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等 9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童真童趣。学习过程:第 一 课时一、自主朗读古诗1.读读三首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诗句。要求:每位同学把三首古诗各读 3 遍。2.难读字音读一读。(1)难读字音读一读。昼出(zhu) 耘田(yn) 桑阴(yn) 供耕织(gng gng)稚子(zh) 晓冰(xio) 银钲(zhng) 玉磬(qng)水满陂(bi) 浸寒漪(y)(2)注意:“昼、稚、钲”是翘舌音;“
2、耕、钲、磬”是后鼻音;“阴”是前鼻音;“供”是多音字,读一声“n”时表示供给,提供,读四声“n”时可以组词“口供”;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表示从事某项工作。要求: 把 这些词语读 3 遍 。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都是七言绝句,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的节奏感呢?自己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宋范成大 宋杨万里 宋雷震昼出耘田/夜绩麻, 稚子金盆/脱晓冰, 草满池塘/水满陂,村庄儿女/各当家。 彩丝穿取/当银钲。 山衔落日/浸寒漪。童孙未解/供耕织, 敲成玉磬/穿林响, 牧童归去/横牛背,也傍桑阴/学种瓜。 忽作玻璃/碎地声。 短笛无腔/信口吹。要求 : 通过
3、学习 , 感觉自己能读准字音 , 读好节奏 , 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 给这 这 3 首古诗朗读录音,然后发给老师。二、尝试理解诗意。21.上网查查诗人范成大和有关创作四时田园杂兴的资料,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以下内容供参考:(1)范成大(1126 年1193 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
4、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2)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晚年写的一组田园杂感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 12 首,共 60 首。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诗人范成大及其 创作的组诗 四时田园杂兴 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读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呢?你读懂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1)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的景象,从诗中的“耘田”“桑阴”两处可以得知。(2)我还知道这些知识:第一、我国古代社会的一般现象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这与诗中的“昼”“夜
5、”两个表示时间的词遥相呼应;第二、我国古代还有着男耕女织的传统,体现在第一句中的“耘田”和“绩麻”这两项劳动中;第三、我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生产劳动可以简单划分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这里也可以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夏日情景。(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的意思:农民们白天在田里锄草,女人们在家中搓麻线直到深夜,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这句诗描述的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场面,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和安居乐业的充实。(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这句中的“未解”一词,让我想象到儿童学种瓜时生疏
6、、笨拙的动作,体会到农家孩子的天真可爱及其热爱劳动的品格。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 录下来 ,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这首诗描绘了村庄儿女充实繁忙的劳动场景和村庄孩童学做农活的快乐。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具体生动地说一说。如:炎炎夏日,在一个绿树环绕的村庄中,白天,男人们在田里辛勤地锄草,而女人们要在家里搓麻线,忙忙碌碌直到深夜,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虽然辛苦但也充实快乐。村里的小孩子们虽然不会耕田织布,却也快乐地聚集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等农活。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并 录下来 ,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三 、 练习背诵古诗1.如果你就
7、是诗人范成大,此时此刻来到郊外,看到虽然繁忙但仍然很快乐的村庄男女,不懂耕织却爱学爱做的村庄孩童,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1)村庄儿女日夜劳作充实快乐,村庄孩童爱学爱做天真自然、朴实快乐,惹人羡慕。(2)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也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2.借助“劳动场面”和“学习种瓜”这两个词语的提示,想象画面,我能把这首诗背诵出来。3.注意诗中“昼、耘、桑”这三个生字的写法,我还能把这首诗正确地默写出来。要求: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并 录下来 , 默写 古诗拍下来, 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四 、 反思总结1.这 3
8、首古诗,我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吗?2.我能说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的意思吗?3.我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吗?效果检测 :一、读下列词语,将加点字读音错误的选项写在括号里。1.A 昼出(zu) B 宋朝(sng) C 耘田(yn) ( )2.A 金盆(pn) B 稚子(zh ) C 供耕织(gn) ( )3.A 银钲(zhng) B 玉磬(qn) C 寒漪(y) ( )二 、 下列 选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书写没有错误。B.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中的“供”应读“gng”,供给的意思。C.诗题中“兴”
9、的意思是即兴创作。三 、 下列描述正确 的一项 是( )A.诗中前两句描述的是乡村男女白天要下田锄草,晚上回家后还要搓麻线,说明乡村生活非常辛劳,没有什么乐趣可言。B.诗的后两句主要表现了乡村儿童在炎炎夏日无事可做,只能非常无聊地躲在桑树底下学习种瓜种菜。C.全诗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生活,想要退隐田园的情感。D.田园生活虽然简朴,但也其乐融融,令人向往。第 二 课时一、自主学习稚子弄冰1.上网查查诗人杨万里,认识杨万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以下内容供参考:杨万里(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出生于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
10、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所以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传世。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诗人 杨万里 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尝试自学,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读懂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读读想想每句诗的意思。3.这首诗写了稚子的哪几个动作?(脱晓冰、彩丝穿取、敲成玉磬)4.结合动词“脱、穿、敲”,想象稚子弄冰的画面。5.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11、的意思。如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挖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块忽然掉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 录下来 ,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6.从哪里可以读出稚子弄冰的画面,体会到稚子弄冰的快乐?“脱”“穿”“敲”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稚子弄冰的过程,把握诗中的动词,将自己想象成诗中的孩童,便能体会到稚子弄冰的快乐;“金盆”“彩丝”“玉磬”这几个包含颜色的事物,让稚子弄冰的过程充满色泽;“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表现了冰块的形态;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 的清脆。作者通过对形、色、声的描写
12、,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8.背一背古诗。要求: 诵读古诗稚子弄冰 并 录下来 ,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二、自主学习村晚1.尝试自学,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和插图,读懂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2)读读想想每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自主读一读诗句,按要求说一说。3.交流学习成果。(1)诗题意思:乡村的傍晚。(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句写的是静景: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一个“满”字可以让我感受到青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样子,一个“浸”字让我仿佛看到日落青山倒映在水中
13、的景象。(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一句写的是动景: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曲调的乐曲。“横”和“信口”让我想象到牧童横坐在牛背的样子及笛声的变化,感受到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4.读了村晚这首诗,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如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一汪池塘的边缘,清澈透明的池水几乎要漫上了池岸,波光荡漾的水面倒映着远处的落日青山,只见那高低起伏的青山仿佛将红彤彤的落日含在口中,美的让人无法形容。这时候,耳边传来悠扬的牧笛声,原来是一个放牧归来的小童正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不成曲调的乐曲,正缓缓地向家中走去。5. 读了村晚这首诗,我能体会到牧童的快乐。“横牛背”和“信口
14、吹”让我体会到牧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 录下来 ,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三、反思总结1.我能背诵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两首古诗吗?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吗?3.我能体会到稚子弄冰和村晚这两首古诗中孩童的快乐吗?效果检测 :一、读诗句,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稚子金盆脱晓冰。 ( ) A.幼小的孩子 B.幼稚的孩子2.忽作玻璃碎地声。 ( ) A.一种材料,可装在窗户上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3.草满池塘水满陂( ) A.池塘 B.池岸二、 下列 选项 中有错误 的一项是 ( )A.稚子弄冰中,杨万里通过“脱”“穿”“
15、敲”几个动词,将儿童取冰、做冰、玩冰的情景表现出来。B.诗句“草满池塘水满披,山衔落日浸寒漪”的书写没有错误。C 、诗句“短笛无腔信口吹”中的“信”和短语“信步而走”中的“信”意思相同。三、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 的一项 是( )A.本课所选取的三首古诗都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B.杨万里稚子弄冰中的孩童辛辛苦苦地将冰块制作成乐器,最后却摔碎了,这个孩子一定很沮丧。C.雷震的村晚描述的是夏天雷雨过后的场景,因为池塘中的水都溢出了池岸。四、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钲”和“磬”都是古时用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演奏时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深受古人的喜爱。( )五、解释下列
16、字词。1、漪:2、腔:3、信口:4、玻璃:答案:一、读诗句,给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 A 2. B 3. B二、 下列 选项 中有错误 的一项是 ( B )三、 下列表述完全正确 的一项 是( A )四、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五、解释下列字词。1.水中的波纹。2.曲调。3.随口。4.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2 祖父的园子学习目标:1. 认识“啃、樱”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拔、瞎”等 13 个生字,会写“蝴蝶、蜻蜓、蚂蚱”等 12 个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品悟萧红语言诗画风格以及运用反复手法表达园子
17、中万物的自由快乐,并迁移运用反复手法。4.领悟作者选取典型,抓住细节的叙事方法,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体悟萧红童年自由的源头。学习过程:第 一 课时一、自主预习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查找工具书或请教家长。3.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文读 3 遍。4.读读词语。第一组:水瓢、草帽。第二组:倭瓜、韭菜、谷穗。第三组:蝴蝶、蜻蜓、蚂蚱、蜂子。第四组:溜平、踢飞、铲地、抛给、瞎闹。注意:“草、菜、穗”是平舌音;“倭瓜、蚂蚱、蜂子”读轻声;“蜻蜓”、“蜂子”的“蜂”、“溜平”的“平”读后鼻音。5.理解词语。(1)水瓢:用对半剖开的葫芦做的舀水用具。也有
18、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2)倭瓜:又称南瓜、金瓜。(3)借助图片理解“谷穗”和“狗尾巴草”。要求:这些词语读 3 遍。6.写写生字。(1)观察生字。(蝴 蝶 蚂 蚱 樱 拔 瞎 铲 割 承 拴 瓢 逛)樱:注意右下部的“女”的撇点、撇要稳稳地托住上边部分。拔:左窄右宽,右边的部首要与“发”区别开。瞎:左窄右宽,横画比较多,要注意横画之间的间隔一致。(2)写写生字。要求:这些生字每个写 2 遍,拍照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二、 了解课文内容1.上网查查关于萧红以及呼兰河传的资料。(著名作家茅盾曾经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萧红曾经在呼兰河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我
19、的童年里,我、祖父、后园,缺一不可。)要求:把自己整理关于萧红以及呼兰河传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在前面标上三角号。(第 1、2、17自然段)2.自由读 1、2 自然段。从这两节,你看出这是一个怎样园子?(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生机勃勃)3.有人说,萧红的小说就是一幅风土画,读了这段话,你觉得萧红的这段文字像画吗?哪些地方让你读出了画面。读大红蝴蝶一句:这么多的昆虫,你能通过读,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大红蝴蝶吗?4.很多画是有色彩的,这段文字有色彩吗?圈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很鲜明地感受到这幅画面的色彩吗?注意多音字“明晃晃”
20、的“晃”,读第三声,还有一个读音,读第四声,比如“晃动、摇晃”。(画)5.老师把其中的句子变换成小诗,请朗读比较:“萧红的小说,语言还有什么特点。”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6.读读变化后的句子,你发现什么特点?(诗)这么富有诗意的语言,读着读着,你就成了诗人了。要求:读读第 1 、 2 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这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园子,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三 、反思总结1.这篇课文,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吗?2.这课的生字我会写了吗?词语我都认识并且理解了吗?3.我能品悟
21、到萧红文字诗画的风格吗?效果检测 :一、读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蚂蚱(m zha) 樱桃(yn to)B. 蚌壳(bn k)拨草(b co)C.谷穗( su) 锄头(ch tou)D.倭瓜(w u) 瞎闹(xi no)二、照样子,将词语 补充完整。例:明(晃晃)绿( ) 金( ) 胖( ) 红( )三、照样子,仿写句子。1.圆滚滚的蜜蜂就像一个小毛球。_就像_。2.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_愿意_就_,愿意_就_。3.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_,就像_似的。_,就像_似的。_,就像_似的。第
22、二 课时一、 细读课文,感受园子1.自读要求:默读课文,圈画出最能表现出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的词语或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是如何写的?在文章的空白处写出你的读书感受。2.课文除了第 1、2 自然段节写了园子,还有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园子?(17 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你觉得用哪句话最合适?(中心句有时在开头,有时藏在段落的中间,还有可能在段落的最后哦。)读一读下面的内容: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用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你用哪个词语?(自由)到底是怎样的自由呢?读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是
23、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鸟、虫子”的自由。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你能找到吗?“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你知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试着仿写一两句吗?要求:读读这两句话,想象画面,仿写一两个句子,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这一节在写法上有个特点,你发现了吗?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读读这一段话。你发现
24、什么特点了吗?这句话里有 6 个“愿意就”,这是一种表达方法,叫反复。作者用反复的手法,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读读就知道了。作者用反复的手法,想表达什么情感呢?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吗?(自由)怎么才能读出这种自由呢?我要教你一个绝招。谁愿意变成倭瓜?来读倭瓜的句子,记住,你是倭瓜,你直接读“我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谁愿意变成黄瓜?玉米?来试试这个朗读的绝招。学生和家长合作再读:爸爸是倭瓜,妈妈是黄瓜,学生是玉米。萧红有这样一个快乐自由、五彩缤纷、充满生机的园子多让人羡慕啊!你羡慕吗?4.老师知道,现在的孩子,被大人束缚得太多,属于自己的快乐和自由越来越少,如果我们能变成这园子中的倭瓜、黄瓜、玉
25、米、蝴蝶,那该多好啊!想不想变一回?先给大家一些图片,找找灵感。(观看图片)你不一定要变园子里的这些事物,你可以随便变什么,什么最自由,你就变什么。出示: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我多想我多想变成( ),愿意( ),就( ),愿意( ),就( )。5.把自己的作品和爸爸妈妈的作品连起来读一读,形成小诗。你们诗一般的语言,流淌的是心灵的自由。要求:读读这段话,想象画面,和家长一起仿写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形成一首优美的小诗,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二、 细读课文,感悟快乐1.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浏览 4-14 节,看看萧红在园子里
26、做了哪些事?每件事用一个词概括。2. 萧红在园子里是真的在劳动吗?默读 4-14 节,画出看上去是劳动实际上是玩的句子。3.交流预设:句 1: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你们现在就是萧红,一起读读这句话。我来采访一下萧红,你这样的瞎闹,你就不怕祖父骂你吗?你有过像萧红这样瞎闹的经历吗?萧红踢的是种子,飞起的是自由的心灵。句 2: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如果是你这样做,你的祖父会有什么反应?好羡慕萧红哦!再继续找,还有哪句写萧红看起来是劳动,实际
27、上是玩。句 3: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指导朗读:拼尽了力气,大喊,是怎样的喊?请你来当萧红,通过读,做动作,把我们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要求:读读这几句话,想象画面,感受萧红在园子里的快乐,录下来并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4.看到萧红的这些有趣的童年往事,你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童年有趣的经历呢?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童年的趣事吧!要求:讲一讲自己童年有趣的经历,录下来并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三 、反思总结1.这篇课文,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吗?2.通过朗读,我能品悟萧红语言诗画风格以及运用反复手法表达园子中万物
28、的自由快乐,并迁移运用反复手法吗?效果检测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
29、。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祖父刚
30、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异想天开:_2.文中多处写到了“笑”,使人感到了主人公的快乐。你能写出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_3“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请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想一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3 月是故乡明学习目标1.学会文中“徘、徊”等 16 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
31、燕”;理解“烟波浩渺、风光旖旎”等词语。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 课时一、自主朗读课文 文1.自由读读这篇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文读2 遍。2.难读字音读一读。(1)难读字音读一读。徘徊(pi hui) 烟波浩渺(mio) 篝(gu)火 萌(mng)动澄澈(chng ch) 风光旖旎(y n) 瑞(ru)士 莱(li)蒙湖碧波万顷(qng) 巍峨()雄奇 燕(yn)园圣地 点缀(zhu)(2)注意:多音字“燕”。yn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32、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y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要求:每位同学把这些词语读 3 3 遍,把读得最好的一遍录音和老师同学分享。3.理解关键词语。(1)烟波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文中指在季老先生的眼中,故乡几个大苇坑的水面也是很辽阔的。(2)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文中指瑞士莱蒙湖的景色很迷人。(3)相映成趣:二者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文中指清空中的明月和水里的那个月亮互相衬托,显得更有情趣。4.上网查查大作家季羡林,认识季羡林,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整理一下。以下内容供参考:季羡林,(1911 年2009 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
33、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早年留学国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 24 卷。要求:把自己整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二、初步读懂课文内容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并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
34、牵挂。第一自然段是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简单解释。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请同学们按照时间顺序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并说说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1)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2)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3)第三部分(第 56 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4)第四部分(第 7 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
35、情感的自然迸发。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么分段的,录音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三、回忆往事,体会感情1.默读课文二到四自然段,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抒发了哪些感情。(1)往事一:数星星、逮知了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回忆了幼年时躺在坑边数星星,摇树捉知了。作者说“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句中的“此”是指代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内心感觉美好又有趣,突显出“我”对童年和家乡的眷念。(2)往事二:看月亮、梦月亮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回忆了幼年时看月亮、梦月亮的故事。作者说“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由现实到梦境,作者表达了自己儿时对家乡的热爱;表达
36、此时对家乡的眷念。要求:说说你找到的趣事和体会到的感情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大声朗读课文,把你刚刚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求: 把你的朗读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通过回忆这些往事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趣事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四、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1.浏览课文五到六自然段,思考作者后来又见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你从中读出了什么?(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
37、月亮。”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在作者看来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体会并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2.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要求:把你的朗读录下来,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3.当你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时,心中一定也引起无限遐想,也一定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搜集和月亮相
38、关的诗句并把它抄录下来。要求:把你抄录的诗句拍成照片,发给老师和同学分享。效果检测:一、读一读,给加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在烟波浩渺(mio m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u g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ng mng)发。抬头望去,那澄(dng chng)澈(ch c)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2.那位耄(mo mo)耋(di d)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 zhu)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二、给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
39、胜数( )( )2.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三、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
40、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 ( )写的 。2. 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1)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2)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3)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4. 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4 梅花魂学习目标:1.
41、认识 8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眷念祖国的思想感情。3.理解“梅花魂”的含义,领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的写法。学习过程:一 课时一、自主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想一想: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要求:每位同学把课文默读 3 遍。2.读读部分较难读的字。葬身 zng 抹净 m 腮边 si 玷污 din秉性 bng 华侨 qio 眷恋 jun 凉飕飕 su颇负盛名 p 不甚在意 shn 低头折节 zh要求:这些词语读 3 3 遍,注意加粗的字。3.理清条理。(
42、1)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第一件事:外祖父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第二件事:外祖父因为外孙女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第三件事:外祖父因年老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第四件事:离别前,外祖父把 “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件事:临别时,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2)归纳小标题。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要求 : 通过 读书归纳,用自己的 话说说文中外祖父的五件事,录音,然后发给老师。二、抓“三二一”,悟梅花1.文章中的外祖父有过三次落泪,两件珍宝以及和孙女有一次长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章,先来找找这“三次落泪、两件珍宝、一次长
43、谈”分别在哪儿?2.自学寻找,动手圈画。3.读句交流,谈理解。三次落泪第一次落泪: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1.读读,思考外祖父第一次落泪的原因是什么呢?2.找寻原因,是因为读了这几句诗: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3.你来查查这三句诗分别是谁写的呢?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以下资料供参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4.共同明确:思乡的泪。要求:把自己查阅到的三句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