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试卷(附答案)大全 1.把一个棱长为5dm的正方体分割成完全一样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 )dm2。 A.25 B.50 C.100 D.200 2.下面图案( )是经过平移得到的。 A. B. C. D. 3.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 A.没有公因数 B.只有公因数1 C.全是奇数 D.全是质数 4.有两个整数a和b,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 B.b C.1 D.a与b的积 5.下列分数中,( )是最简分数。 A. B. C. D. 6.8千克面粉用去千克,
2、还剩下( )千克。 A. B.4 C. 7.小明和他的三个好朋友玩游戏,每局的时间是3分钟,可以单人玩,也可以双人玩,他们每人都想玩2局,至少需要( )分钟。 A.8 B.9 C.12 D.24 8.如图是蓄水池横截面图,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如果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图能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和注水时间t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9.2.7L=(________)mL 430mL=(________)L=(________)dm3 9.04m3=(________)m3(________)dm3 7060cm3
3、=(________)L=(________)mL 10.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________),分子是10的最小假分数是(________)。 11.有一个三位数13□,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 12.20的因数共有(________)个,20与30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3.有一张长方形的纸,长70cm,宽50cm,如果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剪出正方形边长最大是(______)cm,可以剪成(______)个这样的正方形。 14.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
4、几何体,要求其中一排有3个且面面相邻,一共有(________)种摆法。 15.将一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分割成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则表面积增加了(______)cm2。 16.有20瓶药,其中有一瓶少3颗,用天平称至少称(________)次才能把这瓶药找出来。 17.直接写出得数。 ① ② ③ ④ ⑥ ⑥ ⑦ ⑧ 18.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9.解方程。
5、 7x+1.2x=77.28 3.5×6-3x=11.4 10.8x÷0.54=50 20.修一条长84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60千米,剩下的公路长占公路全长的几分之几? 21.甲、乙二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如果5月2日他们二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22.筑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千米,比第二周少修了千米。两周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23.小亮家有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从里面量,长8分米,宽3分米,深4分米。一天,小亮不小心把鱼缸的前面打碎了(如图所示)。 (1)如果这种鱼缸的玻璃1.5元/平方分米,小亮把打碎的玻
6、璃重新配一块,需要多少钱? (2)把这个坏的鱼缸转过来盛水(如图所示)。算一算,用这个坏的鱼缸,最多能盛水多少升?此时与水接触的玻璃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蓄水池长12米,深9米,宽与深的比是2∶3。 (1)在这个蓄水池的四周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个蓄水池的蓄水量是多少立方米? 25.按要求在下面方格中画出图形。 ①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②将三角形OA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③将三角形OAB向左平移3格。 26.已知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7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北方甲市和南方乙市200
7、7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2008年2月制 月份 气温(℃) 城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北方甲市 ﹣18 ﹣15 0 10 24 28 30 30 25 12 5 ﹣10 南方乙市 5 16 20 25 30 35 38 38 35 30 20 15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填一填。 ①这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 )月和( )月。 ②两个城市( )月的温差最大,差是( )摄氏度。 ③甲城
8、市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温度分别是( )摄氏度和( )摄氏度。 1.B 解析:B 【分析】 由题意可知:将正方体切成2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会比原来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两个截面的面积,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可算出一个正方形面积,然后乘2即可算出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 【详解】 5×5×2 =50(dm2)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切拼知识以及面积计算。 2.D 解析:D 【分析】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移动的图形运动。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方向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9、 A.是翻转得到的; B.是旋转得到的; C.是上下翻转加上左右翻转得到的; D.是经过平移得到的。 故答案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移的意义及在实际当中的运用。 3.B 解析:B 【分析】 最简分数定义: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或者说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 【详解】 由最简分数的定义可知: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最简分数的意义。 4.A 解析:A 【分析】 如果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则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据此解答。 【详解】 有两个整数a和b,如果a是b的倍数,则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a。
10、故选择:A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求法,注意特殊情况,另外当两个数互质时,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 5.B 解析:B 【分析】 根据最简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 A.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3,化简后是,所以不是最简分数; B.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所以是最简分数; C.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7,化简后是,所以不是最简分数; D.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3,化简后是,所以不是最简分数;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最简分数的意义。 6.A 解析:A 【分析】 用
11、8千克减去用去的千克,就是剩下的千克数;据此解答。 【详解】 8-=7(千克) 故答案为:A 【点睛】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分数是否带单位,分数带单位表示具体的量,分数不带单位表示整体的几分之几。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略 8.C 解析:C 【分析】 如果这个蓄水池水深相同,深度h与流水时间t的关系是一条从0开始逐渐上升的线段。由于这个蓄水池分深水区和浅水区,注满浅水区时,由于底面积大,上升的幅度变小,当浅水区注满后,底面积变小,上升的幅度大;据此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水的深度h与流水时间t之间的关系分为两段,水的高度上升幅度是先慢后快的;符
12、合这个情况的图像只有C;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折线图的运用,关键是要仔细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选取合适的折线进行表示。 9.0.43 0.43 9 40 7.06 7060 【分析】 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高单位换算低单位乘进率,低单位换算高单位除以进率,据此计算。 【详解】 (1)2.7×1000=2700(mL) (2)430÷1000=0.43(L);0.43L=0.43dm3 (3)9.04m3=9m3+0.04m3=9m3+(0.04×1000)dm3=9m3+40dm3=9m340dm3
13、 (4)7060÷1000=7.06(dm3),7.06dm3=7.06L,7060cm3=7060mL 【点睛】 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高低单位之间转化的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0. 【分析】 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 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 、 、 、 ,它们的和是2; 分子是10的最小假分数是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真分数、假分数以及最简分数的认识,根据概念解答即可。 11.135 【分析】 3的倍数特征:各个位上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5的倍数特征:个位数
14、字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先根据5的倍数特征判断,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0或5,当个位数字是0时,1+3+0=4,4不是3的倍数,则个位数字不能是0; 当个位数字是5时,1+3+5=9,9是3的倍数,则这个三位数的个位数字是5。 【详解】 有一个三位数13□,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是(135)。 【点睛】 掌握3和5的倍数特征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2.10 60 【分析】 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列举即可得知20的因数有几个;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详解】
15、 20的因数有1、2、4、5、10、20;共6个; 20=2×2×5 30=2×3×5 最大公因数是:2×5=10 最小公倍数:2×2×3×5=60 【点睛】 解答此题应根据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解答,注意找因数时要成对成对的找,防止遗漏;理解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3.35 【分析】 求出长方形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剪出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用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剪出的正方形个数。 【详解】 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是10。 70×50÷(10×10) =3500÷100 =35(个) 【点睛】 全部共有的质因数(公有质因数)相
16、乘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4.6 【分析】 如图,从正面看是的几何体,据此填空。 【详解】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几何体,要求其中一排有3个且面面相邻,一共有6种摆法。 【点睛】 关键是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画一画示意图。 15.288 【分析】 利用正方体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可计算出能分割为几个小正方体,最后求出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棱长为4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cm3),小正方体体积为: 解析:288 【分析】 利用正方体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可计算出能分割为几个小正方体,最后求出小正方体的表面
17、积之和,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棱长为4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cm3),小正方体体积为: (cm3),故这个正方体能分割成小正方体的个数为:(个)。 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为:(cm2), 正方体的表面积为:(cm2); 故表面积增加:(cm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解题的关键是需要利用体积先算出分割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再进一步求解。 16.3 【分析】 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 (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详解】 将20瓶分成(7、7、6),称(7、7)
18、平衡 解析:3 【分析】 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1)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 (2)每份数量尽量平均,如果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详解】 将20瓶分成(7、7、6),称(7、7),平衡,次品在6瓶中,将6瓶分成(2、2、2),称(2、2),无论平衡不平衡,都可确定次品在其中2瓶,将2瓶分成(1、1),再称1次即可,共3次;如果开始不平衡,次品在7瓶中,将7瓶分成(2、2、3),称(2、2),不平衡再称1次,共3次,平衡次品在3瓶中,再称1次,共3次。 【点睛】 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轻一点或者重一点的物品,需要
19、我们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17.①;②;③;④1 ⑥3;⑥1;⑦ ;⑧2 【详解】 略 解析:①;②;③;④1 ⑥3;⑥1;⑦ ;⑧2 【详解】 略 18.24;9; 2;;6.4 【分析】 12.6+6.24-2.4×1.5根据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即原式变为:12.6+6.24-3.6,再根据带符号搬家,即原式变为:12.6-3.6+6.24,再按照从 解析:24;9; 2;;6.4 【分析】 12.6+6.24-2.4×1.5根据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即原式变为:12.6+6.24-3.6,再根据带符号搬家,即原式变为:12.6-3.6
20、+6.24,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23.68-(16.45-5.32)-3.55根据减法的性质,即原式变为:23.68-16.45+5.32-3.55,再根据带符号搬家和减法的性质以及加法结合律,原式变为:(23.68+5.32)-(16.45+3.55),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最后算减法即可; +-根据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先通分,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可; +++根据加法交换律以及加法结合律,原式变为:(+)+(+)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即可; --根据减法的性质,即原式变为:-(+),再按照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减法即可; 3.2×1.64+3.6×0.32
21、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原式变为:3.2×1.64+0.36×3.2,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可简便运算。 【详解】 12.6+6.24-2.4×1.5 =12.6+6.24-3.6 =12.6-3.6+6.24 =9+6.24 =15.24 23.68-(16.45-5.32)-3.55 =23.68-16.45+5.32-3.55 =(23.68+5.32)-(16.45+3.55) =29-20 =9 +- =+- =- = +++ =(+)+(+) =1+1 =2 -- =-(+) =-2 = 3.2×1.64+3.6×0.32 =3.2×1.6
22、4+0.36×3.2 =3.2×(1.64+0.36) =3.2×2 =6.4 19.x=9;x=3.2;x=2.5 【分析】 (1)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8.2求解; (2)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3x,再两边同时减去11.4,然后再两边同时除以 解析:x=9;x=3.2;x=2.5 【分析】 (1)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8.2求解; (2)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3x,再两边同时减去11.4,然后再两边同时除以3求解; (3)先化简方程,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0求解。 【详解】
23、 (1)7x+1.2x=77.28 解:8.2x=77.28 8.2x÷8.2=77.28÷8.2 x=9 (2)3.5×6-3x=11.4 解:21-3x+3x=11.4+3x 21=11.4+3x 21-11.4=11.4+3x-11.4 9.6=3x 9.6÷3=3x÷3 x=3.2 (3)10.8x÷0.54=50 解:20x=50 20x÷20=50÷20 x=2.5 20.【分析】 求剩下的公路长占公路全长的几分之几,用剩下的公路长度除以公路全长结果用分数表示即可。 【详解】 (84-60)÷84 =24÷84 = 剩下的公路长占公路全长
24、的。 【点睛】 求一个数占另 解析: 【分析】 求剩下的公路长占公路全长的几分之几,用剩下的公路长度除以公路全长结果用分数表示即可。 【详解】 (84-60)÷84 =24÷84 = 剩下的公路长占公路全长的。 【点睛】 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21.5月26日 【分析】 根据题意,下一次都到图书馆经过的天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2+24=26,则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5月26日。 【详解】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4 解析:5月26日 【分析】 根据题意,下一次都到图书馆经
25、过的天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2+24=26,则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5月26日。 【详解】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4=24。 2+24=26(日) 答: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5月26日。 【点睛】 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下一次都到图书馆经过的天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解题的关键。 22.千米 【分析】 由题意可知,第一周修了千米,比第二周少修了千米。两周一共修的路=第一周修的+第二周修的,据此可解答。 【详解】 +(+) =+ =(千米) 答:两周一共修了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 解析:千米 【分析】 由题意可知
26、第一周修了千米,比第二周少修了千米。两周一共修的路=第一周修的+第二周修的,据此可解答。 【详解】 +(+) =+ =(千米) 答:两周一共修了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异分母的加法,掌握通分的方法是关键。 23.(1)48元 (2)48升;68平方分米 【分析】 (1)由于前面是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由此即可求出它的面积,再乘1.5即可求出需要多少元。 (2)通过图可 解析:(1)48元 (2)48升;68平方分米 【分析】 (1)由于前面是一个长8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由此即可求出它的
27、面积,再乘1.5即可求出需要多少元。 (2)通过图可知,此时水的量正好是这个鱼缸的容量的一半,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算出之后除以2再换算单位即可;根据图可知,水的接触面相当于底面和一个正面的面积,左右两个侧面是一个三角形,加起来相当于一个侧面的长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知道接触玻璃面积相当于长方体表面积的一半。根据公式:长×宽+长×高+宽×高,把数代入公式即可。 【详解】 (1)8×4×1.5 =32×1.5 =48(元) 答:需要48元。 (2)8×3×4÷2 =24×4÷2 =96÷2 =48(立方分米) 48立方分米=48升 8×3+8×4+3×4 =2
28、4+32+12 =56+12 =68(平方分米) 答:用这个坏的鱼缸最多能盛48升水;此时与水接触的玻璃面积是68平方分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容积公式以及表面积公式,尤其要注意结合图形仔细的观察。 24.(1)324平方米 (2)648立方米 【分析】 根据宽与深的比计算出蓄水池的宽,抹水泥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利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出蓄水池的蓄水量。 【详解】 宽:9÷3×2 =3× 解析:(1)324平方米 (2)648立方米 【分析】 根据宽与深的比计算出蓄水池的宽,抹水泥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体的4个侧面积之和;利用长方体的体积计
29、算出蓄水池的蓄水量。 【详解】 宽:9÷3×2 =3×2 =6(米) (1)(6×9+12×9)×2 =(54+108)×2 =162×2 =324(平方米) 答:抹水泥的面积是324平方米。 (2)12×9×6 =108×6 =648(立方米) 答:这个蓄水池的蓄水量是648立方米。 【点睛】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5.见详解 【分析】 ①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②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 解析
30、见详解 【分析】 ①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图形的关键点,依据对称轴画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再依据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点,画出最终的轴对称图形。 ②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③作平移后的图形步骤:找点-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定方向、距离-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画线-过关键点沿平移方向画出平行线;定点-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连点-连接对应点。 【详解】 【点睛】 决定平移
31、后图形的位置的要素: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的位置的要素:一是旋转中心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三是旋转角度。 26.(1)见详解 (2)①7、8;1 ②2;31 ③30;﹣18 【分析】 (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纵轴和横轴每一个单位的长度;根据纵轴、横轴的单位长度,画出纵轴和横轴 解析:(1)见详解 (2)①7、8;1 ②2;31 ③30;﹣18 【分析】 (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纵轴和横轴每一个单位的长度;根据纵轴、横轴的单位长度,画出纵轴和横轴,并画出方格图;根据
32、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或纵、横的交点)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写出标题,注明单位,可以写明调查日期或制图日期。复式折线统计图还要画出图例。 (2)①观察统计图,数据点位置越低表示气温越低,数据点位置越高表示气温越高; ②数据点距离越远表示温差越大,求差即可; ③实线表示甲市数据,找到数据点位置最高和最低的的数据即可。 【详解】 (1) (2)①这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7、8月和1月。 ②16+15=31(摄氏度),两个城市2月的温差最大,差是31摄氏度。 ③甲城市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温度分别是30摄氏度和﹣18摄氏度。 【点睛】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