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尸 城貔建设 文章编号 1 6 7 2 7 0 4 5 ( 2 0 0 8 ) 0 9 - 0 0 6 6 - 0 3 摘要: 本文结合 工程实例 , 总 结 采用 Q c质量 管理控 制底 板大体 积 混 凝 土 施 工 全过 程 , 供 类 似 工程 参考。 关键词: 大体 积混凝土Q c 水化热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文献标识码 B 1 工程概况 供电局小区综合楼为框架剪力 墙结构, 建筑 面积 2 2 6 0 0 m 。 , 地上 2 2 层, 地下 1 层 , 工程采用框剪结构。 工程于 2 0 0 2 年 6 月 2 1 日开工, 竣工 时间为 2 0 0 4 年 1 2
2、 月 3 0日。该工程 地下 室底板板厚 1 8 m , t 昆 凝 土总量 为 3 7 0 0 m 。 , 为大体积混凝 土浇筑 。 通过精 心 组织 施 工, 并开 展 Q c 活 动, 对 大体积 混凝 土底板 的施工进 行全面质量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现状分析 该工程是职工集资住房, 职工 对住房 的质量 十分关注, 任何微小 的质量缺陷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 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在设计 中不 设 柔 性 防水 , 仅 有混 凝 土 底 板结 构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直接影响到 底板的防水效果。大体积? 昆 凝土一 次浇筑量大, 调用的人力、 物力 、 设 备, 需要精心组织安排。
3、 通过开展 Q c 活动, 可控 制好混 凝土质量, 杜绝产生贯穿裂缝, 减少 表面裂缝等质量通病, 保证工程质 量 。 3 信息收集及分析 3 1 施工前的资料收集 施工 前 Q c 小 组收集 了大 体积 述 混凝土相关技术资料, 旨在 找出浇 筑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出现的质量问 题 。各小组成员收集相关信息共收 集 了2 1 条信息 。并开展 Q c 小组活 动, 归纳总结出四大 问题: 出现贯 穿裂缝: 出现频数1 o 。表面出现 龟裂: 出现频 数 6 。出现蜂窝、 孔 洞: 出现频数4 。其他: 出现频数 1 。 对 收集 信息 进行分 析后可 看 出, 出现贯穿裂缝 、 表面龟裂是大
4、体 积 昆 凝土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3 2 原因分析 根据找出来的主要问题用关联 图 1 关联 图 城糖建设 图对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见图1 。 3 3 要因确认 为 了解决好该 问题, Q c 小组成 员从现场情况的人 、 机、 料 、 法、 环境 五个 因素进行分析, 汇总每个成员 的分析成果, 作 出如下要因确认表, 见表 i 。 4 制订对策 根据要 因确认表 , Q c 小组 制定 了相应对策。 ( I ) 施工前未进行策划的对策: 编制施 工方案 , 重点做好水化热及 养护覆盖 的计算 ; 建立起温度监控 体系; 与商 品混凝 土厂 家签订 技术 协议。 ( 2 ) 未及 时
5、养护及养护方法不 正确 的对策 : 施 工方案 中明确养护 方法; 养护责任落实到人; 与温度监 控系统 有机结合起来 , 根据监控结 果调整养护。 ( 3 ) 工人责任心不强 的对策: 施 工前对 施工人员进行教育 ; 施 工中 加强 管理检查 ; 施 工前组 织召开交 底大会, 向每个工人交底。 5 实施过程 按混凝 土浇筑 的全过程, 分为 计划 、 准备 、 实施 、 养护 4 个阶段, 具 体划分如 图2 。 5 1 施工方案编制阶段 根据 Q c 小组的分析结果, 针对 要因编写可行性 的施工方 案, 抓住 要因进行控制。 ( I ) 控制混凝 土配制。首先从 ? 昆 凝 土 自身
6、产 生 的水 化 热进行控 制, 通过采用降低水泥用量, 合理设 计配合 比来实现。该工程采用的是 商品混凝土, 施工前要求混凝土厂 商进行试配 。经过多次试配, 确定 了配合比并与厂商签定了技术协 议, 保证了混凝土配制。 ( 2 ) 控制混凝土 内外温差。据 资料表明, 大体积混凝土在 内外温 差超过 2 5 C时易产生贯穿裂缝。通 过计算, 采用“ 内部降温, 外部保温” 表 i 要 因确 认表 序 末端 确认 确认 是否是 号 因素 方法 情况 要因 事先未进行策划好是导致大体积 1 施工前未进行策划 是 混凝土产生贯穿裂缝的重要原因 未及时养护及养护 浇筑后的养护直接关系到混凝土 2
7、 调查 是 方法不正确 强度及裂缝的控制 分析 工人的责任心是各措施能彻底落 3 工人责任心不强 是 实的基础 4 未交底清楚 通过层层交底, 能交底清楚 否 图2控制 阶段 图 措施, 控制了大体积混凝 土在 内外 温差不超过 2 5 。 ( 3 ) 采用技术措施, 避免贯穿裂 缝 的产 生 。在 底板 内部设置 冷却 管, 通过循环水带走 内部热量 。在 外部进行蓄水养护, 避 免 昆 凝 土表 面温度散失过快。对混凝土内外温 度进行 跟踪监控, 整个底板布设 l 2 个测温孔, 2 o 条冷 却管, 间距 2 m 左 右, 并且冷却管沿着 中层钢筋 网布 设。每条冷却管长约4 0 m ,
8、 从西边进 水东边 出水, 避免过长使冷却管吸 收热量。冷却水流出后做养护水使用。 5 2 施工准备和技术交底阶段 在选择混凝土厂家前对各混凝 土厂家进行走访、 对 比, 最终确定商 品混凝土厂商后, 与之签订了技术 协 议 , 对所 使 用 的原 材料 作 了规 定 。施工前安排材料员对原材料进 行验收检查, 合格后方允许使用。 施工过程 中, 对其材料使用及下料 情 况进行监控 。施工前, 由主管工 程 师组织 Q c 小组成员对施工 人员 进行技术交底, 布置工作重点。 5 3 实施过程的控制 5 3 i 混凝土浇筑 该工程采用分段分层推进的浇 筑方法 。分层厚度一般在 5 0 0 m
9、m 左 右 , 由于? 昆 凝土坍落度较大, 第 1 层 混凝土有下层钢筋网, 混凝土未能 按方案施工 。但到了上面几层 , 当 振捣器插入后, 混凝土斜 向流淌可 达 i: 6 1: 7 的 自然坡度 , 遂改用 “ 分段定点, 一个坡度, 薄层浇筑, 循 序推进, 一次到顶” 的方法, 同时注 意混凝土 的入仓及振捣, 以免产生 离析或漏振。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 布置 2 道振动器 , 第一道布置在 混 凝土卸料点, 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 的捣实; 第 2 道布置在混凝 土坡脚 处, 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 5 3 2 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监测 测 温孔布设 。厚 1 8 m 的混凝 广 撼糖建
10、彳 殳 土共设 1 2 个 测温点 。每 个测温点 设深度不同的 2 个测孔 : a 孔距混凝 土 表 面 0 1 m , b 孔 距 底 板 底 标 高 1 m 。在 昆 凝土浇筑前, 将测温孔管 0 0 4 8 钢管预先放置在底板内并高出 板顶 0 2 m , 并 固定于底板面层钢筋 上, 钢管上 口临时用封 口胶封死 。 钢管下 口事 先用钢 板封死 , 防止混 凝土浇筑? 昆 凝土流入钢管内。 测温时间。在底板混凝土浇筑 后 , 1 d 1 0 d内 每 4 h测 温 一 次 ; 1 I d1 5 d 改为 每 6 h 测一次 ; 1 6 d 一 3 0 d 定 为每 1 2 h 测一
11、次 。采 用普通 温度计测温, 同时要测定大气温度, 做好记录。 测 温方法 。采用水银温度计, 用麻线 扎牢温度计顶端 圆环, 吊入 测温孔 内, 测两次温度: 孔底温度 、 混凝土表面温度。每次测温时问为 3 rain。 控温方法。控温原则是既要保 证 内外温差在 2 5 C以内又要使整个 混 凝土 底板及 时散 温 。测 温过程 中, 若发现温差超过 2 5 C时, 应及时 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在 环境温度较高的中午、 下午, 应减少 保温层厚度, 加快散热; 在环境温度 较低 的晚上 、 早上 , 应增 加覆盖 厚 度, 减少内外温差。 在 i 8 m 厚 底板 的 中层钢筋
12、网 架设 2 5 镀锌水管的内循环系统, 水管与 中层钢筋 网绑扎牢固, 充分 利用钢筋作为导热介质, 循环管在 浇筑前灌入 自来水, 循环水启动时 间为混凝 土浇筑 4 h 左右, 循环水温 在混凝土升温阶段控 制在 5 0 C, 在 混凝土降温阶段控制在 5 5 C, 同时 保 证混凝 土 内外 温差不 超过 2 5 C ( 峰值达到 2 9 C) , 从 内部带出的温 度水用作为养护用水, 有助于带走 内部温度 , 减小内外温差 。温控 曲 线统计如图 3 。 5 4 混凝土养护 当 时施 工期 平均 气温为 3 0 C 左右, 混凝 土浇筑完 4 h 左右, 在 第 二次压 光后, 在
13、 昆 凝土表面覆盖 一 层麻包袋进行养 护, 待混凝土强 度 达到 1 2 M P a , 开始在周边用 1: 2 水 泥砂 浆 砌 3 0 0 m m 高 , 1 2 0 m m 宽 中砖 ( 砖面抹 1: 2 水泥砂浆 2 0 m m 厚 ) , 蓄 图 3温 控 曲 线 图 水养护 7 天, 蓄水深度 2 0 0 m m 。7 天 后改为浇水养护 。 6 实施效果 底 板混凝 土浇筑 完毕 1 4 天进 行检查。仅在西南角由于初期工人 未及 时进行二次过面, 产生较多龟 裂外, 其他部位偶尔有 1 2 条龟裂 裂缝 , 裂 缝长 度在 5 0 m m 一 2 0 0 m m 之 间, 未
14、发现贯 穿裂缝 , 未 出现蜂窝 、 孔洞, 没有发现底板有渗漏水现象, 达到了Q c 小组的预期 目标值。 7 结束语 该工程 采用 Q c 活动的手段控 制大 体积混 凝土施 工是非 常有效 的, 在实施过程中, 笔者发现对收集 到 的温控 资料还 要进一步 分析研 究, 对底板大配筋的抗裂作用在方 案设计 时应加 以考虑 。此外 , 运用 电子测温仪, 建立 自动采集温度及 统计系统, 可进一步提高测温效率 及精度 。实践证明, 采用科学的管 理手段, 采取积极主动的控制是提 高施工质量水平和项 目管理水平的 必 由之路。 参考文献 【 1 江正 荣 建 筑施 工计 算手 册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0 2 2 】 邢 文 英 Q C小 组 活 动 指 南【 M 】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 0 0 3 3 】 田金信 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 版)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20 03 ( 作 者 单 位g 南 宁 市 人 民 防 空 战 备 工 程 公 司 , 广 西 南 宁530 022)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