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歌曲银杯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教学指导思想】:本节课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内容。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上蒙古族民歌,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长短调的音乐特点,歌曲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本课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内容。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上蒙古族民歌,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长短调的音乐特点,歌曲银杯是一首旋律悠扬,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的歌曲,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风俗性宴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之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银杯2、初步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银
3、杯,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蒙古音乐。2、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蒙古族民歌银杯,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初步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学情分析】:1、学生优势: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有明显变化,学生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因此在音乐的理解上只需要引导即可,学生可以用歌词帮助自己理解音乐。2、学生劣势:学生能够有艺术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缺乏对音乐情感发展变化的简要表现形式。【教学重点】: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教学难点】:
4、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初步了解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教学方法】:采用听唱、模唱、教唱、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具准备】:钢琴、“哈达”、酒杯、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内容:(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你们猜猜看是哪个民族?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生:蒙古族师:对于这样美丽的蒙古族你有哪些了解呢?生:师生讨论(从蒙古族的居住,运动,饮食,音乐,舞蹈,语言,服装,礼节等方面回答。)居住蒙古包。服装长袍、腰带、靴子、首饰。饮食手把肉,全羊
5、汤,奶茶。节日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夏秋之际举行。马奶节: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用教师的舞姿吸引学生,直接导入新课】(二)学唱歌曲银杯师:蒙古族人民能歌善舞,歌曲一定也很有特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族,学习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歌银杯(板书歌名,教师介绍歌名的特殊含义
6、)1、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初步感受歌曲旋律。(教师范唱)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歌曲简介)【设计意图:初听歌曲,初步感受作品整体效果】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播放视频,学生跟唱)2、随琴模唱旋律。讲解前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设计意图:在初学歌曲环节中,慢速模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感受旋律起伏】师:蒙语“赛勒日外咚赛”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一切都美好的存在着)2、有感情地跟唱。(播放视频)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3、完整地、有表情
7、地演唱银杯模拟蒙古族同胞唱酒歌时的风俗习惯。如:敬酒、唱酒歌时,要把酒杯举至头顶;客人要恭敬地接过酒杯并把酒喝干。【设计意图:教唱歌曲环节中,通过难点贯穿学习,模仿蒙古人敬酒、喝酒的动作,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还解决了难点,也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三、学习长调、短调1、听辨长调与短调(播放长调歌曲蒙古人)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生: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连贯性,速度缓慢,曲调的悠长、宽广,感觉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草原,增强画面感】2、讲解长调与短调的区别 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设计意图:通过对蒙古民歌长
8、短调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也对民歌的产生、流传有了更多了解】四、拓展学习中国好声音中 一首鸿雁豪迈到淋漓尽致。让我们记住了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出色的航天科研工作者云杰。他带给我们的许是感动,许是震撼,许是苍茫,许是遗憾,但是打心眼里我们欣赏的,还是那股子可以深入人灵魂的沉静力量,可以说,云杰让鸿雁火了,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了蒙古族的民歌。(播放视频)五、小结师: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一首银杯仿佛把我们带进了蒙古包,一同体会蒙古人们的快乐。希望我们能记住和走近这个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伴随这首鸿雁结束今天的草原之旅。【歌曲银杯课后反思】:本节课
9、试图从蒙古音乐入手,探讨与感受蒙古音乐中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歌曲以及它们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课前查找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使之形成自我寻找答案、自我构建知识的意识;继而在课堂上不断地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积极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在欣赏、想象、表达、模仿、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得经验、获得能力。本课力图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以及进一步了解蒙古音乐文化的愿望,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和回味,符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领域。 第一,感受与鉴赏。从课前热身的蒙古音乐到蒙古文化的了解都是基于学生自身对蒙古的印象,目的是让课的序幕在一种学生纯自然感受上拉开的,而并非老师强加上去的,老师
10、的角色只是个引导者。 第二,体验与表现。音乐源自于生活,课的开始亲自用一段蒙古舞蹈来导入,还借用影像片段将同学们的视线、听觉逐渐拉向传统的蒙古音乐。通过学生欣赏、模仿、表演等来完成,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 第三、实践与创造。对于学生们的表演,不求完美精细,但求投入,使他们体会到真正的蒙古音乐特点。 这三个教学领域我主要通过应用现代化媒体和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两大手段来完成,有了视觉、听觉的刺激,再加上让学生尽量地动起来,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验进而喜欢,并以正确的态度接受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不足之处:1、“赛勒日外咚赛”这句唱的不是很好,特别是“赛”这个音,需要的气息比较长,可能学生的气息还不够,因此速度可以加快一些。2、课的时间把握上有点前紧后松。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