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语言运用及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岭南广东,有梁启超、孙中山、叶剑英同时,广东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先行者,是时代奋进的前沿阵地。某市楹联协会开展活动,目的是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书法家的艺术风采,该主题书法作品展深受群众的好评。(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为了拟好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_【答案】 (1)某市
2、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2)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解析】【分析】(1)这个材料的关键句是第三句,关键词是主题书法作品展,举行这次展览的组织是某市楹联协会,按照谁+事件的模式概括即可,注意不超过20个字。(2)“忆往昔”指回忆过去,与之相对的应该是“看今朝”;“革命前辈”是偏正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时代先锋”;“开天辟地”属于并列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继往开来”;“创伟业”属于动宾短语,与之相对的应该是“谱新篇”,故下联应该是: 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故答案为: 某市楹联协会开展主题书法作品展。 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
3、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2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
4、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口号。 【答案】 (1)示例一:我喜欢甲。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该幅作品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喜欢乙。该幅作品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的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家人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2)【甲】示例:师生同读,携手成长。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乙】示例: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家人齐阅读,增
5、情益智乐融融。【解析】【分析】(1)任意选择一幅,写清楚画面主要内容和选择理由即可。 (2)宣传口号能体现海报内容,简洁流畅有号召力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喜欢甲。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该幅作品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示例二:我喜欢乙。该幅作品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的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只有家人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更高。 【甲】示例:师生同读,携手成长。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乙】示例:构建书香家
6、庭,培育儒雅一代。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海报图标主题含义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然后把观察所得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写下来即。其次,还要注意可根据题干要求,思考图标所蕴含的核心含义并表达出来。 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太初元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四十七岁
7、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这一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中途遇上了敌人的大部队,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 而兵败。李陵也投降了匈奴。消息传入汉廷,武帝大为恼怒。当他呼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为了安慰汉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 、 的小人,便说李陵的投降也许是 , “李陵虽然失败被俘,看他的心意,是想相机报效汉朝”,( ),不应该再过多地责怪他。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 后经司马迁自己申请改为宫刑。这件事不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对司马迁的惨重打击,只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成,出于一
8、种强烈的使命感,他才忍辱负重地坚持着活了下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寡不敌众 看风使舵 落井下石 权宜之计B.众寡悬殊 顺水推舟 趁火打劫 缓兵之计C.众寡悬殊 看风使舵 趁火打劫 权宜之计D.寡不敌众 顺水推舟 落井下石 缓兵之计(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B.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足以为国扬名了,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C.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那么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D.虽然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但是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
9、扬名天下了。(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和晚年多疑的汉武帝,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B.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C.结果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不料想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D.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答案】 (1)A(2)A(3)D 【解析】【分析】(1)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众寡悬殊:指双方力量相差很
10、大。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寡不敌众”。看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看风使舵”。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落井下石”。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方法。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权宜之计”。故选A。 (2)根据语境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是司马迁谈对李陵投降一事的部分看法。 B选项的表述突出了李陵的战绩,弱化了李陵投降之事,对汉武帝的
11、呼问针对性不强。C“如果那么”表假设关系,“那么”后面的内容应建立在“如果”句的基础之上,这不合实情。D“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虽然”句认可李陵已投降,这不合实情。故选A。 (3)A 语序不当。“他”指汉武帝还是李陵,表意不明;重点不突出,“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应与“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对调位置。B 语序不当。介词“被”应放在“司马迁”之后。C不合逻辑。根据逻辑可知,“不料想”应发生在前,“结果”应发生在后。 故答案为:A;A;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
12、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4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某班的“走近对联”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春
13、天来了,同学们为大好春光拟写对联。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上联:细雨浇桃红万树下联:_(2)相传金圣叹在自己将被处以极刑之前写给儿子一副对联,上联是“莲子心中苦”,下联是“梨儿腹内酸”,读罢令人黯然泪下。这副对联暗含之意是什么? 【答案】 (1)微风吹柳绿千枝(2)与儿子生死诀别之时对儿子的不舍与怜惜。 【解析】【分析】(1)“细雨”是名词,可与“微风”相对;“浇”是动词,可与“吹”相对;“桃红”是名词,一般这个词与“柳绿”相对;“万树”是数次加名词,一般和“千枝”相对。据此答题即可。 (2)“莲子”谐音“怜子”,“梨儿”谐音“离儿”,结合语境理解,这句话其实暗含着金圣叹在与儿子生死诀别之时对儿子
14、的不舍与怜惜。 故答案为: 微风吹柳绿千枝 与儿子生死诀别之时对儿子的不舍与怜惜。【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本题考查理解对联含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利用谐音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对联的含义即可。5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
15、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茶文化”。请你将“茶文化”的“茶”字的笔画顺序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茶”的笔画顺序:_。(2)请你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与文学艺水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微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
16、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材料二: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外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3)你所在的小组打算就人们喜欢茶的原因进行一次调查,以下是对几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记录。 茶楼老板:我们茶楼从环境设计到经管方式都突出了传统茶文化,所以茶客盈门,我们的收入也就很好啦。年轻白领:我也
17、喜欢上了喝茶。我发现工作压力大时,坐下来喝喝茶,就会感觉放松不少,心情也不那么烦躁了。退休老人:你还别看这茶不起眼儿,医生说它既能预防许多老年病,又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请你根据采访记录概括出茶为大家所欢迎的原因。(4)如果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的对联。(只填序号) 从来佳茗似佳人日高人渴漫思茶欲把西湖比西子尝尽溪茶与山茗上联:_下联:_【答案】 (1)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2)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3)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4); 【解析】【分析】(1)
18、“茶”是上下结构,笔画顺序: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2)本题解答,可根据各自然段的段前句,感悟中心意思,如“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等句分析。 (3)根据材料信息,从“休闲环境”“调节心情”“有益健康”三个方面概括即可。如,传统的茶文化为人们所欢迎;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4)了解对联知识,明确对联要求,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所以只能选“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要
19、与之对应,只能是“从来佳茗似佳人”。 故答案为:横,竖,竖,撇,捺,横,竖钩,撇,点;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喝茶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喝茶有预防疾病的保健作用;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结构要匀称,字迹要工整。所有的字应当恰当地书写在格子的中间,四边留有一定的空隙。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 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茶楼老板突出生意好的原因是突出传统茶文化;年轻白领强调
20、喝茶能减轻工作压力;退休老人则认为喝茶能预防老年病,对身体起到保健作用。将以上信息分点表述出来即可;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6阅读下列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当我们步入无想山森林公园竹海大道两边的林间世界,享受着清幽的氛围时,那竹林真的静悄悄吗?仔细找找!也许,你会辨认出伪装高手尺蠖,正假扮成枯枝,迷惑着“敌人”;也许,你会看到忙碌的鼠妇,从潮湿的落叶堆中爬出,正把钟爱的腐zh质转化成大地的养分; 。当我们沉浸在静谧中,享受着休闲生活,其实竹林中的动物们 在过着它们的生活。(1)选择“爱”一词的正楷字体或行楷字体,进行临写。 (2)
21、给文段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氛(_)围 腐zh(_)质 沉浸(_)(3)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 (4)从“却、也、就”三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文段最后一句的方框中,并简明说说选择该词的理由。 你选择的词是:_;理由是:_(5)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_ 【答案】 (1)略(2)fn;殖;jn(3)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4)也;表示并列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竹林中的动物与我们一样,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生活状态。(5)示例:也许,你会发现隐身的竹节虫,正警觉着周围的风吹草动,随时准备逃离可能的危险。 【解析】【分析】(1)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22、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按要求临写即可。 (2)本小题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殖”的字形和“氛”字的读音。 (3)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还)去掉;要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语句“那竹林真的静悄悄吗?”可将改写成“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 (4)根据语境,前一句写“我们”,后一句写
23、动物。句子间构成并列关系,所以选用表并列关系的“也”字。 (5)本题作答要选择林间的“动物”,用“也许,你会”的语言形式来拟写这一动物的行为表现,使之构成排比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略 fn;殖;jn 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 也;表示并列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竹林中的动物与我们一样,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生活状态。 示例:也许,你会发现隐身的竹节虫,正警觉着周围的风吹草动,随时准备逃离可能的危险。【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的基本功。虽然简单,但也要引起考生的注意,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写字,结构匀称,笔顺笔画都要到位。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字词读音和识记的能力,考查的大
24、多数是平时常用的基础字,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 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基本功,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句式的变换及其运用。 本题考查考生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考生要读懂分句的内容,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注意常用关联词语的运用。阐述理由要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考生要结合语句的结构进行分析,注意句子的内容的连贯,句式的相同。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礼仪之邦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1)请把下面语句工整、准确地抄写下来。 不学礼,无以立。(2)(尊老敬贤)尊敬老人与礼
25、贤下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下面的两则历史典故,分别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圯上敬履”赞美的是_。“三顾茅庐”赞美的是_。(3)(知书达礼)谈吐文雅,待人礼貌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下面是王同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其中不当的一项是( )。 A.王同学初次见到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他说:“久仰您的大名,幸会幸会!”B.好朋友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同学祝贺他说:“恭喜你金榜题名!”C.王同学对帮助过他的周老师说:“感谢您的愚见,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D.王同学想知道邻居孙大爷的年龄,他说:“请问您今年高寿了?”(4)(注重礼节)拱手礼在中国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
26、不仅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下图为男子和女子在一般场合行拱手礼的手势图,请你根据图画对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进行文字解说。(不超50字) 女子拱手礼 男子拱手礼【答案】 (1)略(2)张良;刘备(3)C(4)示例: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工整书写。按要求正确工整书写即可。 (2)“圯上敬履”是西汉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其主要讲述张良偶遇黄石老人,经过黄石老人的考验获得太公兵书的故事。“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
27、,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 (3)C中“愚见”指的是谦称自己的意见。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选C。 (4)对这两幅画面的描述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是先左后右,或是先右后左,描述时将手掌的动作表述清楚即可。示例: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 故答案为:略;张良;刘备; C; 示例:女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掌微屈,盖住左手,左手握拳在右手内侧;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汉字的书写能力。考生按照要求注意作答时书写工整,笔划笔顺到位。 本题考查文学
28、典故,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要求考生平时多读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知识。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得体的辨析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说话用语,待人接物,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图例,注意图例中的画面物体及相关的文字,注意表达时语言要简洁、条理要清晰。8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沏茶熏香,听夏虫(yn)_喝小巷(yu)_深,院子里(fn)_星点点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n)_眠宵漏夜短夏梦正长
29、。(2)冬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答案】 (1)吟;幽;繁;酣(2)C;A;B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字形的积累答题,注意“吟”的右边不要写成“令”,“酣”左边不要写成“西”。 (2)从“ 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 ”
30、可知应选C;从“ 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 ”可知应选B;从“ 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可知这里应选B。 故答案为:吟;幽;繁;酣 C;A;B【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既是对汉字积累的考查,也是对词语积累的考查,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选用正确的汉字。 本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这段话的大意,然后再根据谚语的意思进行选择。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可_,可_,亦可_。但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阅读总能让你如同穿梭在时光的su道里,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古人的智慧,j取思想的精华,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1、suj_道_取(2)在“可_,可_,亦可_”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细嚼慢咽 浅尝辄止 囫囵吞枣B.浅尝辄止 细嚼慢咽 囫囵吞枣C.囫囵吞枣 细嚼慢咽 浅尝辄止【答案】 (1)隧;汲(2)A 【解析】【分析】(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隧”“汲”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考查安排词语的顺序。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所以“细嚼慢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这三个
32、词语所代表的阅读方式是由细致到粗放的顺序。所以选A。其它两项顺序错乱。 故答案为:隧;汲。A。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10班级开展“读名著,品经典”的主题班会,你也参与其中。 (1)【观点论述】改编经典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
33、食快餐”。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对此,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并有明确的结论。 (2)【故事链接】下图与初中教材某一课的内容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120字以内。 (3)【拟写对联】我国经典故事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请根据上联,拟写出下联。 上联:悟空威震三界显神武下联:_【答案】 (1)我认为,经典还是原汁原味的好。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风韵往往尽在骨肉之中,没有肉的骨架,只是一具骷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胃
34、口进行的快餐式改编,使得原书的风韵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出来的只是改编者干瘪的文字。所以,读经典还是应返回原著。(2)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苦于大山的阻塞,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将山移走。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只靠愚公的力量不可能将山移走。愚公有理有据地反驳了他,并坚定不移地移山,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就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移走了两座大山。(3)关羽名扬四海立威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文学名著
35、改编成影视作品符合了人们浅层次视觉化的审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加快了文学名著的普及,但名著改编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恶搞名著、任意篡改名著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原书的风韵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出来的只是改编者干瘪的文字。所以,读经典还是应返回原著。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根据对愚公移山的阅读积累,概括故事梗概。愚公移山:愚公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愚公要移走大山遭到智叟的嘲笑,愚公说“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总有一天会把山搬走的。最终感动了天神,搬走了大山。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
36、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上联:悟空威震三界显神武,根据三国战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对出下联:关羽名扬四海立威风。 故答案为:(1)我认为,经典还是原汁原味的好。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风韵往往尽在骨肉之中,没有肉的骨架,只是一具骷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胃口进行的快餐式改编,使得原书的风韵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出来的只是改编者干瘪的文字。所以,读经典还是应返回原著。 (2)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苦于大山的阻塞,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将山移走。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只靠愚
37、公的力量不可能将山移走。愚公有理有据地反驳了他,并坚定不移地移山,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就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移走了两座大山。 (3)关羽名扬四海立威风 【点评】(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语
38、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11古城某中学学校开展以“学家规树新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九年级二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诚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材料二:
39、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3
40、)如果你有一个小妹妹,从小娇生惯养,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挑食,有时吃不完的饭就随手倒掉,一点也不懂得爱惜。根据这种现象,请你拟定一条家规来约束她。 【答案】 (1)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2)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他告诫我们对朋友要做到有筛选,谨慎交往。 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他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3)不准挑食,吃饭时要吃干净,不准浪费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
41、念物力维艰。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通过列举西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的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材料二中从“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一句中可以提炼出主要内容: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中写到了家规对家族的繁衍发展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所以概括为家规有积极影响。据此作答。 (2)此题属于半开放试题。两条家规可以任意选择,然后结合各自的作用和意义来谈。如果选择,就可以从交友的原则来谈;如果选择就从做事前的充分准备来谈。据此作答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这类试题,我们可以引古诗或名言警句,也可以用自
42、己的智慧来创造,结合“爱惜粮食”的主题即可,例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朋友是否贤德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他告诫我们对朋友要做到有筛选,谨慎交往。 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他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不准挑食,吃饭时要吃干净,不准浪费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抓住关键句中的关
43、键词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与评价。此题给出两则名言,选择其一表述自己的理解,写出评价即可。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1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
44、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答案】(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此据。借书人:张文涛2018年11月1
45、1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回答,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主要信息归纳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借书名字数目: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还书日期: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最后写清借书人姓名。故答案为:(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3)借条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此据。借书人:张文涛【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