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市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6页,21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对应考号的信息点涂黑。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积累运用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拼音。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ln( )时,仰面在灯光中瞥(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
2、顿cu( )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 )痛疾的文字。(摘自鲁迅藤野先生)【答案】懒 pi 挫 w【解析】【详解】本题作答时,要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本题中,“偷懒”的“懒”偏旁为竖心旁;“抑扬顿挫”的“挫”偏旁为提手旁;“瞥见”的“瞥”声调极易标错;“恶”是多音字,在“深恶痛疾”中应读w。2.默写。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可怜身上衣正单,_。(白居易买糖翁)山重水复疑无
3、路,_。(陆游游山西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俗子胸襟谁识我?_。(秋瑾满江红)是故_,教然后知困。(礼记)子曰:“_,小人同而不和。”(论语)【答案】 (1). 山气日夕佳 (2). 感时花溅泪 (3). 心忧炭贱愿天寒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英雄末路当磨折 (7). 学然后知不足 (8). 君子和而不同【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日夕、溅泪、贱、柳暗、磨折”等字词容易写错。3.名著阅读。(
4、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小王子来自一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发现的,比一幢房子大不了多少。B.想到没儿子继续自己的事业,又不愿家业被祥子占有,得知多数祝寿礼金数目很小,刘四爷开始咒骂,并与虎妞吵起来。C.格列佛醒来发现自己被利立浦特人缚在草地上,后来,士兵们让他吃肉喝酒,他再次陷入昏睡,被抬上机器捆紧送往京城。D.蒋一轮带学生捡麦穗,在返回学校途中被大河阻挡,桑桑跳入河中,游到对岸,请来了毛鸭的船,载着大家过了河。(2)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写出一个四字成语。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
5、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異宫”位下。異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cho,熏的意思)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_”。 (3)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林冲就伏在庙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声,且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林冲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林冲为什么来庙里安身? _简要概括画线句中“这条计”的内容。 _【答案】 (1). (1)D (2). (2)火眼金睛 (3). (3)林冲居住的草厅被雪压倒了,只好来庙里安身。(意思对即可) (4). 派林冲看管草料场
6、,火烧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意思对即可)【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小王子骆驼祥子格列夫游记草房子有关内容的能力。D项,出自草房子,“桑桑跳入河中,游到对岸,请来了毛鸭的船”表述有误,应该是杜小康用黑板上的欠账,逼迫毛鸭用渡船渡同学们过河,桑桑跳河请求毛鸭没起作用。故选D。(2)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西游记有关孙悟空火眼金睛来历的能力。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擒,被放入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烧炼,进入炉中,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七七四十九天后,因为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把一双眼刍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来历。据此可作答。(3)此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水浒传第10
7、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相关内容的能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讲的是:陆虞候再次设计(派林冲看管草料场,火烧草料场,置林冲于死地)陷害林冲,管营派林冲管草料场,但林冲居住的草厅被雪压倒了,只好来庙里安身,管营欲烧死林冲。曾被林冲救过命的店主人李小二向林冲报告了消息,林冲怒寻陆谦不遇,最终林冲杀死了差拨、富安和陆谦。据此可概括作答。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5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0.7克左右。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
8、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也感到不适。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8848.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补充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 (1)第处语意重复,应把_删去。 (2)第处成分残缺,应把_删去 (3)第处语序不当,应将_互换位置。 (4)第处搭配不当,应将_。【答案】 (1). (1)“大约”或“左右” (2). (2)“由于”或“使” (3). (3)“难以生存” “感到不适” (4). (4)“补充” “缓解”(或“减少”“清除”等)【解析】【详解】本题考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第处“大约”和“左右”语意重复,应把“大约”或“左右”删去;(2)第处
9、缺少主语,介词“由于”和“使”淹没了主语,应把“由于”或“使”删去;(3)第处语序不当,应将“难以生存”“感到不适”互换位置;(4)第处“补充不适”搭配不当,应将“补充” 改为“缓解”(或“减少”“清除”等)。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
10、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答案】(1)法国人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
11、响文物保护的警钟。(意思对即可) (2)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意思对即可) (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意思对即可)【解析】【详解】第(1)题“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的反响”,由材料一中“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和材料二中“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提取概括作答。第(2)题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的历史史实。第(3)题可根据材料二中“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和材料
12、三中“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的句子概括分析作答。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李处士山居姚合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注】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萧洒:同“潇洒”。6. 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7. 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8. 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6. 春季(春天)。 7. 从门前柳树成荫、菜畦成行可以看出李处士热爱田园生活;从白天关门、少有人来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或:从有病在身边不得已才接受
13、别人馈赠的药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从愿与僧人交往,可以看出李处士超脱(或“厌倦”)尘世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8. 蕴含了诗人对李处士潇洒生活的羡慕之情(或“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李处士高洁声誉的赞美之情。(意思对即可)【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中虽然未点明季节,但从首联“门柳荫蔬畦”和颈联“时有燕衔泥”可以看出诗人拜访李处士的时间是在春季。【7题详解】此题考查评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写作背景、全诗内容和诗歌的主旨来考虑。诗人姚合,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官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其所作诗
14、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诗人诗歌的主旨是表达对诗人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的厌倦。从首联“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所描绘的门前柳树成荫、菜畦成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李处士热爱田园生活;从“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可以看出李处士不喜与人往来;从“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的他愿与僧人交往,可以看出李处士对尘世厌倦的特点。据此理解概括作答。【8题详解】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尾联“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中的“潇洒”一词赞美李处士生活潇洒,“名高孰与齐”的反问句,强调的是李处士声誉的高洁。据此,尾联蕴含了诗人对李处士潇洒生活的羡慕以及对李处士高洁声誉的赞美之情。据此分
15、析作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鱼苗二千,比年视之, 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 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伺之,见一獭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
16、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驱,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畜(x):蓄养。比年:到了一年。隈(w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獭(t):水獭。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头可一斤许网之,果得三百斤问鱼苗几何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11. “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
17、,这个错误是什么?12. 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答案】9. 表示约数 用网捕 多少 从前 10. 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水獭固然(或“本来”“确实”)吃鱼,怎么(或“哪里”“难道”)能吃掉几千斤鱼? 11. 养的鱼太多。(答“畜多消谢”或“畜多”“鱼苗太多”也可,意思对即可) 12. 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数量;知晓暑月大雨后不能给鱼喂食;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或“状况”)。【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一词多义、
18、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注意第(1)题“许”属于一词多义,表示约数;第(2)题“网”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网捕;第(3)题“几何”属于古今异义,多少;第(4)题“向”古今异义,从前。【1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是定语后置的倒装句,句中的“余(我)、谓(认为)、食(吃)”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固(本来,确实)、岂(哪里,难道)”几个词是赋分点。【11题详解】此
19、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我”两次养鱼所犯的错误,可用尾段“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提取重要信息“畜多消谢”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养的鱼太多。【12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审读题干,明确解题方向;要理清文章层次,认真分条回答。本题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可依据文章第2段的西乡人的回答的语句分条概括:“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此池止可畜二百石”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数量;“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
20、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知晓暑月大雨后不能给鱼喂食;“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驱,冬长脂”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我家东园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畜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可我)只获得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弯曲的地方。我仔细探察
21、,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我又在塘桥池畜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每条约四斤,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第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汁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捕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旁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捕上来后,果然只有三百斤鱼。我问其中原因,他说:“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石。西乡人说:“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畜养两百石鱼,
22、投放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炎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季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减少。如果畜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训练语感(节选)叶圣陶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
23、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夏丏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理,“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
24、品,就真能接近作者的旨趣了。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敏锐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委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
25、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敏锐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敏锐?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体验,他知道同样叫做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选自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改动)13. 在如何训练语感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4.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15. 作者对
26、如何训练语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请结合加点的字回答问题。(1)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萧红呼兰河传(榆树怎么会“啸”呢?“冒烟”是怎么回事?)(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院子里怎么会有“积水”?又怎么会有“藻荇”?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13. 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14.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论证了“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意思对即可) 15. (1)大风吹在榆树上,发出响声,就像榆树在“啸”。雨打树叶,腾起雨雾,就像冒烟一样。 (
27、2)照亮庭院的皎洁月光,就像注满池塘的清水。竹柏的影子,看上去就像交错纵横的水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恬静(闲适)的心境。【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首先要明确主要观点即中心论点;其次,掌握寻找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结合文章第6段“可见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并结合标题和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的主要观点是“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论
28、述内容分析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本文第4段列举“感到了健康的疲倦”的具体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以“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作对比,进行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相结合,具体有力地突出论证了“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的观点,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据此分析作答。【15题详解】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第(1)
29、小题句子,把“吹在榆树上风声”比作“啸”,把雨打树叶腾起的“雨雾”比作“冒烟”,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第(2)小题句子,把照亮庭院的“皎洁月光”比作注满池塘的“清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的庭院空明澄澈的景色,使事物生动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闲适的心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塑料花路明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我们都欢呼起来。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
30、口列队欢迎。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粘一下?我大声抗议。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我妈危难地说,那怎么办?办法肯定有。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我向老
31、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
32、来代替了。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21)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22)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高年级的两个女生。
33、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23)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24)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25)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26)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这是老师今天
34、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27)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选自2019年5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16. 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班主任要求带塑料花我借塑料花严彩萍_黄潇潇_小周老师赞美野花17.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8. 根据句式特点赏析第(21)段画线的句子。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19. 小周老师为什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0. 文末严彩萍“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请具体分析她此刻的复杂心情。【答案】16. (1). 采摘野花 (2). 索要同学
35、的塑料花 17.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突出时代风尚”);写出了塑料花在当时的贵重,为下文“借花”作铺垫。 18. 一连贯短句,呈现命令的语气,表现了黄潇潇对同学傲慢无礼的态度(或“既要同学的塑料花,又不屑与同学说话的心理”)。 19. 严彩萍的花是充满生机的真花,富有自然美,其他的花是塑料的假花(答出“真花”即可,若只答“其他的花都是假花”也可);小周老师为了鼓励严彩萍。 小周老师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或“善于返现真正的美”“是一个爱美的人”);尊重学生(或“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富有教育艺术(或“善于通过赞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美
36、的启蒙教育”)。 20. 严彩萍本来担心带野花会被批评,现在竟然得到赞扬,倍感惊讶;自己认为很漂亮的野花,却无人认同,此刻得到赞赏,内心充满了对小周老师的感激;因无塑料花受到指责,在得到小周老师的赞赏后,压力顷刻释放,激动不已;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失态。【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主要故事情节是:班主任要求带塑料花我借塑料花咸菜瓶采摘野花黄潇潇索要同学的塑料花小周老师赞美野花。补全故事情节时,一定要注意故事情节概述的主谓宾
37、结构,所补情节部分是动宾短语结构。【17题详解】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的段落,在结构上,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文章第3段“九十年代”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突出时代风尚;联系全文可知“这束马蹄莲”是当时比较贵重的塑料花,在此突出塑料花在当时的贵重,为下文“借花”作铺垫。【18题详解】本题考查从句式特点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鉴赏文章中的句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8、,一般遵循“句式+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句式,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此句“喂”“你”“不行”很显然用的是连贯的短句,其效果是:使命令的语气更强烈,使人物的态度更鲜明,同时也微妙地传达出人物不屑与同学说话的心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小周老师在其他同学都拿来较贵重的塑料花,而严彩萍却拿来一把鲜花(野菊、蒲公英、牵牛、太阳花、油菜花)时,大赞“好美的花!”凸显小
39、周老师的教育艺术和爱心;小周老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实际上是鼓励,严彩萍的花在那特定的年代实属无奈之举,但却是本真的体现。由此可见,小周老师是一个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人。据此概括作答。【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情感的探究,属于开放性试题。文末严彩萍“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中的“蹲”“捂”这两个动作都是她得到小周老师的表扬后激动的表现。联系上下文,可知严彩萍感情的波动,从怕挨批评到被表扬,从同学的不认同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其内心定感到惊讶并且是对老师非常感激的。“紧紧”一词又表现其本真的一面,表现了她激动失态又不想被人看到的样子。据此分析人物的心理。三、作文
40、 21.请以“难得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难得这样此时的窗外,虽是一派晴空万里,可我的思绪却悄然回荡在那个暴雪的夜晚。天空是朦胧的,那一直延伸至天边的灰给人一种极其压抑的感觉,如一块沉重的大石块紧压在心头。一阵又一阵的寒风似从遥远的地下传来,它虽不猛,却足以把人们的双手吹麻木了。接着,一场暴雪如期而至。先是一小片一小片地落下,那小小的雪花如仙女撒花般,优雅的落在人们的掌心上、枯草的叶尖上和厚实的瓦片上,它们如天上的使者,悄无声息地告诉人们这场暴雪即将来临,随后便消融
41、在滴答的时间里。“哗”的一声,天上仿佛被划开了一道大口子,无数片洁白的雪花浩浩荡荡地从天而降,它们肆无忌惮地落向大地,世间仿佛已被它们所统治,淅淅唰唰的响声把整个世界都填满了。先落下来的雪花还未融化,另一片就紧接着扑了上来,它们一片叠着一片,一层挨着一层,一下午的功夫,我们所熟悉的场景全都变了样。这是2018年的冬夜,难得这样的大雪。我凝望着窗外灯下银装素裹的世界,大雪已封路,不知明天,我们怎么上学?一阵清脆的铁锹声惊醒了我。我向楼下望去,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只见一位身着制服的保安正在拿着大铲子铲雪,唰唰唰的声音,充满节奏。他单薄的背脊如虾米似的弓着,苍劲而有力的双手操着铁锹,双腿因冰雪的长时间
42、触碰而变得生硬。他已经开辟出了一条长长的路。窗外的寒风仍是强劲地吹着,漫长飞舞的雪花似乎忘记了回家的路。我背着书包独自出了家门。走到路边,那熟悉的铁锹声打断了我匆忙的脚步。我抬头望去,又瞧见了那个如虾米似的弓着的背脊,脸上似乎只有两个黑黑的大大的眼袋,干裂的大手紧握着铲子,铿锵作响。于清晨不同的是,此时在他周围,已聚集了许多人,他们中有巡逻的保安、值班的警察和附近朴素热情的百姓,他们操着铁锹,“一二、一二”地喊着口号,汗似乎凝聚成一层热笼罩着他们。身边大大小小的车辆来来往往,畅通无阻。老人们步履轻松着去买菜,孩子们手里拿着雪,蹦蹦跳跳地去上学。难得这样的大雪,难得这样场景。我大步走在路上,呼吸
43、着雪中清凉而又温暖的空气,欣赏着这一切。【解析】【详解】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题目是“难得这样”。 “难得”是“少有”的意思。可能隐含着自己“盼望已久”的心态,包含着主体的一种内心需求。这是一个相对“个性化”的体验。有些事情、感受,对某些人是常态,而对另外一些人则是少有的,难得的。“这样”的范围很广,可以是开心、感动、自信等,要注意的是,“这样”表现的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一面,作文的目的是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这个题目,可以写自己,也可能写别人,甚至是一个现象、场景。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或一个现象,选择所写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篇考场作文质量的高低。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难得”的原因,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