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组织工作心得体会范例汇篇通用范文以“三提高”走好巡视整改“上坡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巡视是一次“政治体检”,每一次整改,都是在走一条不断拔节、提升的“上坡路”。这条路可以分为配合巡视、落实整改、巩固成效三段路,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爬坡”姿态走好巡视整改“上坡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认识巡视、主动接受巡视、坚决配合巡视。要从思想“高度”入手,充分认识巡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准巡视是政治巡视,本质上是政治监督,是一次“政治检阅”“政治洗礼”,配合巡视绝不能
2、讲条件搞变通,不能讨价还价,不能虚假应付,必须全力以赴。要以鲜明“态度”担当,以正确的行动落实巡视要求。巡视期间,巡视组每次调阅资料,都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的材料,能不能按时提供,提供的资料质量过不过关,就是我们对巡视最直观的态度。只有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巡视组交办的任务,才能折射出我们的工作作风和能力水平,展现出积极配合的鲜明态度。要用言行“有度”配合,心中有尺,方能有度,心中没底,面对访谈、追问才会不敢讲、不会讲、讲不到重点、更讲不到点子上。只有我们摸清工作底数,做到政策熟、业务精、底数清、情况明,才不会在举证、释疑过程中不知所云、不知所措,才能高效配合巡视。提高整改质量,动真碰硬整改
3、、倒排工期整改、举一反三整改。整改不能图“眼前过关”,要真正触及灵魂地反思查摆。不能有“交差就好、过关就行”的心态,不能工作稀里糊涂地做、敷衍了事地交差,要剖析个性问题,反思共性问题,把自己摆进去对照反思,切实担负起整改主体责任,坚决防止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整改不能搞“虎头蛇尾”,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如果只在集中整改初期比较重视,但在之后的持续整改阶段产生懈怠思想,敷衍应付、前紧后松,整改热度下降。碰到难点问题避重就轻、答非所问,对遗留问题不敢担当、不愿整改、不了了之,有的堵点问题依然会边改边放、改了再犯。应结合两轮巡视反馈问题和自检自查问题清单,形成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一体推进整改。整改不
4、能玩“见子打子”,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是行不通的,必须举一反三,一手抓制度的制定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源头治理。巡视发现问题的领域,要借着巡视检查指导的契机,要知错认错改错,而没被发现问题的领域,要扎实开展自检自查,增强发现问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以免存在一错再错、小错变大错的问题。提高工作质效,工作干在平时、查缺补在平时、成效优在平时。要做到日常工作不“留尾巴”。工作要建个备忘清单,每天对照看一下是否完成,逐一进行销号,这既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要增强工作交账意识,坚决不为今天“留尾巴”,不给明天“找麻烦”。要做到重要工作不“埋钉子”
5、。日常工作中,如果政策不熟、业务不精,工作标准不高,“打着灯笼撞墙,拿着文件犯错”,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就很容易给以后埋钉子。应利用巡视契机,认真复盘前期工作的各个细节,查缺补漏,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校准工作规范。要做到紧急工作不“打折扣”。工作中经常可能同时接到几项紧急任务,一慌起来就容易手忙脚乱、错漏百出,工作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应增强“超前意识”,把工作干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这样可以预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既保证常规工作能干好,又能保证紧急工作有人干、有时间干。给政治训练“加加劲”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
6、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和国家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干部理想信念之魂,越需要用政治忠诚教育锤炼党性修养之魂,越需要用更有实效的教育培训赋予干部推动发展之能,在新征程上更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给政治定力“加加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政治上的坚定和忠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精神上的“钙”,必须补足。因此,必须持续在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上下功夫,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干部理想信念之魂。
7、要始终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来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跟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理论创新,突出抓好集中学习、专题轮训,通过领导干部专题学、党员干部示范学、追寻足迹现场学、思想溯源研讨学、线上线下全员学,帮助干部提高理论素养,打牢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的根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思想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给政治素养“加加劲”,锤炼党性修养之魂。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培养选拔干部,首要一条是确保他们对党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新征程上,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始终把党性教育作为
8、必修课,多开展“党性提升”研学活动,持续强化政治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作风教育,既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用好教育基地,又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讲好模范故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自觉传承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坚守正道、坚守原则、坚守规矩,切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履职能力,使其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上心、务实、尽力。给政治能力“加加劲”,赋予推动发展之能。赋予干部推动发展之能,是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目标。为此,应紧扣“高素质、专业化”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总要求,以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推动落实中心
9、工作为主题,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问需、问学、问策、问效搭建培训框架,聚焦目标是什么、差距在哪里、具体怎么做“三个问题”设计“短精特”“小班制”“实战化”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广大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素养、实践本领,加快锻造政治过硬、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同时,以实践锻炼为载体,组织动员干部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等一线历练,培养选拔一批讲大局、敢担当、有本事、接地气、能吃苦的好干部。“全链发力”抓实村干部队伍建设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强调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村干部处在基层的“最后
10、一公里”,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实到“末梢神经”,担负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如何解决换届后部分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能力素质跟不上、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新任务、新课题。要突出抓好村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让村干部始终成为扎根一线的“顶梁柱”、基层稳定的“守夜人”、基层群众的“主心骨”。牵紧“牛鼻子”,全力拓源提质重选配。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支部要建强,关键在支书。针对部分村带头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要着眼事业长远发展和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从源头入手,多渠道、宽维度优选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拔一批“兵支书”。注重从优秀退役军人
11、中甄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兵人才”“兵干部”,通过专场招聘、入库储备、轮岗交流等全流程跟踪培养,选出素质高、能力强、口碑好的农村带头人。大力培育一批“新农人”。注重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经商的农二代、乡贤能人等群体中选拔“新农人”,重点筛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返乡下乡在乡创新创业者,充实村书记和村副职后备库。全力扩充一批“后备军”。加大从30周岁以下镇街临岗人员中选拔村后备干部力度,优化网格员、协理员、卫生室工作人员等转任村后备干部招录机制,为乡村振兴蓄足“源头活水”。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探索选派推出乡科级领导岗位党员干部担任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鼓励老党员、老干部回村返聘
12、“乡村振兴领航员”,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锻造“铁肩膀”,着力因材施教精培训。高素质农村基层骨干队伍的养成,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育。当前,部分村干部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凭旧经验研究新事物,乡村治理思路较窄,领富带富方法不多,导致村集体账上资产“睡大觉”,基层群众“翻白眼”,甚至触碰“带电的高压线”,归根结底还是能力素质不过关。坚持以学铸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丰富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内容,定期开展“大讲堂”“夜学堂”等活动,补精神之钙,正思想偏差。注重实践赋能。大力推行“擂台比武+外派挂职+互动讲学”立体
13、式培训模式,分批选派村书记到发达地区镇村跟岗锻炼,以“他山之石”琢自身之玉。加大培养力度。统筹政法、农业、民政、财政等师资力量,采取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让组织看准的人靠得住、让事业需要的人顶得上。校准“风向标”,竭力优胜劣汰严考核。考核树导向,奖惩立风向。通过规范科学的考核区分优劣、奖优罚劣,能够有效破解队伍不愿为、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坚持以事考人。探索任前资格考试、适岗平台交流等做法,开展村干部履职能力测试和适岗评价,对表现优秀的跨村锻炼,表现不佳的“回炉再造”。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老旧集镇村“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重点检验党组织的领富带富、攻坚克难能力,择优入库培养。
14、突出能上能下。常态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综合研判,对到期换届不足3年即将到龄的“老支书”及时腾岗,促进“新陈代谢”。大力开展村书记、副书记跨村调动,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村党组织副书记”能上能下通道,明确副书记作为晋升村书记的结构化人选和主要途径,推动不称职村书记转岗村党组织副书记。加强考核监督。持续开展星级党组织、星级村“双星”评定和第三方满意度测评,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与纪委、公安、政法等部门的信息联通、力量联合、案件联查等工作,真正给德行好、想干能干的人“搭舞台”,让德行差、不为乱为的人“靠边站”。基层组织工作心得体会善用“老底子”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
15、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要提升基层治理质效,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予以赋能,借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层治理铸魂、汇智、聚力,便是其中方法之一。基层组织应立足本地历史遗存和人文资源优势,善用一脉相传的“老底子”文化,持续推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文化力量赋能,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能”。活用非遗文化,夯实基层治理引领力。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生长的沃土,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许多优秀基因,比如刻苦勤劳、诚实劳动、自强不息、艰苦朴素等精神宝藏。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组织要活用身边的非遗文化,使之成为
16、夯实基层治理引领力的源头活水。基层组织应积极保护、传承、运用好传统戏曲、乡村民俗、口述文化等非遗文化资源,结合非遗的大众特性,开创多彩活动。通过“非遗+教育”、“非遗+习俗”、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既让非遗焕发新光彩,也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动力。依托非遗的内涵精神因子,融入现代生活,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非遗内涵,讲好非遗故事,传递精神力量,将优秀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弘扬文化精神,以文化力量为抓手,凝聚群众力量,引导社会向善。深挖非物质文化中的遗产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基层治理的连接点,使之能够在促进基层治理中发挥非遗文化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巧用睦邻文化,凝聚
17、基层治理向心力。“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老话,充分体现了国人对邻里关系的重视,民间谚语“金乡邻银亲眷”更是把邻里关系看作胜似亲戚关系。基层组织应巧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睦邻文化理念,并将其延伸到基层治理的各个层面,带动居民主动参与,为基层和谐、拉近邻里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以睦邻文化为桥梁,通过打造“近邻”“便邻”“惠邻”等党建品牌,做实做优“邻里党建”。打造“邻里议事厅”“有事好商量”等睦邻议事空间,把议事场地搬到老百姓家门口,引导老百姓民主协调、共治共享。开展“邻里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搬上舞台,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通过巧用睦邻文化,为群众提供众
18、多贴心服务,使之成为激励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基层治理的“磁石”,从而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巧用商圈文化,提升基层治理驱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商圈治理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精细化的体现,科学合理创新巧用商圈文化,对于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体现文化也是生产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驱动力有着重要作用。基层组织应整合辖区内商圈各类资源,打造集游、学、吃、娱、购于一体的深度体验线路,精心设计地标打卡、红色文化、舌尖食趣等一批主题旅游活动。创新、设计一批地域文商旅融合新品牌,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
19、建党节、中秋节等开展一系列品牌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为商圈导入“红色流量”,以党建引领文化,文化赋能治理,凝聚民心民力,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找准“新坐标”为干部教育培训精准“定位”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面对干部教育培训新形势和新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善于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中找准干部教育培训“新坐标”,精准导航“定位”,真正使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筑牢思想根基,突出政治“首位”。干部教育培训因党而生、
20、为党而兴,政治性是其第一属性,必须紧扣时代主题,旗帜鲜明讲政治。各级组织部门要将“提升干部思想素质”和“深化干部政治素养”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位置,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设为“第一议题”,帮助干部解决好“政治像”如何画、“软骨病”如何治、“强心针”如何打的问题,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念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要把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力引导学员用党章和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引导党员干部努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切实补好精神之“钙”,将政治信仰融入内心深处
21、、化为行动自觉。创新培训方式,体现受众“本位”。培训方式方法是提升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注重突出参训学员主体地位,把党员干部能否听得懂、学得活、有收获作为教育培训的落脚点,科学创新培训模式。可在“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发言”等传统教学模式上,增设情景模拟、体验教学等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提振学员精气神,变“填鸭式”“快餐式”灌输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也可采取请进来讲、走出去学、岗位上练、竞赛中验、活动中促等教学形式,逐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确保培训务实管用;还可创建不同的教育培训载体,以书屋、论坛、专栏等为载体,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活力和吸引力,激
22、发干部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真正让教育培训“入脑入心”“拨动心弦”。优化培训内容,保证效果“到位”。培训效果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想要取得培训实效,就要紧盯培训内容设计这个关键点,组织部门要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按照“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量身定制领导能力、改革发展、群众工作、依法行政等前瞻性、实践性、岗位适配性等课程,分层次开展精准精细教育培训,构建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指向精准的教育培训体系。要建强骨干教师队伍,围绕本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组织建
23、设、基层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推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挑选理论功底深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过硬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纳入师资库,力争培到关键处、训到点子上,有成效、出成绩。“显”时“积跬步”“隐”时“至千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乱作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干事创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并围绕树立正确政绩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等重大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具体方向。古人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政绩的取得,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急功近利
24、、以求速成,而要于“采菊东篱下”的跬步之中实现“悠然见南山”。广大党员干部要细细品悟“显隐”哲学,在“显”时“积跬步”,“隐”时“至千里”,切实树立亲民爱民、淡泊名利、勤勉实干的正确政绩观,这样才能干好工作、干成事业。隐去“干部身份”,显露“公仆本色”,在“枝叶关情”中站稳“人民立场”。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正确的政绩观,是建立在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决摈弃“唯上不唯下”的“官本位”思想,端正坐姿
25、、站稳立场,坚持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扑,时刻关注群众所想所盼,真正搞清楚群众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始终把群众的“枝叶小事”当成“心头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并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改进工作的“标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做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深得民心。隐去“泡沫水分”,显露“干货硬货”,在“功不唐捐”中诠释“有为追求”。好的政绩应该是“秀外慧中”,既“中看”又“中用”。但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热衷于建高楼、树雕塑、讲排场,这样的“面子工程”华而不实、劳民伤财,老百姓对此颇有怨言。很显然,这样的“政绩”
26、实际上是“伪政绩”,是权力观变异、事业观走形的直观体现,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杆秤”,以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为“优绩”,以舍本逐末、秀而不实、虚有其表为“劣绩”,摈弃“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急于求成”的政绩观,多关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多立足长远“放眼量”,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届接着一届干,于“隐绩”的日积月累中成就“显绩”,真正干成一番事业,让政绩干货满满、不掺水分。隐去“纸上谈兵”,显露“坐言起行”,在“躬身入局”中迈向“进阶之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
27、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从脱贫摘帽到全面小康,从战胜疫情到经济复苏,从防汛抗旱到粮食丰收,从神舟飞天到国产大飞机起航每一项成就、每一次跨越,都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实现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方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作为党员干部,要高举“实干大旗”,不怕事不畏难,脏活累活抢先干、大事难事争着干,在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打头阵、当先锋,坚决摈弃浅尝辄止、纸上谈兵的形式主义,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取信于民。基层组织工作心得体会2023干部教育需用“新”化“危”为“势”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28、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需用“新”化解干部成长的“危”转为勇毅前行的“势”。激发理论学习“新活力”,化理想信念“怠惰之危”为“坚定之势”,推动对党忠诚更牢靠。在时间维度上,要以更高的格局、更远的目光,聚焦“终身学习”这个关键词,紧跟党的创新理论的“更新速度”,加快理论教育的“落实速度”,加强培训课程的设计质量,以连续性集中学习助推干部“放心学”,以常态化周期
29、学习破解干部“没空学”,用学习时间的“紧”杜绝理想信念的“松”。在空间维度上,要紧紧依托各级党校这个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坚持方便就近原则,封闭式“进校学”和流动式“就地学”相并重,重点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运用干部在线学习平台,把优秀师资、精致课程引进来,用学习空间上的“方便”激发理论学习的“内需”。对标实践考验“新要求”,化担当作为“退怯之危”为“奋进之势”,实现勤政务实更扎实。要建立健全“上派下挂”干部锻炼机制,上派至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重要岗位,挑重担、抗压力,磨砺出“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闯劲、“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下派至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基层一线,解难题、办实事,正确把握“民生是
30、最大的政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厚植人民情怀。要不断优化干部轮岗交流机制,以“人岗匹配”为最终目标,在过程中穿插“人岗不匹配”,将干部安排到“陌生”的岗位,考验干部的“政治三力”和组织服从度,重点提升跳出“舒适圈”的魄力、探索“未知区”的能力,以实践能力的提升克服畏惧挑战的焦虑。打造廉政教育“新形式”,化遵纪守法“无知之危”为“高压之势”,稳固清正廉洁更有力。要在直观震慑上下功夫,结合监督巡查工作和“三会一课”制度,有效运用中纪委网站、共产党员网等权威平台上的警示教育案例,以收看、交流、上课、旁听等各类方式,让违纪违法的后果深入人心、触及心灵,引导干部守住政治红线、纪律底线。要在潜移默化上
31、下功夫,以“贤文化”为根基,浓厚学廉思廉践廉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立足本地区各类资源禀赋,在机关事业单位守正创新推出廉政主题书法大赛巡展、公益性廉洁文化产品、诗文赏析短视频等活动。同步发挥宣讲团优势,设立“廉政角”,将廉政教育融入进去,切实打通廉政教育“最后一米”,让廉政教育有“烟火味”。干部教育培训要添“三味”提“三力”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强调,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好这项先
32、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保持“三味”,才能更好地提升干部“三力”,筑牢干部队伍作风能力素质“基石”。添“书香味”,提升干部政治能力。在干部做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永远是第一位的。政治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中的“第一课”“必修课”。在内容选定上,政治教育应摆在首位“课程表”中,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引领党员干部以“滴水之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踏上党的创新理论这艘“思想巨轮”远航。要坚持把政治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环绕干部成长全周期,结合主题教育要求,开展递进
33、式、精准化政治教育,突出忠诚教育,在忠诚教育上持久发力、久久为功,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提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添“泥土味”,提升干部执行能力。干部培训要“有人气”也要“接地气”。要敢于突破传统培训的“藩篱”,创新打破传统课堂模式,解决培训内容繁多却乏味、培训形式“花式多”却“干货少”、培训效果不明显等难题。要营造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轻松氛围,不拘泥于“听老师讲”“听专家说”,创新情景模拟、师生角色互换、学员“上台说”等模式,把“讲授式”教学拓展到“互动式”,把“被动接受”知识拓展到“主动获取”,把“老师讲”理论拓展到“学员说”,让学习培训“独乐乐”变成“众乐乐”。要搭建平
34、台发挥“田秀才”“土专家”作用,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开展系列“乡土课堂”,把培训课堂从室内转向室外,从“会场”转向“现场”,让干部深入田头地间学“土知识”涨“大学识”。添“实干味”,提升干部服务能力。学习的“终端”是运用,干部教育是否有效,关键看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得到提高。要发挥干部教育培训“辐射”作用,杜绝“一训了之”“一学了之”“教完为止”,科学设置训后跟踪问效机制,密切掌握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运用效果,为后续培训调配定制更多合理“套餐”。学以致用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效果的“试金石”。“实干味”要体现在工作服务上,加大互动式、沉浸式、融入式的课题设置,结合干部作风能力建设
35、、为民办实事等系列活动,把群众所想所思、所愁所盼列为“课程配方”,组织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现场课堂”,让干部走村入巷“面对面”了解群众、“点对点”服务群众,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干担当的具体实践。“因才施教”让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有效供给”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会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干部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乡镇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教育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
36、成部分。 因此,只有贴近时代、贴近乡村工作、贴近乡镇干部需求,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才能打通乡镇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主动公开+上门问诊”选内容,让教育供需“合拍共鸣”。要“侧耳倾听”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点”,针对各层级、各年龄段乡镇干部特点,区分县直部门、乡镇、村社区干部等不同层次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上级要什么、干部想什么、群众盼什么等个性化需求,分类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清单,实现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用“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精神,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园区建设重点项目
37、推进和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重要工作督办,梳理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的乡镇干部普遍性问题,以理论基础、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业务能力为框架精选授课内容,划分必学、选学和特殊需求三个层次,为全面推行干部“个性化”教育培训打下坚实基础。“干在实处+谋在新处”选师资,让教育资源“相生相长”。围绕增强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实用性、感染力,在创新“谁来教”上做文章,让授课主体“通上情”“接地气”。“生无机巧姿,所贵唯实践”,要从具有基层领导岗位经历、涉农部门专业技术骨干中遴选一批优秀人才,搭建起一支本土干部+身边榜样的优秀师资队伍,形成“干部教、教干部”的良性循环。要“内外结合”建强党校阵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
38、办法,按照干部培训内容、培养方向,有针对性的与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园区、脱贫市县等不同类别党校和高等院校签订培训协议,充分利用其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抓紧各方面急需、紧缺干部的培训工作。“全面覆盖+重点突破”优方式,让学用融合“出新出彩”。要根据党政领导成员、年轻干部等不同培训对象,科学设置多个学习形式,让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要采取“共性+个性”模式优化党校轮训,把党性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作为共性培训内容,采取理论指导、案例教学、现场示范、小组模拟等形式实现“政策对接”“业务对口”“层次对门”,让乡镇干部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要推进“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全覆盖,线上利用干部教育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线下按照分类负责的原则,由组织部门、农业农村、城乡建设等部门组建“宣讲团”,分阶段、分重点到乡镇宣讲党建、农业政策、城乡规划等法规知识,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把“深理论”变成“大白话”,推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