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特种山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可 行 性 论 证 报 告目 录一、组建“中心”的背景及意义11、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概述1(2)项目概况2二、组建“中心”的背景及意义41、组建“中心”的背景43、组建中心的必要性94、组建中心的意义11二、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141、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现状14(1)国外行业发展现状14(2)国内行业发展现状152、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发展状况17(1)国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17(2)国内技术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183、四川特种山猪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94、特种山猪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1三、依托单位技术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241、中心申报单位基本概况24(1)
2、成果、专利及获奖情况24(2)公司研发队伍状况25(3)基础设施及设备状况26(4)经济状况和科研投入26(5)组织管理水平272、技术支持单位基本情况27(1)南京农业大学28 (2)四川农业大学303、中心建设可依托的研发条件30(1)申报单位可提供的研发条件30(2)建设合作单位可提供的研发条件314、中心建设可依托的研发队伍情况32四、“中心”的主要任务341、中心建设任务及目标342、中心技术研发内容343、开放服务37五、“中心”的总体设计和布局401、中心组织机构设置40(1)组织结构图40(2)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402、“中心”的运行机制41(1)组织建设42(2)研
3、发机制42(3)财务运作机制43(4)管理制度443、人员配备444、配套基建455、设备添置45六、经费预算471、经费总额482、年度经费预算 483、经费支出 48七、“中心”建成后的预期成果501、工程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502、开放服务能力503、运行管理、经济效益及自我发展能力514、成果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51一、组建“中心”的背景及意义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概述四川省特种山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组建,是基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对高档优质肉食品需求迅速增长。”的需求现状及我国现有生猪猪种退化、优质高档猪肉品牌不多、养殖效益不高的生产
4、现状提出的。中心计划选用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猪种作为优质猪种的育种材料,通过级进杂交、轮回杂交、横交固定等方式,培育出优质猪种;计划通过对新品种培育、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治、动物营养、猪肉精深加工等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形成特种山猪养殖产业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为特种山猪养殖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计划通过中心平台的应用示范、宣传推广,迅速扩大相关技术在国内特种山猪养殖行业的应用;此外,中心还计划对我国生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养殖污染治理、资源化利用等涉及养殖业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产业安全和产业规划、品牌塑造、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重大课
5、题进行深入研究,有效解决困扰产业发展难题。本中心建成后,将会有效促进行业技术的水平整体提升和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进步,从而建立起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有利于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2)项目概况 1)主要建设单位情况 为本中心主要建设单位,是一家集农业科研、特种养殖、良种猪繁育、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市场营销、农业综合园区策划、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为一体的集团化大型企业。公司下辖成都川惠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四川正和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青白江屠宰加工厂、简阳惠远养猪专业合作社、简阳正远养猪专业合作社、简阳市坛罐乡南堰猪业专业合作社。
6、公司总部位于成都市高新区,下属企业分别位于简阳市施家镇、坛罐乡、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成都市青白江区、双流县合江镇等地,共占地2000余亩,建有猪场40000多平方米(其中1个标准化种山猪原种猪场、4个种猪扩繁养殖场、2个商品猪生态放养场)存栏惠远特种山猪种猪4000多头,年可出栏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还建有1个生态养鱼塘、1000亩有机瓜果蔬菜农场。公司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特种山猪产业,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重庆、西安等地,在成都建有40个惠远特种山猪肉专卖店, 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利润1200万元。目前,公司特种山猪成功注册“惠远”商标,并取得国家“有机食
7、品认证”、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惠远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惠远特种山猪被评为“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 中国现代特种养殖产业最佳典范品牌”、“群众最满意优秀产品”。公司也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资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 A A级示范单位” 、“全国质量诚信AAAAA级品牌企业”、“2010年中小企业科技创新100强”、“2010年养殖行业十大农经品牌”、“中国特种野山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中国特种野山猪种猪繁育基地”。 2)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名称:四川省特
8、种山猪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 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简阳市坛罐乡南堰村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拟在简阳市坛罐乡南堰村建设“四川省特种山猪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中心配套建设相应的研发基地、育种基地、试验基地、肉类检测中心、技术及培训推广中心等。中心前期需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机构建立、人员招聘,试验及检验设施购置、安装、调试,以及配套软件的配备等工作。 3)组建报告编制的政策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化纲要(20062020)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9、的通知、农办牧(2009)55号科学技术部关于“十五”期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国科发计字【2001】297号 4)自我评价本中心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相关要求,其建成后,可有效促进四川乃至全国特种山猪养殖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可促进生猪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同时,还能有效带动其它有关产业发展,可协助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可为食品安全做出贡献。因而,本中心的组建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建设。二、组建“中心”的背景及意义1、组建“中心”的背景(1)猪肉消费增长迅速,其品质有待提高我国是一个猪肉消费大国,人均猪肉产
10、量从改革初期1979年的人均10.89千克,增长到2013年的39.6千克。如此巨大的数字也预示着我国猪肉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瘦肉精”、药残、重大动物疫病、主要人畜共患病、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高度关注,在猪肉等畜产品消费上更加担忧产品质量,这导致了老百姓对生态生猪猪肉的追捧,引起了其价格的一路飚升,预计未来生态猪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2)全国猪肉消费趋向多元化,绿色健康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味、营养、绿色保健食品成为消费时尚,全国猪肉消费也呈现这种趋势。目前,家猪猪肉由于营养低、口感差等原因,越来越不被消费
11、者接受;而野猪肉质鲜嫩香醇、野味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各类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人体所需的亚油酸含量高于家猪2.5倍,同时含有丰富的钙、磷、锌、硒等有利于人身体健康的营养物质。),具有绿色健康的特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品种肉质营养特点瘦肉率屠宰率抗病力饲料饲料利用率猪肉价格元公斤养殖利润元头特 种野 猪醇香、鲜美野味低脂肪低胆固醇65-7076强青草树根红薯高30-50约600-1000家猪松软不香高脂肪高胆固醇38-60%72%弱全价料较高约18-2450-150(3)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饲养方式有待改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以生猪为主体的养
12、殖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达到69.5%,但每头母猪年提供育肥猪14-16头,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甚远。主要采用西方国家60-70年代产床、限位栏等高密度养殖模式,动物福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导致生猪养殖环境变差、应急增强、疫病增多、体质减弱、肉质不好、效益低下。这一方面不利于消费者健康,另一方面还造成广大养殖户生产性亏损,极大地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因此近年来生猪养殖出现时而萎缩,时而膨胀。如何实现规模化生态养殖,是当前我国生猪养殖业中的一大难题。(4)现有猪种日趋老化,行业急需优良新品种 生猪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猪良种繁育又
13、是生猪养殖产业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地方猪种资源最多的国家,现有猪品种125个,地方品种88个。 据农业部九六年统计,全国存栏种猪1000头以上的种猪场仅13个,存栏500-1000头的仅50个,存栏200-500头的仅127个,近些年发展较快,各省、市相继建立了一大批种猪场,新近从丹麦、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引进了长白、约克夏、杜洛克和汉普夏种猪,已有比较丰富的猪遗传资源。国家还在一些重点省市如广东、湖北建立了国家种猪测定站,各场不同程度的开展了种猪选育工作。各省市也开展了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原种猪场、繁殖场,拥有一定数量的繁育母猪。全国还有22个原种猪场承担了全国联合育种
14、任务。但由于我国外来良种群体相对较小,繁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上选择方法落后,真正进行种猪选育的少,优良种猪产业化没有形成,生产的优良种猪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多乱杂的种猪充滞市场,另一方面却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猪。一方面导致了生猪生产水平低,另一方面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四川省是全国生猪养殖大省, 也是种猪需求大省。目前四川养殖生猪涉及品种有两种情况,一是大型养殖场养殖的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洋三元”猪品种;另一种是小型养殖场和农户散养的含本地血缘的杂交猪。我省主要有荣昌猪、成华猪、内江猪、藏猪、丫杈猪、雅南猪、凉山黑猪等本地猪品种。但我省猪种也面临诸多问题。遗传资源濒
15、临灭绝,本地猪种逐渐老化;保种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缺乏统一的遗传管理机构,缺乏品种登记管理,缺乏猪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长远规划;科技投入不足,保种手段和技术落后;多处引种病疫多,淘汰率高;总体呈现,品种多且杂、老化严重、良种化程度不高的特点。根据农业部2011年12月发布的全国畜禽资源遗传保护和利用“十二五”规划以及四川省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末四川生猪的良种及杂交改良面要达85%以上。据统计2013年我国生猪出栏数约5.3亿头,年猪肉产量4000多万吨,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65%。年生猪存栏超过世界总存栏的一半,猪肉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28%。据统计,全国每年需要优
16、良原种猪250万头以上。截止2013年底,四川洪雅、仁寿、犍为、卢县等13个重点培育县共培育发展种猪场186个,新增种猪47474头,生猪改良面达79%,同比上年提高3%。目前,野山猪在全国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特种野山猪商品猪出栏200万头,据业内人士估算其潜在市场容量在2000万头左右,市场远远没有饱和。因而,对野山猪种猪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截止2010年底,全国规模化养殖化养殖特种野山猪存栏种猪1000头以上的企业有2家,存栏种猪规模达500-800头以上的企业有10家,存栏种猪规模50头以上的企业1370家。特别是近年来,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国各地
17、在四川订种数量每年在50万头以上,优良特种野山猪种猪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的实施,优势地区野山猪养殖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对种猪的需求数量还将不断增加。因此,种猪需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5)中心的组建符合国家、省市战略和农业产业发展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把“大力发展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农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省、市、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先后制定了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和实施畜牧业增收行动,把畜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将畜牧业摆
18、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畜牧业加快发展,这给特种山猪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第17个“优先主题”是“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指出“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第18个“优先主题”是“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重点研究“开发安全优质高效饲料和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开发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监测、检疫诊断、免疫防治、区域净化与根
19、除技术”;第19个“优先主题”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指出要“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四川省特种山猪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的建立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符合2006年至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川府发2008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目前,四川的生猪产业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变革,即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分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养殖转变,由原料生产型向产品加工型方向转变,从而将进一步推动生猪
20、产业的整体生产水平,促进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大力发展生猪产业,调整畜牧业结构,种草养畜,是对四川省委、省政府“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思路的贯彻和落实。组建中心的目标就是提高科技产出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形成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种山猪养殖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降低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实现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科技成果向特种山猪养殖领域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培养一流的特种山猪养殖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特种山猪养殖工程
21、化实验条件,形成四川省特种野山猪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基地。3、组建中心的必要性(1)顺应市场需求增长的需要在新形势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野生动物驯养生产有着很大的潜力。特种野猪经农业部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南京农业大学多次测定,分析出特种野猪瘦肉率高,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家猪,且肉质比家猪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2-2.5倍。亚油酸是科学界认为唯一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脂肪酸,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种野猪肉可作为一种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
22、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作为保健品开发、利用在国内是一个创新,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开发前景。特种野猪具有保健、野味、经济三大优势,作为家猪族中的一个新品种向全国及国际市场推广,是目前家猪生产低谷期需转换的好品种,更是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需要。(2)解决阻碍行业发展问题的需要我国特种野猪行业发展到今天,虽然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资源、技术等分散,繁育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加上选择方法落后,真正进行种猪选育的厂家很少,难以建立一体化的团队,发展后劲不足。优良特种野猪产业化没有形成,部分杂乱特种野猪充滞市场,合格优良特种野猪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仅直接的导致特种野猪生产水平低下,也造成国内特
23、种野猪育种工作长期处于“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落后被动局面,阻碍了特种野猪行业的发展。(3)顺应国家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历来重视农村工作,多次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了“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等内容,充分显示出党中央对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议题,涉及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业开发主要内容之一的畜禽养殖,更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4、但2006年起,因“瘦肉精”、口蹄疫和猪流感等种种原因,全国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猪贱伤农”、“肉贵伤民”一度成为当时社会关于农村问题的首要议题。因此,为促进生猪生产的发展,有效保证市场猪肉供应,2006年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化纲要(20062020)和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鼓励扶持。要求鼓励和扩大我国的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和生态环境相结合,提高生猪养殖的商品化基地建设水平和猪肉供应的安全性和自给率;要求加强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养殖小区(场),按农业用地管
25、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建设收费和林业规费,对生猪生产及其非经营性饲料加工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政策。并要求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养殖场(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尤其要对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养殖场给予重点支持。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帮助解决养猪“贷款难”的问题。县(市、区)财政要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必要补贴。特种野猪在1998年已被国家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重点发展项目。由上可见,中心的建设顺应了国家农业产业和特养产业发展的需要,其建设非常必要。4、组建中心的意义本中心坚持“创新驱动为抓手,产业化实现为目标”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困扰特种山猪养殖
26、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集成和创新,建立行业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并通过探索科技与特种山猪生产结合的新途径,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对于推动集成、配套的科技成果向山猪养殖领域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对于建设一流特种山猪养殖工程化实验条件,培养一流养殖技术人才,形成四川乃至全国特种山猪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实现对特种山猪养殖企业强有力技术支持都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速度本中心的组建,除了有效整合中心建设单位的科研成果、实验设施设备、高端人才等技术创新资源外,还可通过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吸收和接纳相关
27、单位和研究人员科研成果,从而实现了对技术、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有效聚集,这可加快特种山猪行业全产业链相关技术成果的集成,可高效推进山猪生产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对于我国特种山猪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速度的加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形成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带动产业发展升级中心的科技创新内容主要涉及山猪生产中的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新品种选育和快速繁殖、动物营养、标准化生态养殖、疫病防治、猪肉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可形成完备的特种山猪养殖行业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可为行业科研单位、养殖企业提供较为全面的新技术支持。通过中心平台的推广示范,可实现相
28、关关键技术在行业中的快速推广应用,形成行业全产业链技术的整体提升,从而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升级。(3)凝聚产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中心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运行机制的指引下,采用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设,这为四川乃至全国凝聚起了山猪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形成了特种山猪养殖全产业链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山猪养殖行业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化、集约化、现代化开发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实现了对山猪养殖技术、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更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有效加快了成果转化的进程。(4)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中心的建立,有效联合了我国有实力的特种山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形成了
29、以市场为导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种山猪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了产学研结合和多学科优势互补。中心围绕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对重大难题和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共同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获得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特种山猪养殖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总之,四川省特种山猪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是在“产学研联合为基础,创新、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思想的指引下,形成的科技创新平台、技术交流平台、成果对接平台。中心的建设,符合国家、省市战略,符合山猪产业发展需求,对于推动行业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化发展技术瓶颈,提升产
30、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将对四川乃至全国生猪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巨大作用,对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组建四川特种山猪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意义重大。二、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1、国内外同行业发展现状(1)国外行业发展现状在畜牧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政府主要从优良品种培育、重大疫病控制、畜产品深加工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来抓生猪养殖产业,其实现了高产、高性能的品种、安全的饲养环境和良好的市场价格,确保养殖者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优良新品种培育、繁育方面,国外主要
31、由大的农牧业公司主导,形成了以产业化为主导的市场机制。企业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和资源进行新品种开发,政府进行风险补助,并长期资助育种研究机构或大型育种公司,培育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的山猪新品种。经过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创新,让新品种的纯度和性能稳定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让新品种(系)繁育体系得以建立,从而可为养殖者源源不断地供应优质种源,提高养殖效率,然后通过大批出口,占领国际种源市场。在生猪疫病控制方面,畜牧业发达国家主要由政府主导建立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疫情监督防御体制,通过科学规划、防疫、检疫、净化等疫病综合措施,控制疫病发生和流行,并采取“对外严格检疫防止传入,建立高效的疫
32、情监测网,保证第一时间检测到疫病,及时消灭;对内制定重大疫病控制规划,采取持续检测、逐渐净化和消灭疫病。”的方式给予有效防控,从而为养殖者提供了安全的饲养环境。而相关养殖企业,则把重点放在山猪疫病的预防与防治上,通过对野猪遗传疾病研究,摸清其疾病遗传规律,结合家猪疾病特点,进而掌握了杂交后代的疾病防治机理,从而在山猪疾病防治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猪肉深加工方面,国外部分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主要形成了生猪标准化屠宰、肉类分级分割、冷链加工及物流、食品安全控制、药物残留检测等相关技术。其产品种类繁多,有生态白条肉、冷鲜肉、熟食产品、袋装休闲食品等,已逐渐过渡到肉高附加值、高收益方向。完全摆脱畜
33、牧业落后国家那种主要以生猪、生猪肉上市销售的低附加值模式。并发展建立各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政府补贴,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等,以保证好的产品价格。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法国、日本、美国,养殖户、农场主几乎都参加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并由合作组织从事产品购销、进行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指导,从事流通领域的服务活动,打通产品流通环节,建立内销与出口渠道。(2)国内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特种野猪养殖在我国生态畜牧业中悄然兴起,发展势头良好,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化畜牧内部结构,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有效保护耕地,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中国特种野山猪
34、产业还在起步阶段,全国没有统一的协会,也没有统一的养殖标准。基于以上情况,根据东北野公猪与其他家猪杂交后保留62.5%的野猪血统提出了特种山猪(625)标准的育种概念,并制定了首个企业育种和养殖的标准,奠定了特种山猪作为商品猪进入市场的种群基础。特种野猪养殖规模和产业逐步扩大,其对应的相关繁殖和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已经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开展的主要研究大多主要集中在规模化驯养和养殖方面及产品加工方面,但对野猪的生物学特性、纯种驯养、种猪遗传、杂交及繁殖方面相对较少。 野猪的驯养主要采用模拟天然环境放养和与家猪混合圈养两种方法。模拟天然环境放养,即选
35、择靠近水源或河流、森林覆盖面广和高、隐蔽条件好或人为干扰少的山林,周围建立起隔离围墙,林中种植仙人掌、玉米、马铃薯、薯类等作物,林中的树木、作物、昆虫及小型动物等可为野猪提供丰富的食物,另外再向林中投入南瓜、废白菜、玉米等等食物,即可保证野猪生长的需要。山林中一些树木密集的地方则可为野猪提供歇息的地方。模拟天然环境放养,方法简便,得到的野猪品质好、保留了野猪的天然特性,但该方法成本较高、产量低、难以管理,对规模化养殖有一定难度。因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一种与家猪混合圈养方法,虽管理容易,成本较低,可以规模化养殖,但无法从饲料喂养上加以区分,因为非野生或仿野生环境环境生长,因此肉质逐渐趋于普通
36、猪肉,市场受欢迎程度低,不宜大规模推广。从我国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来看,与世界特种山猪产业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发展空间也很大。因而,有必要建立像本中心这样的工程化技术研发机构,来改善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的状况,为逐步赶超国外同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2、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发展状况 (1)国外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猪产业的发展,世界山猪产业总体技术呈现快速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即主要强化源头创新,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制约山猪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利用地方遗传资源,加快新品种(系)的选育力度,标准化生态养殖和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成果转
37、化力度,大力提升对山猪产业稳定发展的技术支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引领畜牧业产业转型;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建立有效的科技推广体系;是未来行业发展进步的方向。山猪业重点向猪肉及其制品深加工方向发展近些年,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在生猪全产业链上进行重心转移,将重点从养殖向猪肉深加工和产品多样化方向上转移,同样,特种山猪行业也呈现这种趋势。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等畜牧业发达国家近几年大力发展特种野猪肉深加工技术,如无公害屠宰分割技术、冷鲜肉、低温熟肉加工技术、冷链物流配套技术和种类繁多的后续产品加工技术等,这不但有效延伸了行业产业链,而且较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市场调研表明,许
38、多传统农牧业国家这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开始了逐渐转向和调整,其猪肉生产逐渐由数量型增长向品质型增长转变,生产瘦肉率高、脂肪含量少、绿色、健康的优质生态猪肉产品供应市场已成为行业共识。山猪养殖的规模化和生态养殖技术标准化野猪与家猪虽同为猪科动物,但野猪具有不同于家猪的生活习性、繁殖特性,掌握其规律对于山猪的规模化养殖意义重大。在这方面,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列,他们在特种野猪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养殖技术方面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先发优势,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野猪驯化、繁殖的标准生产体系及控制方法,其规范化生产体系和规模化生态养殖标准的应用,不但有效确保了山猪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降低了其养殖风险、
39、提高了其规模化养殖效益,因而其相关技术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研究单位和企业的重视。长远来看,山猪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必会成为未来行业关注的重点。遗传基因、杂交繁育、新品种(系)选育技术进展迅速优良品种是提高动物生产水平的核心基础。有了良种才能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获得更高产量和更优质产品。因此,生猪新品种(系)的选育、杂交繁育提纯,遗传基因研究,一直是各国动物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一直是经营者投入的重点。在特种野猪养殖业发达国家,各国在科技上大量投入,先后完成了野猪遗传基因研究及遗传基因改良、改善种猪质量、杂交繁育技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通过对新品种(系)选育的长期关注和投入力度的加大,一大批关
40、键性技术获得突破,并得到快速的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2)国内技术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国内特种山猪养殖发展历史较短,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其繁育及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目前来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上,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力度不够,育种体系、生态养殖技术还不完善(即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中养殖技术,对源头育种、产后深加工技术研究较少)。同时,行业规模化养殖企业较少,缺乏龙头企业,这些因素都使得行业标准和体系迟迟没有建立。目前,整个行业面临如下问题:技术壁垒规模化、标准化的种猪繁育和养殖技术本身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又因特种山猪的野猪血统比例直接影响肉的品质,故而其种猪繁育过程对血统
41、的控制又有着特殊要求,这就造成了国内特种山猪养殖行业的技术门槛。人才壁垒规模化的种猪繁育体系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历史原因的存在,造成目前国内养殖行业整体从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资金壁垒特种山猪由纯种野猪和优良的三元猪品种经过几代杂交而成,无论是纯种猪还是祖代猪都价值不菲,除此之外,还有猪场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特别是从事规模化养殖,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该行业的资金门槛较高。3、四川特种山猪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四川省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养猪业是全省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型骨干支柱产业,生猪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我省生猪养殖历史悠久,但特种野
42、猪养殖作为生猪养殖的一个细分领域发展只有10多年的历史,起步较晚,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还相对落后,目前虽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着养殖盲目性、养殖规模小、养殖方式落后、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急需解决。从整体来看,四川省特种山猪行业具有这些特点:市场上产品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专业质量认证体系,行业标准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但仍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企业不多;整个行业还处于繁育种群阶段,基本没有批量的商品猪进入市场。但是随着社会对特种野山猪及其健康养殖方式的了解日渐深入,大众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诉求日益提高,加之不断有企业加大对特种野山猪繁育、养殖技术研究的资金
43、投入,特种野山猪的繁育技术和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在上述多重因素的驱动下,该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从技术发展来看,主要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1)科学育种,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质量的新品种(系)猪种;(2)标准化饲养,用科学配方为指导,合理饲养,不使用国家禁止的添加剂,形成绿色生态养殖;(3)建立“产、加、销”的产业化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品牌,带动专业野猪养殖户或企业;(4)提高产品质量的现代化检测水平,提高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从市场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特种野猪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统计,2010年全国特种野猪商品猪出栏200万头,据业内人士估计潜在的市场
44、容量在2000万头左右,市场远远没有饱和。仅成都地区,年特种野猪消费需求都在15万头左右。(2)特种野猪的养殖还处于市场认知推广阶段,同类产品企业之间竞争相对温和。综上,特种野猪养殖行业在四川省还处于发展初期,各种养殖技术还较为落后,整个行业缺乏完善的育种体系和行业养殖标准,行业规范和养殖标准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需求旺盛,预计未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将成为其发展趋势。4、特种山猪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目前,我省的特种山猪产业呈现出由传统的粗放型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的趋势。应用于特种山猪生产的育种繁育技术、生态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这
45、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省特种山猪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但由于观念相对陈旧和投入跟不上,特种山猪行业技术研究较为落后,已经不能适应特种山猪行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因此也影响了我省特种山猪产业发展速度和进程。总体来看,目前我省特种山猪产业发展面临着如下问题:(1)种猪质量参差不齐,良种化程度低由于资源、技术分散,繁育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加上选育新品种手段落后,真正有能力选育品种的厂家少,难以建立强大的技术团队,发展后劲不足。同时,优良种猪市场化还未形成,其运行混乱,毫无规范科研,这导致部分杂乱特种野猪品种充斥市场,其野猪遗传血统稳定性不高,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商品种猪少,导致特种野猪生产水平低下,种
46、猪培育技术落后,新品种难以建立,优良稳定的品种少之又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特种山猪行业的发展。由此可见,特种山猪必须实行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系),才能让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生猪疫病防治和检测体系不健全我国在生猪(家猪)疫病防治和检测方面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在特种野猪的疫病防治方面却很少有研究(特种野猪来源于野猪,其体质异于家猪,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成果,更不要说其疫病防治及检测体系的建立了。实际生产中,大多采用家猪疫病防治手段来处理,在规模化生产中,这种防疫手段明显已经适应不了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市场需要生态绿色猪肉),与发
47、达国家比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按国际兽医法典需检疫63种动物疫病,按欧盟规定至少需检疫51种动物疫病,按我国农业部规定无疫病区建议需检疫19种动物疫病。),整体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因而,亟需加强特种野猪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建立起完善的防治、检测体系。(3)集约化水平不高,产业化创新链条薄弱目前,我省特种山猪养殖,大多以小规模散养方式为主,比较缺乏大中型集约化、规模化特种山猪养殖企业。以青绿饲料放养为主,专用饲料缺乏,饲养方式粗放,饲养周期过长,养殖手段落后;由于种源质量较差,管理水平落后,业内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供参考等等,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肉质口感较差。整个行业的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水平很低。特种山猪养殖、生产与加工、流通脱节,销售渠道不畅。整个产业链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 屠宰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且分散,技术水平较低,半数以上手工屠宰方式经营,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肉类分级标准,大一点的屠宰加工企业多数没有通过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生猪养殖、猪肉产品加工和销售严重脱节,整个产业链(育种、养殖、加工、销售)缺乏紧密合作,未能形成有效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合作,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行业整体收益不佳(广大养殖户主要销售生猪,其缺少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