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72.50KB ,
资源ID:495544      下载积分:8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4955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Fis****915】。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Fis****91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为本站上传会员【Fis****915】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doc

1、2013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教师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冗长 (rng) 阔绰 (chu) 颓唐 (tu) 苦心孤诣 (y)B哽咽 (y) 酝酿 (ning) 狡黠 (xi) 岿然不动 (ku)C剽悍 (bio) 滂沱 (png) 隘口 (y) 忍俊不禁 (jn)D倔强 (ju) 矜持 (jn) 吮吸 (shn) 弄巧成拙 (zhu)【微点】易误读常见字【思路】本题考查重点字的注音。解答时结合词义,回顾所学完成。【解析】ABD正确;C有误,“剽悍”的“剽”应读作“pio”,“滂沱”的“滂”应读作“png”,“隘口”的“隘

2、”应读作“i”。故选:C。【点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2(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B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C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D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微点】常见易错字【思路】本题考查字形。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

3、,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析】ACD正确;B有误,“狼籍”中的“籍”应为“藉”;故选:B。【点拨】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六月的桂林是个多雨的季节。B这次回到家乡桂林,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乡音。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D通过开展“美丽桂林,清洁城乡”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微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思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

4、混乱、语意不明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析】A有误,搭配不当,将“六月的桂林”改为“桂林的六月”;B有误,搭配不当,在“那熟悉的乡音”加“听到”;C有误,否定不当,删去“不再”;D正确。故选:D。【点拨】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

5、搭配得当。4(2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由西汉刘向编订。B古时候人们常在住宅旁栽种桑树、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指家乡。C再别康桥的作者艾青是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主要通过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微点】文学常识【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解析】ABD正确;C有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不是艾青;故选:C。【点拨】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

6、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5(2分)下面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小娟把自己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你拜读,再给我面批!”B你对喝了酒仍坚持要开车的爸爸说:“爸爸,为了大家的安全,您就别开车了。”C你去接电话时,别人打错了,你说:“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D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垃圾,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微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思路】本题考查语言得体。要注意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即用语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来调整,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解析】A有误,“拜读”是读

7、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这里改为“斧正”;B正确;C有误,“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语气生硬,不够得体;D有误,“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容易让人反感,语气生硬,不得体;故选:B。【点拨】语言表达得体的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关于得体,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文明用语,规范使用现代汉语。6(2分)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C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D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

8、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微点】标点符号【思路】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解析】A,正确;B,第一个逗号要位于引号外;C,顿号去掉;D,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第四个逗号改为分号;故选:A。【点拨】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用法是做题的关键。二、阅读理解()(23分)(一)现代文阅读7(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孙 凯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

9、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a)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资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黄河在过去的10多

10、年中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b)流经中国人口密集地区的淮河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河流正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但是,广大的老百姓是否意识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呢?没有。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得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两吨。(c)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

11、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工业用水方面,我国钢铁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如此缺水又如此挥霍,那么我们靠什么维持这种虚假的富有呢?以河北省为例,据瞭望周刊报道,(d)这个人均水资源比以色列还少的地区,靠大量超采地下水,掩盖着极度缺水这一重要事实。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600亿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300亿立方米已无法补充。再过15年,石家庄的地下水将被采完。现在,华北平原已出现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地下复合漏斗区,达四五万平方公里。西部许多地区,因地下水超采严重,大片已成活多年的树木枯死。专家说:我们是用惨重的代价维持苟安,虚假的绿色使我们

12、依然悠然自得。内情与外观的反差使人不由想起水浒中常用的一句话好个不知死活的!(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1)对中国水资源现状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CA中国大多数城市缺水。B中国淡水资源分布不均。C城市人口激增是中国将长期陷入严重缺水状况的主要原因。D地下水被严重污染是工业废水肆意排放所致。(2)对文中画线句子作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A(a)句强调沿海城市同样缺水,甚至比西部严重,有利于纠正国人的错误认识。B(b)句强调流经人口密集地区的淮河断流,更突出缺水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C(c)句表明传统的漫灌方式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突出了水资源浪费的可惜。D(d)句将河北与严重缺水的以色列作对比,

13、表明我们严重超采地下水有国际先例,是不得已的暂时行为。(3)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B第段,作者以农业、工业的用水状况证明我国民众普遍缺乏节约用水意识。C第段作者引用瞭望周刊的报道,是用权威机构的数据作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D文章先论证我国严重缺水,次论证我国用水极度浪费,再论证缺而挥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结构上采用并列式,层层推进。(4)对文章相关语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第段开门见山,摆出自己的观点,将“贫穷”与“挥霍”这一矛盾呈现在读者面前,发人深省。B第段以设问句式过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第段引用专家的观点,意在警醒读者,提

14、示国人,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紧缺的重视。D第段以“好个不知死活的”这种激愤语言结束全文,表达了对浪费资源,盲目发展的强烈担忧。【微点】议论文阅读综合【思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开门见山,点出对中国水资源缺失,但是国民肆意挥霍的担忧,列举农业、工业的用水状况说明我国民众缺乏节约用水的意识,并用周刊上的报道和专家的观点,警醒读者重视水资源缺失的现象。【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中国长期陷入缺水状态的原因是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而非城市人口激增。故选:C。(2)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理解。ABC正确;D错误,举出河北省超采地下水的例子,说明中国正在依靠这种方

15、式维持虚假的水资源富有,而非迫不得已的暂时行为。故选:D。(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BC正确;D错误,结构上采用递进式,层层推进。故选:D。(4)本题考查语段的理解。ACD正确;B不正确,设问的作用是引发读者思考,而非具有说服力。故选:B。答案:(1)C(2)D(3)D(4)B【点拨】设问句的作用: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11分)8(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16、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

17、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百废具兴(都,全)B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C连月不开(放开)D吾谁与归(归附)(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吾斯役之不幸B前人之述备矣何陋之有C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D不以物喜以其境过清(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全文巧妙地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结合在一起,由景入情,因情入理。B第两段通过描写洞庭湖“一阴一晴,一虚一实”两种不同的景色,衬托出

18、“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心情。C作者借“古仁人”抒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D本文用词洗练,如“浊浪排空”句,用一“排”字,便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狂风大作的景象,突出其磅礴的气势。(4)请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成现代汉语。(5)杜甫、岳飞、文天祥身上,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请选择其中一人,结合其事迹谈谈你的理解。【微点】课内文言文阅读【思路】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

19、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

20、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

21、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ACD正确;C有误。句意为: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这里指天气放晴。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A副词,可译为“是,就是”/连词,那么;B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记;C表顺承/表转折;D都是连词,因为。故选:D。(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文章段写出

22、“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天气一阴一晴,心情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有:览,观看,欣赏;物,景物;异,差别,不同。句意为:(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5)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结合事例,围绕“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等方面谈理解。答案:(1)C(2)D(3)B(4)(他们)观

23、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5)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写出了许多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揭示社会现实的诗篇,为人民的疾苦而奔走呼号,这正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抗金名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一心为国,在别人享乐的时候,他却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战斗,这正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安危而敢于面对民族的敌人威武不屈,视死如归,以高尚的情操和刚正不阿的行为写下了自己的历史。【点拨】“属”的解释:1、属下(召

24、令徒属曰)2、类(忠之属也)3、类似(神情与苏黄不属)4、连续(属引凄异)5、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三、阅读积累(14分)9(10分)课内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

25、阵子)(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微点】名篇名句默写【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析】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2)潭影空人心(3)山重水复疑无路(4)铜雀春深锁二乔(5)醉翁之意不在酒(6)长河落日圆(7)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8)直挂云帆济沧海(9)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10)受任于败军之际【点拨】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26、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10(4分)课外阅读积累(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施恩听了,道:“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户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恐哥哥醉了,如何使得?”武松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这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这段话出自水浒传中的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物是武松。【微点】

27、名篇名句默写;名著综合【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及名著情节、人物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及情节或人物,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析】答案:(1)日久见人心(2)必有近忧(3)武松 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注意“霸”的书写)【点拨】为了保证在做题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四、阅读理解()(21分)(一)诗词鉴赏11

28、(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为什么说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色体现了他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2)颔联中的“谁家”如改为“数家”,似与“几处”对仗更工整,效果更佳,你认为如何?请说出理由。【微点】诗歌阅读综合【思路】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29、【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了钱塘湖早春景色春意盎然、生机勃发、充满活力。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掌握。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谁家”照应“新燕”,说明新燕不多,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数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答案:(1)因为诗人描绘的钱塘湖早春景色春意盎然、生机勃发、充满活力。(2)仅就对仗而言,“数家”比“谁家”更工整,但从表达

30、效果看却不如“谁家”有韵味;“数家”用语直白,韵味索然,而“谁家”似问非问,机巧俏皮;故用“谁家”诗歌更富情韵,更彰显了诗人对早春钱塘湖的喜爱之情。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点拨】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考查了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

31、题,满分16分)12(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挂在墙上的蒲扇丁立梅逛街,偶见一地摊,摆在护城河畔,卖些杂七杂八的什物,有针头线脑、鞋垫、淘米篮子啥的。在地摊一角,竟横七竖八摆了些蒲扇卖,扇面上烫了画,小巧盈手,更像工艺品。这是走了样的蒲扇,但到底是蒲扇,心底还是泛起久别重逢的欢喜。我停下来买一把。他问,买了作什么?我答,回去挂墙上。记忆里,没有蒲扇的夏天,哪里叫夏天?那个时候,夏天纳凉的唯一工具,是蒲扇。哪家少得了它?卖蒲扇的男人,担着一担子的蒲扇,到乡下来。他手里擎把大蒲扇,大烈日下,边扇风边挡太阳。主妇们围拢过去挑,七嘴八舌的。其实有什么可挑的?都是一样的,簇新簇新的。新做的蒲扇,面

32、容洁净,闻闻,有股类似于麦秸的味道。买回的蒲扇,主妇们都用布条,把边子重走上一遍。镶了边的蒲扇,有些沉,扇的风,不爽快。但耐用啊,即使天天摇,一个夏天也摇不坏,可以留着,待下一年夏天再用。晚上,村里人自动组合,三五个聚一起,在空地上纳凉。人人手里一把蒲扇,不紧不慢地摇,摇出了不少的俚语笑话。孩子们是绝没有耐心摇蒲扇的,他们呼朋引伴,一窝蜂地钻草堆,蹲草丛,玩得汗流浃背。总有母亲,捉了自家的孩子,用蒲扇在他(她)的屁股上敲两下,怒斥,你能不能安生点?瞧瞧,刚洗完澡的,身上又淌湿了!理她呢,撇撇嘴,嬉皮笑脸的,“哧溜”一下,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草丛里的热闹,永远吸引着孩子。萤火虫装了大半瓶。真可怜

33、了那些小虫子,它们若不是那么招摇,何至于落下被囚禁的命运?到最后,如何安置那些“囚犯”的,孩子们已不理会了,那瓶子多半被随手扔了。第二天晚上,另找了空瓶子来,再捉。夏夜的天空下,萤火虫永远多得像天上的星星。玩累了,一个个躺到自家搭在门前的门板上,安静下来。夜渐渐深了,四周的声音渐渐隐伏于夜的深处。这时候,稻花的清香随着风阵阵飘来,远处传来一声鸡鸣。天上的星星,繁密得像撒落的米粒。祖母摇着蒲扇讲故事,重重复复讲的都是小媳妇遇到恶婆婆了。她摇着摇着,那速度就慢下来,嘴里的呢喃,终至消失。鼾声起。我们抬眼看她,她坐在椅子上,头垂着,嘴巴微张。握蒲扇的手,也垂着。我们扯拉她手里的扇子,祖母惊醒,用扇柄

34、轻敲我们的手,笑说,调皮啊,又摇起来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曾经一个个摇着蒲扇的人,都跟着岁月远去了。我的外婆走了,我的祖母走了。而我每次回乡下,母亲都要告诉我,哪个我熟悉的乡亲,也走了。偌大的乡下,再不见了蒲扇的影子。家家都装电扇了,甚至蚊帐里,也挂上一台。仿佛这承载了三千多年历史的蒲扇,从不曾来过。我把新买的蒲扇挂上墙。我指着它,告诉邻家三岁小儿,我说这叫蒲扇,是用来扇风的。(选自北京日报,有改动)(1)作者回忆了与蒲扇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买蒲扇给蒲扇镶边摇着蒲扇纳凉摇着蒲扇讲故事(2)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请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3)请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方

35、法和表达效果。(4)文章以“挂在墙上的蒲扇”为题,有什么作用?(5)请说一说结尾段的含义及其作用。(6)批注是一种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人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细读下面文段的画线句,并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写一则批注。 总有母亲,捉了自家的孩子,用蒲扇在他(她)的屁股上敲两下,怒斥,你能不能安生点?瞧瞧,刚洗完澡的,身上又淌湿了!理她呢,撇撇嘴,嬉皮笑脸的,“哧溜”一下,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草丛里的热闹,永远吸引着孩子。【微点】散文阅读综合【思路】本文通过蒲扇回忆了童年的美好生活,重温了夏天夜晚的快乐;感受到了作者对祖母的感激与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闲适、安然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传统的物件、习

36、俗、文化等能够得到新生代的理解与认同。【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理和概括能力。解答时,立足对文章的理解,结合题干进行概括总结即可。从文中第段“这是走了样的蒲扇,但到底是蒲扇,心底还是泛起久别重逢的欢喜。我停下来买一把”,可以概括出:买蒲扇;从第段“买回的蒲扇,主妇们都用布条,把边子重走上一遍”,可以概括出:给蒲扇镶边;第段“在空地上纳凉。人人手里一把蒲扇,不紧不慢地摇,摇出了不少的俚语笑话”,可以概括出:摇着蒲扇纳凉;第段“祖母摇着蒲扇讲故事,重重复复讲的都是小媳妇遇到恶婆婆了”,可以概括出:祖母摇着蒲扇讲故事。(2)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详略安排。解答本题,可以先将文章涉及的事件概括出

37、来,然后看作者着墨的多少,最后确定哪个事例详写,哪个事例略写。根据文本的内容可知,本文一共记叙了四个生活片断:买蒲扇;给蒲扇镶边;摇着蒲扇纳凉;摇着蒲扇讲故事。其中第占用篇幅最多,所以这是详写,另两件事略写。详略得当的安排是为了使重点内容得以突出。(3)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这句话是以声衬静进行的景物描写,根据文本内容可知,以能听到“远处传来一声鸡鸣”,来衬托夜的寂静,表达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4)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作者回忆了与蒲扇有关的四个生活片断:买蒲扇;给蒲扇镶边;摇着蒲扇纳凉;摇着蒲扇讲故事。因此是文章的线索;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含义及作用

38、。此题要结合对文章主旨的掌握来进行理解,本文通过蒲扇回忆了童年的美好生活,重温了夏天夜晚的快乐;感受到了作者对祖母的感激与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闲适、安然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传统的物件、习俗、文化等能够得到新生代的理解与认同。结尾段“我把新买的蒲扇挂上墙”“告诉邻家三岁小儿”点明了这个主旨。(6)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撇撇嘴”“嬉皮笑脸”“哧溜”这些词语富有乡土色彩,通俗易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把“小孩”比作“泥鳅”,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们好玩、机灵的天性。答案:(1)买蒲扇;摇着蒲扇纳凉;摇着蒲扇讲故事。(2)详写片断,略写片断,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中心突出。(3)以声写静(或以声

39、衬静),突出乡村夏夜的静谧(宁静、清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4)有如下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当文章线索。(5)结尾段有如下深义: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闲适、安然生活的怀念与向往,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传统的物件、习俗、文化等能够得到新生代的理解与认同。其作用是: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点明中心、点明主旨)。(6)“撇撇嘴”“嬉皮笑脸”“哧溜”这些口语化的词语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朝气(生活气息、乡土气息等),“小泥鳅似的滑开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们活泼好动(机灵调皮)的特点。【点拨】赏析句子的方法: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

40、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

41、等。五、作文(50分)13(50分)母校,新的梦想放飞的地方;母校,见证成长的家园;母校,雏鹰振翅高飞的加油站。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啊!现在即将离别,我们不会忘记与你共度的许许多多不平凡的日子,我们更不会忘记 同学,请你执笔,重温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以“再见了,母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中心突出,文体明确,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微点】命题作文【思路】本题是命题作文。以“再见了,母校”为题目,“再见”一词可以看出,这是离开母校是对母校的怀念,所以写本文时,要用回忆的笔触,带着一种伤感来写,不能写出欢快之情。此作文适合抒情,不适合记叙和议论,应

42、写成一篇抒情散文,要有真情实感,抒情时,要抓住一些关键景或者物:校园的树木、教室、课桌、操场上的一颗小草,都是可以作为写作的线索。整篇文章要以抒情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心理描写,一定要使用。【解析】再见了,我的母校 光阴如滔滔黄河水,一去不复返,转眼之间,我已经在这所学校待了9年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从一个无知的幼童变成了一个懂事的高年级学生,许多美好的回忆将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的宝箱里。 在这些回忆里,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美好的。在这段日子里总是哭过,笑过,悲伤过,快乐过,烦闷

43、过,忧郁过这8年的点点滴滴,是学校见证并陪我走过的。而今。我慢马上就要离开这所陪伴我们多少年风风雨雨的母校了,让我们在此高呼一声;母校,谢谢您! 展望昨天,在母校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母校你还记得吗?校园里有我们飞奔的身影;母校你还记得吗?校园里曾有我们如花般灿烂的笑容;母校你还记的吗?校园曾有我们银铃般的欢笑声;母校你还记得吗?我们曾取优异成绩而笑过,我们曾看到受伤小动物无助的样子而哭过,我们曾欢度六一儿童节而快乐过,我们也曾受到批评而悲伤过这些美好的回忆,母校你还记得吗? 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别的时刻就要到了。这段时间,大家似乎都意识到时间不多了,我们就要离开了。于是,

44、班级里掀起了写同学录的热潮,同学都拿出一本精美的同学录,纷纷留下美好的回忆。上课时,同学们难免也会真情流露。当读到正符合同学们心意的片段时,有些同学忍不住落下了热泪。是呀!要走了,谁能割舍这一份份真切的友谊。真切的师生情呢?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们都要升初中了。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虽然我们要分开了。但是,请不要太悲伤,让我们把这一份份美好的回忆珍藏起来,等到以后,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我一定再回来看母校的。老师,保重!同学保重!母校保重!【点拨】尽管这篇作文的素材略显普通,通过写母校的一草一木,来表达对母校的难忘之情,作者饱含真情,运用细节描写,选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用真情实感来打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第 18 页 / 共 18 页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