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甘肃省武威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陇南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烧制瓷器、湿法炼铜、高粱酿酒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烧制瓷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湿法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高粱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2、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分析】A根据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进行分析;B根据纯碱的用途进行分析;C根据甲醛溶液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质进行分析;D根据亚硝酸钠有剧毒进行分析。【解答】解:A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霉变的大米不能再食用,故A不合理;B纯碱用于制作花卷,是利用其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合理;C甲醛溶液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变质,有很强的致癌性,不能用于保鲜海产品,故C错误;D亚硝酸钠
3、有剧毒不能用于腌制蔬菜,故D不合理。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3【分析】A、根据棉纤维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合成纤维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合成纤维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棉纤维与聚酯纤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棉纤维的优点是透气性较好,故选项说法正确。B、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一种,故选项说法正确。C、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能耐化学腐蚀,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灼烧的方法可区分棉纤维与聚酯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
4、是棉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聚酯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棉纤维与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优缺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分析】A、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判断。B、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判断。C、根据锌的生理功能判断。D、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判断。【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故正确。B、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元素,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症,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错误。C、锌影响人的发育,缺乏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错误。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故错误。故选:A。【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与健
5、康饮食成了现代入愈来愈重视的问题之一,这种社会热点也必是中考热点,特别是营养素或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存在形式、食品中毒原理等,在历年中考中都会有所涉及。5【分析】根据氧化物、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应属于化合物,有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所以;A、X是化合物,应属于纯净物,碱虽然属于化合物,但碱不能包含氧化物,故A错误;B、X是化合物,应属于纯净物,故B错;C、X是化合物,故C正确;D、X是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不能包含所有的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
6、】准确理解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分析】A、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一些染料、色素、异味等;B、水的硬度与人体健康没有关系错误,水的硬度太大,对身体有害;C、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解答】解:A、活性炭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水的硬度与人体健康没有关系错误,水的硬度太大,对身体有害,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正确,加入肥
7、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7【分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根据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分析解答;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分析。【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误;B、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
8、棒搅拌,故B错误;C、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故C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手掌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D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8【分析】根据将煤洗选加工后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水煤气(CO和H2)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A、物质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是由碳、氧
9、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C、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
10、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K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FeSO4和CuSO4溶液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Zn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
11、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分析】A、根据X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进行分析判断。B、分离空气是利用的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尿素中含有氮元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煤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X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则X是N2,故选项说法正确。B、分离空气是利用的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D、煤与氧气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
12、大,理解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质量守恒定律、氮肥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3分)11【分析】(1)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2)有关的计算要准确;(3)硫元素与钠元素可形成硫化钠,其化学式为Na2S;(4)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故答案为:32.06;(2)图2中x的数值是8,因为2+x
13、+616,x8;故答案为:8;(3)硫元素与钠元素可形成硫化钠,其化学式为Na2S;故答案为:Na2S;(4)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构成某硫单质的分子中有8个硫原子,表示为S8;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硫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硫离子,表示为S2;故答案为:S8;S2;【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分析】(1)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结合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2)铬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2价铬的
14、化合物,同时生成氢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纯铁与不锈钢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不锈钢。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2)铬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2价铬的化合物,同时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2HClCrCl2+H2。(3)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合理有效的开采矿物,否则既浪费了资源,又损害了国家利益;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能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寻找金属的替代品,能节约金属资源,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故答案为:(1)不锈钢;氧气和水;(2)
15、Cr+2HClCrCl2+H2;(3)防止金属腐蚀等。【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B;(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水;(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t1tt2。【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16、: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t1;(2)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B;故答案为:B;(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水;故答案为:降低;(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t1tt2;故答案为:t1tt2;【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分析】根据丁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浓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瓶口会形成白雾,知丁盐酸;丙是氢氧化钙,根据题
17、干所给信息和框图所示关系推测其他物质。【解答】解:丁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浓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瓶口会形成白雾,知丁盐酸;丙是氢氧化钙,乙是红棕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甲、丁是同类物质,甲可能是硫酸;把以上各物质代入框图进行验证,符合要求,即甲是硫酸;乙是氧化铁;丙是氢氧化钙。(1)甲是硫酸,化学方程式是H2SO4;(2)甲转化为丁需要加入的物质是BaCl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符合“两交换价不变”的特征,是复分解反应;(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4
18、)可用于金属除锈。故答案为:(1)H2SO4;(2)BaCl2 Ca(OH)2+2HClCaCl2+2H2O 复分解反应;(3)Fe2O3+3CO2Fe+3CO2;(4)金属除锈。【点评】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15【分析】(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19、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集气瓶;(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
20、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F;E;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连接B、G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燃着的蜡烛熄灭,则B装置中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使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
21、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6【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设计实验要注意对比以及催化剂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于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故不可能是水分子,故填:H2O;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分子。(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和;在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含有硫酸根离子,无明显变化,说明SO42不起催化作用;要证明是铜离子起作用,可
22、以在实验中加入CuCl2溶液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Cu2+,故填:SO42;CuCl2溶液;Cu2+。(3)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可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观察到木条复燃。(4)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17【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以及使用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和解答。【
23、解答】解:(1)硫酸钾中钾、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92):32:(164)39:16:32。(2)该钾肥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纯的是最高,因为前提是杂质不含钾元素)为100%44.8%故答案为:(1)39:16:32;(2)44.8%。【点评】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18【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6.0g16.4g9.6g设所得氯化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2KClO32KCl+3O2 149 96 200gx 9.6gx7.45%故答案为:(1)9.6;(2)7.45%。【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4/18 23:51:40;用户:18830678786;邮箱:18830678786;学号:43385867第10页(共10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