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8 ,大小:202.04KB ,
资源ID:5158713      下载积分:14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1587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高一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1、高一语文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暑旱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 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_的宏愿与胸襟。 (2)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辛弃疾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着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2、。【注释】卢国华:丽水县志:“卢彦德,字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福建通志职官志:“卢彦德,丽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绍熙间任。”汉代置绣衣使者,均衣绣持节,捕逐盗贼。宋代提刑使即为其官。(1) 作者运用哪些手法塑造卢国华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词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野次:野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3、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B.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C.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D.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寄怀李建勋(唐)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注释】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首诗歌中,作者以简练质朴

4、的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B.首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一样,都直接表现了自己的游子处境。C.颔联中的“闲”字表明作者没有能为建功立业之事忙碌,只能无聊地悲叹世路难行,看似轻省,实则重于千钧。D.诗歌运用虛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的现实之景与自己的想象联结起来,以虚写实,拓展了诗歌意境。(2)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B.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各题。 送李九贬南阳钱起玉柱金罍醉不欢,云山驿道向东看。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霜降幽

6、林沾蕙若,弦惊翰苑失鸳鸾。秋来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注】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1)作者如何以“送”贯穿全诗?请简要分析。 (2)请概述诗歌颈联表达的丰富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释】城北门:成都城北门。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B.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C.“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送僧往湖南刘商闲出东林日影斜,稻苗深浅映袭裟。船到南湖风浪静,可怜秋水照莲花。(乙)送濬上人刘商木落山前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注)。眼看庭树梅花发,

8、不见诗人独咏歌。【注释】头陀:行脚乞食的和尚。(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闲”字写出僧人出东林乃随性而为,犹如白云无心出岫。B.甲诗运用光影、色彩对比,写出僧人与自然妙合无痕,富有禅意。C.甲诗末句僧、秋水、莲花融为一体,烘托了一种凄清的氛围。D.乙诗中的落叶、寒山与老僧构成一幅淡远萧疏的画面,诗中有画。(2)这两首诗皆为送别诗,请简要分析二者情感的不同。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巴岭答杜二见忆严武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可但步兵偏爱酒,也知光禄最能诗。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注释】杜二,即社甫,因排

9、行老二有此称。严武,唐朝中期诗人,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严武虽为武夫,亦能作诗,他与杜甫常以诗歌唱和。(1) 概括作者和杜甫的深厚情谊的表现。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州近 , 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注释】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沧州:滨海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A.“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情谊真挚。(2)诗歌颔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联不同,请赏析这种写法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间武均州报已复西京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

11、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注释】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指洛阳。朝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墓前往祭扫。(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12、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唐高适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B.“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C.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13、。D.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北宋)晏几道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注释】终了:纵了,即使写成。(1)全词抒写_(之情)。用词典雅精致,如下阕为避免直白重复,分别以_、_指代书信。 (2)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请从上阕赏析词人是如何抒写伤心语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建康层楼(元)王冕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

14、登临客恨饶。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江山如画思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1) 诗歌第一联以“_”字写出了层楼之高,以“_”字写出抒情主人公愁绪之多。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艺术特色。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

15、: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磔。黄云陇

16、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注: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磔,zh,张开。(1)“事长征”的意思是_,交代了“男儿”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注释】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

17、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B.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C.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D.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1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

18、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 , 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本词上片写景,

19、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2)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 1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南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 , 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注)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

20、铗归来兮,食无鱼。”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1)“菱花”是生活用品_,“杜陵”指诗人_。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屯田词(唐)戴叔伦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注释】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

21、,“屯田”又称为“营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1) 本诗依次叙写了屯田农民种麦、_、_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期人民悲惨命运。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杜 牧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注释】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 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

22、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B.“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C.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D.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2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

23、,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注释】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B.“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C.“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D.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

24、有“正”意。B.“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C.“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D.“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2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 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未甘身世成虛老,待见天心却太平。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释】王令:短暂的一生

25、是在贫困交加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政权的进扰。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蜕,指白虹,却;此处指“返回”。去:作“来”讲。浑:简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B.颔联作者感叹自己虽然不甘身世贫贱,但奈何老去,只好消极地等待明主出现,返回到太平盛世去。C.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D.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见识。(2)这首诗

26、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样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五连驿忆弟曾国藩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既紧扣题中“早发”二字,又直接写出了奔波中的感受,凌晨出发,天天如此,劳碌疲惫,确是苦不堪言。B.第四句写万山环绕让诗人感到路途的艰辛,鸡鸣破晓反衬诗人身处环境的空寂,一“苍”字又增添一份悲苦苍凉之意。C.尾联大壑、高崖与劲风等意象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借助雄浑阔大的意境,彰显自己能够回到弟弟身边的坚

27、定信念。D.全诗以情绪的流动起伏贯穿其中,对思念之情、宦路之苦反复咏叹,感情真挚,格调苍凉,收到悠远绵长的艺术效果。(2)本诗颈联“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广受后世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 2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晚唐】许浑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注释】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 ) A.无锡B.镇江C.南京D.苏州(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B.“

28、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C.“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D.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刘秀才许浑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花。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注释】许浑: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鄂杜: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

29、(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多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B.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C.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D.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对比,颈联则由近及远、以动衬静。(2)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请简要分析。 27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注(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注释】此

30、词相传为李白所作。(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B.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C.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D.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2)这首词的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何妙处?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8(2019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31、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2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本词

32、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鴻红袖

33、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3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九日水阁(宋)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

34、,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绝句首联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树”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B.颔联两句对仗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这两句从正面写九日赏菊。C.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的消沉,而是在一

35、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杜甫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注】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

36、“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B.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C.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D.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2)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33阅读下面这首

37、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释】部曲:即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急急符:紧急命令。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於菟: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五、六句夸

38、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34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昧旦出新亭渚梁徐勉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注释】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

39、风拂面的畅快之情。B.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C.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D.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2)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3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40、”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C.“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3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

41、列小题。 广陵赠别 (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3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注释】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4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3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其二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注释】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中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