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9.05KB ,
资源ID:4975890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9758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人****来】。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人****来】,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doc)为本站上传会员【人****来】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doc

1、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1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

2、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硬件设施和基本技术建设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基本条件第六条急诊科要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第七条急诊科应当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开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第八条急

3、诊科应当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布局设置。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均应当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剂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第九条急诊科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第十条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达到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见附件1)准要求。设置急诊煎药室、中医综合处置室的,应当配备煎药设备、拔罐、刮痧板、针灸等。另外,急诊药房应当储备足够数量用于急救治疗的中药针剂。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对于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应当实行一体化管理。根据科室情况,应当建立急诊分诊制度、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抢救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处置程序、绿色通道制度及流程、急诊请示报告制度、急诊医疗诊治知情签字制度等相应的管理制度。三、人员队伍第十二条急诊科应当根据每日就诊人次、病种和急诊科医疗和教学功能等配备足够数量的医护人员。中医医院急诊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60%以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技术人员。第十三条急诊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

5、应当合理。年龄构成应形成老、中、青基本均衡,应力求在不同年龄段均无人才断档现象。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梯队,而不出现人才断层。第十四条急诊科医生应当接受中医急诊科专科训练,掌握中医急诊学和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住院医师:必须通过规范化培训,应掌握本学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疗方案,掌握中医急诊基础知识(如熟悉常用中药方剂300首掌握100首(见附件2),熟悉基本理论、常用急救技术。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当在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临床常见急诊病症形成较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一定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急诊救治工作。中医类别副主任或主任医师:

6、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应用中医理论处理急诊疑难病症、危重病的能力,具备对本学科常见病症诊疗方案做出最终决策的能力。第十五条急诊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在急诊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本学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和基本诊疗方法、急救技术,中医急诊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研修班、专科进修、跟师学习、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重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中医急诊学科科学研究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跟师学习、主持不同级别科研课题等方式,重

7、点培训解决急诊疑难、危重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开展中医急诊学科常见病症临床难点的科学研究。掌握中医急诊专业最新学术动态。第十六条急诊科主任应具有在中医院急诊科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二级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应当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第十七条三级医院应当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可以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当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急诊科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

8、创新,负责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第十八条急诊科的学术继承人,应从事中医急诊科工作6年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第十九条急诊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中医急诊病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第二十条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第二十一条急诊科护士应掌握急诊科常见病、多发病的

9、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和急诊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急诊护理指导。第二十二条急诊科护士长是急诊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第二十三条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应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疗率、急重症抢救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完善激励机制和职称晋升制度。四、服务技术第二十四条急诊科应当注

10、重继承创新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第二十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常见、多发急症重症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能开展各相关专科的常见急症、病症的诊疗。三级中医医院应当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疑难病症及危重病的临床研究。第二十六条急诊科应当制定常见急诊病及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安全、有效、方便、经济为核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第二十七条急诊科应当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制剂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五、环境形象第二十八条急诊

11、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第二十九条急诊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在诊疗区和留观区。第三十条急诊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重点宣传中医药防治急诊危重病的理念,介绍中医药防治急危重症的方法及本科室专家特长,彰显本科室防治急危重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六、附则第三十一条急诊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第三十二条民族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第三十三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1

12、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配备目录一、二级中医医院妇科设备配备目录吸引设备、供氧设备、多参数监护设备、心脏除颤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多功能抢救床、气管插管设备、转运车、快速血糖仪、冰帽、电子冰毯、微量泵、输液泵、医用冰箱、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计、空气消毒机二、三级中医医院妇科设备配备目录中心负压吸引设备、中心供氧设备、多参数监护设备、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儿童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多功能抢救床、气管插管设备、转运车、快速血糖仪、亚低温治疗仪、冰帽、电子冰毯、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输注泵、医用冰箱、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计、空气消毒机附件2常

13、用中药方剂目录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二妙散(丹溪心法)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6三仁汤(温病条辨)7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8大青龙汤(伤寒论)9大建中汤(金匮要略)10大承气汤(伤寒论)11大柴胡汤(金匮要略)1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13小青龙汤(伤寒论)14小建中汤(伤寒论)15小陷胸汤(伤寒论)16小柴胡汤(伤寒论)17小蓟饮子(济生方)18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19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20五苓散(伤寒论)21五淋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2止嗽散(医学心悟)23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24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25丹参饮(时方

14、歌括)26乌梅汤(伤寒论)27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8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29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30玉女煎(景岳全书)3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32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33甘草泻心汤(伤寒论)34左金丸(丹溪心法)35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36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37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8四逆汤(伤寒论)39四磨汤(济生方)40归脾汤(济生方)41生脉散(医学启源)4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3白头翁汤(伤寒论)44白虎汤(伤寒论)45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46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47半夏泻心汤(伤寒论)48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49地黄饮子(黄帝

15、素问宣明论方)50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51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52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5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54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5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56导赤散(小儿要证直诀)57麦门冬汤(金匮要略)58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59杏苏散(温病条辨)60吴茱萸汤(伤寒论)61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62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6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64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65良附丸(良方集腋)66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67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68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69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70炙甘草汤(伤寒论)71参附汤(正体类要)7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

16、民和剂局方)73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74济川煎(景岳全书)75真武汤(伤寒论)76桃核承气汤(伤寒论)77桂枝汤(伤寒论)78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79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80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8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2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3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84桑杏汤(温病条辨)85桑菊饮(温病条辨)86理中丸(伤寒论)87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88银翘散(温病条辨)89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90麻黄汤(伤寒论)91旋覆代赭汤(伤寒论)92清营汤(温病条辨)93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94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95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9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

17、论)97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98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9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100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件3中医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一、中医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一)独立辨证治疗各种中医急症(如外感高热、胸痹、喘脱、咯血、腹痛、呕血、黄疸、便血、淋证、抽搐、晕厥、头痛等);(二)掌握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羚羊角粉、猴枣散、三七、白芨粉、独参汤、生脉饮、参附汤等急救药物的使用,掌握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急救技术;(三)掌握心脏病和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四)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中西医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五

18、)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中西医救治原则;(六)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中西医抢救治疗技能;(七)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八)掌握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二、中医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一)掌握中医医院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二)掌握急诊科内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三)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中西医急救护理和辨证施护;(四)掌握创伤患者的中西医急救护理;(五)掌握急诊急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掌握针灸、擦浴、刮痧、拔罐等中医急救技术;(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针灸、火罐等物品及中西急救药物的应用和管理;(七)辨证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八)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配合、协调和管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