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军队院校军事建模竞赛承 诺 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军队院校军事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队号为: 0612409 所属学
2、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解放军理工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平已川 2. 席圣君 3. 邱帆骏子 指导教师(打印并签名): 日期:2012年6月25日2012年军队院校军事建模竞赛编 号 专 用 页评阅编号:评阅记录:评阅人评 分备 注战地应急医疗救援策略摘要战场医疗救援和突发性灾难的医疗救援都是我军广大医护人员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建立数学模型确立医疗救援策略,并做出相关分析。针对问题一:结合某次救援事件中两类伤员到达的时间序列,建立了排队模型。给出两类伤员的最佳救治策略,以“对应救治”为主要原则,出现“交叉救治”情况时,在允许的时间范围内,仍然等待相应救治单元的治疗。通过编程模拟医
3、疗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到每名伤员的平均等待时间,救治单元的平均忙期为。针对问题二:规定2个同类救治单元组合为一个小组协作工作,救治2名同类别伤员。建立优化模型,使得节省时间最大化。对决策过程给出流程示意图,第一名伤员到达后将分:1个对应单元空闲、2个或以上对应单元空闲和无对应单元空闲三种情况进行等待,在等待时间满足的情况下,接受协作救治。每名伤员的平均等待时间,救治单元的平均忙期为。针对问题三:结合某次重大救援行动中类和类伤员陆续到达救援中心的时间序列,定义工作强度,对排队模型进行“反向”推导,得出理想条件下救援中心内单元的配置为。通过检验,该配置满足每名伤员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条件
4、约束。九天内每名伤员的平均等待时间,救治单元的平均忙期为。针对问题四:两类伤员的到达分别服从于参数为的Poisson流。建立仿真模拟与医疗排队两种模型。仿真模拟,得到Poisson流数组,模拟伤员到达的时间序列及两类工作单元具体配置情况,进而提出救治策略;医疗排队,从系统所处状态的概率入手,通过状态转移方程及系统最终稳态,推导出系统运行指标-等待队长、等待时间、占用工作单元数以及系统状态概率。每名伤员的平均等待时间,救治单元平均忙期为。关键词:排队论;模拟运行;优化模型;Poisson流; 1. 问题重述战场医疗救援和突发性灾难的医疗救援是我军广大医护人员所肩负的重要职责,伤员就是命令,时间就
5、是生命。需要我们为战地医疗救援尽可能的提出最佳策略。从题目中获取的相关信息:关于伤员:医疗救护的第一个环节是对伤员进行检伤和分类。重伤员通常分为“紧急组”和“非紧急组”两类,分别记为类和类。对于类重伤员,应立即给予有预见性的各种护理,并尽快进行复苏或手术治疗,保证在“伤后黄金1小时”内获得救治的机会。关于救治中心:每一个医疗救援事件(战场救援或突发性灾难救援),通常都会设置相应的医疗救援中心,一般救援中心包含若干个救治单元。救援单元是应急医疗救援中的最小行动单位,救治单元的职责就是对伤员实施紧急手术或其他必要的紧治疗。对应于两类伤员,救治单元也分为 两类,同类的各个救治单元的功能相同。据经验,
6、类救治单元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需要 357(分钟),而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需要405(分钟);类救治单元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需要306(分钟),而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要455(分钟)。 根据附件所提供的伤员数据,建立模型分析解决下面的问题:问题一:附件工作表1中给出了某次医疗救援事件中两类伤员到达的时间,现由10个类救治单元和6个类救治单元组成医疗救援中心。给出两类伤员最佳的救治策略,并对伤员的等待救治时间和各救治单元的工作强度等方面给出评价。问题二:将两个救治单元合为一组协作工作,在同时救治两个伤员的情况下,能使救治效率各提高10%。按此方法给出附件工作表1中两类伤员最佳的救治策略,并对伤员的等待救
7、治时间和各救治单元的工作强度等方面给出评价。问题三:附件中工作表2和3分别给出了某次重大救援行动中类和类伤员陆续到达某救援中心的时间。在保证每个伤员等待时间尽量不超过30分钟的条件下,给出最合理的两类救治单元的设置数量与救治策略,并对救治结果给出评价分析。问题四: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战场或突发性灾难医疗救援,假设两类伤员的到达分别服从于参数为的Poisson流。给出任意时刻的救治策略,通过仿真说明救治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为决策机构做出一个应急医疗救援的预案。2. 基本假设(1) 送至救治单元的伤员已经被明确分为两类;(2) 人员受伤后可以及时被送至救援中心,而无其他意外情况。若直接接受治疗则
8、完全保证了“伤后黄金1小时”内获得救治的机会;(3) 在无限小的时间内伤员是单独到达的,不存在某一时刻2名或以上伤员同时到达救治系统的情况。3. 符号说明伤员平均到达率一个病人的平均救治用时平均服务率救治单元总数目救治单元工作强度队长等待队长伤员平均逗留时间伤员平均等待时间4. 问题分析与模型建立4.1最佳救治策略4.1.1排队等待模型伤员到达救治中心,直接接受救治或者排入队列等待救治。该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排队模型。排队现象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伤员要求救治单元给予治疗;另一方面,救治单元设法给予伤员及时、有效的救治。在救治系统的排队模型中,主要包含伤员到达、排队等待、接受救治和伤员离去四部分。
9、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又包括输入、排队规则、和救治机构三方面约束条件。(1) 输入:描述了伤员总体及其抵达规律。本模型中伤员总体无限且假设在无限小的时间内伤员皆为单独到达。(2) 排队规则:伤员到达后,若所有救治单元均被占用,该伤员则需要排队等待救治。对于所有救治单元来说,完全采用先到达先救治的原则,即伤员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接受治疗。(3) 救治机构:通过救治单元的数目以及种类,描述了救治系统的硬件配置情况。与此同时,系统的忙期与闲期则反应了救治机构的工作强度。对于单个的空闲救治单元,伤员到达后救治工作立即展开,直到救治单元再次转为空闲状态,这段时间是该救治单元连续繁忙的时间,所有救治单元加和平
10、均后即为系统的忙期。与忙期行对应的则是系统的闲期,即系统连续保持空闲的时间长度。救治系统整体模型如图1所示。图1 救治系统运行流程图4.1.2系统统评价指标为了给出最佳的救治策略,需要建立一个固定的评价指标,用以衡量和比较不同救治策略下系统运行状态的相对优劣。在排队论中系统的运行指标主要有:(1) 队长:到达救治系统的伤员总数;(2) 等待队长:救治系统中排队等待救治的伤员总数;(3) 伤员平均逗留时间:伤员进入救治系统的时刻至离开救治系统的平均时间;(4) 伤员平均等待时间:伤员进入救治系统的时刻至开始接受救治的平均时间;(5) 忙期:处于空闲状态的救治单元在伤员到达后立即开始救治,直至再次
11、转为空闲状态的时间长度;(6) 损失概率:伤员因等待失去耐心,离开就只系统的概率;(7) 平均新增率:单位时间平均到达救治系统的伤员人数;(8) 平均救治率:单位时间平均救治完毕而离开救治系统的伤员人数。对这些运行指标进行逐一分析:由于处在战场和突发性灾难的环境中,伤员仅能依靠救治系统获得救治,因而不存在损失概率;对于平均新增率以及平均救治率来说,都是与实际相关的固定常数,并不能用作为评价指标;队长和等待队长作为救治系统、伤员双方都非常关心的数量指标,二者是相互关联的,队长等于等待队长加上正在接受治疗的伤员数目;同理,在伤员平均逗留时间和等待时间之间该关联也同样存在,等待时间与治疗用时之和即为
12、逗留时间; 另一方面,在队长与逗留时间、等待队长与等待时间之间同样存在内在联系,通过公式显示: 综上,选取等待时间和忙期作为救治系统的评价指标。其中,等待时间对伤员达后是否可以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做出判断;忙期则衡量了该工作系统是否达到相对的人性化,医护人员不至超强度、超负荷工作。4.1.3救治策略与过程模拟将已知的一个救治单元救治一名伤员的平均救治用时列于表1中。表1 救治用时(分钟)救治用时(分钟)类伤员类伤员类救治单元357405类救治单元455306可以发现,根据经验给出的救治用时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范围,是在平均值上叠加有上下波动。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 当救治单元与接受救治的伤员
13、二者的类别对应一致时,救治过程耗时更少;(2) 类单元救治类伤员时的情况与类单元救治类伤员的情况相比较,用时更少。依据得出的结论,相应的提出以下两点救治原则:(1) 尽可能的采取对应救治,即救治单元与接受救治的伤员类别一致,如图2所示。图2 对应救治(2) 若无法满足条件1,则进行交叉救治。在此种情况下,优先采取救治单元A对应伤员B的匹配方式,如图3所示。图3 交叉救治依照以上两点原则,通过编程,对伤员到达并接受治疗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得到系统运行的评价指标:等待时间(分钟/人)。忙期如表2所示。表2 策略一 救治单元忙期(小时)救治单元忙期15.815.615.415.715.816.115
14、.715.7救治单元忙期15.715.716.015.715.515.715.515.5根据题目要求,对于“紧急组”(类)的重伤员,应立即给予有预见性的各种护理,并尽快进行复苏或手术治疗,从而保证该伤员在“伤后黄金1小时”内获得救治的机会。并且已知,医疗救护的第一个环节是对伤员进行检伤和分类,负责分类的医护人员根据伤因、伤情以及伤员的生命体征准确地完成伤员的初步分类需要大约110分钟。这就意味着当类重伤员被准确判断并送至急救区时,“伤后黄金1小时”剩余50分钟可以用于实施救治。对于类伤员的救治可能用时为357分钟(类救治单元实施救治)或455分钟(类救治单元实施救治)。在平均等待了18.20分
15、钟后,类伤员的逗留时间有超过“伤后黄金1小时”的可能,致使类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大大降低。由题意知,当救治单元与接受救治的伤员二者的类别对应一致时,救治过程耗时更少,因而对救治平均用时做出如下规定:类救治单元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需要分钟;类救治单元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需要分钟;类救治单元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需要分钟;类救治单元治疗一个类伤员平均需要分钟。列表显示,如表3。表3 救治用时(分钟)救治用时类伤员类救治单元类救治单元2845类救治单元5024交叉救治时间差-22+21根据交叉救治情况下出现的时间差,我们对救治原则(2)做出修改,提出新的救治原则。(3) 类伤员到达后,类救治单元全部繁忙,仅有类
16、救治单元空闲。但是在非空闲的类救治单元中,某一单元若能够在内结束当前救治任务并展开下一次救治,那么此伤员将等待该救治单元的治疗,而不接受空闲单元的救治服务。理论上,类伤员也可以依照上述救治原则,等待类救治单元的救治,但是类伤员作为“紧急组”,应当及时给予医疗保障。因此,从实际出发,类伤员不在救治原则(3)的考虑范围之内。救治原则修改后,对伤员到达并接受治疗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表4 策略二 救治单元忙期(小时)救治单元忙期14.513.913.513.813.2513.5813.3313.17救治单元忙期13.6713.8316.0015.7515.7515.5015.5015.504
17、.1.4策略对比根据上述分析,共提出两种策略:策略一:对应救治原则为主、交叉策略辅助。交叉救治时,优先采取救治单元对应伤员的匹配方式。策略二:对应救治原则为主。即使出现交叉救治,在允许时间范围内,仍然等待相应救治单元。将两种策略下的模拟运行结果列于表5中,进行对比。表5 策略对比策略一策略二伤员等待时间18.2011.84类单元忙期15.7313.66类单元忙期15.6715.70从表5中可以看出,策略二模式下,伤员平均等待时间更少,类救治单元的平均忙期也降低了13.15%。类救治单元忙期时间略有增加。综合考虑,策略二对于救治系统整体来说效果更佳。4.2工作单元协作工作4.2.1协作工作的单元
18、组合将2个救治单元合为一组协作工作。根据不同治疗单元治疗不同伤员的用时数据显示,当救治单元与接受救治的伤员类别一致时,治疗过程耗时更短。因而,为了使得节省时间最大化,将2个类别相同的救治单元组成一组,协同展开工作。同时救治的两个伤员亦与救治单元类别一致。图4 协作工作单元4.2.2协作工作的救治时间协作工作后能够使单元的救治效率各提高10%。对于两类救治单元:且有协作工作后,两类救治单元的救治用时分别降低:4.2.3最佳救治策略按此工作方法给出附件工作表1中两类伤员的最佳救治策略,原则如下:(1) 在两类伤员的独立时间序列上,相继的两名同类别伤员(两名伤员或两名伤员)才具有接受协作救治的可能性
19、;(2) 救治中心恰好有2个或以上同类救治单元空闲,两名同类伤员达到达的相机时间差,即时间间隔满足条件,则实施协作救治。(3) 第一名伤员到达后,救治中心同类救治单元空闲数目小于2个,该伤员排队等待。等待同类救治单元数目达到2个、第二名同类伤员到达,上述两种等待条件皆满足时,则实施协作救治。决策过程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4.2.4评价指标通过模拟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伤员的等待救治时间和各救治单元的工作强度给出评价。表6 救治单元忙期(小时)救治单元忙期12.2412.5212.4312.0113.0112.2413.261326救治单元忙期12.6312.1915.5515.3115.711
20、5.2615.2515.26通过模拟后定量计算得到,在两个单元合为一组协作工作的情况下,伤员平均等待时间与问题一中结果相比较降低了26%,救治单元平均忙期降低了0.89小时。忙期降低小的根本愿意在于伤员到达的密集程度并未降低,但是由于协作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伤员的等待时间大幅降低,提高了获救成功的可能性。救治单元实施协作工作是对伤员有利的。图5 决策流程图4.3设置救治系统配置情况已知某次重大救援行动中类和类伤员陆续到达某救援中心的时间。在保证每个伤员等待时间尽量不超过30分钟的条件下,给出最合理的和两类救治单元的设置数量与救治策略,并对救治结果给出评价分析。此次重大救援行动共九天。从06
21、:00至22:00,伤员陆续到达救援中心,等待救援。每天伤员到达的具体时刻、分布和总数目都不尽相同。4.3.1确定(和)由于每天伤员到达的总数目以及其中伤员所占的比例都不尽相同。对已知数据做出统计,结果显示如表7。表7 重大救援行动基本数据统计第n天123456789总时间15.9515.9315.9215,7815.8115.8215.7315.7615.79伤员总数2762602531971481341039178类伤员19415194896563534540类伤员82109159108837150463817.3016.3215.8912.489.368.476.555.774.9412
22、.169.485.905.644.144.133.822.852.535.186.8710.06.905.254.493.182.982.46对该重大救援行动中的基本数据做出统计并分析:总时间:9天中,救援行动的总时间不完全相同,但都十分接近16个小时。伤员总数:呈下降趋势。实际战斗中,伤员受伤后即使得到及时救治,但大部分需要修养,不能立即参加战斗,因而总体参战人数在减少,相应的伤员总数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随着战斗接近尾声,伤员人数势必减少。伤员抵达率:与伤员总数保持一致的下降趋势。在救援行动的前2天,类伤员抵达率明显高于类伤员。在救援行动开展初期,战斗激烈,有更多的“紧急组”伤员亦符合实际
23、。4.3.2确定工作强度对于救治单元的工作强度做出如下定义:。当单位时间内平均到达的伤员人数越多,而每个伤员所需要的平均治疗用时越长,救治单元的工作强度越大。对于某类救治单元,若该单元在“满负荷”的强度下工作,即对上一名(第名)伤员的救治任务完成后立即进行下一名(第名)伤员的救治,而一直处于忙期状态。在完成对前一名伤员的救治任务过程(救治用时)中,整个救治中心系统将新增伤员名。为了使新增的伤员都可以不需要经过等待而直接接受治疗,则需要同类救治单元个,与新增伤员一一对应。而救治系统运行中,单位时间救治完毕而离去的伤员的平均数与伤员的平均救治用时又存在内在关系,。换言之,救治单元的工作强度,可以反
24、映出理想条件下所需的就是单元数目。4.3.3确定工作单元数目由救治系统的日工作强度得出理想条件下该日所需的工作单元总数。其中工作单元的数目由相应的给出。由表7中以及数值计算得到该重大救援行动中每一日所需的工作单元配置情况。表8 工作单元配置情况第天123456789单元(个)764332222单元(个)446433221总计(个)111010765443其中救治单元最多需要7个,救治单元最多需要6个。在的配置下可以理想的满足行动中每一日需要完成的救治任务。4.3.4检验配置表7中显示,行动中的第1天,需要救治单元7个,救治单元4个,总计11个救治单元,是行动中的最大的需求总数。在的配置下,对伤
25、员到达并接受治疗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第3天,第131名伤员的等待时间为33分45秒;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对的配置下,模拟结果显示,在第3天第127名伤员的等待时间为36分27秒。重大救援行动在两种配置下,都存在伤员等待时间超过30分钟的情况,不能满足题目的要求。而在的配置下,行动中没有任何伤员的等待时间超过30分钟,十分理想。4.3.5指标评价与分析该重大救援行动中,设置救治单元7个、救治单元6个参加行动。对伤员到达并接受治疗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计算救治系统的运行指标,等待时间、系统忙期结果如表9显示。表9 系统的运行指标第天123456789等待时间5.971.524.731.
26、010.560.49000平均忙期12.1510.9810.4612.626.115.544.313.793.26在救援行动的最后三日,伤员的平均等待时间为0,意味着此时伤员到达救治中心后无需等待即可直接接受治疗。产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伤员总数的显著降低,使得救治系统忙期时段亦明显降低。4.4 Poisson流下的救治策略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战场或突发性灾难医疗救援,两类伤员的到达分别服从于参数为的Poisson流。在时刻,到达系统的两类伤员所有可能的取值为而取各个值的概率为。4.4.1模型一:仿真模拟通过函数Poisson可以得到一个的服从参数为的Poisson流数组,这个数组给出单位时间内
27、伤员到达数目出现的概率。作为平均值,在其上叠加出现概率相对大的波动,即为单位时间内,到达伤员人数的取值范围。固定救治系统开始运行的初始时刻为06:00,可以得到伤员到达的随机时间序列。在已知伤员到达序列, 的情况下,参照问题三中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工作单元总数,类工作单元数,和类工作单元数,以及救治系统在配置下模拟运行后得到的伤员平均等待时间,和各工作单元的忙期。取,的波动在范围515,1323内。通过仿真模拟得到结果如下:表10 救治单元忙期(小时)救治单元忙期2.922.912.912.302.332.33救治单元忙期3.002.913.003.013.002.75救治单元忙期3.003.
28、002.52.52.754.4.2模型二:医疗排队救治中心系统中共有救治单元个。每个救治单元救治一名伤员的平均用时为,单位时间救治完毕而离开救治系统的伤员的平均人数,即救治单元的单位时间平均救治率为。当所有救治单元被占用后,再次到来的伤员只能排入队列等待。单位时间到达救治系统的伤员平均人数为平均新增率。类、类伤员的到达分别服从伤员参数为的Poisson流。对于救治系统来说,其所处的状态数是有限的,并且与系统中救治单元的总数目相关,即 。具体状态如表11所示。由于不断有新的伤员到达,同时又有伤员救治完毕后离开系统,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中。系统状态的转移如图6所示。图6 救治系统状态转移表11 救治系
29、统状态状态救治系统状态没有伤员进入一个救治单元工作,个救治单元空闲个救治单元工作,个救治单元空闲所有救治单元均处于工作状态,且没有伤员排队等待所有救治单元均处于工作状态,且另有伤员排队等待当系统达到平衡时,对于每个状态,存在相应的极限概率:且有。根据切普曼科尔莫戈罗夫(ChapmanKolmogorov)前向和后向方程的一般法则,得到救治单元的转移强度为:对于平均到达率和平均离去率有:根据系统平衡状态原理,推导出:整理得到,其中,即。解得系统运行指标:(1) 系统内排队等待的伤员数(2) 伤员的排队等待时间(3) 平均占用的救治单元个数 (4) 伤员到达后不需要等待而可以直接接受救治的概率为:
30、(5) 系统中没有伤员排队的概率: 4.4.3救援预案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预案第一章 总 则一、编制目的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机制,有效地在战时、灾时和突发事件中提供应急医疗救援,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做好战斗保障,方便战斗力再生,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二、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根据救援机构医疗卫生现状,实行平战结合,军民兼容,为战地或突发性灾难等公共事件提供快速、协调、高效、有序的医疗救援保障。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31、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四、适用范围在救援范围内发生战地或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医疗救援保障。紧急伤员和非紧急伤员到达分别从参数为和的Poisson流。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一、领导机构成立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挥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处理工作。确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由各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1、服从上级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指挥部的调度指挥,配合协调各救治单元开展相关应急工作,及时向上级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指挥部汇报有关信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2、负责建立相关人员、物资、技术等保障机制,统一调配。二
32、、救治单元按照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组建救治单。分急救组与非急救组两类,每个单元通常由一名医生和若干名护士组成(应配备后备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参与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伤病员,卫生防疫等卫生应急工作。第三章 应急救援准备一、救援系统中救治单元的配置确定1、根据下达任务评估,即根据任务性质、战斗情况,确定紧急伤员和非紧急伤员的到达率,分别为和。 2、在已知伤员的实际情况下,可以得到工作单元总数,类工作单元数,和类工作单元数。得到系统中救治单元的配置情况。二、建立沟通协作机制为加强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联系,一方面要做好不同专业分队之间的沟通协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军
33、队后勤保障部门等联系,以及时准确了解需求和相关信息。第四章 应急救援响应一、响应程序伤病员到达后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检伤和分类,负责分类的医护人员应能在110分钟内根据伤因、伤情以及伤员的生命体征准确地完成伤员的初步分类。同时,应根据分类结果将伤员护送至相应的急救区。二、通讯保障通讯采取有线、无线、运动三种方式。紧急情况发生后,所有救治单元人员、各医院领导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以便随时进行联系。当有线、无线通讯中断时,则采取车辆、徒步等形式进行运动传送通信,以确保通信畅通。第五章 附则一、责任对在医疗卫生动员保障实施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二、
34、评估战地或突发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后,对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救治单元的应急响应速度及质量、医疗应急队伍的组建及工作情况、战地救护概况、战时临时医院运行情况、急救药械供应情况、动员程序的执行与各环节的衔接情况等,上述效果如何,有无经验和教训,评估报告上报上级机关。三、 奖励对在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实施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医疗卫生应急保障过程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9。5. 模型总结较好的解决了题目中给出的问题,对于整个医疗系统的运行建立了排队模型。针对问题一:提出了两种救治策略。在第一种策略的基础上,第二种策略进一步探讨
35、了类伤员到达后,可以接受的等待时间范围,不仅减少了伤员的平均等待时间,对于整个救治系统来说同时降低了工作忙期。给出了两个评价指标,用以衡量不同救治策略下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否优良。与此同时,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对系统运行过程的模拟,从而实现了对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针对问题二:确立了可以进行协作工作的救治单元以及相应接受救治的伤员的种类。 在救治效率提高10%的前提下,提出决策流程图。并模拟、计算出系统运行指标。针对问题三:重大救援行动历时九日,结合问题一中的排队模型,计算出每日理想情况下单元的配置情况。在保证每个伤员等待时间尽量不超过 30 分钟的条件下,需要类救治单元7个,类救治单元6个。该医
36、疗系统的配置经过检验,满足等待时间上的条件约束。针对问题四:两类伤员的到达服从Poisson流分布,单位时间内,伤员到达的平均人数一定,其上叠加有小扰动。设置概率上下限,得出单位时间到达人数的可能值,进而得到每名伤员到达的随机时间序列,结合该序列分析救治策略,并模拟计算系统运行指标。6. 模型优化上述研究过程,对所有伤员的救治是在无差别对待的基础上进行的。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提出优化。实际战斗中,受伤人员的职务、级别存在差异。对于指挥军官来说,其对战争的发展具有主导和决策作用,他们的作战策略直接影响到战争的发展态势。因而,当指挥军官受伤后,被送至救援中心,此时应当从大局观念出发,立即对其实施救
37、治,最大限度保证其获救的可能性,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作战总体,正确决策,率领广大士兵取得战斗的最终胜利。指挥官员进入救治系统,为了保证治疗的稳妥性,规定只接受与其同类别的救治单元的救治。其等待过程分两种情况:1) 系统有相应类别的救治单元空闲,则立即接受治疗;2) 无工作单元空闲,则始终处于等待队列顶端,最先接受空闲下的相应救治单元的救治。在模型的优化过程中,同时应当注意:指挥官员占参战人员总体的比例极小;在有利的保障条件下,指挥官员受伤概率低。考虑以上两点因素作用,指挥官员介入救治系统,实际上对伤员的平均等待时间、救治单元的平均忙期等系统运行指标的影响甚微。参考文献1 徐志刚,李国杰, 基于
38、排队论的车辆到港随即过程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2 王玉梅,医疗服务中的排队论模型,科技论坛,274015:90-90,2012。3 黄 静,眼科病床安排评价标准,科技博览,213022:286-286,1009-914X(2010)23-0286-01,2010。4 徐选华,运筹学 2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5 孟玉柯,排队论基础及应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6 孙 海,姚留声,余鼎昌,救护所手术伤员通过情况的计算机模拟J,人民军医卫勤学术专刊,3:13-20,1986。7 吴令云,臧新明,陆胥君,汤臻皓,吴仁惠,非齐次Poisson-多服务器排队
39、论模型和网站集群系统,计算机与现代化,132:69-71,2006。8 王东升,刘玉堂,泊松过程在排队论中的应用,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5No.4:121-125,2007。9 百度文库,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10 李 军,徐 玖,运筹学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 龙永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樊平毅,随机过程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 (美)劳斯著,何声武等译;随机过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14 莫智峰,余嘉,基于泊松分布的微观交通仿真断面发车数学模型研究,武汉理工
40、大学学报,Vol.27No.1: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15 赵 瑛,关于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11No.2:77-78,2009。16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 william JStevenson,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8 胡大琴,基于排队论与信息技术的门诊流程重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附:求时间方程:1、第一问clear;m,date=xlsread(附件:战地应急医疗救援的伤员数据.xls);p=10;q=6;s=0;a(16,1)=0;t=0;year = 201
41、2 * ones(1,412);month = 6 * ones(1,412);day = 21 * ones(1,412);for n =2:413 s=0; if char(date(n,1)=A w=a(1,1); for i=1:10 w=min(w,a(i,1); end k=find (a=w); q=find(k11); if a(k(q(1,1),1),1)m(n-1,1) & a(k(q(1,1),1),1)m(n-1,1)+0.015277777777778 t=t-m(n-1,1)+a(k(q(1,1),1),1); a(k(q(1,1),1),1)=a(k(q(1,1),1),1)+0.024305555555556; s=2; end end if s=0 w=a(11,1); for i=11:16 w=min(w,a(i,1); end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