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天津模范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1看拼音写字词。chng( )认li ( )鼓胸tng( )锻lin( )zn( )敬zn( )守年lng( )c( )祥2加点字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A惊叹不已(已经)严阵以待(等待)若有所悟(假如)B化险为夷(平安)惟妙惟肖(逼真)举世无双(全)C跃跃欲试(快要)奋笔疾书(痛恨)高深莫测(不能)D扶老携幼 (带领)浑身解数(解决)绝无仅有(断绝)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勇往直前。B经过小华的认真整理,整个房间面目全非。C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以周瑜自叹不如。D同学们听到下周开展研学活动,喜不自胜,纷纷
2、奔走相告。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童年生活好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B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C2020年新春之际新冠肺炎疫情肆虑,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奋起抗击。D研制出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继续加强防御。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什么。D通过这次抗击疫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6下列句子里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隔河遥望红墙、黄瓦、宫阙、角楼的任何一角都是宏伟秀丽,
3、气象万千。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C手脚很痒痒。眼睛里满满含着无限多的羡慕。D小丑,向爱丽卡的父母致意,然后把礼物送给爱丽卡那是三本盲文书。7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ABCD8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是无可厚非的,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由于体质弱“竞争
4、”不过年轻人,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都不如古人。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1)语段中共有四处错误:的顺序不当,应调整为_;其他处请修改在横线上面_。(2)为加强语气,画“”的句子,也可以这样写_9积累填空。(1)昼出耘田夜绩麻,_。_,也傍学种瓜。(2)“三万里河东入海,_。_,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诗人(谁)_的诗作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3)“黄沙百战穿金甲,_。”表达了诗人王昌龄对_的歌颂和赞美。(4)故人西辞黄鹤楼,_。孤帆远影碧空尽,_。(5)_,短笛无腔信口吹。(6)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
5、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_、_、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10读诗词。(1)撩乱边愁听不尽,_。(2)_,寒山一带伤心碧。(3)旧时王谢堂前燕,_。(4)_,闻郎江上踏歌声。(5)古诗,博大精深,意味无穷。“_,_”那是范成大笔下的孩子在学着大人种瓜的可爱烂漫;“_,_”那是李白在表达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_,_”那是王昌龄在用诗句展现将士们的豪情壮志。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莺【文段1】雀形目鹟科的1亚科。本亚科鸟类体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细,有时微具缺刻;体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共6l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是旧大陆著名的鸣
6、禽,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旧大陆: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认识的世界,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全体被称为非洲欧亚或世界岛)。与此相区别,新大陆主要指美洲大陆。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文段2】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鸟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莺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五等的菜田里,一
7、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11、文段1运用了_、_的说明方法。12、文段1中写道“体羽大都为纯色”,联系以上文段,我知道莺的体羽颜色大都是_。13、阅读以上语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莺都会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 )莺是世界岛著名的鸣禽、它们的叫声欢畅,透出喜悦。( )14、这两段介绍莺的说明文语段语言风格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种呢?请联系语段中的有关词句说明理由。文段1语言风格特点:_文段2语言风格特点:_喜欢的理由:_文言文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8、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 ch)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因为 乘)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释】谢太傅:谢安。胡儿:谢朗,谢安的侄子。无奕:谢安长兄谢奕。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15、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画上“”。16、读一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俄/而雪骤。C撒盐空中/差可拟。D即/公大/兄无奕/女。17、根据小古文,用现代汉语把咏雪这出独幕剧补充完整。咏雪独幕剧时间:东晋时期地点:谢府花园人物:谢安(东晋政治家)谢朗(谢安的侄子)谢道韫(谢安的侄女)谢安的其他晚辈背景:谢安在寒冷
9、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呀?谢朗:_谢道韫:_谢安:(哈哈大笑)18、“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A谢安觉得这两个答案都很幼稚可笑。B谢安非常欣赏谢道韫的答案。C谢安嘲笑谢朗,欣赏谢道韫。D谢安为能欣赏到雪景而开心不已。19、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人物对话补充完整。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冬不拉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国王的
10、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但国王不答应。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后来人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
11、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一个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他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20、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_。21、把文中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画上“”,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 的品质。22、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
12、么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国王讲述王子捕杀瞎熊的经过。B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C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D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23、第5自然段是_描写,这样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_24、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老牧民去见国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_25、习作部分习作园地。题目:留在心里的印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是你的父母、老师,或许是你的同学、伙伴,或许是曾帮过你的陌生人请以“留在心里的印象”为题写作文。要求: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叙事清楚完整。1 承 擂 膛 炼
13、尊 遵 龄 慈【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汉字。书写时要注意“承、擂、炼、遵、龄、慈”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理解汉字的字义。A项“惊叹不已”的意思是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已”的意思是终结,停止。“若有所悟”的意思是似乎有点明白或好像有点理解。“似”的意思是似乎、好像。C项“跃跃欲试”的意思是内心急切地想试一试。“欲”的意思是要,想要。“奋笔疾书”的意思是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疾”的意思是快速地。D项“绝无仅有”的
14、意思是绝对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绝”的意思是绝对。3B【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A恰当。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B不恰当。面目全非: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用来形容认真整理后的房间不恰当。C恰当。自叹不如: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己感叹自己不如此人。D恰当。喜不自胜:欢喜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形容非常高兴。4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病句主要有几种类型:(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序混乱。
15、(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9)指代不明。 A、B、C正确。D选项“防御”用词不当,应改为“防范”故选:D。5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A 有语病,把“健康”去掉,在句尾加上“意识”。属于搭配不当的语病。B 有语病,把“主要”“是否”去掉,属于用词不当的语病。C 正确。D 有语病,把“使”去掉,属于成分残缺的语病。6B【解析】B【解析】略7A【解析】A【详解】此题考查
16、排列句序,根据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行排序即可。第句是一个问句,第句说这是一个难题,其中的“这”指的是句中的问题,故紧跟句后;第句说了解决难题的答案,故紧跟后,因此这三句顺序为;再看第句,说的是“知识”和“生命”,而第句提到了关于”生命”和“知识”的问题,故紧跟后,因此顺序是。8 删去“年纪大的”(或删去“老”) 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详解】(1)考查语序、病句。第一个填空:前文内容叙述了“老人”,接着和连接比较合理,将“老人”和“年轻人”进行对比。接着叙述,写出了因为“老人”体质比不上“年轻人”,所以会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接着连接,描述了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才会引起人们对老师是否体力
17、不支而跌倒的问题。所以较为合适。第二个填空:“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属于“语意重复”,“年纪大”和“老”意思重复。选择一个形容“人”即可。“年纪大的人”和“老人”意思一样。(2)考查理解句子、转换句子。画波浪线的句子是陈述句。可以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强语气。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步骤之一:如果陈述句是肯定句,则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如果陈述句是否定句,则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
18、、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步骤之二: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能、不能”,“难道”往往对应着“是、不是、会、不会”;“难道”一般是置于主语之前。步骤之三: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注意:反问语气词“难道”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吗”,反问语气词“怎”、“怎么”往往对应着疑问助词“呢”。9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陆游 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关将士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 烟花三月下扬州 唯见长江天际流 牧童归去横牛背 甲骨文 金文【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及文学积累,学生注意
19、平时要多积累。(1)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原文: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2)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原文: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译文:迢迢万里的银河朝西南方向下坠,邻家的公鸡喔喔叫个不停。疾病几乎把报国壮志消磨殆尽,出门四望不禁手搔白发抱憾平生。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
20、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3)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4)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5)宋代雷震村晚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
21、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6)中国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 、金文(周) 、小篆(秦) 、 隶书(汉) 、 楷书(魏晋) 、行书。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0 高高秋月照长城 平林漠漠烟如织 飞入寻常百姓家 杨柳青青江水平 儿童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详解】(1)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全诗是: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琵琶
22、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全诗意思是: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
23、翻出新声,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
24、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2)出自唐李白菩萨蛮。全诗是: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全诗意思是:一片平原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
25、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她在台阶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更短亭。(3)出自唐刘禹锡乌衣巷。全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诗意思是: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4)出自唐刘禹锡竹枝词。全诗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全诗意思是: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5)第一句诗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26、全诗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全诗意思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第二句诗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第三句诗出自唐王昌龄从军行,全诗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
27、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1111、 列数字 作比较12、同一种颜色13、 14、 语言简明准确、条理分明 生动、形象、趣味性 我喜欢文段2,通过叙述和描写的方式,写出来莺科小鸟的特点。【分析】11、考查说明方法。结合“共6l属345种,中国有19属83种。”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与此相区别,新大陆主要指美洲大陆”可知这是把新大陆和旧大路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羽大都为纯色,仅少数非洲种彩色较多”可知纯色指的是只有一种颜色。13、考查文章
28、内容理解。错误,结合文段1可知仅少数种类(如戴菊莺、北极莺)越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宾和马鲁古群岛越冬。错误,莺是旧大陆著名的鸣禽。14、考查赏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文段1通过列举数据,比较新旧大陆的不同,简明准确、条理分明地介绍了莺的有关信息。文段2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写出了莺科小鸟惹人喜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段,说说喜欢的理由。比如:我喜欢文段1,因为文段1科普性强,语言表达严谨、科学。C【解析】15、ch 乘16、C17、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把这比作柳絮乘风而漫天飞舞18、B19、盐比较重,一般也不会出现在空中,用盐比喻雪,太生硬了;而春天的柳絮原本就漫天飞
29、舞,用来比喻雪很贴切,也更有美感。【解析】15、本题考查了字音和字义。“差”读“ch”时,差,大致,差不多;读“ch”指错误;不好。根据字义,结合语境,应读“ch”。 因:趁、乘。故选:乘。16、本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和我们诵读现代文经典一样很注重语感,按照语感断句是最直接的方法,有时也要借助一些断句技巧。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意思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正确停顿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俄而雪骤”的意思是:不久,雪下得大了。因此,正确停顿为:俄而/雪骤。C“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意思是: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因此停顿正确。D“即公大兄无奕女”的意思是:她就是谢安
30、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因此,正确停顿为:即/公大兄/无奕/女。17、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补写的能力。将文章翻译成白话文,就能对答如流。结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答案。18、本题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公大笑乐的内容是“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安笑的是谢道韫的向答太形象生动了,故而发出欣赏的笑。因此应选B。19、本题考查了赏析句子的能力。分析句子的特点,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本体、喻体的相似之处进行赏析。如:“撒盐空中差拟。”的意思是: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重在突出盐和雪的形似。“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
31、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则突出了柳絮和雪的神似,更具美感。【点睛】参考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D【解析】20、 排比 非常艰难21、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英勇无畏22、D23、 动作 写出了王子和熊搏
32、斗过程的激烈,为下文王子和熊的死做铺垫。24、国王焦急地问老牧民:“你知道王子的下落吗?”“国王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让它告诉你吧!”老牧民说着拿出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它知道?”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地问。【解析】2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修辞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修辞手法相关方面的知识。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此句是由“过”引导的排比句。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由句中“翻过”、“涉过”、“穿过”可知,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困难重重。2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句子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
33、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由文中“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可知,这些句子体现了王子与瞎熊搏斗的过程;它说明王子有着不怕危险、英勇无畏的品质。22、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通过分析可知,牧民弹琴是为了赞美和怀念王子,而不是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故选项D有误。23、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结合第5自然段中“拉”、“射”、“扔”、“扑”、“拔”等动词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
34、。写出了王子和熊搏斗过程的激烈,为下文王子和熊的死做铺垫。2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想象写话。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发挥想象,编写故事。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老牧民和国王的对话可围绕“王子的下落”展开来写。25、留在心里的印象在我的印象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帮助过我,深爱着我,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然而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的妈妈,她给过我最多爱护和关心,也是我最爱的人,是她给了我生命,是她含辛茹苦把我抚育长大、成人。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晚上,那时已经12点多了,我突然感觉想呕吐、胸闷、发烧不止,不时还咳嗽一声接一声,妈妈见我这么痛苦的样子,急忙
35、说要带我上医院去检查,我说我不去,那时候的我最害怕去医院了,因为我知道,去了医院就可能会打针。妈妈说,不去的话你就先在床上躺着。这时正下着倾盆大雨,妈妈便冒着雨出门为我买药。过了大约20分钟,妈妈买了药回来了,全身都被雨水淋湿,她顾不得换衣服、也来不及脱鞋子,马上就把药冲好了,喂我喝了下去,整个晚上她都忙碌不停,一时给我探体温,一时用给我服药,一时又给我盖被。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第二天,我的病也就好了。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妈妈,她深夜冒雨为我买药,无微不至的护理,这温暖的爱,这动人的情景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她不辞辛劳地为我付出,给了我很多的母爱。我想,只有现在努力读好书,将来才能让妈妈过上好日
36、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本题为命题的写人的作文。要求写一写成长中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人。我们的身边,有教导你的老师、关心你的父母、疼爱你的爷爷奶奶、帮助你的同学等等。你首先会想到谁呢?你眼中的他有什么不同呢?你对他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呢?在记忆中把他搜寻出来,明确写些什么。写作时首先要交代“我”对他是什么样的情感,眼中的他有什么不一样,扣住题目来写,可以先交代他是谁,我为什么会对他有不一样的看法,再选择一两件能体现他(她)的特点的事写下来,突出中心,最后总结,可与开头呼应。注意详略,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开头:简单的介绍人物的外貌特征。中间: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稳、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写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可使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对人物的情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