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词的常识,掌握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并能独立分析诗词的能力。2、 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在感受词的魅力的同时,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以及他那种豪放雄奇的风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抱负。(确立依据:新课改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想像力和审美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词的创作背景,能够对本首词的内容进行正确地梳理。 2.反复诵读并能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难点:1.掌握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掌握本词借景抒情的手法。(确立依据:培养语感
2、要靠反复地诵读。而且通过揣摩和分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助于理解意象,感受意境,领会主旨。)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结合资料图片介绍背景知识导入课文)(多媒体出示一组杜甫等人的诗歌)古代诗人笔下的秋天多是感伤的,萧条的,肃杀的,但我们今天学一首词,一反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赋予秋天新的含义,这首词的秋天在作者笔下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关于秋天的词沁园春长沙。(使用依据: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使
3、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包括词、词牌、沁园春这一词牌的由来,词的分类,词的主要流派等等。(依据: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增加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依据:新课改提倡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3.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
4、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初读,入境,审美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优美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依据:新课程提倡学生要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语言含蓄与凝练的特点。)4.文本研习(1)借助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全词。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以后,老师加以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依据:
5、诗歌重在多读,并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2)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回答问题。在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仔细品味文中“独立、染、击、翔”等词的好处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意象和意境:意象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带有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6、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依据: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对于一首诗词的鉴赏,我们一定要抓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因为诗人的情感是通过意象表达出来的。)欣赏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依据,承上让学生理解意象的概念并学会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一切景语皆情
7、语。)词人面对着这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想到了什么呢?生机盎然的景色想到:“谁主沉浮”。(依据: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由上阙的写景转为下阙的抒情)四人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下阕,思考以下问题: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b、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c、.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老师明确: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词中管这样的句子叫“换头。”b、这些“同学少年”是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够主宰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敢实践,他们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革命的精英。c、既是对上阕“谁主沉浮”
8、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问句收束全篇。(幻灯片放映,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效果。)归纳总结,回顾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拓展延伸阅读欣赏卜算子咏梅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品赏析: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
9、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浪
10、淘沙 北戴河毛泽东1954年夏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5.作业:一、背诵默写全文。二、阅读文本博览群书毛泽东,风流人物看今朝(共享云盘)附: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词眼:看 忆上阕看:总领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下阕忆:总领八句 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 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点评:在这篇课文的授课中,授课老师讲得过多,学生活动不充分,导入用得时间过长,授课教师从章士钊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有帝王气象”说起,说到了朱元璋的咏鸡鸣、黄巢的题菊花然后说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实也有帝王气象,问“哪句话最能表现毛泽东的帝王气象”,由于所引用的诗学生不熟悉,导致授课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用时较多,所以花多了时间。授课老师一上课叫学生朗读,有一个学生就说那女生的朗读声音太小不能表现毛泽东的伟大政治抱负,其实,授课老师本该揪住这“伟大政治抱负”提问的,这就关系到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预设,但也不能被预设捆住手脚,当然有时也有“显摆”的心理在,这也就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要显示自己的才学。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