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解题方法探究 文言文比较阅读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是一大亮点,在今年的福建省中考卷中分值是5+16,两题共计21分,相比原先泉州市中考卷所占比重更大。为此,在文言文板块,我们争取要做到课内的全部正确,课外的不丢分或丢少分。结合最近两三年来的福建、厦门、泉州省市中考文言文试题,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一)考点追踪1.课内向课外延伸,比较阅读成为重要试题形式。 从近几年文言文试题选文方面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轨迹仍在新课程大纲要求之中,更多的是用课内篇段检测文言文教与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夯实基础。然后,再用课
2、外文言文阅读引导文言文学与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逐渐向运用课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的方向过渡。这体现了新课程中考重视考查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过渡中,比较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考生的阅读视野。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更深刻地把握材料的本质特点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拓展、创新和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2.考查内容仍以字词为主,兼考对内容的理解。 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判定语句的朗读停顿与断句;(2)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3)用课
3、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4)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6)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7) 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3.在题型方面以主观题为主,开放性题目体现了考查的发展趋势。文言文的考查,特别是今年省卷中出现2题客观选择题,但题型上还是以主观题为主,出现了很多开放性题目。开放性命题有几种形式:总结概括。如: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名句
4、赏析。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中的“婵娟”指_,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阅读感悟。如:请说说你读了鱼我所欲也有何感受。观点评论。如:有人认为陋室铭反映出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异同比较:如: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的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在找出一例,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创新拓展。如: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实际体验。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
5、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综合辨析。如: 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 “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4.考查内容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其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联将得以加强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该促使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文言文学习及考试理应担负起传承文化、联结古今的任务。从各省市文言试题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丰富,感受到历史智慧与现实生活的撞击。文化内涵和品位,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将是新课程语文中考文言试题选文和命题的崭新价值取向。(二)方法点拨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
6、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人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1. 对比阅读中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其实也就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
7、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今年考了一个徐霞客游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中的记叙文六要素,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
8、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内容理解和比较阅读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第1种题型是积累题考查平时积累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解释实词时,要考虑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通假字,并联系上下旬来理解。解释虚词时要辨析词的读音、词性和语气。偶尔也会考察句子的朗读节奏。这两类都需要源于平时的积累。第2种题型是翻译题。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三个原则:“信”(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达”(文言词语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雅”(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翻译的方法有“留”(保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等照录不翻译)、“补”(增补应
9、补出的省略成分)、“删”(删除不译的词)、“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第3种题型是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段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的理解及描写方法的理解。这要紧扣全文的题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比较理解了两篇文章的主旨即可解答。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但也要看清题目要求。2.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应该怎么办? 结合网上资料,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
10、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岩即幔亭峰后崖也”中“即”的意思,从句末的“也”可知为“就是”的意思。(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如“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中“敌”,在句中做动词,译为“攻击”,这里是“抵抗”的意思。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酒既酣”。“酣”虽是冷僻字,但“酣”从酉,与“酒”有关,联系到成语“酣畅淋漓”,便可推出“酣”是尽情地喝酒的意思。 (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如“仓鹰击于殿上”中的“仓”本义为“仓库”,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仓”通“苍”。 (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数。古
11、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如“可以去乎”中的“去”,可用现代汉语“离去、失去、舍去、去世、距离”来推断,就不难从比较中找它的确切解释是“离去”。(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如“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中“汩”的意思,从后面“然”字做状语推断出为拟声词“汩汩地”的意思。注:节选自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题解题技巧作者:李仰臣、刘腾辉(中学语文阅读出版社)文中试题源至2015-2017年福建、厦门、泉州三地省市中考卷。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纯嘿 , 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
12、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 , 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 , 卒于家。【注】至行:高尚的德行。嘿:同“默”,闭口不说话。征辟(b):征召、推举做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为蒲亭长_枳棘非鸾凤所集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13、 时(3)翻译句子。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 (1)担任;栖息,停留(2)吾 近 日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3)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4)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亲民;不慕名利;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
14、:担任;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
15、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淫,使思想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句子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所谓“至行”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行。从文中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首先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表述自己不相信的理由,然后以简洁的语句就说服了陈元的老母亲及陈元,可见他善于规劝;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他与百姓走得很近,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第三,“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究外表装容;“不应征辟”则表现他不慕名利。 故答案为:担任;栖息,停留 吾 近 日
16、 过 元 舍 /庐 落 整 顿/ 耕 耘 以 时 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亲民;不慕名利;讲究仪容仪表。【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
17、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
18、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公者,南郡
19、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B.荆州
20、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B.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答案】
21、(1)A(2)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3)B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故选A。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把;虽:只是。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
22、没有留下。 (3)ACD正确。B文中并没有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的内容,其实刘表能其中去请,就是最大的诚意。 故答案为: A; 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B【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
23、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译文】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岘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鼋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
24、现 在却留下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西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表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罔矣。(选文有改动)【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诚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
25、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知其姓与名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百不得一焉/得不偿失C.夫不具司马迁之志/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则几乎罔矣/罔不因势象形(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读 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3)为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而成为屈原的知音? 【答案】 (1)B(2)读 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3)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解析】【分析】(1)A.知道;通“智”,智慧。B.得到,C.具备;详细。D.可能;无,没有。故选B。(2
26、)这句话的大意是: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读 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 。(3) “知其所以为言”意思是: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司马迁读屈原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也就是说知道为什么屈原要说这些话。故答案为: B 读 其 书 者 /天 下 比 比 矣/ 知 其 言 者/ 千 不 得 百 焉 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
27、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并要结合关键句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可根据题意筛选出合适的语句。【附参考译文】 懂得(知道、明白)(一个人)真是难啊!人们说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声容面貌;读他的书,明白他的话(思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罢了。读他的书的人,天下到处都是;明白他的话的人,一千个人中不到一百个;明白他为什么这么
28、说的人,一百个人中不到一个。然而世人都说:“我能读他的书,就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这就是“懂得”的难处啊。人们知道离骚是辞赋的起源(鼻祖),司马迁读离骚,就知道感悲它(所表达)的志向,这是贤人懂得贤人啊。没有司马迁那样(高远)的志向,而想明白屈原的志向,则几乎不可能啊。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
29、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连月不开 开:_至若春和景明 景:_则有去国怀乡 去:_则有心旷神怡 旷:_亦甚雄快 甚: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时有小舫往来。(3)从修辞角度,赏析【
30、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处。 (4)“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放晴;日光;离开;开阔;很,非常(2)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解析】【分析】(1) “开”,古今异义,今义为“打开”,
31、这里的意思为“放晴”;“景”,古今异义,今义为“景色”,古义为“日光”;“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旷”,本义即为“开阔”;“甚”,本义即为“很,非常”。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曜,光辉;潜,隐没。时,时常;舫,船。 (3) “静影沉璧”,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回答其作用,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要写的对象是“月亮”,结合上下文“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可知,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 “不以物喜
32、,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表现了一种宽阔的胸襟,而“迁客骚人”是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袁中道也是由景生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属于“以物喜,以己悲”。 故答案为: 放晴 ; 日光 ; 离开 ; 开阔 ; 很,非常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
33、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明确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注意抓住表明主旨的句子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
34、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
35、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乙】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36、。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
37、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注释】畿(j):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踊贵:物价上涨。饿殍( pio:饿死的人。忤(w):逆,不顺从。(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2)请选出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一项。( ) A.房琯和严武都是杜甫的朋友,但杜甫对他们俩的态度却极不相同。房琯落难他伸出援手,严武帮助他,却遭他无礼对待。B.杜甫被肃宗贬出朝廷后,先后依靠严武和高适生活,高适死后他的生活越发困窘,到了十天没有吃饭的地步
38、。C.杜甫在举家躲避战乱期间,也不忘在湘江、衡山一带游玩,可见他性情的乐观豁达。D.杜甫过世后,他儿子把他的灵枢从未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3)旧唐书是历史传记,其语言特点是“寓褒贬于叙事中”。请就选文举例探究历史传记的这一特色。 【答案】 (1)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2)A(3)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 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
39、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2)A正确。B杜甫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C 杜甫游历的是衡山,而没有游历湘江。D 杜甫过世后,他儿子的儿子把他的灵枢从耒阳迁回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下葬。 (3)紧扣“寓褒贬于叙事中”的语言特点,从文中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
40、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 故答案为: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A; 本文作为杜甫的人物传记,对杜甫的品行几乎没有评价,只是很客观地叙述他的事情, 但读者可以自己揣摩杜甫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好朋友房琯被罢相时,文中只写到“甫上书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杜甫也因这次上书,“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叙事中,充分体会到杜甫重义气,勇敢进谏的品质,作者的赞誉之情明显融入其中。【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
41、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的题,往往题目中的句子会存在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因此从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探究历史传记语言特点的能力。文章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
42、,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
43、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 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
44、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45、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百废具兴 具:_薄暮冥冥 冥冥:_而或长烟一空 一:_把酒临风 把:_予尝求古仁
46、人之心 古仁人: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文章有两段文字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答案】 (1)同“俱”,全、皆;昏暗;全;持、执;古代品德高尚的人(2)(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廷上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3)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4)略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具”属于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