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广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1) 1.看拼音写汉字。 lín shí wéi kàng mào shèng kuì bài guàn gài zá guō 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屋檐(yán) 鸟巢(cháo) B.稻穗(suì) 窗框(kuànɡ) C.惩罚(chěnɡ) 花蕾(léi) D.霎时(shà) 溃败(kuì)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A.几位同学聚在操场的一角,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开怀大笑,好不惬(qiè)意。 B.平日里文质彬彬的他,一到球场上,立刻变得生龙活虎,英姿勃发。 C.这次多亏有爸爸在旁边开绿灯,妈妈才同意我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D.司机师傅看到小偷在偷东西,不动声色地把公交车开到了警察局。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慈( )善( ) ( )耳( )聋 各( )神( ) ( )堂大( ) (1)比赛场上,同学们的“加油”声简直________________。 (2)这位_____________的老
3、红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芳很爱学习,每次都是她首先第一个举手发言。 B.这件事因为处理得不公正,所以大家心里不服。 C.新冠疫情初期,我国口罩的生产,一度供不应求。 D.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方面花了很多的心血。 6.下列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故事无关的一项是( ) A.悬梁刺股 B.程门立雪 C.班门弄斧 D.囊萤夜读 7.下列诗句中,不属于送别诗句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莫愁前路无知己
4、天下谁人不识君? 8.想象下面的情景,用一句话写下来(用上3个动词)。 小白兔路过一片萝卜地,看到水灵灵的萝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使我深受启发。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我们实在比它强。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选一个词,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自豪 伤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博学之,______________,慎思之,______________,笃行之。《礼记》 (2)______________,雁儿脚上带霜来。(谚语) (3)古诗《夏日绝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4)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让我
6、们不禁感叹王戎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5)细细的_________,流着山草和_________的香味,流着_________。灰白色的_________布满河床。(课文《走月亮》) (6)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鹰的选择 鹰是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奇迹般活到七十岁。但鹰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以至无法抓住猎物。它的喙(huì)变得又长又弯,几乎无法将食物送到嘴边,要靠喙吃到食物将变得非常困难。它的羽毛也变得又长又
7、厚,翅膀也异常沉重,再不能像过去一样,轻快自由地飞翔。 此刻,留给鹰的只有两种痛苦的抉择,一是选择死亡,二是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重获新生。通常情况下鹰会选择后者,并从此走上痛苦的蜕(tuì)变之路。 首先,它会竭尽全力飞上山顶的窝里筑巢,因为它在接下来的一百五十天中将不能飞翔。在这个过程中,鹰会不停地将自己的喙在岩石上撞击,直到旧喙完全脱落,然后等新喙慢慢地长出来,喙长出后,再用它将指甲一个个拔去。当新的指甲长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根一根拔去。在此期间,人们会在山崖下,清楚地听见,鹰惨烈的叫声回响在山谷中。 重生的痛苦换来可喜的回报。待五个月后,人们会发现,鹰又会轻快自如地翱翔长空,用它的
8、利爪扑抓猎物。 11、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蜕变”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脱掉外壳,换成新羽毛 B.经历痛苦后获得新生 C.蜕皮 1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喙长出后,再用它将指甲一个个拔去。”这里“它”指的是鹰的喙。( ) (2)“待五个月后”中的“待”的意思是“停留”。( ) 13、细读短文第三自然段,用短语简要概括鹰的蜕变过程, ________→撞击旧喙→_________→__________ 14、鹰到了四十岁时,面临两种痛苦的抉择:不是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 15
9、读到文中画“_____”的句子时,你会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漫长的一课 石头最近非常贪玩,学习成绩滑落谷底。一天下午放学后,班主任跟他边走边谈。他们来到一个池塘边,班主任问他是否想把学习成绩赶上去,石头说,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班主任指着池塘里的一大群鹅说:“你信不信,我能让这些吃素的家伙像猫一样喜欢吃鱼,如果实验成功了,学习上你可得听我的,行吗?”石头舔了舔嘴唇,又挠了挠头,心不在焉地说:“那好吧!” 第一天,老师弄来一盆泥鳅,大鹅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石头偷偷地笑。
10、第二天,老师将泥鳅剁碎,可大鹅们视而不见。石头又偷偷地笑了。第三天,老师将泥鳅煮熟剁碎来喂鹅,大鹅们气得一转身就走了。此时,石头正想着找谁来玩球。第四天,老师将泥鳅碎肉拌入谷糠中,大鹅们挑挑拣拣地吃了几口就又“罢工”了。可石头放下的心开始悬着了。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谷糠中的碎肉不断加多,当两个月后的一天,老师再端来一盆活泥鳅的时候,大鹅们吃的劲头比起猫来毫不逊色。 漫长的实验终于成功了,石头彻底服了。他一声不吭地来到老师面前。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否定自己,只要你树立信心,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就没有不可能实现的事。”石头听了嘿嘿地笑了,他坚定地说:“老师,今后在学习上我听您的。
11、 1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视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文中划线的句子,猜猜石头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短文右边空白处做批注,至少两处。 19、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1、习作。 题目: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2.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清楚;3.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1.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读一读拼音,要注意前后鼻韵、平翘舌的区分,然后要知道写什么词语,写完后及时检查,看是否书写正确。“淋湿”都有偏旁“氵”,书写时不要忘了偏旁,“盛”、“溃”字笔画比较复杂,在书写时,注意不要漏写或错写笔画,写完及时检查,“灌溉”一词笔画数比较复杂,都有“氵”,不要漏写,书写时一笔一画,不要漏写,注意字的结构,做到书写美观,正确。 2.C 【解析】C 【
13、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 字音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要过关,多听、多读、多写。 C惩罚(chéng) 花蕾(lěi) 3.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运用。 开绿灯:比喻准许做某事。 更改为:这次多亏有爸爸在旁边帮忙劝说,妈妈才同意我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 4. 眉 目 震 欲 显 神 哄 大 震耳欲聋 慈眉善目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慈眉善目: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
14、了,形容声音很大。 各显神通:比喻在各自工作中显身手。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1)结合词义,比赛场上的加油声应该是很大,应选“震耳欲聋”。 (2)结合词义,形容老红军的词语应选“慈眉善目”。 5.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项:“小芳很爱学习,每次都是她首先第一个举手发言。”重复啰唆。去掉“首先或者第一个” B项:“这件事因为处理得不公正,所以大家心里不服。”词序混乱。应改为“因为这件事处理得不公正,所以大家心里不服。” C项:“新冠疫情初期,我国口罩的生产,一度供不应求。”成分残缺。应该为“新冠疫情初期,我国口罩的生产量,一度供不应求。”
15、 6.C 【解析】C 考查了成语的积累,成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A废寝忘食: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B程门立雪: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看见他们的老师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
16、的老师,就站在旁边,耐心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C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鲁班是春秋时期我国有名的巧匠。他聪明灵巧,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国木匠、泥瓦匠的“祖师”,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内行人的代称。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变化来的,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D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
17、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贪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董火虫照着书本,用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7.A 【解析】A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A 不属于。该句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B 属于。该句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临走时,汪伦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
18、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C 属于。该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D 属于。该句出自盛唐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第一首诗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
19、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8.马上就跑过去,拔了一根又一根,一会儿就装了满满的一篮。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用上三个动词,将小白兔接下来的情景描写下来,即可。例如:飞快地奔跑过去,迅速拔了一个,没忍住“嗷”地一口咬了下去,可真好吃! 9. 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我深受启发。或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使我深受启发。 虽然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但我们实在比它强。 飞卫对纪昌说,纪昌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 他听了这个消息,闭上了眼睛,摇了摇头,踱着沉沉的步
20、子走了。 【解析】 (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本句成分残缺,把“使”或者“读了”删除。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两个句子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相连。 (3)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转述句)的方法:①改变标点: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 改用逗号。②改变人称代词:
21、如把“我”改为“他”。“你”改为提示语中的受话者。③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或少量的文字需要改动。 本句去掉表示直接说话的冒号和引用, 改用逗号,把“你”改为“纪昌”。 (4)本题考查写句子。 首先选择好要描写的词,然后围绕这个词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在写的句子中还不要直接用到这个词语。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平时表达“自豪”、“伤心”时人们会有哪些典型的动作能让人们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心情,如快乐的时候会大笑、手舞足蹈等,着急的时候会有来回走动、抓耳挠腮等动作,伤心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哭泣、唉声叹气等,最后结合人物、情境等再将这些动作串联成一句话写出来。 示例:我考
22、了100分,我昂起头、捋了捋头发,整理了衣服,大摇大摆的上去拿试卷。 10. 审问之 明辨之 八月里来雁门开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溪水 野花 月光 鹅卵石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文的积累与运用。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的意思是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
23、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直接表达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4)“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出自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是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体现了王戎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5)出自课文《走月亮》,课文语段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
24、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6)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将肯定词“能容”改为否定词“不能容”,将反问语气词“怎”与疑问助词“呢”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B 【解析】11、B 12、 √ × 13、 山顶筑巢 拔去指甲 拔去羽毛 14、 死亡 痛苦蜕变,重获新生 15、历经痛苦后,才能享受到之后
25、的轻松与美好。 【分析】 11、考查词语的理解。 蜕变:本指蝉蜕壳变。后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文中指的是鹰经历痛苦的蜕变过程后获得新生。 1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判断。 (2)错误,“待五个月后”中的“待”的意思是“ 等,等候”。 13、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鹰的蜕变的整个过程。第一步是竭尽全力飞上山顶的窝里筑巢,可以概括为“山顶筑巢”,第二步是不停地将自己的喙在岩石上撞击,直到旧喙完全脱落,可以概括为“撞击旧喙”,第三步是等新喙慢慢地长出来,喙长出后,再用它将指甲一个个拔去,可概括为“拔去指甲”,第四步是新的指甲长出后,再用它把羽毛一根一根拔去,可以概括为
26、拔去羽毛”。 14、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从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可知鹰的只有两种痛苦的抉择,一是选择死亡,二是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重获新生。 15、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鹰经历痛苦的蜕变过程后,重新翱翔于蓝天,这也说明经历过痛苦后,才能享受美好和轻松的生活。 16、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17、鹅怎么能像猫一样喜欢吃鱼呢? 18、“石头偷偷地笑”这句话说明石头觉得老师的实验不可能成功。“可石头放下的心开始悬着了”写出了石头摇摆的心理,他觉得老师的实验有可能成功。 19、班主任为了让石头听从自己的安排认真学习,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训练大鹅从吃素变得喜欢吃鱼,最后石头对老师心服
27、口服,答应认真学习。 20、人最怕的就是否定自己,只要你树立信心,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就没有不可能实现的事。 【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17、本题考查学生揣测人物心理能力。 结合文中第1自然段班主任说的话“你信不信,我能让这些吃素的家伙像猫一样喜欢吃鱼,如果实验成功了,学习上你可得听我的,行吗?”与句子“石头舔了舔嘴唇,又挠了挠头,心不在焉地说……”可知,因为石头根本不相信大鹅会喜欢吃鱼,所以对于老师说的话他“舔了舔嘴唇,又挠了挠头”,据此可揣测出石头的心
28、理活动,即“不相信老师的说话,不相信大鹅会变得像猫一样喜欢吃鱼”。 18、本题考查学生作批注的能力。 解答时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示的地方等作上批注,至少作两处,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第一天,老师弄来一盆泥鳅,大鹅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这句话中“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写得好,写出了大鹅们非常不喜欢泥鳅。“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谷糠中的碎肉不断加多,当两个月后的一天,老师再端来一盆活泥鳅的时候,大鹅们吃的劲头比起猫来毫不逊色”这句话说明了老师做的实验成功了,大鹅们变得像猫一样喜欢泥鳅。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叙事类的文章应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几方
29、面的信息,分别进行概括,然后连在一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阅读本篇文章可知,事情的起因是“班主任为了让石头听从自己的安排认真学习”,经过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训练大鹅从吃素变得喜欢吃鱼”,结果是“最后石头对老师心服口服,答应认真学习”。据此概括作答。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描写的是老师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让鹅吃肉的实验,告诉我们只要树立信心,耐得住时间的考验,就没有不可能实现的事。据此整理作答,有类似答案也可。 21、范文: 想起这件事我就
30、害怕 记得有一次,我从补习班回家遇到了非常可怕,又让人发火的事情 【解析】范文: 想起这件事我就害怕 记得有一次,我从补习班回家遇到了非常可怕,又让人发火的事情,这件事让我终身难忘。 那天,我从补习班回家,老师跟我说,我妈今天有事,让我自己回家,我本是非常开心的,谁知,我走到半路,感觉背后阴冷阴冷的,我转过头,没有人,再转过头,还是没人。我走了一段路,回过头来,发现了一个黑影闪过,我吓得全身发抖,走一步就有一波冷意从脚延伸到了头。当我再转过头,就发现
31、一个黑衣人拿着一把形似镰刀的器械向我冲来,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字“跑”。 于是,我扔下书包,随手抄起旁边棒球棍一下子冲了出去,绕着小区疯狂的跑,我大声地叫了起来:“起火了!起火了!”因为我在网上看过,喊救命是很少有人来的,只有喊救火才会有人来。可是,我没喊两句,“死神”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捂住我的嘴,小声的说:“雷尚泽,吓吓你,你怎么还叫起来了呀?”我一听,这不是同班同学林韩俊的声音吗?我立马发起过来,举起棒球就追着他跑,这回该他害怕了,“饶命,饶命,你棒球棍是铁的,我的镰刀是塑料的呀。”我才饶了他回家去了。 当我到了楼下,我似乎忘了啥事,“完了,我的书包!”我对着落了的书包大声叫了起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通过审题可知,这是记事的记叙文,采用第一人称。补充内容是表示心情的形容词,可以是“高兴、难过、后悔、惭愧……”想想身边的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写作时要注意抓住所填的题眼展开,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