坡地改造、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围海造地等各项重 大工程开展的类型、范围、面积、时序等。分析图件主要是对相关内
28、容辅助分析的图件,包括区位分析图、建设占8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02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用耕地图、耕地补充潜力图、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图、基本农田调整图、城镇建 设用地空间结构图、城市用地控制范围图、生态敏感性分区图、生态用地分布 图、近期重大建设项目分布图、重点发展区域分布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 市规划协调图、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区引导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心 城区土地用途分区图等。八、规划修编方法广州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在组织方式 上落实多方参与的“20字方针”要求,在技术方法上则基于实事求是,寻求 刚性与弹性结合以及制约供给、引导需求。
29、(一)“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府组织,成立市、区(县级市)工作领导小 组;加强发挥专家作用,强化咨询论证,2008年9月组织召开了规划大纲咨 询会议;加强相关部门协调、强化合作规划,与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多次沟 通协调;加强公众参与进程、强化民主决策,在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加强多方案论证、强化科学决策,2008年H月对规划大 纲、2009年10月对规划成果征求了各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意见。通过“政府 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使规划体现出组织性、协调性、科学性,体现公众思想和集体智慧。(二)实事求
30、是、刚性与弹性结合、制约供给与引导需求坚持实事求是,采用最新的土地利用调查图为广州市新一轮规划的基础 图件,并基于此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各类用地进行科学规划,保证“数据真实、方法得当、目标科学”,争取实现“数、图、实地”三者统一。严格落实下达 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保有量等强制指标,结合广州的发展,对用地指标 的分配和用地的空间布局提供一定弹性,增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适应性;坚 持以土地供给能力起主导作用的供地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争取在指标计划范围内既能实现土地供应,又能注意发挥土地市场机制的作9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用,促进土地
31、资源优化配置。九、规划公众参与总结为强化民主决策,在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网组织进行问卷调查,加大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力度。所调查题项包括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了解程 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各级规划审批机关等内容,得到广大市民踊跃参加投 票和参与评论,并提出“加强合理开发规划,控制土地价格”、“物尽其用,保护环境,爱护资源,保持生态平衡”、“要将土地作为经济调控/改善生态环 境的资源和手段”等建议,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到一定借鉴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河卷调查请您为广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献策。对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我局表示衷心的感谢,1、埴表人年龄:O其它。20岁以下2、埴表人学历:02
32、0-35岁035-50岁o 50岁以上o初中3、埴表人职业:O高中O大专O大学本科以上o公务员o事业单位o企业O个体4、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如何?o很清楚O一般o不太了解o根本没听说过5、你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渠道是什么?o职业工作涉及o报纸o网络o其他途径6、你知道“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吗?o知道o不知道7、你知道我国实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吗?o知道o不知道8、你知道我国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吗?o清楚。一般o不知道9、你认为广州市目前建设项目的用地情况是:o不翳节约 O正常o比较节约o节约10、你认为广州市目
33、前的生态保护区面积:o很多O适当o略少。太少11、你认为广州市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是:o市人民政府 o市人大o省人民政府 O省人大o国务院12、你认为各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是:一区(县级市)一区(县皴市)-士 一士 I-。人民政府。人大。市人民政府。市人大13、你M为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是:一aio廿m._u-区(县级市)一区(县级市)O镇人民政府。镇人大。人民政府。人大o省人民政府 O省人大o市人民政府 O市人大图2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卷调查10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十、规划特点与创新(一)融入规划编
34、制新理念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简称“规划”)把经济全球化、要素市场化、土地资产化、弹性规划、多元参与社会化及精明增长等规划新理念融入到规划 编制之中,对增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促进规划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规划立足广州区位特点,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运用经济、信息一 体化的全球化理念,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与生产要素 配置和市场化的良性结合,引导各类用地的合理布局。2、规划在土地优化配置的资产化理念指导下,将每寸土地都视作城市发 展和城市经济增长的资本,力求通过规划形成良性的资本结构,进行良好的资 本运作,促进城市的良性循环,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集约、高效。3、规划运
35、用多元参与的社会化理念,落实了“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 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针,促进了规划的民主决策。4、规划运用城市发展的精明增长理念,强调城市的发展要融入区域整体 生态体系的均衡和公平,通过划定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农用地保护边界,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增长。(二)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建立与相关规划协调平台,促进规划衔接规划注重编制方法创新,在总结上轮规划编制特点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改进上轮规划“自上而下、层层下达指标”的规划编制方法,由“由上至下”的做法转变为“由上至下、上下结合”。“由上至下”体现中央宏观调控和耕 地保护要求,以国家、省规划和技术规程为指引,严格
36、落实省下达的约束性指 标;“上下结合”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分析地方实际需求,根据发展重 点和真实需要安排指标、落实布局。规划在理清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与本 规划的相互关系基础上,通过建立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平台,促进了规划的衔接。规划通过与正在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规划与相关规 11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02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划在采用基础数据的来源和口径实现了统一和对接;通过探讨城市规划与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和标准对应统一基础上,建立了“两规”合一
37、的空间信 息基础平台,实现了“一图双坐标”;通过明晰规划主导任务和内容,做到了 在城市发展定位、主要社会经济数据和重点发展区域和项目、建设用地空间布 局和方向等方面的一致性。(三)体现土地利用战略统领地位规划中土地利用战略的制定综合考虑了上位规划要求(政策导向)、城市 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目标导向)以及土地利用问题(问题导向),以落实政 策、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优化、协调”两大土地利用战略,并将主战略进行层层分解,提出“内部提升改造、外部理性引导”和“控制用 地边界、土地复合利用”的战略指向,并在各章节中以规划内容对土地利用战 略进行落实。从战略缘起、战略提出、战略指向到战略落实
38、,“优化、协调”的两大战略主线贯穿了规划始终,使规划紧紧围绕“优化、协调”进行战略部 署,体现出广州市新一轮规划关注的重点方向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四)构建广州特色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在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要求下,通过边界控制和土地复合利用的战 略部署,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广州特色的“山、城、水、田、海”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基于生态角度探索了“山城”、“城 水”、“城田”、“城海”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实现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目 标创造了基础条件。这种以生态要素为主体,研究生态要素与建设用地关系的 土地利用模式探索,对广州市环境友好建设、土地优化利用、城市良性发
39、展具 有重大意义。(五)对不同管制分区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在强调土地用途分区基础上,对广州市域明确划分出禁止建设区、允许 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并针对不同分区的主导要求,实行差别 化的土地利用政策:对禁止建设区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 发建设活动;对限制建设区土地利用进行严格管制、适度建设;对有条件建设 12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关于规划编制工作区进行弹性控制,严格管制;对允许建设区以优化调整为主、大力建设为辅。土地利用指标分解非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各行政区各类土地管制分区分布情 况、城市发展战略和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差异化土地政策,对各项
40、指标进行差 异化安排,充分体现各行政区土地利用的主导功能。13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土地利用现状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地理区位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 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 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
41、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 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二)土地资源特征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北向南降低,最高 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 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系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 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 为以下几种:(1)中低山地。是海拔400-500米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广州 市的东北部,一般坡度在2
42、 0-2 5度以上,成土母质以花岗岩和砂页岩为主。这 类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2)丘陵地。是海拔 400-500米以下垂直地带内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地、盆谷地和平原之间,在 增城市、从化市、花都区以及市区东部、北部均有分布,成土母质主要由砂页 岩、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这类土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3)岗 台地。是相对高程8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或低平坡地。主要分布 14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土地利用现状在增城市、从化市和白云、黄埔两区,番禺区、花都区、天河区亦有零星分布,成土母质以堆积红土、红色岩系和砂页岩为主。
43、这类土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也很适宜种水果、经济林或牧草。(4)冲积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流 溪河冲积的广花平原,番禺区和南沙区沿海地带的冲积、海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5)滩涂。主要分布 在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新垦镇沿海一带。(三)气候特征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横跨北回 归线,年平均温度2 2 C,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
44、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 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四)社会经济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 增长,对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二十多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约14%的速 度持续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常年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三位(仅限大陆地区,不含 港澳台)。广州已成为工业基础较雄厚,第三产业发达,国民经济综合协调发 展的中心城市。2007年,广州市各区、县级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中部、东部、南部、北部片区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2007年,中部片区(天河、越秀、荔 湾)GD P为2 799.78亿元,占全市GD P的39.7%
45、,比重最高;其次是东部片区(萝岗、黄埔、增城)GD P为1656.51亿元,占全市的23.5%;南部片区(番 禺、海珠、南沙)、北部片区(白云、花都、从化)GD P分别为1355.89亿元 和12 38.6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9.2%和17.6%。初步核算,2007年,广州市 实现生产总值(GD P)705。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比增长14.5%。15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5年广州市土地总面积为72 86.55 平方公里(未含海域面积),其中农用地为5330.75平方公里(799.
46、6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6.18%;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53平方公里(2 2 4.18万 亩),占土地总面积2 0.51%;未利用地面积为461.27平方公里(69.1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33%。建设用地,未利用地,46127149453公顷,公顷,6.33%农用地,533075 公顷,73.16%图2-1 2005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一)农用地2005年全市农用地面积533075公顷(799.6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73.16%。其中,耕地面积135880公顷(2 03.82万亩,含可调整用地),占农用 地总面积的25.49%。除可调整农用地,全市园地面积8455
47、0公顷(12 6.83万 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5.86%;林地面积256662公顷(384.99万亩),占农 用地面积的48.15%;牧草地面积88公顷(0.13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02%;其他农用地面积55895(合83.84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0.49%。耕地,135880公顷,25.49%其他农用地,牧草地,55895公顷,88 公顷,10.49%图2-2 2005年广州市农用地现状结构16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土地利用现状1、耕地耕地为广州市农用地中第二大构成地类,2005年广州市共有实有耕地面 积104150公顷(156.22万亩),可调
48、整农用地面积为31731公顷,合计耕地 面为13588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8.65%,占农用地的2 5.49%。按农 村人口计,广州市人均耕地面积0.89亩/人。作为老中心区的荔湾区和越秀区 基本上已经没有耕地;而海珠区、天河区和黄埔区由于本身耕地面积较少,变 化量有限。连片分布的大面积耕地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域北部的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主要是因为广州市北部地形上属于山地丘陵地区,政府在国土开发上 上一直实行“北优”政策。2、园地含可调整用地,全市园地(包括果园、桑园、茶园、橡胶园和其他园地)共110082公顷(165.12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11%。主要分布在市 内丘陵和
49、山地边缘地带。3、林地林地为广州市农用地中比重最大的地类,含可调整用地,全市林地(有 林地、灌木林、其他林地等)面积共257211公顷(385.82万亩),占土地总 面积的48.25%。成片较大面积的林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花都区山前旅游大道以 北、以及从化和增城等北部城市。4、牧草地全市牧草地面积很少,含可调整全市牧草地仅约为104亩。5、其他农用地含可调整用地,包括禽畜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田坎等其他农用地共计6152 9.43公顷(92.29万 亩),占土地总面积8.44%。其他农用地主要分布在番禺区的北部,花都区的 西南部、白云区的北部以及增城市的
50、东北部。(二)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149453公顷(2 2 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 的20.5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21482公顷(182.2 2万亩),占建设用 17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 006-2 02 0年)土地利用现状地面积的81.28%;交通水利用地面积23713公顷(35.57万亩),占建设用地 面积的15.87%;其他建设用地,4258公顷,2.85%交通水利用地,23713公顷,15.87%图 2-3 2地结嘴整段81.28%1、城乡建设用地2005年广州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214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67,其中城市用地、建制镇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