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1.47MB ,
资源ID:515290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1529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论《残月楼》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论《残月楼》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pdf

1、论 残月楼 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蒋 瑛*内容提要:通过描写华裔男子黄贵昌与印第安女子凯萝拉之间的爱情故事,李群英在 残月楼 中对构建跨族群命运共同体寄寓了想象和期许。白人社会强加于华裔和原住民的同质化“他异性”特征,赋予了他们抵制种族暴力的共同信念和内在聚合力,原住民村落里暂时形成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是他们共同抵制种族暴力、去除殖民性的希望所在。与原住民的地域认同基础不同,华裔以寄居者身份来到加拿大,故而将对自己的身份认知部分地建立在对加拿大的国家认同之上。身份认同基础的差异使华裔和原住民这一跨族群共同体内部的有效链接断裂。黄贵昌错误地将凯萝拉指认为共同体内部的异质他者,即威胁共同体稳定

2、的危险因子。在自免疫机制的运作下,黄贵昌最终将凯萝拉抛弃,这一举动宣告了该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瓦解。黄贵昌对凯萝拉的“他者”指认本质上是族群伦理的失范,此种失范粉碎了共同体赖以维系的平等基石。由此可见,平等互敬的族群伦理是构建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在作品中,李群英通过直面历史上华裔对原住民的亏欠和关注同为“非我族类”的弱势族群,重构了平等、包容的族群伦理;与此同时,她对群族关系展开的多元想象打破了社会中原有的二元框定种族话语,成为少数族裔相互赋权的有效形式,为和谐、持久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运作提供了力量来源。关键词:残月楼;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种族暴力;自免疫;族群伦理A b s t r a c

3、t S ky L e e a d v a n c e s a n i m agi n a t i o n a n d e xpe c t a t i o n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ng a c r o s s-r a c i a l c o mm u n i ty o f c o mm o n d e s t i ny i n D i s a p p e a r i n g M o o n C a f t h r o ugh t h e d epi c t i o n o f t h e r o m a n t i c l o v e b e t w e e n C

4、h i n e s e C a n a d i a n W o ng G w e i C h a ng a n d I n d ige n o u s gi r l K e l o r a.T h e o t h e r n e s s i mpo s e d by t h e w h i t e s o c i e ty e n d o w s t h e C h i n e s e C a n a d i a n a n d I n d ige n o u s pe opl e w i t h c o mm o n b e l i e f a n d c o h e s i v e n e

5、 s s o n t h e l e v e l o f r e s i s t i ng r a c i a l v i o l e n c e,a n d t h e t e mpo r a ry c r o s s-r a c i a l c o mm u n i ty b e t w e e n t h e m f u n c t i o n s a s t h e a l l i a n c e r e s i s t i ng r a c i a l v i o l e n c e a n d d e c o l o n i a l i ty.D i f f e r e n t*作

6、者简介:蒋瑛,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桂林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族裔文学研究。f r o m t h e r egi o n a l i d e n t i ty o f I n d ige n o u s pe opl e,t h e s ojo u r n e r C h i n e s e C a n a d i a n b u i l d t h e i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pa r t ly o n t h e n a t i o n a l i d e n t i ty o f C a n a d a.T h e d i f f e r

7、 e n t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b a s e s b r e a k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c o n n e c t i o n i n t h e c o mm u n i ty.T h e r e f o r e,W o ng G w e i C h a ng f a l s e ly i d e n t i f i e s K e l o r a a s t h e O t h e r f r o m w i t h i n w h i c h t h r e a t s t h e s t a b i l i ty o

8、 f t h e c o mm u n i ty.U n d e r t h e ope r a t i o n o f a u t o-i mm u n i z a t i o n,W o ng G w e i C h a ng a b a n d o n s h i s l o v e r K e l o r a,w h i c h m a r k s t h e c o l l aps e o f t h i s c r o s s-r a c i a l c o mm u n i ty.T h e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O t h

9、e r w i t h K e l o r a i s e s s e n t i a l ly t h e a n o m i e o f e t h n i c e t h i c s,w h i c h s m a s h e s t h e equ a l f o u n d a t i o n s u s t a i n i ng t h e ope r a t i o n o f t h e c o mm u n i ty.T h e e t h n i c e t h i c s f u l l o f equ a l i ty a n d m u t u a l r e spe

10、 c t i s t h e n e c e s s i ty f o r t h e c r o s s-r a c i a l c o mm u n i ty.T h e r e c ogn i t i o n o f w r o ngs c o mm i t t e d by C h i n e s e C a n a d i a n t o I n d ige n o u s pe opl e a n d c a r i ng t h e o t h e r e t h n i c m i n o r i ty a r e S ky L e e s s ign i f i c a n

11、t m e t h o d s o f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g equ a l,a n d i n c l u s i v e e t h n i c e t h i c s;d e v e l opi ng t h e m u l t i-i m agi n a t i o n o f e t h n i c r e l a t i o n s h ips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ap pr o a c h t o b r e a k i ng t h e b i n a ry r a c i a l d i s c o u r s

12、e t o e mpo w e r t h e e t h n i c m i n o r i ty,w h i c h o f f e r s s t r e ngt h f o r 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 a n d l a s t i ng ope r a t i o n o f c r o s s-r a c i a l c o mm u n i ty.K e y w o r d s D i s a p p e a r i n g M o o n C a f;c r o s s-r a c i a l c o mm u n i ty;r a c i a l

13、v i o l e n c e;a u t o-i mm u n i z a t i o n;e t h n i c e t h i c s 残月楼(D i s ap pe a r i ng M o o n C af)是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李群英(S ky L e e,1 9 5 2)于1 9 9 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华裔黄氏家族在温哥华唐人街奋斗的家族史,一经出版便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好评,小说1 9 9 0年获“温哥华城市图书奖”(C i ty o f V a n c o u v e r B o o k A w a r d),同年获加拿大文学最高奖项“总督文学奖”(G o v e r

14、 n o r G e n e r a l s A w a r d)提名;后经选编进入加拿大大学文学类教材,被誉为“加拿大华裔文学的奠基之作”(C h a o x i)。从文学史价值的角度来看,残月楼 之于加拿大华裔文学史如同汤亭亭(M a x i n e H o ng K r i ngs t o n,1 9 4 0)的 女勇士(T h e W o m a n W a r r i o r,1 9 7 6)之于美国华裔文学史。目前,西方学界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家谱叙事等角度对作品的叙事形式、主题意义进行了解读。国内学界对该作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论文未达2 0篇;除去评介类文章,国内学者

15、多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哥特式叙事手法和女性形象分析等角度解读该作品。总体来看,中西方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华裔女性在情感经历中的挣扎与成长,对作品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问题未做讨论。本文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跨群族命713论 残月楼 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 运共同体运作机制为线索和框架,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在与世隔绝的印第安村落里,共同遭受来自白人主流社会种族暴力的华裔与原住民形成了暂时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第二,在共同体内部,各族群身份认同基础的差异触发了共同体的自免疫机制,清除内部“他者”的共同体最终宣告瓦解;第三,从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瓦解的本质原因出发,探讨族群伦理的重构

16、,以实现更为和谐和持久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一、种族暴力下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生成 在过去几十年中,加拿大主流“反种族主义”文学作品时常描写少数族裔与欧洲移居者的来往对话,却鲜少呈现不同少数族裔间的互动交流。实际上,早在“永远的白色加拿大”概念在西海岸形成之前,居住在加拿大的亚裔和原住民之间已有持续的交流往来(L a i 9 9 1 2 6)。殖民政府为了强调白人对土地的控制权,不仅通过立法阻断了亚裔与原住民之间的连接,还在主流叙事中刻意规避相关记载。李群英将华裔男子黄贵昌与印第安女子凯萝拉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 残月楼 的开篇和结尾,不仅印证了加拿大历史上少数族裔之间的交流,还表达了其本人对跨族群命

17、运共同体前途的关怀。在 残月楼 的开端部分,李群英构建了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传递出她对构建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期许。初次来到原住民村落的黄贵昌,心灵漂泊,凯萝拉的理解与陪伴为他带来了安抚与慰藉,两人相爱并立下婚约。在村落中三年的和谐生活使黄贵昌对原住民的文化和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逐渐放下原本的偏见和误解,开始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在这里,他不仅学会了“欣赏群山中大地母亲蜿蜒起伏的曲线”(李群英 2 2),还懂得了如何在精疲力竭时从大自然中获取精神力量以充盈自己的心扉和灵魂。黄贵昌对凯萝拉的喜爱、对原住民文化的认同、对村落美丽风景的欣赏均表明华裔与印第安原住民之间形成了友谊。这是斐迪

18、南滕尼斯(F e r d i n a n d T n n e s,1 8 5 51 9 3 6)共同体理论三大支柱 血缘、地缘、心缘 中的第三支柱,其内涵“包括共同的信念、理想、志趣、情感和见解”(G r a v e r 2 5)。友谊不仅是同心协力和共同生活的重要条件,也是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为跨族群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构建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除了个体层面上的情感欲望与依恋之外,华裔与原住民还同样被迫屈服、依附于白人的殖民和经济力813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量。这里“依附的不只是经济,还意味着低人一等的状态”(米格诺罗等 1 1 2)。在主流白人眼

19、中,印第安原住民是被备受贱斥、野蛮落后的“他者”。“他者”并非天然的存在,而是殖民政府出于维护自身暴力统治的合法性有意生成的。关于这一点,J.希利斯 米勒(J.H i l l i s M i l l e r,1 9 2 82 0 2 1)做出了精准的论述,他指出“他者 是一种不怀好意的命名方式,霸权性文化或性别群体借此将不同的以及臣属性的群体贴上异国情调、低劣或异族的标签,因此就可以合情合理地采用明显暴力或非暴力的方式将其抹除或进行同化”(M i l l e r 1)。加拿大殖民政府对印第安原住民野蛮落后的他者性建构,为其背弃保护原住民保留地的皇家宣诏、大肆侵占原住民土地甚至血腥屠杀原住民的野

20、蛮行为,冠上了文明、善良和救赎的积极意义。但事实上,“野蛮”的印第安人充分接纳作为“非我族类”的华工陈国发与黄贵昌;“文明”的白人却无法容忍同胞与原住民往来,甚至在他迎娶原住民女子后将其残忍枪杀 “野蛮人”并不野蛮,“文明人”却不文明,野蛮的印第安人/文明的白人不过是殖民政府的蓄意构建。在进行掠夺和伤害之前,从话语层面贬低他人,从而将自己的行为正当化,这是施暴者类似的心理机制。纳粹在屠杀犹太民族时提出的“救赎性反犹主义”(r e d e mpt i v e a n t i-s e m i t i s m)是该心理机制的有效例证。在种族偏见、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华人同样沦为备受

21、排挤的“他者”。白人社会强加于华裔和原住民的同质化“他异性”特征,赋予了他们抵制种族暴力的共同信念和内在聚合力,为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潜在动力。1 8 5 8年成批涌进加拿大的华工先后参与了淘金与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吃苦耐劳的华人都是廉价的劳动力,最初并未受到大规模排斥。金矿的缩减以及修建铁路导致的大规模欠债使加拿大国内经济低迷,大量白人失业。此时,廉价的华工便成为白人生存的严重威胁,排华的社会基础由此形成。这一时期的华工多来自中国贫农阶层,不会说英语,主流社会的排斥让他们更加坚定了重归故土的信念。在白人看来,从能力和意愿两个层面上来说,华人都是无法被同化的。为913论 残月楼 中跨族群

22、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 这是以色列史学家索尔弗里德兰德(S a u l F r i e d l n d e r,1 9 3 2)在研究纳粹大屠杀时提出的,他认为导致大屠杀发生的主要思想根源是“救赎性反犹主义”意识形态。其中披着优生学科学外衣的“血统决定论”为纳粹屠杀犹太民族冠上了拯救人类文明的华丽外衣。该理论声称,不同血统的种族在人类文明中承担的角色不同,强者雅利安民族承担着缔造文明的使命,而弱者如犹太民族则会毁灭文明;低劣犹太人的存在只会破坏强大的雅利安民族的纯洁性,从而影响德国的强大,详见F r i e d l n d e r(1 9 9 7)。了更加合理与彻底地剥削华工,白人社会选择性地将

23、其概括为愚昧落后之辈。历史上,加拿大先后沦为法、英殖民地,加拿大联邦政府是在殖民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它熟练地将深置于殖民机制中妖魔化“他者”的策略贯彻执行,并任其渗透到主流叙事的各个角落。作为主流叙事代表的历史文本,对“他者”进行有意为之的构建,目的是服务其背后的权力结构。关于这一点,M.H.艾布拉姆斯(M.H.A b r a m s,1 9 1 22 0 1 5)论述道:“历史文本就是一个特定时代意识形态产品或文化建构的语言组构。文本中这些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表征,其主要功能便是再生产、确认以及传播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特定的主导和从属关系的各种权 力 结 构”(A b r a m s&H a rp

24、h a m 2 4 9)。阿尼巴尔奎杰罗(A n i b a l Q u ija n o,1 9 2 82 0 1 8)将这些权力结构称为“殖民性”,认为它是种族主义构建的基础逻辑。“该逻辑为种族主义提供了解释:你无法剥削和剥夺一个和你具有同等地位的人,必须得让他者低人一等,然后才能掠夺他们的土地,利用他们的劳动力和管控他们”(转引自米格诺罗等 1 1 2)。基于此种逻辑,殖民政府以殖民权力为核心,不断构建一系列他者形象:野蛮的印第安人和软弱愚昧的华裔等。这些殖民话语“用已知的有限经验对 不可知 他者进行简单化、固定化的涵盖”(B h a b h a 6 6),在此过程中,华裔与原住民善良美好

25、的本性被完全抹杀。因此,在殖民性的逻辑下同样沦为贱斥者的华裔与原住民,有着去除殖民性、重构自身形象的共同诉求。思想与诉求的一致性为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除了共同抵御来自外界种族暴力的努力,共通的语言同样是构建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因为语言是造就、制造或生产共同体内部交流通道的工具。滕尼斯在论证有机构成的共同体概念时强调,语言是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成员团结在一起的关键(滕尼斯 1 9 9 9)。凯萝拉虽然从小生活在印第安村落,但养父陈国发教会她中文,这让她与黄贵昌能够顺畅地交流想法,理解彼此的感受。在语言的连接之下,共同体内部各主体对这一整体的黏着性增强。凭借语言,个体的封

26、闭状态被打破。开放的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不仅让共同体更具动态性和包容性,还能更好地促进双方在文化上的认同。在帮助黄贵昌捡拾遗骨的过程中,凯萝拉“完全懂得他们必须对遗骨所尽的礼仪”(李群英 2 1),甚至能够倾听游荡在山野间华工的灵魂之声。而黄贵昌也从凯萝拉那里学会了对这片土地的欣赏和尊重,自此被这片土地真正接纳。在种族暴力向内推挤、语言文化向内聚合的双重作用下,华裔与印第安原住民之间形成了一致的情感与意愿连023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接。黄贵昌与凯萝拉在原住民村落中的美好经历是共同体生活的文学表征,标志着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暂时形成,这一共同体是华裔与原住民一同抵御种族暴

27、力、去除殖民性的希望所在。种族暴力下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也体现在另一对跨族裔恋人陈凤梅与黄丁安之间。在加拿大种族主义和殖民话语的挤压下,陈凤梅与黄丁安在唐人街内暂时结盟。这不仅为陈凤梅化解了个人危机、给黄丁安带来了生活希望,同样也是对种族暴力的抵制。唐人街是经济和文化双重隔离下的产物,当时极端排华的社会语境为华人社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据加拿大政府记录,从1 9 2 3年禁止华人入境至1 9 4 7年取消禁令的2 0多年间,仅有1 2名中国人被允许移民加拿大。种族隔离政策导致唐人街人口锐减,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新生婴儿出生率极低。因此,“每一次婚姻和每一个在加拿大土地上出生的中国婴儿都加

28、强了华人社区的生存机会”(C h a n 1 1 7)。陈凤梅与黄丁安的跨族裔结合,在集体层面上承载了延续华人社群的意义,是对旨在限制中国移民和遏制华人社区发展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反抗。残月楼 不仅描述了跨族群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层面的连接,还呈现了该共同体在想象层面的延伸。故事中的原住民女子与华裔女子虽素未谋面,却因作为“节点”的黄贵昌紧密相连,双方的命运以巧妙的方式互相交织。小说中陈凤梅曾说到“我完全可能像传说中的印第安女人一样,在深山老林里过一辈子”(李群英2 9 9),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生活。潜意识中的性别认同感、相同的坎坷命运、相似的历史境遇使两族女性形成了潜在的同盟关系。虽然小说将矛头指向

29、旧传统对个人幸福的漠视与剥夺,忽视了外在共有的种族主义压迫,让华裔与原住民女性之间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仅停留在想象阶段,但在对该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想象中,同样包含了作者对不同少数族裔间交流合作的肯定。正如加拿大华裔学者黄锦儿所言,“尽管在小说故事情节设置中一些结盟并未成功实现,但是该小说还是让跨族裔的同性结盟以及其重要意义跳入读者的视野”(W o ng 2 0 0 8:1 6 5),想象背后包含的每一种可能都可以成为潜在的动力,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二、自免疫与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瓦解 原住民村落中暂时形成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并非恒久不变的稳定存在。共同体始终是“动态的、不断生长的、具有开放性的”(殷

30、企平 7 6),123论 残月楼 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 是一个有机体。这里的“有机”不仅指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联,还指共同体本身双向的权力运作机制:既有向外的抵御,也有向内的清除,两相协作以此维系共同生活的持久性。米勒将此双向过程称为“免疫”与“自免疫”,他声称“免疫和自免疫过程在任何共同体中的运作都按部就班,自然而然,无可避免,不容分辩”(米勒 3 1 6)。在与凯萝拉的关系中,黄贵昌便是按照此机制展开行动的。一方面,他们在共同向外抵御种族暴力的层面上形成了暂时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黄贵昌希望自己与凯萝拉生活在安全、纯洁和保障中,免受伤害。因此,他会果断清除任何影响共

31、同体安全存在的因素。身份认同基础的差异使黄贵昌错误地将凯萝拉指认为共同体内部的异质他者。在他眼中,凯萝拉是威胁共同体稳定的危险因子。关于“内部他者”的危害,何卫华在论述其与帝国的关系时强调“内部他者 同样会对帝国的长治久安造成破坏,这种来自内部的冲击,其力度同样不容小觑”(何卫华 3 0 7)。在自免疫机制的运作下,黄贵昌最终抛弃了凯萝拉,这一举动宣告了由其二人组成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瓦解。原住民与华裔的身份认同基础相异,前者的自我身份认知建立在对脚下土地的地域认同之上。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加拿大一直是原住民的栖息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过着传统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甚至融为一体,他们是“

32、加拿大这片土地精神上的主人”(C o n d e 1 7 9)。印第安女子凯萝拉便是作品中具体的文学表征,她不仅对脚下土地的一切了然于心,还仿佛具有与自然沟通的能力,在没有任何工具的辅助下,凭借本能“帮他(黄贵昌)找到标识早已损毁殆尽的坟场”(李群英 2 1)。而华裔却将自己的身份认知部分地建立在对加拿大的国家认同之上。1 9世纪的晚清连年灾荒,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入侵,国内民不聊生。西方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衰减,西方政府遂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劳工。华工以寄居者的身份来到加拿大,沦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垫脚石。对于初到加国的华工而言,一方面,迥异的社会和文化环

33、境带来的巨大精神冲击使他们无法对自我以及周围事物形成完整的认知 曾目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压迫,使背井离乡,且在自卑心理和生存需要挤压下的华工们被迫接受西方强势文化的输入;另一方面,从动乱的国内出逃海外,谋求生存的华工对于接纳自己的国家充满感激。殊不知在加拿大人眼中,他们只不过是廉价劳动力,绝非加拿大公民的理想人选。逃离国内困境的迫切愿望、强烈的求生欲望使223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华工们错误地将加拿大政府出于资本累积对他们的需求,等同于加拿大民众从意愿上对他们的普遍认可。可以说,华裔对加拿大的国家认同是片面的、错误的情感认同,是特殊历史语境中基于谬误而形成的被动认同

34、,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认同。身份认同基础的差异及其内在矛盾性造成了跨族群共同体的内部缺陷,华裔对加拿大被动的国家认同使共同体内部的有效连接进一步断裂。首先,地域认同以各自的地域为地理基础,国家认同则以统一的国家疆域为地理基础,二者间存在差异性与一致性的张力。其次,被卷入国家认同的黄贵昌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将凯萝拉误划到与自己对立的“他者”之列,为这之后共同体的土崩瓦解埋下了伏笔。国家认同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它超越了根植性而以构建性为主,是纯粹构建起来的理念(李占录 1 8 2 6)。在社会环境的浸润和政治宣传的渗透下,黄贵昌陷入了对加拿大盲目的国家认同,成为殖民政府的“忠实仆从”。当他第一次遇见从

35、荒野迷雾中突然出现的凯萝拉时,下意识地称其为“印第安野人”并“想当然地认为她不开化、没教养”(李群英 5)。经过一系列殖民机制的控制、挑选和组织,黄贵昌重新分配了对原住民的认知,他移植了白人种族主义者对印第安人他者特性的描述,将其误作为自己对原住民的认知,压制了自己对凯萝拉的真实评价 “她的目光是友善的 小鹿般温柔的目光”(同上 4)。虽然之后在印第安村落里的生活让他亲证了聪明、热情、团结的印第安人形象,但他脑中来自殖民政府对印第安人的他者建构并未消失,只是暂时隐退到了潜意识深处,在某些外因的诱导下,随时可能跳回意识层面。小说中,这个诱因便是凯萝拉无意间提及印第安人在冬天可能会遭受饥荒:眼见得

36、这么好的食粮收了进来,贵昌兴奋不已。了解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让贵昌觉得很爽,因为他们让他相信大概从此他再也不会像个中国佬那样饿肚子了。但是凯萝拉却跟他说,即使有了这样丰饶的渔获,她的族人到了冬天仍然要遭受饥荒。(同上 3 7 1)共有的关于饥荒的可怕回忆、强烈的求生欲望,再次强化了黄贵昌心目中白人凝视下的印第安人野蛮落后的形象,将其抛回到了一个充满种族偏见和殖民话语的白人世界。此刻,凯萝拉那符合中式审美的瓜子脸、印第安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似之处,都成了黄贵昌避之不及的灾祸。这些熟悉和相似不断提醒着他聚焦自己与印第安人的关联,击碎了他对凯萝拉、323论 残月楼 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 对印

37、第安人的亲近和好感,使他成为白人主流对华裔种族歧视的共谋。为了表明华裔与印第安裔的不同,他必须与凯萝拉彻底划清界限。为此,通过借用主流社会用以歧视华裔和印第安原住民的种族主义话语,黄贵昌将殖民机制构建的他者特性放置在凯萝拉身上。在身体和精神状态混乱的情况下再次将印第安少女他者化,“回头再看凯萝拉时,他看见的却是野兽”(同上 3 7 2)。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黄贵昌回避了华裔在加拿大的历史和现实,把矛头指向原住民被构建的“他者性”。此时,他与压迫少数族裔群体的殖民主义达成共谋,成为让自己痛苦一生的帮凶。地域认同的差异性与国家认同的一致性之间的矛盾,打破了共同体内部的政治团结。原住民被构建的“他者

38、性”进一步粉碎了共同体赖以维系的平等基石,对族裔纯洁性的苛求成为压垮共同体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凯萝拉以印第安原住民的形象出现,但小说并未明确交代其父亲的身份,因此她可能是白人/华人与原住民的混血。于黄贵昌而言,不管从当时的任一社会脚本出发:对白人主流文化的归顺还是对原乡文化的回望,认同混血身份都不可能实现。一厢情愿的归顺与现实中遭受的种族歧视和迫害间的强烈反差,使华工们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身后的中国文化。一方面,身为长子的黄贵昌遵从孝道返回中国迎娶父母选定的女子;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伦理的角度出发,相较于地道的中国女子,印第安女子凯萝拉是不受父母认可的蛮夷之辈。对族裔纯洁性的坚守本质上“就是产自

39、主流文化霸权的种族主义形式,使得华人认为在种族权力的等级中自己优越于印第安土著民族”(G o e l l n i c h t 3 1 4)。种族优越感使黄贵昌再一次将凯萝拉划归“他者”之列。抛弃凯萝拉、一生再未与他人提起他们之间的过往,这便是自免疫机制下共同体对自身异质清除的外在表现。雅克德里达(J a cqu e s D e r r i d a,1 9 3 02 0 0 4)指出,自免疫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破坏,是毁灭自我保护原则的原则”(D e r r i d a 8 7)。陷入国家认同的黄贵昌忽视了原住民善良美好的本性,在种族主义的操控下,将原住民指认为威胁共同体安全与纯粹的野蛮之辈。

40、清除“他者”凯萝拉本是为了维护共同体的安全运转,却也对共同体本身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导致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瓦解。三、族群伦理重构与跨族群命运共同体 虽然,残月楼 中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以瓦解告终,但通过描写共同423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体崩解后黄家延续几代的痛苦感受,李群英提出了她对重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想象和期许。首先,少数族裔间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复杂又艰难,社会准则、规范的操控性,历史化的特殊语境,以及族群间的现实冲突都影响着它的形成。其次,共同体的瓦解并不意味着完全的终结,而是在冲突和不完美中不断调适,意图走向“持久的共同生活”(滕尼斯 5 4)的另

41、一个起点。在故事虚构和历史再现的交融中,李群英力图向读者呈现复杂的历史语境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使读者能够以更全面、更理性的视角看待特定历史文化情境下的少数族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平等、包容、多元的族群伦理,以实现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持久运转。作品中共同体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黄贵昌指认凯萝拉为“他者”,这一指认的本质是族群伦理的失范。正如何卫华所说,“族群伦理失范的症候之一就是对 他者 这一伦理身份的制造”(H e 5 3 4)。对“他者”的污名化最终演变为无情的现实暴力,不仅打破了双方原本相互尊重的和谐状态,还粉碎了共同体赖以维系的平等基石。李群英对印第安原住民的尊敬,源于正视历史上华裔对向其施以

42、援手的原住民的亏欠。“这是作者进行自我批判的实践,这种批判在政治上具有紧迫性,适用于所有加拿大华裔甚至所有加拿大亚裔”(P h u ng 6 2),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文化自省意识。小说的故事背景之一是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华裔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等史实穿插其间,使整个故事具备了民族层面上集体言说的意义。德国史学家耶尔恩吕森(J r n R s e n,1 9 3 8)论及历史的定义时指出:“只要记忆与 实际发生的 经验相关,历史就仍然是集体记忆中这种经验因素的一种言说”(吕森I I)。因此,虽然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虚构的,但是在历史事件的背景下,亦能够影射历史真实。在加拿大主流叙事中,修建太平洋

43、铁路一直被视作促进经济发展、征服荒蛮、散播文明的正义之举。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横贯东西,建造环境恶劣,大量华工在修建过程中死于非命。但在其完工的庆祝典礼上,却不见一名华工的身影,他们的贡献和遭遇都被谨慎规避。不仅如此,铁路沿途侵占了大量的原住民土地,在驱逐印第安原住民的过程中,时有杀戮抵抗者的惨剧发生。可以说,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历史就是加拿大政府剥夺原住民公民权、剥削有色人种廉价劳动力的血泪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裔劳工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使他们成为加拿大政府实施殖民扩张和种族压迫的共谋者。对于华裔而言,参与“共谋”虽出于无意,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人们只有在直面历史、深入理解各自族群独特性的基础上,

44、才能成为“更自省、更具批523论 残月楼 中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运作机制 判性和心胸更为宽阔的世界公民”(Spe n c e r 3),最终组成更为持久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正如黎喜年所说的那样,“我们加拿大华裔对于加拿大原住民是有亏欠的”(L a i 1 0 3),黄贵昌对凯萝拉背负一生的愧疚感是作者为华裔和原住民书写的历史寓言。关注同为弱势族群的印第安原住民,为他们正名,是李群英恢复华裔与原住民之间彼此尊重的群族关系,构建平等族群伦理的另一重要途径。在跨族群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不仅应对自己、自己的亲友和近邻以及自己的族群承担起责任,同样还应以这一态度去对待远在天边的 他者、陌生人和 非我族类

45、”(H e 5 4 2),这样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印第安少女凯萝拉在小说中直接出现的篇目极少,然而李群英通过描写黄贵昌对她的思念和愧疚,以及安排二者的儿子黄丁安出场,使她成为贯穿故事始末的重要人物。关注非华裔的其他少数族裔,跳出我/非我的二元对立,将种族他者移至叙事中心,是对加拿大少数族群边缘化现象的抗争。另外,黄贵昌回忆中对印第安形象的正面书写,动摇了白人主流文化污名化叙事的权威性,解构了白人叙事中印第安人野蛮落后的他者形象,也改写了加拿大文学中“印第安人总是以受压迫和受剥削的边缘人物形象出现”(A t w o o d 9 7)的传统。残月楼 借白人主流叙事对印第安文化的遮蔽

46、引导读者思考白人社会对同样处于边缘地位的华裔历史的掩藏和扭曲。加拿大华裔学者黄锦儿指出“对于我们这些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移民来说,我们的生存和解放与原住民的生存和解放是紧密相连的”(W o ng 2 0 0 1:1 1 0)。余兆昌指出,“我们和原住民间存在着历史纽带,都有对公正的共同寻求”(转引自赵庆庆 3 2 4),华裔与非华裔少数族裔有着共同的政治诉求。在文学创作中,关注其他遭受不公正者并为他们发声,对于身处同样境况的华裔而言意义重大:让少数群体的声音更多地被倾听,是作者对加拿大社会中非华裔少数族裔的跨族裔人文关怀。平等互敬为跨族裔交流奠定了基础,开展多元的族群关系想象

47、则为实现更为持久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力量来源。自1 9 7 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确立多元文化主义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官方政策以来,少数族裔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然而加拿大还远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美好乐土,种族主义正以礼貌、狡黠和更为温情脉脉的方式存在着。这种隐蔽的种族主义在文学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是:主流文学作品对非白人少数族裔的消音。全球化背景下各族裔之间的交流碰撞愈发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文学作品中关于白人与少数族裔交流往来的描写并不少见。然而,即便是623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3 9(2 0 2 3年秋)有关少数族裔的描写,也多从白人视角出发,让白人站在权力上游来讲述他们与其他族裔之间的故事。诚然,这些

48、作品在探索如何构建跨族群共同体方面意义重大,但以白人为主导的跨族裔对话,不应是唯一的跨族群共同体想象方式。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持续以白人/非白人为二元关系框定的种族话语中,非白人少数族裔之间的跨族群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以多元对抗二元的形式之一。加拿大华裔文学界对弱势族群间的跨族群交流展开了积极的书写与再现,比如崔维新(W ays o n C h oy,1 9 3 92 0 1 9)玉牡丹(T h e J a d e P e o ny,1 9 9 5)中的华裔保姆与日本情人之间的纠葛;又如林浩聪(V i n c e n t L a m,1 9 7 4)放血与奇疗(B l o o d l e

49、t t i ng a n d M i r a c u l o u s C u r e s,2 0 0 6)中华裔青年明和陈、印度裔青年里斯和白人青年菲茨杰拉德之间的故事等。这些作品打破了主流叙事只关注白人或白人与少数族裔交流往来的固定模式,描写了华裔与其他弱势族群之间的对话。此类文学话语实践为少数族裔打破社会既定权力关系,相互赋权、赋能探索了有效形式。在 残月楼 中,李群英通过对平等、多元、包容的跨族群共同体的描画,表达了她对实践多元文化主义的希冀和见证各族群和平共存、平等共处的美好未来的愿景。引用作品W o r k s C i t e d A b r a m s,M.H.a n d G e

50、o f f r ey G a l t H a rph a m.A G l o s s a r y o f L i t e r a r y T e r m s.F o r t W o r t h:H a r c o u r t B r a c e C o l l ege P u b l i s h e r s,1 9 9 3.A t w o o d,M a rgr e t.S u r v i v a l A T h e m a t i c G u i d e t o C a n a d i a n L i t e r a t u r e.T o r o n t o:A n a n s i,1 9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