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6.54KB ,
资源ID:5006891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5006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隧道设计说明.doc)为本站上传会员【可****】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隧道设计说明.doc

1、 高整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A合同段) 第 五 篇 隧 道 S-1 说 明1A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 设计依据以及总体原则1。1 设计依据和技术标准1。1。1 设计依据:1)勘察设计合同及相关批复文件高整公路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文件(第三合同);A省交通厅桂交基建函2010564号文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的要求;A省环境保护文件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桂环管字(2009)268号。1.1.2 执行的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公路工程技术指标(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

2、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D71200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3、 D62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TJG D50-20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05-200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3-2006).1。1.3 技术标准 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m; 隧道设计为高速公路双洞单向交通行车两车道分离式隧道; 隧道长度超过100米,设置照明;若LN2106 设置机械通风,否则自然通风; 隧道设计交通量:2033年交通量32562辆/日(小车); 隧道建筑限界 净宽:10。75m 净高 5m

4、CO设计浓度 正常行驶时co=250ppm 交通堵塞时co=300ppm(20min) 烟雾设计浓度 正常行驶时K=0.0065m1 事故时 K=0。009m1 火灾时,隧道内换气风速为 2。5m/s1.2 总体原则遵守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借鉴、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根据隧道所处的总体线形、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运营、管理等情况,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2 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的执行情况:本合同段施工图技术标准按初设批复意见执行,结合新民交投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新民公路学会对本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根

5、据地形、地质条件优化隧道平纵面线形,合理确定轴线、洞口位置和类型,对洞口段支护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2。1隧道地质勘探工作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加强了隧道地质勘探工作,增设了部分钻孔,加大了勘探力度,重点加强对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的勘察,通过相关工程试验,取得了可靠的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并对围岩的稳定性作了综合分析评价。2。2隧道线形优化根据初步设计批复及相关咨询意见,对本合同段隧道平纵面线形进行了优化。2。3隧道洞口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见,对隧道的洞口方案进行了合理的方案比较,隧道洞口采用削竹式及端墙式洞门.2.4隧道支护参数结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以及相关咨询意

6、见,局部优化了洞身初期支护的结构设计。2.5隧道纵断面图根据初步设计相关咨询意见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对隧道(地质)纵断面图进行了钻孔柱状图式,坑探、槽探等内容的补充完善。2。6隧道应急处理方案根据初步设计相关咨询意见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补充了交通或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详见隧道机电设计.2。7隧道路面根据区交通厅桂交基建函2010564号文关于高整公路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本项目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3 隧道设计3.1 隧道概况本合同段段设一座分离式隧道,为千家洞隧道。1)高整公路公路地处A省新民北部和中部地区,拟建千家洞隧道位于柳城县沙浦镇长隆村和

7、凤山镇邓家新村交界处,隧道进口位于长隆村千家洞屯西南约800m,出口位于凤山镇邓家新村东北侧约400m,隧道走向约为190170,距离右侧融江最近距离约为1Km。设计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起于OK147+520、PK147+520,终于OK148+075、PK147+990,设计长度为512.5m(公里桩号长),隧道设计高程约为146m134m(黄海高程),最大埋深约72m。隧道区属低缓丘陵地貌.3。2 工程及水文地质勘察资料3.2.1地形地貌隧道区属低缓丘陵地貌,测区内山岭连绵,整体走向约为东西向,地势东侧略高,西侧略低,谷地和山顶高程约110240m,最大相对高差约130 m。拟建隧道穿越

8、同一座山体,少量山顶及山梁上见基岩出露,山体南北两侧为甘蔗地和农田,地势较平坦、开阔。进洞口端位于山体坡脚处,山体斜坡自然坡角约1020,斜坡较缓;出洞口端位于半山腰一冲沟旁,斜坡自然坡角约2545,下部陡上部稍缓。地表分水岭位于桩号PK147+740(OK147+760)附近。隧道区整个山体植被茂盛,主要种植有桉树、松树、竹子等。隧道勘察区未发现大规模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状态下,整个山体较稳定。3。2.2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资料,隧道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粘土(Qel+dl)和石炭系下统大塘阶寺门段(C1d2):砂岩、页岩、页岩夹泥灰岩、灰岩等。现从新到老分述

9、如下: 1。 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粘土,褐黄色,黄色,硬可塑状,土质较均匀,局部含少量碎石、角砾,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隧道区山体表层,各个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0。511.0m,平均厚度约4.5m。2. 石炭系下统大塘阶寺门段(C1d2)砂岩,灰色,粗粒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分布于进洞口及大部分洞身段,按其风化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四层:(1)全风化砂岩,黄色,风化完全,仅部分地段尚能辨别原岩结构,岩质极软,岩心呈土状、土夹石状.SK2、ZK4揭露,揭露厚度3。904。0m。(2)强风化砂岩,浅黄色,灰褐色,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角砾状

10、,岩质软。局部地段岩体风化不均匀,夹中风化砂岩岩块。CK1、SK2、SK4、ZK1有揭露,揭露厚度1.6016。4m,层厚变化大。(3)中风化砂岩,灰色,岩体较完整,局部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部分中柱状、碎块状,岩质较软。CK1、SK2、SK4有揭露,揭露厚度1.5019.0m,层厚变化大.(4)微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完整,岩质较硬,裂隙不发育,厚度大于50m. 页岩,灰黑色,页理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分布于P(0)K148+000至出洞口段,部分地段与砂岩形成互层状,按其风化可划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三层:(1)全风化页岩,灰绿色,风化完全,仅部分地段尚能辨别原岩结构,岩质

11、极软,岩心呈土状。SK3、SK4、ZK2有揭露,揭露厚度4。88.0m。(2)强风化页岩,灰色,灰褐色,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片状、碎块状,部分为土柱状,岩质软.该层分布不均匀,局部夹泥灰岩。SK3、SK4、ZK2有揭露,揭露厚度3.737.1m,层厚变化大。(3)中风化页岩,灰黑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少量短柱状,岩质较软,局部夹泥灰岩。SK3、SK4、ZK2有揭露,揭露厚度1.210。2m,层厚变化大。中风化灰岩位于隧址初步方案段,本隧道勘察区未揭露。3.2.3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1。地质构造根据地质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隧道位于甲伴岭区域性大断层的主干断层-千家洞

12、逆断层的南侧约500m处,处于甲伴岭区域性大断层的影响带内。甲伴岭区域性断层带由数条近东西向的主干逆断层及性质不明的分支断层组成,延伸百余千米,断线向南、北方向弯曲呈弧形,断层破碎带宽约数千米。隧道区附近的千家洞逆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延伸数十千米,错断石炭系中统和下统地层,规模较大.第四纪以来,甲伴岭区域性断层带构造活动趋于稳定,断层无活化迹象,属非活动性断裂。隧道区域构造相对较稳定。隧道山体岩层呈单斜构造,由洞身及出口段测得的岩层产状为18548。隧道区有一组产状为27580的节理很发育,微张状,延伸长度大于5m,节理面平直光滑,发育密度约为12条/m。2。地震据新民通志地震隧道区属地震

13、活动强度不高、频度较低的中强震地震构造区,近现代未发生过M5.0地震,地震构造相对较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3。2.4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内未见明显地表水体,地表水不发育。勘察区地下水有2层地下水,一层为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水量贫乏;另一层为赋存于基岩裂隙中的裂隙水,受地表径流和孔隙水补给.根据附近工程水质分析结果,测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砼无腐蚀性.3.2。6 隧道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及围岩分级1、岩体工程地质特征隧道主要穿越石炭系下统

14、大塘阶寺门段(C1d2)地层,该地层岩性较复杂,有砂岩、页岩,部分地段为砂岩与页岩互层,呈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软较硬状。根据岩石风化程度不同,隧道区岩体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四层,其特征如下:全风化岩体极破碎,裂隙极发育,地震纵波波速约1880m/s,稳定性差。强风化岩体破碎,风化强烈,裂隙发育,饱和抗压强度较低,地震纵波波速约20002500m/s,工程稳定性差。中风化岩体(砂岩段)较完整,局部较破碎,裂隙较发育,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13。032MPa,地震纵波波速约为27503000m/s,工程稳定性较好,强度较低,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显著.中风化页岩段抗压强度一般为10.02

15、0.0Mpa,强度较低,稳定性较差。微风化岩石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饱和抗压强度一般达40Mpa以上,地震纵波波速一般大于4000m/s,工程地质稳定性较好。2、隧道围岩分级隧道围岩分级标准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的围岩分级进行。隧道围岩分级指标及围岩特征表围岩级别BQ线位分布地段长度(m)围岩岩土特征围岩开挖后的稳定状态367。5左线PK147+700147+810110岩性为微风化砂岩,中厚层状构造,属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完整,裂隙局部较发育,需爆破掘进。跨度1020m可基本稳定,局部可发生掉块或小塌方右线OK147+730147+860130600左

16、线PK147+610147+70090岩性以中、微风化砂岩为主,少量中、微风化页,岩石较硬较软,岩体较完整较破碎,该段裂隙较发育,侧壁易产生塌方、小坍塌等不良现象。需爆破掘进。跨度510m可稳定数月,裂隙发育地段可能产生掉块或小中型塌方。PK147+810147+920110右线OK147+610147+730120OK147+860148+020160960左线PK147+520147+61090岩性以强中风化砂岩、页岩为主,岩体破碎,该段风化裂隙发育,裂隙内多充填钙质、泥质等,易引发冒顶、坍塌等事故。数日数月内可发生松动变形、小塌方,进而发展为中大塌方。PK147+920147+99575

17、右线OK147+530147+61080OK148+020148+095753.2。7 隧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一)区域稳定性评价隧道位于甲伴岭区域性大断层的影响带内,距其主干断层千家洞逆断层最近约500m,该断层带属于非活动断层,测区区域地质相对较稳定. (二)隧道进出洞口边坡、仰坡稳定性评价隧道进口自然斜坡较缓,自然状态下稳定性好.进洞口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下伏强风化、中风化砂岩,岩质软较软,受断层影响,岩体破碎,开挖后人工边坡的自稳定能力较差,建议进口边坡按1:1。0的坡率放坡,并采取强支护措施。出口段边坡自然斜坡较陡,位于冲沟边缘,自然状态稳定性较差。出洞口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下伏全风

18、化、强风化、中风化砂岩与页岩互层,岩质极软较软,岩体破碎,且岩层产状为18548,为顺向坡,开挖后人工边坡的自稳定能力差,建议进口边坡按1:1.0的坡率放坡,并采取强支护措施。(三)隧道洞身围岩稳定性分析隧道洞身围岩为以中风化微风化砂岩、页岩为主,岩体破碎较完整,围岩级别以级、级、级为主.隧道开挖时顶部及两侧临空面与节理面可能形成楔型松动岩块,拱部无支护时可产生掉块或小中型塌方,岩体破碎地段可能产生较大坍塌.隧道涌水量一般较小,旱季施工时,洞室以潮湿或点滴状出水为主,局部可能产生淋雨状出水;雨季施工时,以点滴状或淋雨状出水为主,岩体破碎地段,强降雨后可能会出现涌水情况,应加强动态预报及监测.3

19、.3 隧道结构设计3.3.1 洞口、洞门设计根据本项目隧道的特点,并结合路基及进出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充分考虑隧道进出口综合排水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洞口的开挖并考虑施工开挖边仰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的原则,确定隧道进出口位置。洞门型式的选择力求结构简洁,并与洞口的地形、地貌协调一致,结合两端洞口处地势和地质情况,本项目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及削竹式洞口,并对所有清方暴露边、仰坡面采用三维网植草进行绿化防护。对洞口明洞槽开挖后的边、仰坡面采用早强砂浆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防护,明洞洞身两侧采用M7。5浆砌片石回填,其上再采用碎石土回填,表层铺一层粘土作为隔水层,并铺设种植土进行植

20、草绿化.洞口回填的原则是尽可能的覆盖人工开挖痕迹,使洞口融入自然.洞口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扰动周围岩体,尽早做好洞口边坡、仰坡的防护及隧道洞门,确保洞口安全。3。3。2 洞身结构设计3.3.2。1 明洞部分根据围岩类别、地形、埋深成洞条件等进行设计。为了施工中便于进洞及保持原有自然环境、维护高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同时,考虑进出口山体陡峭,为减少山体落石危及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结合路基边坡情况,设计时,洞口采用接长明洞进洞方案。明洞衬砌段设计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为300kPa。3.3.2。2暗洞部分根据“新奥法”设计和施工原理,结合防水、美观和给驾驶员安全感的要求,本隧道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

21、,二次衬砌断面全部采用曲边墙式等截面断面。暗洞采用超前大管棚进洞,根据地质情况对隧道浅埋段采用管棚及小导管对前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深埋级围岩段采用小导管对前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后再开挖,开挖时采用打锚杆、安装型钢钢架、挂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级围岩段采用超前锚杆对前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后再开挖,开挖时采用打锚杆、安装钢筋格栅钢架、挂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在级围岩段开挖时采用打锚杆、挂钢筋网(局部)及喷射混凝土等初期支护。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于初期支护内表面敷设防水卷材(普通PVC、EVA等防水板由于没有粘结密封层无法解决防水层与二衬之间的层间窜水问题,因此,本项目隧道防水卷

22、材采用可与二衬混凝土反应粘并达到满粘及不可逆粘结效果的CPS反应粘结型预铺高分子三合一复合防水板),随后施工全断面模筑混凝土二次衬砌。二次衬砌采用C25防水砼,其抗渗标号为S8(如防水砼抗渗标号达不到,则建议添加一定量的抗裂膨胀防水剂或直接采用微膨胀水泥浇筑)。衬砌结构设计参数主要采用工程类比法并结合计算分析确定,各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如下表:超前支护89管棚 L=1530m 50 =23第一环管棚42超前小导管间距3040长度450450角度151525超前锚杆间距40长度430角度15初期支护C25喷砼26(有仰拱)24(无仰拱)20(无仰拱)10钢架I20a =55I18 =80钢筋

23、格栅钢架 =1008钢筋网2020202020202525(局部)锚杆型号25中空锚杆25中空锚杆22药卷锚杆22药卷锚杆长度400350300250间距(环纵)1005510080100100120120预留变形量141075二衬50(有仰拱)45(有仰拱)40(有仰拱)35(无仰拱)衬砌类型S5-A1S5BS4-BS33.3.3 路面、横洞及洞外转向车道设计本合同段隧道内路面采用水泥路面,路面结构组成为:30厘米水泥混凝土面层+0。6厘米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20厘米C20混凝土基层+15厘米C20混凝土整平层(无仰拱段).具体路面结构图及对路面各材料要求可参见相关隧道路面图纸及说明,施工

24、中应注意所有路面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必须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隧道设一处人行横通道,横通道采用20厘米水泥混凝土路面。3。3.4 隧道装饰为了隧道内部的安全和美观,对本隧道洞内进行装饰设计,拱顶喷涂隧道专用防火涂料,本合同段所有隧道设计防火涂料防火时间均为2h;隧道拱墙部分贴隧道专用瓷砖,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3。3。5 废渣处理隧道开挖洞渣除部分利用、填筑路基调配外,剩余部分弃入隧道洞口两侧的临时弃土场内或与路基永久弃土场共用。弃渣堆砌时应作好相关防护,并采取表层覆土植树、植草绿化,以防止水土流失。3.3。6 防、排水设计根据隧道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水文条件,本隧道的防排水设计采用了以“防

25、、排为主,“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其各段的防、排水情况如下:3.3。6.1 洞外:根据地形情况,在有条件的洞口上方边、仰坡外侧设置与地形相应的截、排水沟,引入路基边坡截水沟或附近天然沟中排走,截、排水沟应顺应地形,宜在洞口仰、边坡35米位置外设置,并应在洞口刷坡前预先用浆砌片石铺砌,用水泥砂浆抹面成“三面光”,并在必要位置加设跌水及急流槽等,跌水及急流槽形式可参照路基排水图.3。3。6。2 明洞:明洞拱墙部外层铺设由1。2mm厚CPS反应粘结型预铺高分子三合一复合防水卷材构成的外贴式防水层,并在明洞两侧浆砌片石回填顶部外沿处及明洞衬砌墙脚处设置1008mm单壁打孔波纹管,前者将

26、渗水排至洞门坡面排走,后者通过与横向引水管相连,将衬砌背后的水引入中央排水管排走.在明洞顶回填土表面铺30cm厚的粘土隔水层,并种植草皮,绿化坡面.洞顶汇水通过设置洞顶截水沟引水排走。3。3。6.3 洞内:为提高隧道防水能力,减少二衬与防水层层间串水问题,本项目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由“1。2mm厚CPS反应粘结型预铺高分子三合一复合防水卷材+400g/m2无纺布组成的防水层.要求对施工缝、工作缝、沉降缝作专门的防水处理,同时衬砌背后每间隔10米设置一道环向盲管(75mm软式透水管),盲管与由100mm双壁打孔波纹管组成的纵向排水管相连通,通过横向排水管(采用100mm双壁打孔波纹管)流入

27、隧道中央水管,洞内路面下渗水则通过路面下透水层流入隧道中央水沟排走;洞内环向及横向盲沟的位置可根据洞内渗水情况作适当调整,但数量只能增加,不得减少;隧道内变形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止水带;施工缝采用带注浆孔止水条和背贴式止水带;施工缝、沉降缝不应设置于有集中水流地段。4 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隧道围岩主要为中微风化砂岩、页岩,稳定性较差,易引发坍塌、冒顶等事故,因此,宜采用信息法设计、施工,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加强支护,确保隧道安全.隧道测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为简单,洞室围岩富水性较差,地表汇水面积较小,隧道施工时一般不会产生管道涌水现象,但遇强降雨后出现突然性管道涌水、突水可能性

28、较大,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由于隧道进、出洞口边坡稳定性较差,施工时若大爆破,极易引起隧道洞口边仰坡崩塌、掉块等情况,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要求施工时应及时清除洞口危石及松散土,加强安全工作以及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有效的边坡防护措施。5 辅助坑道设计由于本合同段隧道为中隧道,根据工程规模情况,未考虑辅助坑道。6 长、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救援设计本合同段有关隧道通风防灾、救援设计等请参见相关的隧道通风、消防、救援等设计图纸及说明。7 隧道施工监控预测、地质预报设计由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根据施工过程中洞内外地质调查、洞内观察、现场监控量测及岩土物理力

29、学实验等施工反馈信息,进一步分析确定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以修改和最终确定隧道施工方法和支护方式。本项目隧道的支护结构应用“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衬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的全面、系统信息资料,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控和预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洞室周边岩体的稳定以及支护结构的安全.隧道施工中开挖成形后,必须立即喷射3厘米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岩,紧跟监控量测,通过对围岩进行监控量测,正确地掌握围岩与支护之间的收敛动态、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客观地

30、评价围岩的稳定性,有依据地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的及指导施工。同时,对于初期支护参数的调整,应会同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共同研究确定,合理变更设计与转换施工开挖程序及方法,保障施工安全.围岩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新奥法”设计、施工的核心,也是本次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根据隧道结构型式的特点,结合围岩组成,施工中应进行以下量测项目: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质超前预报等必测项目,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隧道地质特点和结构形式,结合现场管理各方的研究需要,可选择一些特殊监控量测项目对隧道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地表沉陷、围岩内部位移、围岩压力、锚杆轴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等选测项目。施工中必须按照

31、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程实施,监控量测应达到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为调整支护参数服务的目的。测量工作应做到三个落实:落实人员、落实器材、落实计划;三个及时:及时量测、及时分析整理、及时反馈;二个真实:数据真实、结果真实;严禁不测、迟测、补测、伪造和拼凑数据.8 隧道机电设施设计(包括监控、通风、标志、消防及救援设施、照明、供配电等)的说明具体隧道监控、通风、标志、消防及救援设施、照明、供配电等请参见相关隧道机电部份设计图纸及说明。9 环境保护设计施工临时用房及材料堆放加工场地布置于洞外路基范围和附近缓坡地带,注意不得妨碍洞口截排水结构的设置。施工用电、用水应与隧道营运统一考虑,洞口施工便道可

32、自沿线修建的主施工便道引入。隧道洞渣可择优用作路用材料和洞外路堤填筑,未利用的洞碴弃于本隧道所在路段统一指定的碴场内。由于隧道附近均有居民居住,施工时将不可避免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如弃渣堆放需占用耕地、施工对生活用水造成污染等,因此,施工过程必须控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弃渣尽量往荒地沟槽丢弃,施工污水采用沉淀池净化等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10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10.1 施工方法隧道采用接长明洞的进洞方案,明洞段采用明挖拉槽的方法施工,施工前应先做好洞外排水系统,并确保洞口处边仰坡稳定后,按照开挖明洞槽小导管超前支护暗洞开挖的顺序施工。隧道暗洞施工宜采用“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

33、,紧封闭”等技术措施,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分析情况,恰当调整支护参数,以保证安全。根据围岩情况和隧道跨度,本设计S5-A1型衬砌段按侧壁导坑的开挖方法,级围岩深埋段按环形开挖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级围岩深埋段按上下台阶的开挖方法,级围岩段按全断面开挖方法,具体详见各级围岩隧道施工的施工工序图.初期支护应紧随开挖工作面及时施作,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松驰,其工艺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规章办理,建议级以上围岩开挖进尺按架立两环钢架为一循环进尺。初期支护边开挖边支护,模注混凝土应根据开挖长度、结合监控量测的围岩变形情况的结果进行分析,选择适当时机施作.二次衬砌距主洞

34、上台阶掌子面距离应根据各级围岩隧道施工的施工工序图的要求采用;在灌注模注混凝土时应注意预留和预埋照明、消防、维修电源插座所需的洞室和线路管、孔、槽。10。2 注意事项隧道施工前本路段应进行贯通测量,满足有关规范所规定的精度要求后才能进行隧道施工。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程和监控量测结果施工,隧道土建部分若有变更设计必须以监控量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为依据,根据反分析成果确定变更设计支护参数,并将结果报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审批.施工时要及时做好洞内排水系统,严禁积水,严禁施工排水沟沿边墙设置,避免软化边墙基底围岩,使其强度降低。洞口段(含明洞)施工时应本着先做洞顶

35、、坡顶截水沟,先处理地表的不稳定部分,先加固影响开挖洞口稳定的岩体,后刷仰、边坡的顺序施工,加强边坡、仰坡的观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施工,待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部分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应由专职地质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地质超前预报除通过相应设备进行分析外,还应结合小导管、炮眼钻孔的钻进及岩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应准确判定开挖前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围岩松动情况及围岩类别,提供相应的图表资料和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建议。隧道开挖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岩石地段爆破方式应采用控制爆破(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炸药应用小药卷,药量应严格控制,并应对爆破进行动态设计,

36、具体要求可参见关于施工方法的说明。爆破后应立即喷射混凝土,尽快封闭开挖岩面,使初期支护与围岩能共同受力.严禁在初期支护与围岩间用片石回填。在已完成的一次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有渗水的地段加设半边盲沟,将水引入墙底设置的纵向排水管后,方可铺设防水层和施作二次衬砌,半边盲沟的数量按实际发生计.洞口工程必须在旱季施工,在下一个雨季来之前应完成所有的洞口工程土建工作.在浇筑二次衬砌前应做好洞内照明灯具、风机、消防栓及各控制箱等预埋件的安装。本说明未尽之处,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等有关规范、规程办理。建议由提供照明设备的厂家协助完善照明控制部份的设计及照明设备的安装.11 其他隧道工

37、程数量均计至洞口桩号止.鉴于本项目的隧道在施工中的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要求施工队伍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为此,对承包商的资质应严格考察,避免出现一流的资质、二流的技术、三流的队伍,进场的人员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现象。本设计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在采购过程中应对供货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供货能力等进行考察,就在原产地、原厂直接采购,确保产品的真实质量,监理部门应按监理程序运作,必要时应作抽检试验。设计图及本说明中所提到的材料、设备均为建议采用产品。本设计是总设计中的土建部分,与交通工程部分设计有关的预留预埋沟槽管线,未在本册设计文件中体现,具体请参见相关图纸.应强调指出,承包商应在二次衬砌开工前(含洞口部分)认真阅读和理解预留预埋设计图纸。通风、照明及消防设计为交通工程部分设计。隧道弃渣处理及便道设计详见路基部分。7A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