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 K:3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 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B. 保持社交距离C. 改变握手拥抱礼节D. 出门配戴口罩【答案】A【解析】【详解】A、用医用酒精消毒,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保持社交距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
2、出门配戴口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石油、煤、氢气一化石燃料B. 过氧化氢、二氧化硅、臭氧氧化物C. HNO3、H2SO4、CH3COOH酸D. 干冰、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答案】C【解析】【详解】A、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选项错误;B、臭氧是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错误;C、HNO3、H2SO4、CH3COOH溶于水后解离出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属于酸,选项正确;D、干冰就是二氧化碳,虽然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化学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选项错误,故选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B.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C. 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D.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都会减小【答案】B【解析】【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B、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浓盐酸和浓硫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
4、数减小,溶液质量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B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过滤C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D鉴别尿素和硫酸铵两种氮肥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再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最后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钾固体,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5、B、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钙,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不能除去氯化钙,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除去CO2中的CO,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灼热的铜均不反应,不能除去CO,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鉴别尿素和硫酸铵两种氮肥,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硫酸铵,因为硫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水和磷酸钙,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睛】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5.利用废旧电池
6、铜帽(含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的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步骤II中分离操作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和漏斗B. 溶液A中溶质是H2SO4、CuSO4C. 上述流程中物质B锌,物质D是盐酸D. AE中都含有铜、锌两种元素物质有A和C【答案】D【解析】【详解】A、依据框图可知:操作后得到固体和液态,所以操作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说法错误;B、铜与氧气、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溶液A含有溶质硫酸铜、硫酸锌,和过量的硫酸,说法错误;C、上述流程中加入的物质B为锌,物质D为盐酸,则溶液E中含有杂
7、质氯化锌,所以D不能用盐酸,应该用硫酸,说法错误;D、依据分析可知:A为硫酸铜、硫酸锌、稀硫酸,B为锌,C为铜和锌,D为硫酸,E为硫酸锌,所以AE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和C,说法正确;故选:D。6.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一开始无气体产生,后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镁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B、向盛有一
8、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一开始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由于生成了氢气,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小,待镁完全反应后,由于不断滴加稀盐酸,故溶液的质量一直增加,不会不变,不符合题意;C、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的质量一直增加,待镁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D、向盛有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盐酸先
9、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待氧化镁完全反应后,盐酸再与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最后稀盐酸过量,氯化镁显中性,盐酸显酸性,故一开始pH=7,待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盐酸的加入,pH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的每空1分,共21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7.(1)用化学符号填空:标出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中Fe的化合价_;微粒的符号_。(2)如图中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 称量NaOH固体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除去H2中的HClD 测溶液的pH(3)向Cu(NO3)2、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
10、定质量的金属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填离子符号)。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可能含有的金属是_。(4)在t时,分别取甲、乙两种固体的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得到蒸发水的质量(X)与析出晶体质量(Y)的关系如图所示(析出的晶体不含结晶水)。t时,在O点乙的溶液是_溶液(填“饱和”或 “不饱和”)。t时,甲、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乙(填“”或“=”)。【答案】 (1). (2). S2- (3). C (4). Zn2+、Mg2+ (5). 铜(Cu) (6). 不饱和 (7). 【解析】【详解】(1)钠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
11、素通常显-2价,设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x=+6,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高铁酸钠(Na2FeO4)中Fe的化合价表示为:;16号元素是硫元素,该微粒是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硫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故硫离子表示为:S2-;(2)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错误,不
12、符合题意;B、图中长颈漏斗与外界相通,没有形成封闭空间,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且氢氧化钠与氢气不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洗气应“长进短出”,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测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3)向Cu(NO3)2、AgNO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金属活动性:MgZnCuAg,故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
13、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与硝酸镁不反应。若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由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与硝酸镁不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Zn2+、Mg2+;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未参与反应,或部分硝酸铜参与反应,由于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可能置换了部分硝酸银,或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这时滤渣中含有银,锌也可能置换了部分硝酸铜,这时滤渣中含有银、铜,故滤渣中可能含有的金属是:铜;(4)由图可知,甲一开始就有晶体析出,故甲是饱和溶液,乙蒸发一部分水分后,才有晶体析出,故乙是不饱和溶液;
14、由图可知,乙析出晶体质量随蒸发水分质量的增加,变化幅度比甲大,说明乙的溶解度大。8.根据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选出实验室既可用来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是_。(2)若要用装置G收集甲烷,空气应从_(填“a”或“b”)端排出。(3)若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从AF中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填字母)。(4)图中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电热丝通电引燃红磷),与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实验结束后观察到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仍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至少答出两点)。【答案】 (
15、1). B (2). H2O2和Mn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 b (4). BFD (5). 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操作简便;减少污染(答出一点,答案合理即可) (6). 装置的气密性差;红磷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至少答出两点,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图中选出实验室既可用来制取氧气又可制取二氧化碳的
16、发生装置是B,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是H2O2和MnO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2)若要用装置G收集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从长管通入,空气从短管排出,故空气应从b端排出。(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在常温下发生,发生装置选用B,氢气中带有水分,选用F装置干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D,故若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从AF中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D。(4)乙装置用电热丝点燃,不能手动点燃,操作简便,装置密封性好,产生污染小,故图中乙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电热丝通电引燃红磷),与甲装置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提高测
17、量结果的准确度;操作简便;减少污染。实验结束后观察到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仍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原因是装置的气密性差;红磷量不足;装置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点睛】甲烷密度比空气小,若要用装置G收集甲烷,甲烷从长管通入,空气从短管排出。9.AF是常见六种不同物质,A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E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俗称是_。(2)C物质的化学式_。(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8、】 (1). 熟石灰或消石灰 (2). H2O (3). 【解析】【分析】A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是氢氧化钙,A和C能相互转化,C是水,B和A反应,B和E反应,E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是盐酸,B是碳酸钠,D和B反应,D生成C、E,D是硫酸,D和F反应,F生成C,F和E反应,F是碱。【详解】(1)A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是氢氧化钙,故A物质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2)A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是氢氧化钙,A和C能相互转化,C是水,故C物质的化学式为H2O。(3)DE的反应是硫酸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初中已学过的有关
19、酸、碱、盐的知识,对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三种溶液混合后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猜想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Na2CO3和NaOH猜想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Na2CO3猜想4: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Na2SO4、H2SO4【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取反应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红。【交流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_(填数字)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继续探究】为验证剩余猜想中哪一种是正确的,设计实验
20、: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_【答案】 (1). 1、4 (2). Na2SO4溶液呈中性,H2SO4溶液呈酸性,滴入酚酞溶液都不会变红,因此猜想1和猜想4错误 (3).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或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 (4). 产生白色沉淀,若溶液变为红色,则猜想2成立;若溶液不变色,则猜想3成立【解析】【详解】交流讨论:猜想1、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Na2SO4溶液呈中性,H2SO4溶液呈酸性,滴入酚酞溶液都不会变红。继续探究:氯化钡(或硝酸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钡(硝酸钡)和碳酸钡。为验证剩余猜想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即是猜想
21、2还是猜想3正确,先除尽碳酸钠,再滴加无色酚酞,若溶液变红则有氢氧化钠,猜想2成立,否则猜想3成立,故可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或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产生白色沉淀,若溶液变为红色,则猜想2成立;若溶液不变色,则猜想3成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计算题(共7分,请将解题过程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11.取MgCl2、KCl两种固体混合物19g,向其中加入160.8g水,完全溶解后,再滴加KOH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22、,过滤得沉淀质量为5.8g,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计算:(1)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2)加入K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9.5g(2)16%【解析】【分析】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详解】(1)设氯化镁的质量为x,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z故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9.5g。(2)设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质量为m,则有:故K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答: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9.5g;加入K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钱老师QQ:537008204曹老师QQ:713000635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