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撺掇(cun) 行辈(hng) 乌蓬船 戛然而止B羁绊(bn) 冗杂(rng) 马前卒 人情世故C腐蚀(sh) 砂砾(n) 暖融融 不修边辐D萦绕(yng) 拙劣(zhu) 苦行僧 自圆其说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C最近发生在伊朗自杀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
2、横陈,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D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连云港某单位主办的大型孝行活动,大力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婪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B一档名为朗读者的大型朗读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文化气息。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
3、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D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6、给下列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作为北方少有的水乡泽国,且又处在燕南赵北之要冲,白洋淀帆樯如林,商旅往来,一片繁华景象。自荆轲在易水河畔啸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以来,来白洋淀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爱将白洋淀写入诗章。乾隆写过,康熙也写过,其中一首名为白洋湖:“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伴随唐河、易水、府河、白沟河等众河的欢腾,雄县、容城、安新一带迅速升腾起文明的气象。五绝小诗白描白洋淀
4、的景色,风格清新,意境悠远,看来淀水有神奇之功,让雄才大略的帝王生出散逸心情。A BC D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安得广厦千万间,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_,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是故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故人_,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二、文言文阅读。(15分)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5、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2)林寒涧肃(3)襄陵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动静结合,相得益彰。C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D文章第四段作者引用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
6、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三、现代文阅读。(30分)1、丝路“糖史”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
7、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
8、糖霜的美味。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进一步技术革新,是很有帮助的。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
9、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c n)”,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
10、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作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1选文主体部分以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2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11、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3第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4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5请简要分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江南的春天陈荣力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正在浙东杭州湾畔的一个乡村供销站上班,来回途中要穿过一个村庄和一大片江南的田野。村庄有粉墙瓦舍、修竹桃杏,有短巷石径、小院篱笆;田野有河流蜿蜒、田塍阡陌,
12、有青山远隐、岸柳斜逸。许是囿于上下班的匆忙,往日,对江南乡村的这般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咯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暴雨骤落、万锅齐沸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如此的溢满生机和活力。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
13、的第一个关键词。又一次为春天所感动和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的杭州湾畔已围起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以老浙东海塘为界,塘外那三十来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歇息时不经意抬起头,刹那间,我被深深地震慑和惊呆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没有树木,没有建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
14、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的春天,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和膜拜。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春天是缤纷烂漫的代名词。然而这缤纷烂漫,又何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
15、、美不胜收的春天的摄录和写真?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的季节,我到浙东四明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帮扶”几年的一位女孩。那位女孩特别的内向和不善言辞。那天当我与女孩的老师交谈后正要与女孩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向老师告别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她一边叫着“叔叔”,一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她低着头,满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捧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我捧着的其实就是一个春天。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玉兰和箭竹上,小鸟在快乐地啁啾,紫薇已绽起了浅浅的嫩芽。虽
16、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而且我认为它是最美的!(摘编自201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我”对江南春天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清晰。B第段主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写出“我”对江南春天的感知。C“我”认同江南的春天多是小家碧玉的纤丽和精致的说法。D第段中女孩送“我”映山红,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2第段中为什么要写往日“我”对江南乡村的景致熟视无睹?请简要分析。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田畴之上、天地之
17、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赏析加点词语)4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我”认为江南的春天是最美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从哪三个层面来写江南春天之美。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请以“翅膀”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
18、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参考答案:一 DDBDB 气蒸云梦泽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可怜身上衣正单 浮云游子意 学然后知不足 不独亲其亲 二 1(1)同“缺”,空隙、缺口 (2)肃杀、凄寒 (3)冲上、漫上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2)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3D三 1 时间 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 2D3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4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
19、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1C2欲扬先抑/与下文“我”对江南春天的真切感知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江南春天美好景致给“我”的感动与震撼。(意对即可)3(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突出表现)蛙鸣声之大、气势之盛,表现江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2)“窒息”原意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这里是指“我”被眼前广袤浓烈的金黄色油菜花震撼住了,突出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4环境描写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烘托出作者愉悦之情,对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美好春天的憧憬;深化主题。5通过声音,“我”感知到自然界的春天生机蓬勃;通过色彩,“我”感知人与自然和谐互动;通过结对帮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四 10 / 10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