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3目 录1 总论11.1 项目名称11.2 建设地点11.3 建设单位11.4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4.1 教改试点专业:21.4.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1.4.3 师资队伍建设41.4.4 课程改革51.4.5 教育教学研究51.4.6 学生综合素质61.4.7 社会服务工作9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内容11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1.7 主要建设内容121.8 总投资及构成131.9 基本结论141.10 项目法人组织与法人代表172 建设意义和
2、必要性182.1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强省战略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182.2科教兴川为高职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2.3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02.4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高职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12.5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22.6学院的建设发展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基础223 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233.1学院“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233.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253.3项目的实施策略和联动建设项目273.4项目建设内容及分项目建设内容与目标293.5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
3、设项目可行性分析393.6项目中各专业群主要建设内容与目标494 建设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645 资金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656 建设实施进度考虑667 环保、安全与保密、节能、消防等问题678 预期效益分析679 对招标投标的基本考虑68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 总论1.1 项目名称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1.2 建设地点四川省成都市1.3 建设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4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成都航空工业学校始建于1965年,隶属原中国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举办高职
4、教育;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全国首批(14所)改建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学院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划转到四川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的高职院校;2002年,学院即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32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学校;2003年,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教育50所院校长联席会议单位,是四川省唯一的一所高职学院;2004年,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首批重点支持的全国数控技术、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长培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四川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技术教育
5、先进单位。学院占地1009亩(成都市龙泉驿区新校区第一期807亩正在建设中),建筑面积11万m2,图书馆藏书35万册,专任教师258人,兼职教师127人;设有航空制造、航空机电、航空电子、计算机、建筑、城建与环境、管理、民航服务8类31个专业(目前开设有23个专业),其中省级精品专业6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全日制在校生4880人;教学仪器设备原值3100余万元。“十五”期间,学院以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为奋斗目标,依法治校、从严治教,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航空为依托,立足四川,面向全国,培养
6、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努力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尤其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发挥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成效显著。1.4.1 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教育部首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于2003年12月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中期考察,获得了运行良好的最高评价。省级精品专业(6个):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7、和物业管理专业,于2006年11月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高职高专教育精品专业。学院特色专业(2个):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和航空服务专业。两年制试点专业(4个):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和市场营销专业。1.4.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在面向国防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办学过程中,秉承“航空报国、质量第一”的办学传统,突出重点,不断加强和深化与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特别是航空工业企业的合作,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深入航空企业为主体的大型军工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进行广泛调研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并开展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借鉴CBE、“双元制”、“三元制”等教育模式,在
8、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的指导下和企业的主动参与下,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原则,依托国防航空工业企业等企业,构建并实施了基于产学合作教育的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同类院校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1)“双循环工学交替”模式:学院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等航空企业产学合作,在制造类专业实施了“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践”培养模式。该模式于2000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学院与四川航空公司
9、等企业密切合作,在民航服务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一条龙”式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该模式于2004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三方”合作模式:在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与教育服务中介机构、数十家专业软件厂商“三方”合作,按照“提供优质服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利益共享、成本分担”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该模式于2004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4)“订单式”、“定制式”合作培养模式:学院先后与空军5719厂、上海泰永企业有限公司、成都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学合作,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10、、模具设计与制造、物业管理等专业以“订单式”、“定制式”方式校企联合培养专门人才。(5)“双证制”模式:依托航空企业、建筑企业、计算机公司,基于反向设计原理,在机械、建筑、计算机各个专业开发并实施了凸显高职教育特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双证制”和“多证书”培养模式。集成上述各种教育模式申报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200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4.3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坚持“师德为本、师能为重”的建设理念,把师资作为学院办好高职教育的第一资源,坚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标准,大
11、力加强“一专多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院300多名专兼职教师中(专任教师25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0人,教授和教授级高工20多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均达到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35%;培养了专业带头人23名,教学和课程带头人40名;先后有14名教师荣获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称号,四川省和成都市劳动模范称号;在学院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高职教育的专家学者,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12、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关键条件,形成了学院的师资品牌特色。2005年学院被评为四川省“十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1.4.4 课程改革学院积极推进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的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已有一批课程取得明显实效,在本校、四川省乃至全国都起到了示范作用:(1)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课程20门;(2)校级精品课程13门;(3)省级精品课程11门;(4)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 2003年2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2004年2门:数控机床与操作和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2005年1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2006年2门:机械制造技术和机械制图
13、与计算机绘图(公示中)。学院的课程建设已跻身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领先行列。学院申报的“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于2004年荣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4.5 教育教学研究学院创造性地将高职教育研究作为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2000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教育部课题 8项,省级课题 17项,立项的校级教育科研课题66项;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校外专业期刊和核心期刊160篇,有数十篇论文获得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全国五年制高职教育协作会、四川省教育厅哲学与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等优秀论文奖;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
14、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学院的教育研究蔚然成风、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和特色之一。1.4.6 学生综合素质(1)毕业生持“双证”走上岗位在已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领域,学生获证率超过97%。(2)学院团体获奖 2001年以来,连续5年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连续12年,获得“成都市红旗团委”称号; 2004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计算机(微机)调试员全国技能大赛四川省预赛学生组团体一等奖,中国空姐“百丽丝”杯第二届空乘院校展示会团体银奖、
15、航空知识和航空英语团体金奖; 2005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优秀组织奖; 2006年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组织奖。(3)学生个人获奖学生多次在全国和四川省的有关专业比赛中获奖: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奖情况:1999-2005年,共荣获全国大专组一等奖1项、全国大专组二等奖3项,四川省二等奖1项、四川省三等奖3项、四川省成功参赛奖1项。 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情况:1999-2005年,先后获得四川省一等奖1项、四川省二等奖1项、四川省三等奖2项。 参加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获奖情况:2004、2005年,学院学生参加全国第一、第二届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
16、赛,均荣获四川省第一名和全国比赛二等奖(第四名)。 参加各项技能大赛获奖情况:2002年,学院学生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美国EDS公司举办的三维CAD设计大赛,获得了三等奖,是唯一获奖的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学院学生参加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有5人荣获三等奖、6人荣获优胜奖,其中的2名同学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1人荣获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床第5名(获技师称号);2006年参加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3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加国家比赛的选手中,学院有1名;2004年,学院学生参加不区分职工和学生的“计算机(微机)调试员全国技能大赛”
17、四川省预赛,8名一等奖中有3人是学院学生(获技师称号),分列个人第3、4、5名;2004年,学院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荣获仿真1111项目三等奖;2004年,参加中国空姐“百丽丝”杯第二届空乘院校展示会,6名学生进入前30名;2006年,参加成都市程序员设计大赛,前十名获奖者中学院学生占4名,分列第2、4、8、9名。 参加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情况:200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荣获四川赛区一等奖2项(四川76所高校共评出一等奖10项),是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高职高专院校。2006年,参加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荣获全国银奖1项。 学生综合素质获奖情况:
18、学院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和成都市青年志愿者行动等活动,有一批学生获得了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四川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先进个人、成都市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等众多奖项;2006年参加“航天杯”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学院作为四川省唯一参赛院校,一名同学获得“特别激励奖”和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形象大使”。学院坚定不移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能力培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意志品质、敬业精
19、神、职业道德、合作精神等)和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1999年以来,学院8届近6000名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3%以上。其中,2001届(447人)、2002届(780人)、2003届(825人)、2004届(1027人)、2005届(1031人)、2006届(1380人)六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了91.7%、92%、93%、95.3%、95.5%、97.5%,学院连续五年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就业跟踪调查企业反映,学院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业务能力强、“上手快、成长快、发展快”,深受企业
20、欢迎。1.4.7 社会服务工作(1)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近三年来,先后为成都发动机公司、成都航空仪表公司、四川斯耐克马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中航川西机器(3207)厂、中航三江机械厂(570厂)、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厂、兵器209所等国防军工企业在职职工以及成都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的在职职工提供数控技术、CAD/CAM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785人);对四川省建筑类291家非国营企业的工程师和二级建筑师进行培训(1400人);为成都第三产业协会、西南交大物业公司以及
21、众多物业管理公司、物流公司、证券公司开展职业资格考证培训(1060人)等,累计超过3000人。(2)拓展高职学院功能,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在做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学院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项目。统计数据表明,“十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了立体艺术品计算机设计及专用数控设备、数控机床改造、精密高速油压自动旋转机床控制系统技术改造、旋转体拉深件模具CAD软件系统开发、典型数控系统应用性对比研究、减震器示功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系统、纸令自动翻面机电控系统、国家粮库粮情监控系统、兰州方圆保洁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干部考核网络化测评分析系统、城市交通集中监控系统、成
22、都市成华区税务目标考核系统、智能化多用途环境测控系统、成都发明专利与主导产业发展研究等十余个项目的技术研发,累计金额超过28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院工程训练中心还承担着军用与民用车辆减震器的开发、生产、鉴定的任务,“十五”期间的产值超过2000万元,其中研发的某型号陆军军工产品已成功获得军方认证,并已经开始小批量定型生产。(3)发挥学院辐射带领作用,服务区域、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学院有效利用区位优势、龙头地位优势、品牌效应和较为先进的设备条件、技术优势,发挥学院的辐射带领作用,近三年来,先后为成都市教育局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师95人;为四川省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进行计算机技
23、术培训(1500人);为四川大学、成都学院、成都电力职工大学、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拓普信息职业学院等学校开展金工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2202人次。特别地,从1995年开始,学院率先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改革,与四川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合作,承担了四川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技能鉴定、考证工作,为四川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11年来,鉴定、考证考证学生达到68万人次。学院本着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懈追求,以高质量的内涵建设,不仅打造了高职教育的品牌,而且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探索出了一条集质量、特色、品牌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之路。原中共中央政治
24、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先后视察学院,对学院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和重点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是:阐述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论证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其中包括指导思想和学院的建设目标,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和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年度资金安排,建设实施进度考虑,保障机制和措施,预期效益分析以及招投标的基本考虑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点研究内容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群建设工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5、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同时研究经过这些项目的建设,大力加强学院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工作,显著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学院服务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航空工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和能力;凝炼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理念,共享教学资源,推广成功经验,起到示范、导向和引领作用。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4)国
26、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5)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6)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7)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8)国防科工委关于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科工人2006100号);(9)国防科工委关于国防科技工业高(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科工人2006712号);(10)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11)
27、四川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12)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1.7 主要建设内容以重点专业群建设工程为主体,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两翼。通过“一体两翼”项目建设,实现“内外兼修、有无并举”,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内外兼修、有无并举”是指:以教育研究为先导,以平台建设为技术支撑,大力加强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的内涵建设;整合外部资源,加快学院外延(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发展,强化对外社会服务;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有形
28、资源),树立学院的品牌(无形资产),办出学院的特色。1.8 总投资及构成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500万元,四川省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2000万元,省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资助500万元(见表1)。表1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总投资及构成 单位:万元来 源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工业企业学校自筹金 额250030005002000合 计8000总投资中,重点专业群建设工程7600万元,其中包括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900万元,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5900万元(含实训基地基本建设2600万元、教学仪器设
29、备3000万元、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300万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600万元(含课程500万元、教材100万元),不可预见费200万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200万元;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200万元(见表2)。表2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支出计划 单位:万元项目高职教育研究重点专业群建设(主体)资源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实训条件课程改革不可预见实训场地仪器设备技术服务小计200900260030003006002002005900合计2007600200总计80001.9 基本结论(1)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所包含的重点专业群建设工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
30、发展研究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是学院“十一五”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项目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对以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和具有行业特色的重点专业为核心的3个专业群的建设,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和具有示范作用、可推广的理念、机制、制度、经验等;通过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为重点专业群各个具体项目内容的建设提供理论导航;通过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2)该项目所确定的制造类、电子信息类和民航服务类3个重点专业群,具有鲜明的行业和地方特色,坚实的行业企业背景,优良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大多有十余年高职教育的实践,在具有行业针
31、对性特征的同时,又具有融合技术先进性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其中的4个专业已是省级精品专业,2个专业为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通过对重点专业群的建设,完善专业设置和建设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创新基于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3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并形成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建设3个“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环境一流、管理创新、市场机制运行,规模与多样性结合、真实工程环境,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区域共享型综合化、开放型,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国内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性实训基地”;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
32、以上,省级精品课程5门以上,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20门以上;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0本以上,出版高职高专教材(含立体化教材)35本以上;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建设5个左右国家重点专业,8个左右省级精品和特色专业;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20个以上相关专业为支撑的3个特色专业群,增强面向以航空制造业、民航运输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发展。(3)该项目所确定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已经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并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成果。长期以来,学院一直把高职教育研究作为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
33、进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本着“源于实践、指导实践、高于实践”的研究理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的研究工作。2006年,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设立在学院,为学院更好地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通过实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开展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明确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进行适合中国国情、体现四川地方和行业特点、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理论研究,探索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开展高职院校研究,指导高职高专院校创新体制机制,准确定位,特色发展;开展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合作发展机制研究,指导高职院校创新
34、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开展高职教育专业评价研究,建立高职教育精品专业评价标准,指导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开展富有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为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搭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理论导航;开展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研究,促进高职院校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开展对高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实证研究,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高职教育研究和实践,要出一批(5-10项)研究成果;要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切实起到指导作用;要努力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5、,开创新的局面,不仅为学院重点专业群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推动四川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科学发展。(4)该项目所确定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已经具备良好的人员、技术和设备条件。学院是四川省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学校,具有十多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无纸化考试系统开发、推广和应用的经验。2006年,四川省教育厅将学院确定为推广优质教学资源使用的牵头学校,使我们肩负有丰富优质教学资源和建设共享平台的重任。通过对该项目的建设,一是引进、培养1-2名高水平的信息技术领军人物,组建网络平台研制、开发、使用、维护团队;二是搭建网络平台硬件系统;三是研制、开发基于In
36、ternet的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技术支撑,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提升优质教学资源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能力。同时,该平台还将成为推广教学资源建设经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交流平台。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在现有良好条件基础上,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四川省财政专项资金、省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资助的专项资金以及学院自筹资金,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办学综合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为学院今后长期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导向和推动
37、作用,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本报告提出的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实施办法和实际所涉及的资金筹措是合理可行的和可以实现的。1.10 项目法人组织与法人代表1.10.1项目法人组织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10.2项目法人代表吕光军(院长、党委书记)1.10.3项目法人组织主要成员符安轼(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蕴启(党委副书记)陈玉华(副院长兼四川省高职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位(副院长)魏春霖(副院级调研员兼计划财务处处长)郑良中(组织人事处处长)李学锋(教务处长兼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辛绍伟(科技处处长)李永莉(审计处处长)田 茂(后勤管理处处长)刘建超(机械工程系主
38、任)林训超(电子工程系主任)王海春(计算机工程系主任)武智慧(管理工程系主任)2 建设意义和必要性“十一五”时期是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加快城镇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时期,是四川省工业强省,打造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是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旺盛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此,在这个时期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就是要以点带面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引导高职院校尽快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和服务经济社会
39、发展的能力,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以建成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来凝聚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共识,优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环境,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引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1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强省战略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快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民用核产品等高技术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制造业信息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集群化战略和产业升级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
40、级,确保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然而,我省目前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特别是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匮乏,极不适应四川省工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影响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因此,四川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提供了契机。在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同时,四川还将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传统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丝绸、纺织、皮革、采掘、建筑等传统产业,推动这些传统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升级。由于大量的技术人才需要进行专业知
41、识更新和专业技能提高,或者接受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这也为高职院校发展成人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此时,特别需要建设一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楷模,引领高职院校准确定位,科学发展,各显特色,满足四川省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对各行各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提出的迫切需求。2.2科教兴川为高职教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实施科教兴川及人才强省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5年累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教育将支出917亿元,年均增长10%。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
42、育,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需要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增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四川省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为101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预计到2010年,四川高等教育达到全国高等教育平均发展水平,每万人口中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数达到180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左右,存在着巨大的高等教育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人口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四川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为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建设学习型社会,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社区教育等也为学
43、院拓宽了社会服务领域。此时,更需要建设一批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高职院校实现规模发展与保证质量的有机统一,适度超前性与切实可行性的有机统一,办学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统一,引导高职院校“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将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办满足社会需要和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2.3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对高职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川省是国防科技工业大省,目前在川直属省国防工办管理的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共48个,在职职工12万人。四川省国防工业涉及有国防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核工业、军工电子企业、军工配套企业、民爆企业等七大类企业,承担着十分重要的
44、军队装备、武器型号工程等重要任务。据四川国防科工委调查统计,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对大中专毕业生需求量达近9000人,各类技能人才需求1.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主力军,需求旺盛。四川航空工业在四川国防科技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年产值在“十五”期间每年均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在“十一五”期间,四川航空将向战略航空转移,打造“数字航空”,向数字化、模块化、小型化、高集成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方向发展。预计“十一五”期间,四川航空企业对数控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数字化检测技术等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达2000人以上。学院悠久的航空教育历史和行业背景,为提高对四川航空科技工
45、业的人才贡献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依托航空发展,加快代表先进制造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航空高科技特色的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重点专业的建设,既是学院产学结合的重要内容,更是学院有效服务国防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4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高职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务院多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002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随后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
46、了全面部署;2003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启动并实施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2004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5年11月召开了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了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保障。2.5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落实2005年国
47、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今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它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促进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办出特色,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从现在起到2010年,要重点支持建设100所左右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社会认可度高、辐射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引领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巩固学院优势地位、增强学院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发展腾飞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2.6学院的建设发展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基础学院是直接为国防航空工业配套建设的高职院校,自1994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始终坚持面向行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