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A史料记载B化石C考古发现D传说3黄帝陵是全球炎黄子孙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华人华侨与祖国联系的重要纽带。以下发明创造与传说中的黄帝无关的是A制作铁农具B挖掘水井C建造宫室D发明弓箭4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这段铭文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商汤灭夏B西周灭亡C阪泉之战D牧野
2、之战5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2017年12月26日,基于其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是( )A甲骨文B诗经C论语D都江堰6成语典故中藏着很多史实,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其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反映的史实是A春秋争霸B七雄争霸C楚汉战争D三家分晋7下面的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A成都平原成为沃野B古代中国是水利强国C中国旅游资源丰富D古代中国人民充满智慧8“孔子认为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这句话最准确的
3、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当仁不让于师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9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开始于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10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益智类游戏。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A嬴政、吴广B项羽、刘邦C曹操、刘备D苻坚、司马睿11据史料记载,秦朝只有四十九个郡级政区,西汉增至一百零八个郡国,中央直接管理有很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A颁布了“推恩令”B派张骞出使西域C盐铁官营、专卖D设立刺史12面对新朝初建时的“民失作业,而大饥相食,死者过半”的局面,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了A合纵
4、连横策略B严刑峻法制度C休养生息政策D诸侯分封制度13下列皇帝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汉景帝;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ABCD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对应的时代是 A商朝、东周、三国B商朝、秦朝、三国C商、西汉、北魏D商、东汉、西晋15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代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秦的革命首创精神16古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罗马上流社会以身着中国锦绣服饰为风尚,汉朝丝织品是通过哪条途径到达欧洲的( )A丝绸之路B海盗掠夺C天竺通道D
5、海上通道17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东晋南朝时南方尚未开发18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B孙权派卫温到夷洲C诸葛亮创立太平道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20一位同学分类梳理历史人物,下图中处应为( )A曹操B华佗C王羲之D贾思勰二、综合题21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材料四(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商君”代表哪个阶级利益?“法令”中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措施是什么?(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联系?(4)材料四反映的制度由谁创立?其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
7、本模式?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治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国,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职责关系,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部署。而在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也是关乎到国家发展的根本问题,历朝历代都为此实行了不同的制度。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积极意义?(2)从材料二可知,西周的这个制度能否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材料三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
8、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地方去镇守)。”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纳的是王绾的主张,还是李斯的主张?最终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4)此后他大力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请在经济方面举一列加以说明。材料四 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5)如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6)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解决这一问题?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9、材料一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材料二 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球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
10、。材料三 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3)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三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4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相互学习借鉴、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_(填字母序号)有一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是_(填字母序号)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一说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种类型?材料三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如图)(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人口大迁徙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B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云南,A排除;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C排除;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D排除。故选择B。2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遗址挖掘的文物,使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情况,因此,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史前时期还没有文字记载,排除
12、;B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们都是通过化石获得了重要信息,因此,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排除;D项传说和神话故事中也可能蕴涵着真实的历史信息,但有些还没有被考古发现所证实,不能成为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排除。故选C。3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黄帝是远古时代的,而铁制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故A符合题意;BCD符合黄帝的传说,故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4D解析D【详解】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故文字记载的战争是牧野之战。故D符合题意;商汤灭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
13、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西周灭亡,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5A解析A【详解】根据“基于其对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符合题意;诗经是诗歌,B排除;论语是记录孔子的言论的著作,C排除;都江堰是水利工程,D排除。故选择A。6A解析A【详解】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社会特点,故A正确;退避三舍指的是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指的是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故事,这些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与七雄争霸无关,故B错误;楚汉战争是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与题干无关,故C错误;三家分晋是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与题干无关,故D错误;故选A。7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
15、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D正确;A是都江堰的作用,属于间接影响。A错误;不能靠都江堰单一证据说明古代中国水利建设的整体状态。B错误;都江堰在古代时期的主要功能是防洪、灌溉而不是旅游资源。C错误。综上故选D。8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因此据题干“孔子认为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6、可知,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有教无类,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9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现统一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10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4年的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17、, 嬴政、吴广是秦朝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楚河汉界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故B符合题意。曹操、刘备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苻坚、司马睿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解析D【详解】结合材料“西汉增至一百零八个郡国,中央直接管理有很多的困难”可知该制度解决的.是地方管理问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 ,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置了十三刺史部,负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正确;颁布了“推恩令”主要是为了解决诸侯国威胁中央权力,而非中央管理郡国问
18、题,故A错误;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抵御匈奴,故B错误;盐铁官营、专卖,属于加强经济管理措施,与中央管理郡国没有直接关系,故C错误;故选D。12C解析C【详解】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进一步减轻赋税,继续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3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汉高祖是刘邦,公元前202-公元前194年在位9年,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公元前140年在位16年,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公元前86年在位54年,而光武帝刘秀
19、是东汉皇帝,因此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4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故对应的朝代是商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故对应的朝代是秦朝;220年魏建立,221年蜀建立,222年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对应的朝代是三国,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5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因此陈胜吴广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肯定了其革命首创精神,所以D项符合题意;史记记述了从
20、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16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9年,张骞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国,身毒国等,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也得以使中国的丝织品转运到欧洲,故A符合题意;海盗掠夺发生在海上而非陆地上,故B不符合题意;天竺通道没有连接西汉与欧洲,故C不符合题意;海上通道在汉朝已有雏形,鼎盛于唐宋。晚
21、于陆上丝绸之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7B解析B【详解】题干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反映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故B符合题意;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说法错误,排除A;宋书的记载与隋唐时期无关,排除C;东晋南朝时南方尚未开发的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B。18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所以对应正确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曹丕建立魏国,排除;C项张角创立太平道,排除;D项司马炎灭吴统一全国,排除。故选B。19B解析B【详
22、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后不断迁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的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四百年左右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到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的大融合;三国时期,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两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分立出现,故B符合题意。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故A不符合题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但是表述片面,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C解析C【详解】钟繇、顾恺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和画家,都和艺术有关
23、,所以和类别三归为一组的应该是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所以处应为王羲之,故选C;曹操是政治家,华佗是医学家,贾思勰是农学家,都和类别三中的人物不符,排除ABD。二、综合题21(1)西周;分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商鞅变法 ;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解析(1)西周;分封制;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商鞅变法 ;地主阶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秦统一全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秦始皇(嬴政);郡县制。【详解】(1)根据材料一“故封
24、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稳定西周初年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2)根据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商鞅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法令”中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根据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六国,材料二反映的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创立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这一朝代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
25、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首先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实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2(1)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不能(3)李斯;郡县制(4)统一度量衡或统一货币(5)封国实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6)主父偃;推恩令(没有先后顺序)解析(1)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
26、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不能(3)李斯;郡县制(4)统一度量衡或统一货币(5)封国实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政权(6)主父偃;推恩令(没有先后顺序)【详解】(1)依据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和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2)依据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看出,西周的这个制度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
27、治。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导致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时期的出现。(3)依据材料三“诸侯初破,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地方去镇守)”可知,丞相绾主张推行分封制。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可知,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纳的是李斯的主张,最终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度;加强了皇帝和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
28、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流和发展。(5)依据材料四“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可知,示意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诸侯国势力的发展,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辖郡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统治的问题。(6)依据所学可知,为解决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推恩令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3(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
29、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解析(1)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废分封,立郡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2)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说汉话;促进了民族融合。【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可知
30、秦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的革命性措施,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军事上,夺取河套和修筑长城;统一南方,开凿灵渠等等。(2)根据材料二“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有北民南迁、北魏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3)根据材料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结合所学知识
31、可知,材料体现了汉化政策的说汉话;汉化政策产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24(1)E;D(2)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南迁(3)促进了民族融合或民族交融【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解析(1)E;D(2)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南迁(3)促进了民族融合或民族交融【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所以以上农作物中,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E;葡萄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所以它是D。(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有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南迁,其中图一描述的是少数民族内迁;图二描述的是北方人口南迁。(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大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交融。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