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58 ,大小:1.52MB ,
资源ID:5076102      下载积分:16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0761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数学建模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pptx)为本站上传会员【精****】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数学建模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pptx

1、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校正自动控制系统校正 6.1 6.1 控制系统校正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校正基本概念 6.2 6.2 惯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惯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3 6.3 自动控制系统频率法校正自动控制系统频率法校正 6.4 6.4 串联校正装置根轨迹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根轨迹法设计 6.5 6.5 串联校正装置盼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串联校正装置盼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 法法 6.6 6.6 并联校正装置设计并联校正装置设计 6.7 PID 6.7 PID控制控制第1页第1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

2、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闭环系统构成闭环系统构成执行元件:受被控对象功率要求和所需能源形式、工作 条件限制。伺服电动机、液压/气动伺服马达等;测量元件:依赖于被控制量形式。电位器、热电偶、测 速发电机以及各类传感器等;给定元件及比较元件:取决于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形式 电位计、旋转变压器、机械式差动装置等等;放大元件:由所要求控制精度和驱动执行元件要求进 行配备,有些情形下甚至需要几种放大器。电压放大器(或电流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等,放大元件增益通常 要求可调。各类控制元件:系统性能指标、成本、尺寸、质量、环境适应性、易维护性6.1 6.1 控制系统校正基本概念控制系统校正基本概念第2页

3、第2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不可变部分执行机构功率放大器检测装置可变部分放大器、校正装置迫使系统满足给定性能(设计系统)?第3页第3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调整增益相角裕量增长稳态误差增长!大多数情况下,只调整增益不能使系统性能得到充足地改变,以满足给定性能指标。L()()001801=0G(s)G(s)/Kc1c第4页第4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设计任务:依据被控对象及其控制要求,选择适当控制器及控制规律设计一个满足给定性

4、能指标控制系统。校正(补偿):通过改变系统结构,或在系统中增长附加装置或元件对已有系统(固有部分)进行再设计使之满足性能要求。!控制系统设计本质上是寻找适当校正装置(校正装置)第5页第5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稳态精度 稳态误差ess过渡过程响应特性时域:上升时间tr、超调量Mp、调整时间ts频域:谐振峰值Mr、增益交界频率c、谐 振频率r、带宽b相对稳定性 增益裕量Kg、相位裕量(c)扰动克制 带宽第6页第6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校正方式校正方式串联校正并

5、联校正(反馈校正)复合(前馈、顺馈)校正第7页第7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校正方式取决于 系统中信号性质;技术以便程度;可供选择元 件;其它性能要求(抗干扰性、环境适应性等);经济性串联校正 设计较简朴,容易对信号进行各种必要变换,但需注意负载效应影响。反馈校正 可消除系统原有部分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元件数也往往较少。同时采用串、并联校正 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系统。第8页第8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1 1、综合法(盼望特性法)、综合法(盼望特性法)依据性能指标要求拟定系统盼望特性,与原有特性进行

6、比较,从而拟定校正方式、校 正装置形式及参数。校正办法校正办法固有特性系统要求品质指标选定校正装置“-”第9页第9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2、分析法(试探法)直观、设计校正装置物理上易于实现。固有特性系统要求品质指标系统品质不符要求则重选校正装置选定校正装置“+”“-”第10页第10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校正装置校正装置无源校正网络:阻容元件长处:校正元件特性比较稳定。缺点:由于输出阻抗较高而输入阻抗较低,需要另 加放大器并进行隔离;没有放大增益,只有衰减。有源校正网络:阻容电路+线性集成

7、运算放大器长处:带有放大器,增益可调,使用以便灵活。缺点:特性容易漂移。6.2 6.2 惯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惯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第11页第11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超前校正网络超前校正网络无源阻容网络机械网络第12页第12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阻容网络机械网络滞后校正网络滞后校正网络第13页第13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无源阻容网络机械网络滞后滞后-超前校正网络超前校正网络第14页第14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

8、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滞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特性超前校正装置特性前半段是相位滞后部分,由于含有使增益衰减作用,因此允许在低频段提升增益,以改进系统稳态性能。后半段是相位超前部分,能够提升系统相位裕量,加大幅值穿越频率,改进系统动态性能。第15页第15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一含有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要求使系统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等于20s1,相位裕度不小于50。超前串联校正超前串联校正c相频超前 系统带宽稳定裕度(1)依据误差等稳态指标要求,拟定系统开环增益K6.3 6.3 自动控制系统频率法校正自动控制系统频率法校

9、正第16页第16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1.系统稳定2.稳态误差满意3.瞬态响应不满意改变高频部分,c超前校正(2)计算未校正系统Gs(j )相位裕量系统相位和增益裕量分别为17和分贝 第17页第17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第18页第18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补偿c增长造成Gs(j )相位滞后(3)拟定需要增长最大相位超 前角m第19页第19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4)拟定系数,拟定

10、频率c,且c=m(5)拟定超前网络 转角频率1、2第20页第20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6)引进增益Kc等于 放大器,拟定校正后系 统开环传递函数第21页第21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7)拟定超前网络参数?F(k)(k)第22页第22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8)校验满足稳态要求带宽增长、响应加快增益裕量:+分贝相位裕量:50第23页第23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

11、数为 ,要求校正后系统速度误差系数 ,相位裕量不小于40。滞后串联校正滞后串联校正增大开环增益 提升稳态精度高频段衰减 不影响动态品质(1)依据给定稳定误差或误差系数,拟定系统开环增益第24页第24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2)拟定未校正系统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2.c附近Gs(j)相角减小不久滞后校正1.须增长相位裕 量较大3.未提出频宽要求第25页第25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第26页第26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3)选择 新c补偿校正网

12、络引起相角滞后在 =0.5s-1 附近相位角等于 -128(即相位裕量为52)。选择新增益交界频率 第27页第27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4)选择转角频率=1/T 低于新c一倍到 十倍频程在新c 校正网络引起相 角滞后足够小第28页第28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5)拟定滞后校正装置系数 和另一个转角频率=1/T 使幅频特性曲线在新 c处降到零分贝 L(c)=-20lg 另一个转角频率第29页第29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6)拟定校正后

13、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第30页第30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7)拟定滞后校正装置参数?(k)(k)F第31页第31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8)校验1.低通滤波器2.低频高增益 减小了稳态误差3.高频段衰减 增益交界频率移 向低频、带宽减少第32页第32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3、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折衷响应特性 (稳态响应和瞬态响应均适当改进)校正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对比校正后系统单位速度响应曲线对比1、超前校正装置 最快响应2、滞后校正装置

14、 系统响应最缓慢 但其单位速度响应却得到了明显改进超前、滞后、滞后超前、滞后、滞后-超前校正比较超前校正比较第33页第33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工作机理工作机理超前校正 相位超前效应,附加增益补偿衰减滞后校正 高频衰减特性 工作效应工作效应超前校正 增大了相位裕量和带宽 缩短瞬态晌应时间 系统对噪声愈加敏感滞后校正 改进稳态精度 带宽减小滞后超前校正 快速响应 良好稳态精度第34页第34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超前校正超前校正有也许提供更高增益交界频率有也许提供更高增益交界频率较大带宽、调

15、整时间减小。主要用于增大稳定裕量主要用于增大稳定裕量补偿超前校正网络本身衰减补偿超前校正网络本身衰减附加增益增量;超前校正比滞后校正需要更大增益;系统体积和重量越大,成本越高。!系统若需含有快速响应特性,应采用超前校正。但是,若存在噪声,则带宽不能过大,由于伴随高频增益增大,系统对噪声愈加敏感。第35页第35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减少了高频段增益,未减少低频段增益 系统总增益增大,低频增益增长;从而提升稳态精度。带宽减小较低响应速度;衰减任何高频噪声。!即使应用超前、滞后和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可完毕大多数系统校正任务,但对复杂系统,采用由这些校

16、正装置构成简朴校正,也许仍得不到满意结果。此时,必须采用其它形式校正装置。滞后校正滞后校正第36页第36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6.4 6.4 串联校正装置根轨迹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根轨迹法设计超前校正 当未校正系统主导共轭极点离虚轴很近时,系统阻尼比较小,稳定程度差。滞后校正 系统动态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而稳态性能达不到预定指标时。控制系统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都达不到指标要求时。滞后超前校正!试探办法 (通过重新配备零、极点,使闭环系 统根轨迹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第37页第37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

17、的校正超前校正超前校正设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串联校正装置,满足下列性能指标:最大超调量Mp=16%,调整时间ts=2s(1)依据性能指标,拟定闭环主导极点sdMp=16%第38页第38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2)绘制未校正系统根轨迹图依托调整增益是不能使根轨迹通过sd,拟采用超前校正装置。?假如不能,则应当采用何种校正装置。?仅调整增益,能否使根轨迹通过希望主导极点sd。第39页第39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3)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超前角。依据幅角条件校正根轨迹通过希望主

18、导极点第40页第40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4)超前校正装置零点zc和极点pc位置,得到超 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求zc和pc可采用试探法和图解法图解法主导极点位置sd和超前角第41页第41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5)附加增益Kc 补偿因接入超前校正装置而引起开环增益下 降,使希望主导极点sd满足幅值条件。根轨迹图上量得各矢量幅值希望主导极点sd幅值条件求附加增益Kc:第42页第42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很靠近(6)校验。?希望主导极点

19、sd处增益是否满足稳态精度指标;?希望主导极点是否符合系统闭环主导极点条件。?假如已校正系统不能满足性能指标,调整校正装置零极点位置,重复上述环节,直到满足指标为止。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已校正系统根轨迹作图规则9已知闭环极点开环前向通道零点就是闭环零点故极点p3对系统瞬态响应影响相称小!极点sd主导性增长开环零点第43页第43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图解法图解法1)过已知希望极点sd作水平线sdA;2)作0sdA角平分线;3)在直线sdB两侧各作夹角为/2两条直线sd pc和sd zc 交负实轴于zc和pc点分别为校正装置零点和极点。第44页

20、第44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滞后校正滞后校正 校正作用基本上是提升开环增益,而不使动态性能有明 显改变;对闭环主导极点附近根轨迹不产生明显影响,但开环 增益要有明显增长;滞后校正装置零极点是一对靠近原点开环偶极子,且极点相对离原点更近。系统动态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而稳态性能达不到预定指标时第45页第45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1)绘制未校正系统根轨迹。已知一控制系统如图,该系统动态性能满足要求,需要将稳态速度误差系数增大至5s-1,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第46页第46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

21、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2)依据瞬态响应指标,找出根轨迹上希望闭环主导极点sd。图解法未校正系统主导极点K=1.06时第47页第47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3)(由幅值条件)拟定希望闭环主导极点所相应开环增益或稳态误差系数,决定采用校正装置形式。(4)求出所需要增长误差系数(需要增长开环增益)。未校正系统给定稳态误差系数滞后校正装置参数!滞后校正第48页第48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5)拟定滞后校正装置零点和极点.要求:既能提升开环增益,又不使本来根轨迹发生明

22、 显改变。!作图法!作图法滞后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增长附加增益Kc已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第49页第49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6)校验系统动静态指标绘制已校正系统根轨迹;拟定根轨迹上新主导极点计算动静态性能指标。?不太满意,稍加调整零极点作=0.5线与根轨迹交点为闭环主导极点已校正系统:第50页第50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7)依据已校正系统主导极点位置,按幅值条件调 整附加增益。附加增益Kc对于主导极点,由幅值条件已校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已校正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第51页第51页自动控制原理

23、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系统稳态速度误差系数基本达到5s设计要求无阻尼自然频率0.67s-1 058s-1校正后系统动态性能比校正前略低调整时间12.1s14.4s?!减小角,将所取零点zc位置向右移动(比如取zc-0.05、0.02等)极点p3较主导极点sd离虚轴远得多另两个闭环极点靠近第52页第52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6.5 6.5 串联校正装置盼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串联校正装置盼望对数频率特性设计法 绘制系统固有对数幅频特性Ls()按预定品质指标,绘制希望对数幅频特性Lds()求得所要设计串联校

24、正装置对数幅频特性 Lc()写出相应串联校正装置传递函数Gc(s)按Gc(s)选择校正装置详细实现校验第53页第53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希望频率幅频曲线希望频率幅频曲线 依据设计指标而拟定满足系统品质要求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拟定低、中、高三频段;将低、中频部分和中、高频部分连接起来,使Lds()连接线与系统固有对数幅频特性 Ls()斜率相靠近;性能验算。Lds()第54页第54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串联校正比反馈校正简朴,但串联校正对系统元件特性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反馈校正对系统元件特

25、性稳定性要求较低,由于其削弱了元件特性改变对整个系统特性影响。反馈校正常需由一些昂贵而庞大部件所构成,对一些系统也许难以应用。反馈校正与串联校正比较反馈校正与串联校正比较!反馈校正能够起到与串联校正同样作用,且含有较好抗噪能力。6.6 6.6 并联校正装置设计并联校正装置设计第55页第55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反馈校正综合反馈校正综合第56页第56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PIDPID控制控制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控制:对偏差信号e(t)进行百分比、积分和微分运算变换后形成一个控制规律。PD控制P控制PID控制PI控制百分比P Kp百分比系数微分D Td微分时常数积分I Ti积分时常数!以串联校正为主第57页第57页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第六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 是控制工程中技术成熟、理论完善、应用最为广泛一个控制策略。P、PI、PD 或PID 控制 适合用于数学模型已知及大多数数学模型难以确 定控制系统或过程。PID 控制参数整定以便,结构灵活6.7 PID6.7 PID控制控制 数字PID 控制第58页第58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