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页一、护理部质量标准一、护理部质量标准1、护理部有年度工作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有护士长例会制度及护士长夜查房制度。2、有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并有落实办法,定时检验。3、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有健全护理工作质量登记、统计制度,不停总结,分析、改进。4、对各科室危重、大手术病人、抢救工作能进行指导并有定时查房制度,检验护理统计情况。5、护理管理到达县卫生厅(局)标准要求。6、护理科研、训练有计划有落实办法,有科研结果;护理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页二、护士
2、长工作质量标准二、护士长工作质量标准1、护士长含有专科护理学术带头人水平。2、准确及时传达医院或护理部相关制度要求和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执行。3、病区规章制度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弹性排班。有专科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有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4、各种登记、报表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成,原始资料统计准确、完整。5、进行日间护士长五查房和月病区护理全方面质量检验,发觉问题及时进行纠偏处理。每个月向全病区护理人员做相关护理工作总结及布置下月工作等,并有统计。6、教学、科研、训练计划、有落实办法,护理人员年度考评率及合格率达标,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率100。7、护理各项质量
3、指标达标率80,病人满意率不低于95。8、完成医院或护理部要求其它相关工作。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3页三、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三、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标准1、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符合职业要求。2、认真执行护士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等,保障病人安全。3、护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遵照“热情主动、细致周到、表达人文关心”标准,详细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恰当称谓,实施首诊、首问负责制,营造温馨气氛。(2)将护患沟通和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各项扩哩操作过程中。(3)及时满足病人需要。4、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率)95。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4页四、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四、基础护理
4、质量标准1、新入院病人,由当班护士负责宣传教育,病人个人卫生良好,并更换住院病人衣服。2、按护理级别要求,定时巡视病人,认真执行吏接班制度,发觉病情改变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及时、准确统计。3、病人床单位,物品摆放整齐,且使用方便;床单被褥平整干燥,无碎屑,床下无杂物,无便器;病人衣裤整齐,穿着舒适。4、分级护理制度落实,按要求定时做好病人临床护理(含晨晚间护理)。做到六洁:(口腔、头发、皮肤、手足、会阴、肛门);二短:胡须、指(趾)甲短;四无:无褥疮、无烫伤、无坠床、无并发症;四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汇报医师、处置抢救及时;一保持:各种导管、引流管清洁通畅,定时更换,输液、输血定时观察
5、统计,执行无菌技术标准。5、病人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并有安全办法。6、护士九知道:床号、姓名、性别、年纪、诊疗、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检验结果。7、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5页五、特、一级护理质量标准五、特、一级护理质量标准(一)特级护理质量标准1、24小时专员床边守护,严密观察病情改变。2、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准备抢救。3、按护理常规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办法,统计客观、真实、完整、及时、准确。4、正确执行医嘱。5、加强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6、特护合格率)95。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6页(二)一级护理质量标准1、按等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严密观察病情改变,及
6、时发觉,及时处理,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2、正确及时执行医嘱,完成各项治疗。3、按护理常规,认真落实各项护理办法并统计。4、落实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意识障碍患者必须专员陪护,必要时加护栏。5、掌握患者普通情况及病情,包含床号、姓名、诊疗、病情、饮食、治疗、护理、心理、检验结果。6、一级护理合格率95。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7页六、整体护理质量标准六、整体护理质量标准1、组织分工严密,护士分管病人责任到人,有工作秩序、质量标准及检控方法,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方案。2、患者入院后作入院介绍。3、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有效治疗、护理、预防和保健办法,基础护理合格率95。4、护士对所负责病人做到九知
7、道(床号、姓名、诊疗、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检验结果),分管病人、医师对护士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满意率95。5、护理统计阜统计应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准确。6、病入住院期间,护士要依据医疗、护理及病人需要开展健康教育,适当统计。出院时向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落实随访制。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8页七、健康教育管理标准七、健康教育管理标准1、有健康教育管理组织。2、护理人员应人人参加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贯通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3、按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利用沟通技巧。4、各科室有常见病标准健康教育手册。5、有完善健康教育检验标准,定时检验健康教育落实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反馈。6、健康教
8、育质量达标率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9页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八、消毒隔离质量标准有预防院内感染健全组织机构和消毒隔离制度与管理办法。(一)普通标准1、护士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恪守无菌操作标准。2、无菌物品、器材必须放置于无菌物品专用柜储存,无菌物品无过期失效。3、存放无菌物品(含无菌液)容器清洁,定时灭菌,无菌物品微生物检测符合要求。4、熟悉各种消毒方法、消毒液浓度、配制方法与使用方法,器械消毒到达标准,无菌溶液注明开启日期,超出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各种溶媒超出24小时不得使用。5、实施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6、氧气湿化瓶(含瓶内水及连接管)、吸痰管、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保持管道通畅,按要求时
9、间更换消毒。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0页(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1、有统一管理要求。2、室内清洁整齐,按要求用消毒液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有专用清洁用具。3、物品按要求放置,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污染区,室内无私人物品。4、定时对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检测,有汇报单。(三)病床单位1、病床单位清洁整齐,被服按时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2、病床天天湿扫,做到每床一套湿扫用具,床旁桌、椅天天湿抹,做到一桌一巾,用后彻底消毒。3、病人离院,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处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1页(四)污物处理1、污被服定点放置,不乱丢乱放。2、使用过器械经初步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包装灭菌。3、凡厌氧
10、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群感染器械、衣物要按要求严格处理,敷料用特殊医用袋包装,焚烧。(五)便器1、便器无污垢,用后浸泡消毒。2、便器消毒液浓度符合要求,并定时更换。(六)常规灭菌物品管理合格率)95。(七)常规物品灭菌合格率10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2页九、护理安全管理标准九、护理安全管理标准1、明确责任。实施“护理部一护士长”二级目标管理责任制,护理部设置安全领导小组,科室成立安全监控小组。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有防范处理护理缺点和过失预案。3、坚持预防为主标准,重视前馈控制,做到“三预、四抓、两超”,既:预查、预想、预防;抓易出事故人、时间、步骤、部门;超前教育、超前监督。4、把好物品采购
11、关。在采购护理用具时,做到三证齐全,物品质量、性能符合要求。5、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或发觉护理过失,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医疗过失行为或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做到马上逐层汇报。6、科室有护理过失和缺点登记本,对发生过失或缺点进行登记。7、护理部每季度、科室每个月对出现过失或缺点作出定性分析,作出对应处理,并有改进办法。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3页十、临床护理教育管理标准十、临床护理教育管理标准1、明确责任,实施护理部教育学术组和科室教学组二级管理责任条例。2、建立健全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制度,有长久、短期教育规划。3、临床护理教育管理包含: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护生临床教学、进修生临床
12、培训。4、依据不一样培训要求有对应培训计划、内容、方法并实施。5、实施学分制累积管理,教育对象每年参加认可护理教育活动不得少于25分。6、有完善考评和评价标准,到达计算机管理。7、不一样层次护理人员,能到达卫生技术职务试行条例要求对应护理水平。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4页十一、特殊科室护理质量标准十一、特殊科室护理质量标准(一)门诊工作质量标准1、工作人员坚守工作岗位,服装整齐,仪表端庄大方。对病人态度和善,彬彬有礼,耐心解答问题。2、门诊各项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3、经常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介绍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4、门诊环境清洁、整齐、平静、有序,设有显著指示标志,室内布局合理,
13、物品放置规范。尽可能简化就诊手续,使病人不因非医疗护理原因在门诊停留时间过长。候诊室秩序良好,每间诊室保持一医一患。5、预检分诊工作正确熟练,做到传染病人不漏检,对疑是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污染物按要求消毒。6、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建立病历,填写楣栏,问询病情,备齐各种检验申请单、处方等用物。合理分诊,复诊病人尽可能做到连续门诊。7、组织好病人就诊,主动、及时配合医师进行各项诊疗工作,注意观察候诊病人病情改变,对急症、重症、孕妇、婴幼儿及老弱者酌情提前安排就诊。8、质量达标率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5页(二二)门诊换药室工作质量标准门诊换药室工作质量标准1、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有换药室工作制度
14、。2、换药室保持清洁、整齐、无杂物,无人吸烟。每日紫外线照射,每七天大扫除,有统计。3、接待病人热情、耐心、有礼貌。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类消毒物品专柜存放,无过期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放在固定位置,清洁区域与污染区域划分清楚。5、换药用具一人一份,每日消毒一次,每七天大消毒一次。消毒液定时更换,无菌器材、持物钳、无菌容器等每七天更换两次,并高压灭菌,有登记。6、每个月对各种器械、敷料及工作人员手等作细菌检测,作好统计及结果分析。7、设有护患交流本,征求病人意见和提议。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6页(三三)急诊科工作质量标准急诊科工作质量标准1、有救死扶伤精神,严格时间
15、观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服务热情周到、有礼貌。2、有严格岗位责任制为关键各项规章制度。3、有健全抢救组织,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做到人在其位,各尽其责。熟悉常见急诊抢救预案,有过硬基础护 理技术及抢救技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外按压、电击除颤、洗胃等)。能熟练操作抢救仪器和排除普通故障。抢救统计及时完整真实。分诊护士要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分诊正确率在90以上。遇有传染病时,做好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7页4、抢救药品、器材要时刻保持性能良好。做到一专:即专员负责;四定:即定位放置、定数量、定卡片、定消毒时间。5、对留观病人病情观察做到四及时:巡视及时、发觉病情及时、汇报医生及时、抢救
16、处理及时。基础护理认真细致,无因护理不妥引发护理并发症。6、急诊出诊工作做到动作快速,用物齐全,统计完整。配合抢救及时熟练。7、急诊环境清洁、整齐、平静、有序,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8、急诊手术室管理符合要求。9、质量达标率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8页(四四)注射室工作质量标准注射室工作质量标准1、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有注射室工作制度。2、工作人员着装符合要求。3、室内清洁、整齐(物品存放)。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个月做各种细菌检测,有统计。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注射前后用消毒液纱布擦手。定时更换消毒液,消毒液瓶、持物镊,有登记。肌肉、皮下、皮
17、内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5、青霉素注射液应现配现用。6、熟练掌握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用物准备齐全;7、热情接待病人,和善可亲,工作认真细致。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19页(五五)中心消毒供给室工作质量标准中心消毒供给室工作质量标准1、有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及物品洗涤、包装、灭菌、存放、质量监测、保管等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2、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平静,物品放置有序,标识醒目。有定时卫生清扫制度。3、工作间布局符合科学要求,应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不交叉逆向回传递送。4、各种医疗用具回收处理、清洗、包装、消毒灭菌程序符合要求。供给室针头质量合格率99,治疗包消毒灭菌质量合
18、格率100。5、设有专门质量检测试验室。按要求进行消毒灭菌检测,并有检测灭菌效果登记。6、所供给医疗物品均写明灭菌日期,无过期物品,确保医疗护理安全。7、面向临床,确保供给,坚持做到下收下送。8、各种物品管理做到帐目相符,分类放置,交接手续严格,建立完善统计月报制度,登记数据真实可靠,9、抢救物品供给齐全,备足数量,储存量大于总数1/3,以确保暂时医疗、抢救时应用。10、一次性用具回收、管理符合规范,帐物基本相符,定点回收不外流。11、消毒供给室质量达标率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0页(六六)手术室工作质量标准手术室工作质量标准1、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无菌手术感染率小于05
19、。有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并认真落实执行。对乙肝、丙肝、戊肝病毒携带者,以及特异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手术,应安排在指定手术间,术中严密隔离,术后做好终末消毒。每个月定时对手术室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及无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压力灭菌到达无菌要求,定时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无过期无菌物品。限制参观手术人数,严格执行参观制度。手术感染控制管理到达国家卫生标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1页2、手术室内部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到达清洁、整齐、平静、有序,室内布局合理,陈设规范,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操作正规、灵敏、准确,主动完成手术配合工作,手术科室对手
20、术室工作满意率90。有预防护理缺点和过失预案,护理缺点、过失发生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做到无事故。物品器械管理做到专员负责,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定时清点,到达质量指标要求。有完善登记、统计制度,数据真实可靠。为保持工作连续性,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在手术中途不得换人。手术护理统计单符合要求。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2页3、手术室各岗位工作质量器械护士:能熟练地配合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器械台及手术区清洁、整齐和干燥。认真做好查对工作(手术部位、用药、输血、器械敷料、手术标本等),做到异物不遗留在体腔或组织内,妥善保管切下标本,预防遗失。巡回护士:依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步骤做好物品准备,并确保及时供给,
21、性能良好。术前做好各项查对工作,能主动、准确配合手术及抢救工作。术毕帮助器械护士做好器械、敷料清点,并清洁,整理,并补充手术间一切物品定位归原。同时,真实、客观、及时、完整、准确地完成护理统计单并署名。4、手术室质量达标率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3页(七七)产房、母婴同室质量标准产房、母婴同室质量标准1、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有预防护理过失和缺点预案,做到安全无缺点或过失。2、组织分工严密,各级人员职责明确,有工作程序,质量标准及检控方法。3、无菌技术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健全,器械、敷料消毒合格率为100,有预防产褥感染及婴儿皮肤感染详细办法;对HBsAg阳性及ASL高产
22、妇(包含性病),婴儿应进 行隔离;奶具做到一婴一瓶,一用一消毒;每七天对工作人员手指、咽部做一次细菌培养,咽部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者,应暂调离工作岗位进行治疗,医护人员手指不得检出沙门氏 菌。4、观察产妇、婴儿异常情况,做到三及时:汇报医师及时,抢救处理及时,护理统计及时。三无:无漏产,无红臀,无抱错婴儿。对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有可靠保暖办法,喂养及护理符合要求,统计准确及时。5、抢救药品,器材齐备,性能良好,分类放置,抢救药品、器材准备合格率为100。6、婴儿统计、床头牌、足印、手腕条填写完整正确,与其母亲床号、姓名、住院号一致。7、环境管理到达清洁、整齐、有序,室内布局合理,陈设规范,严格区
23、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有定时清扫制度。每个月进行一次空气微生物监测,有监测登记。8、正常分娩婴儿,母乳喂养率90。9、产房、婴儿室质量达标率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4页(八八)分娩室质量标准分娩室质量标准1、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严格执行产房工作制度。2、分娩室保持清洁、整齐、平静、有序,空气新鲜(无血腥味),每日小扫除,每七天一次大扫除并统计。3、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戴口罩、换鞋、无长甲。4、对产妇热情、关心、体贴、耐心护理,产妇满意率95。5、按照要求,严密观察产程、血压、胎心音,有统计。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时更换消毒液,定时消毒各器械包,有统计。7、分娩室床位、橡胶中单和其它物品
24、及时清洁、消毒并更换。8、有隔离分娩室,其房间、用物单独处理。9、抢救药品器材定位、定数、定人保管、有交接本。10、质量标准到达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5页(九九)新生儿、婴儿室质量标准新生儿、婴儿室质量标准1、严格恪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一律更衣、换鞋、洗手,拖鞋每七天清洗消毒1次。3、新生儿每日用消毒毛巾洗澡一次,便后清洗臀部。4、落实基础护理,无红臀,无烫伤等。5、奶瓶、奶嘴一人一套,每次用后高压消毒。6、婴儿包被、衣服、尿布、小毛巾必须消毒后使用,浴盆、浴垫专员专用,每次用完后洗净,再用消毒液浸泡。7、床单位清洁整齐,新生儿手腕条、胸前牌与床头卡
25、相符无误。8、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七天作细菌监测并统计,有结果分析。出院婴儿床单位作终末处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6页(十十)监护病房工作质量标准监护病房工作质量标准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使用保管维修制度、抢救工作制度等,井落实在实际工作中。2、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应含有良好素质,反应敏锐,判断能力强,身体健康,含有23年以上临床经验,经专科岗前培训,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操作熟练。3、严格实施出入人员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进入室内一律换鞋,监护室不设陪同,每次探视时间不超出15分钟。4、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保持清洁、整齐、平静、舒适,空气新鲜,定时消毒
26、空气及地面,定时作细菌培养。5、落实特护、一级护理质量标准,病情观察细致,正确分析监护资料,能作出应急处理。6、抢救工作组织周密,分工明确,抢救技术熟练,配合及时准确。7、熟练掌握监护仪器(含专科)操作方法,掌握仪器性能,仪器设备有专员负责,有使用统计,抢救药品器材管理符合要求。8、监护病房质量达标率90。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7页(十一十一)人工肾工作质量标准人工肾工作质量标准1、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各级人员职责明确。2、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保持清洁、整齐、平静、舒适、空气新鲜。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出入管理制度。进入血透室必须更衣、换鞋,室内每日动态消毒机消毒空气2次,每次2小时。
27、地面和室内用具每日消毒液擦试23次。4、各项操作严格恪守无菌技术操作标准,对透析器、透析管保持良好护理、专员专用。管道系统接头牢靠,无滑脱。5、透析前及透析后测体重及生命体征并统计。透析过程中亲密观察病情,无透析并发症。6、透析护理统计单统计应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7、熟练掌握透析仪器性能,有专员负责,定时检修。8、对透析病人应有全方面系统健康教育,使病人掌握相关透析知识,教会病人自护技巧。9、每个月作常规细菌监测及透出液细菌、真菌培养,有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8页(十二十二)传染病房质量标准传染病房质量标准1、按病房护理管理相关质量标准执行。2、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传染病员只能在污染区范围内活动。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须穿隔离衣,不得穿隔离衣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3、按病种分室收治病员,隔离标志醒目,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交叉感染发生。4、凡传染病员接触过物品,均经消毒处理后才能出病区。5、严格探视制度,不留陪同,并指导探视人员恪守相关消毒隔离制度。6、有污水、污物处理装置和足够流水洗手装置,洗手刷手符合要求。7、病员出院后,床单及用具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29页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第30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