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世纪末,世纪末,Ehrlich提出寻找一个提出寻找一个“神神奇子弹奇子弹”,能够杀死侵入人体内病原菌,能够杀死侵入人体内病原菌而不伤害人体组织。而不伤害人体组织。细菌感染性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细菌感染性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生存与发展。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80 进入进入20世纪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细菌年代,越来越多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得愈加难以对付。产生耐药性,变得愈加难以对付。了解耐药性现实状况和产生机制了解耐药性现实状况和产生机制 正确地使用抗菌药品正确地使用抗菌药品 研制和开发新型抗感染药品研制和开发新型抗感染药品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扩散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和扩散细菌
2、耐药性临床研究2/8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一、一、抗生素杀菌机制抗生素杀菌机制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细菌耐药性控制办法五、细菌耐药性控制办法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80 临床应用抗菌药品包含临床应用抗菌药品包含抗生素抗生素和和化化学合成抗菌药品。学合成抗菌药品。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 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由细菌、真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产生抗生物质,菌、放线菌等产生抗生物质,极微量极微量即即能能选择性选择性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或肿瘤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或肿
3、瘤细胞。细胞。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80抗菌药品作用靶位抗菌药品作用靶位抗菌药品作用靶位抗菌药品作用靶位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80 抗生素杀菌机制:抗生素杀菌机制:干扰病原菌代谢干扰病原菌代谢过程,包含:过程,包含:妨碍细胞壁形成妨碍细胞壁形成 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 影响细胞膜功效影响细胞膜功效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801、妨碍细胞壁形成、妨碍细胞壁形成 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80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与与UDP-胞胞壁酰五肽末端壁酰五肽末端D
4、-Ala-D-Ala结合,形成复合物,可结合,形成复合物,可能抑制肽聚糖链延伸或肽链交联。能抑制肽聚糖链延伸或肽链交联。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8/80-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竞争性抑制参加肽聚能与细菌竞争性抑制参加肽聚糖合成所需转肽酶、转糖基酶等。糖合成所需转肽酶、转糖基酶等。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9/802、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 许多抗菌药品能干扰细菌核糖体功效,许多抗菌药品能干扰细菌核糖体功效,抑制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菌死亡。抑制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菌死亡。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细菌耐药性
5、临床研究10/80 (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地贝卡星、奈替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地贝卡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阿贝卡星等米星、阿米卡星、阿贝卡星等 (2)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四环素、大器环四环素、大器环素、甘氨酰环素、替吉环素素、甘氨酰环素、替吉环素 干扰核糖体干扰核糖体30S亚基亚基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1/80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螺旋霉素、酮内脂(泰利霉克拉霉素、螺旋霉素、酮内脂(泰利霉素、素、Cethromycin)等)等(4)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6、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5)氯霉素)氯霉素 干扰核糖体干扰核糖体50S亚基亚基(6)奎奴普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酮达福普汀、利奈唑酮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2/803、抑制核酸合成、抑制核酸合成 新生霉素新生霉素DNA多聚酶多聚酶喹诺酮类(诺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沙星、环丙沙星)DNA解旋酶解旋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3/80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利福布利福喷丁、利福布丁、利福拉吉丁、利福拉吉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4/80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0世纪世纪80年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7、葡年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萄球菌(MRSA)感染暴发涉及全球。感染暴发涉及全球。有有MRSA菌株仅万古霉素有效!菌株仅万古霉素有效!,发觉万古霉素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发觉万古霉素高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球菌(VRSA)。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5/80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不动杆菌肺炎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绿脓杆菌2、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6/80 最为主要是最为主要是产超广谱产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lactamase,ESBL)菌菌株。株。ESBL能灭活青霉素、第一、二、三能灭活青霉素、第
8、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代头孢菌素和单环-内酰胺类等,仅对头内酰胺类等,仅对头霉素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霉素和碳青霉烯类敏感。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7/803、肠球菌、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已在全球已在全球蔓延,暴发流行多发生在蔓延,暴发流行多发生在ICU。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8/804、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多重耐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检出率高。药结核杆菌检出率高。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19/805、肺
9、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20世纪世纪40年代,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年代,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高度敏感。70年代末,发觉高水平青霉素年代末,发觉高水平青霉素耐药株(耐药株(PRSP)。)。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0/806、志贺菌、志贺菌7、沙门菌、沙门菌8、淋球菌、淋球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1/8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细菌耐药性控制办法五、细菌耐药性
10、控制办法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2/80 因为细胞壁有效屏障或细胞膜通透性因为细胞壁有效屏障或细胞膜通透性(孔蛋白)(孔蛋白)改变,阻止药品吸收,使改变,阻止药品吸收,使抗生素无法进入抗生素无法进入菌体内。菌体内。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1.降低药品吸收降低药品吸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3/80 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萄球菌等可粘附于固体等可粘附于固体(如导管、插管、(如导管、插管、生物材料移植物)生物材料移植物)或腔道表面,形成微菌或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将本身落,并分泌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将本身包裹而形
11、成包裹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阻止杀菌物质和抗菌,阻止杀菌物质和抗菌药品渗透,产生多重耐药性。药品渗透,产生多重耐药性。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4/80 细菌含有能量依赖性主动外排系统,细菌含有能量依赖性主动外排系统,可将不一样结构抗生素同时泵出体外,使可将不一样结构抗生素同时泵出体外,使菌体内抗生素浓菌体内抗生素浓度显著降低,呈多度显著降低,呈多重耐药性。重耐药性。2、增加药品排出、增加药品排出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5/80 细菌产生灭活酶,经过修饰或水解细菌产生灭活酶,经过修饰或水解作用破坏抗生素,使之转化成为无
12、活性作用破坏抗生素,使之转化成为无活性衍生物。衍生物。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最主要方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最主要方式。式。3、灭活作用、灭活作用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6/80 -内酰胺类:内酰胺类:青霉素酶、青霉素酶、-内酰胺酶、内酰胺酶、超广谱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核苷酸转移酶酶、核苷酸转移酶 红霉素:红霉素:红霉素酯酶红霉素酯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7/80 细菌经过基因突变,造成抗生素作用细菌经过基因突变,造成抗生素作用位点变异,使抗菌药品不
13、能与靶位结合,位点变异,使抗菌药品不能与靶位结合,失去杀菌作用。失去杀菌作用。4、靶位改变、靶位改变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8/80转肽酶、转糖基酶称之为转肽酶、转糖基酶称之为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29/80 一些革兰阳性菌一些革兰阳性菌(如肺炎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和和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淋病奈瑟(如铜绿假单胞菌、淋病奈瑟菌)菌)能改变其能改变其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结构,使之与构,使之与-内酰胺类内酰胺类亲和力降低而造成亲和力降低而造成耐药。耐
14、药。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0/8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能产生)能产生PBP2a,对全部,对全部-内酰内酰胺类抗生素含有低亲和性。胺类抗生素含有低亲和性。在在-内酰胺类存在时,细菌正常内酰胺类存在时,细菌正常5种种PBP被抑制被抑制。不过,。不过,PBP2a不被抑制,可不被抑制,可作为转肽酶等完成细胞壁合成,作为转肽酶等完成细胞壁合成,使细菌转呈耐药。使细菌转呈耐药。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1/8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
15、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细菌耐药性控制办法五、细菌耐药性控制办法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2/80 结核杆菌结核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与染色体产生多重耐药性,与染色体多个耐药基因突变逐步累加亲密相关。多个耐药基因突变逐步累加亲密相关。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一些窄谱一些窄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编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大多为点突变),产生码基因发生突变(大多为点突变),产生ESBL。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 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3/80 耐药菌株可将耐
16、药基因转移至敏感菌耐药菌株可将耐药基因转移至敏感菌株中,使后者取得耐药性。株中,使后者取得耐药性。基因转移是细菌耐药性快速扩散主要基因转移是细菌耐药性快速扩散主要原因。原因。2、基因转移、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4/80耐药基因在细菌间转移方式耐药基因在细菌间转移方式 接合接合(conjugation)转化转化(transformation)转导转导(transduction)转座转座(transposition)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5/80 R质粒主要以质粒主要以接合方式
17、接合方式从耐药菌传递从耐药菌传递给敏感菌,使后者变为耐药菌,甚至多重给敏感菌,使后者变为耐药菌,甚至多重耐药性。耐药性。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1)耐药性质粒接合转移)耐药性质粒接合转移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6/80 R质粒不但在同一个、属细菌之间转质粒不但在同一个、属细菌之间转移,而且可在不一样种、属细菌之间传递,移,而且可在不一样种、属细菌之间传递,造成耐药性广泛传输,尤其在造成耐药性广泛传输,尤其在肠杆菌科肠杆菌科和和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中比较普遍,给临床治疗带来中比较普遍,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很大困难。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
18、37/80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呈高水平耐药,对青霉素呈高水平耐药,原因是:形成镶嵌原因是:形成镶嵌pbp基因,编码各种与基因,编码各种与青霉素亲和力下降青霉素亲和力下降PBP,因而需要更高浓,因而需要更高浓度青霉素才能有效抑制度青霉素才能有效抑制PBP功效。功效。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2)转化)转化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8/80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对-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是产生内酰胺类耐药机制是产生PBP2a。MRSA带有甲氧西林耐药基因带有甲氧西林耐药基因mecA。mecA大小为大小为3050kb,是一段非金黄,是一段非
19、金黄色葡萄球色葡萄球DNA,可能是经过转导或转座方,可能是经过转导或转座方式整合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上。式整合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体上。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3)转导)转导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39/80 当转座子发生转座,在插入部位引入当转座子发生转座,在插入部位引入一个或多个耐药基因。一个或多个耐药基因。经过转座方式,转座子可造成在单个经过转座方式,转座子可造成在单个质粒中多个耐药基因聚集成簇,这是多重质粒中多个耐药基因聚集成簇,这是多重耐药菌株产生主要原因。耐药菌株产生主要原因。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4)转座)转座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0/80
20、 自然界必定存在一个相当大抗生素自然界必定存在一个相当大抗生素耐药基因库。当病原菌暴露于强大抗生耐药基因库。当病原菌暴露于强大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即处于生死关头,这一素选择压力下,即处于生死关头,这一基因库随时对细菌开放,使细菌快速摄基因库随时对细菌开放,使细菌快速摄取耐药基因取得耐药性,渡过不良环境。取耐药基因取得耐药性,渡过不良环境。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1/8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一、抗生素杀菌机制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二、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三、耐药性产生生化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四、耐药性产生分子机制五、细
21、菌耐药性控制办法五、细菌耐药性控制办法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2/80 1、合理用药,预防耐药菌株产生、合理用药,预防耐药菌株产生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3/80 严格掌握抗菌药品应用适应症严格掌握抗菌药品应用适应症 病毒性感染和发烧原因不明者,除并病毒性感染和发烧原因不明者,除并发细菌感染外,不宜轻易采取抗菌药品。发细菌感染外,不宜轻易采取抗菌药品。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4/80 在使用抗生素前,标准上除危重患在使用抗生素前,标准上除危重患者外,应先从患者体内分离出致病菌,者外,应先从患者体内分离出致病菌,并做
22、细菌药敏试验,方便选择敏感抗生并做细菌药敏试验,方便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素治疗。尽可能使用窄谱、价廉抗生素,保尽可能使用窄谱、价廉抗生素,保留广谱、新型和价昂抗生素作备用。留广谱、新型和价昂抗生素作备用。正确选择抗菌药品和配伍正确选择抗菌药品和配伍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5/80 正确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正确掌握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 用药量应确保血液或感染组织到达有用药量应确保血液或感染组织到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及时杀灭病原菌。效抑菌或杀菌浓度,及时杀灭病原菌。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6/802、严格执行
23、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预防耐药菌交叉感染预防耐药菌交叉感染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7/80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办法,预防耐药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办法,预防耐药菌暴发流行。菌暴发流行。医务人员检验病人时必须正确及时医务人员检验病人时必须正确及时洗手,对与病人接触较多医生、护士和洗手,对与病人接触较多医生、护士和护工,应定时检验带菌情况。护工,应定时检验带菌情况。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8/803、研制开发新型抗生素、研制开发新型抗生素 改良现有抗生素改良现有抗生素 寻找细菌内抗菌作用新靶标寻找细菌内抗菌作
24、用新靶标 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49/80改良策略之一:改良策略之一:针对灭活酶失活作用,开发化学结针对灭活酶失活作用,开发化学结构稳定抗菌药品。构稳定抗菌药品。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0/80 向青霉素分子中受向青霉素分子中受-内酰胺酶攻内酰胺酶攻击部位附近导入障碍性基团,使酶难与击部位附近导入障碍性基团,使酶难与之结合,从而保护青霉素免遭分解,如之结合,从而保护青霉素免遭分解,如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西林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苯唑西林、氯氯唑西林唑西林,对青霉素酶稳定。,对青霉素酶稳定。七、控制细菌耐药性
25、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1/80改良策略之二:改良策略之二:针对灭活酶失活作用,寻找针对灭活酶失活作用,寻找-内酰胺内酰胺酶抑制剂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坦),与抗生素联用,保护抗生素免遭与抗生素联用,保护抗生素免遭分解。分解。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2/80改良策略之三:改良策略之三:针对靶位改变,针对靶位改变,修饰抗生素结构,增修饰抗生素结构,增加与靶位加与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亲亲和力。和力。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
26、究53/80 向向-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中导入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中导入适当亲脂性取代基,增强与适当亲脂性取代基,增强与PBP、PBP2a亲和力,如新头孢菌素亲和力,如新头孢菌素MC-02479、NB-等。等。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4/80 改良策略之四:改良策略之四:针对增加药品排出,针对增加药品排出,设计出不易被主设计出不易被主动外排泵泵出药品,或寻找外排泵抑制剂。动外排泵泵出药品,或寻找外排泵抑制剂。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5/80 改良策略之五:改良策略之五:针对降低药品吸收,针对降低药品吸收,设计设计渗
27、透性更渗透性更强抗菌药品或渗透性促进剂;开辟新通强抗菌药品或渗透性促进剂;开辟新通透孔道(如铁转运体系介导)透孔道(如铁转运体系介导)。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6/80 微生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遗微生物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遗传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组合化学、传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等,为新一组合生物学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等,为新一代抗生素研发提供有力伎俩,代抗生素研发提供有力伎俩,使药品研发使药品研发策略从策略从筛选化合物库筛选化合物库转向转向优先筛选靶位基优先筛选靶位基因因。寻找细菌内抗菌作用新靶
28、标寻找细菌内抗菌作用新靶标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7/807、寻找新抗感染方法、寻找新抗感染方法 开发抗菌中药复方和天然抗微生物肽开发抗菌中药复方和天然抗微生物肽 引入引入“以菌制菌以菌制菌”微生态疗法微生态疗法 引入噬菌体抗菌疗法引入噬菌体抗菌疗法 发展疫苗发展疫苗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8/80 人类不停研制与开发新型抗生素,人类不停研制与开发新型抗生素,细菌则改变本身结构来反抗新型抗生素,细菌则改变本身结构来反抗新型抗生素,对人类智慧不停提出新挑战。人类与细对人类智慧不停提出新挑战。人类与细菌之间战斗将会
29、连续存在,而且会愈演菌之间战斗将会连续存在,而且会愈演愈烈。愈烈。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七、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59/80医院感染医院感染 一、概述一、概述 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又称又称医院取得性感染医院取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主要指,主要指住院患者住院患者在医院在医院接收诊接收诊疗、治疗、护理及其它医疗保健过程中,疗、治疗、护理及其它医疗保健过程中,或在医院逗留期间,所取得一切感染。或在医院逗留期间,所取得一切感染。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0/80医院感染医院感染
30、一、概述一、概述 医院感染基本特点医院感染基本特点 1.1.医院感染发生地点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发生地点在医院内。2.2.感染起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感染起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3.3.感染对象为医院内活动人群,传输感染对象为医院内活动人群,传输 方式以亲密接触为主(侵入性诊疗)。方式以亲密接触为主(侵入性诊疗)。4.4.多为耐药菌株多为耐药菌株。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1/801、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患者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受损患者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受损 接收侵(介)入性诊治办法接收侵(介)入性诊治办法 正常微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正常微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原籍
31、微生物可因菌群失调或定位转原籍微生物可因菌群失调或定位转移而引发医院感染。移而引发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分类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2/80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分类 交叉感染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由由医院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医务人员直医院内患者、病原携带者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传输引发感染。接或间接传输引发感染。2、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3/80 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iatrogenic infection):在诊疗、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因为所用在诊疗、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因为所用器械、食物、水源和医院环境等
32、消毒不器械、食物、水源和医院环境等消毒不严而造成感染。严而造成感染。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分类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4/80 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医院环境中,医院环境中,一些致病力弱正常菌群或非致病菌可能转一些致病力弱正常菌群或非致病菌可能转化为条件致病菌(转化条件:宿主免疫力化为条件致病菌(转化条件:宿主免疫力降低、菌群失调或定位转移),引发医院降低、菌群失调或定位转移),引发医院感染。感染。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微生物特点微生物特点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5/80 耐药性:耐药性:医院环境存在耐药菌流行,医院环境存在耐药菌流行,患者对耐药菌株易感,耐药菌株
33、侵入患者患者对耐药菌株易感,耐药菌株侵入患者体内大量增殖后,取代敏感菌株地位,引体内大量增殖后,取代敏感菌株地位,引发感染。发感染。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6/80 含有特殊适应性:含有特殊适应性:细菌在医院环境细菌在医院环境下经过尤其下经过尤其“训练训练”后,取得一些尤其能后,取得一些尤其能力,如抵抗力、毒力增强,更轻易攻击免力,如抵抗力、毒力增强,更轻易攻击免疫力低下宿主疫力低下宿主。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7/80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20世纪世纪40年代以前,以化脓性球菌年代以前
34、,以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族溶血性链球菌)族溶血性链球菌)为主。为主。常见微生物常见微生物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8/80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绿脓杆菌 70年代后,因为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年代后,因为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类抗生素,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大(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感染率显感染率显著上升。著上升。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69/80 80年代后,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年代后,出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35、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产超广谱产超广谱-内酰胺酶(内酰胺酶(ESBL)革兰)革兰阴性杆菌。阴性杆菌。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0/80 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多重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等多重耐药结核杆菌耐药结核杆菌(MDRTB)检出率高。检出率高。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1/80 真菌感染亦逐年增加,至真菌感染亦逐年增加,至20世纪世纪90年年代中期已占病原体代中期已占病原体20%,主要是白假丝酵,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母菌。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
36、原体及其特点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2/80 当前,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当前,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杆菌,其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50%。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二、常见病原体及其特点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3/80传染源传染源 病人病人 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带菌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带菌者 环境传染储源环境传染储源 动物传染源:鼠动物传染源:鼠三、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三、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4/801
37、、接触传输、接触传输 直接接触传输:直接接触传输:医护人员手在接触医护人员手在接触传输中起到主要媒介作用。传输中起到主要媒介作用。间接接触传输:间接接触传输:这是当前医院感染这是当前医院感染主要方式,主要是经医务人员手、医疗器主要方式,主要是经医务人员手、医疗器械、病人生活用具等传输。械、病人生活用具等传输。传输路径传输路径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5/802、空气、空气-飞沫传输飞沫传输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SARS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空调气溶胶)(空调气溶胶)绿脓杆菌绿脓杆菌(雾化、呼吸机)(雾化、呼吸机)传输路径传输路径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6/803
38、、血液、血液-体液传输体液传输 人类免疫缺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革兰阴性杆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革兰阴性杆菌(与输液相关)。菌(与输液相关)。传输路径传输路径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7/80易感者易感者 1 1、年纪原因:老年人和婴幼儿、年纪原因:老年人和婴幼儿 2 2、基础疾病、基础疾病 四、医院感染危险原因四、医院感染危险原因 诊疗技术和侵入性诊治诊疗技术和侵入性诊治 1 1、诊疗技术:器官移植、血液和腹膜透析、诊疗技术:器官移植、血液和腹膜透析2 2、侵入性诊治:支气管镜、胃镜、侵入性诊治:支气管镜、胃镜 气管插管、心导管气管插管、心导管3 3、损害免疫系统:放疗、化疗、激素、损害免疫系统:放疗、化疗、激素易感者易感者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8/80 1、消毒灭菌、消毒灭菌 2、隔离预防、隔离预防 3、合理使用抗菌药、合理使用抗菌药 五、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五、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79/80细菌耐药性临床研究80/8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